第189頁
[歷史同人]小王爺能有什麽壞心眼呢 作者:微雲煙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悅看出來她的驚訝,不由有些哭笑不得,《詩經》在這個時代啟蒙之後就會讀,畢竟,其中的許多篇章即便是如今,也經常會用到各種儀式之中,因此,大多數讀書人都會熟讀《詩經》,免得鬧出什麽笑話來。結果楊瑤這個都覺得驚訝,豈不是以前大家都拿自己當做是半點不通文墨的貨色。
不過,李悅也沒有多說什麽,他又跟楊瑤說笑了一陣,遠遠地又看到幾個少女緩緩而來,其中一個與楊瑤的衣衫首飾有些相似之處,便笑道:「看樣子,有人來找阿瑤了,那我便先不打擾了,迴頭再與阿瑤傳信!」
楊瑤扭頭一看,也看到了自己的姐妹,她也站起身來,跟李悅道別:「是我堂妹來了,另外幾個也是家裏的親戚,十五郎不認識一下她們嗎?」
李悅搖了搖頭,含笑說道:「下次吧!」說著,他起身往另一個方向走了,雖說這似乎顯得有些無禮,但是,他其實真是不知道怎麽跟這麽多小姑娘交流,所以,還是先走一步吧!
楊瑤這邊瞧見李悅就這麽走人了,卻是覺得李悅很懂得避嫌,畢竟,來的都是妙齡少女,湊在一起,萬一被誰賴上了,那可就麻煩了。
楊珮是楊瑤的堂妹,其實也就是比楊瑤小幾個月,也到了議親的年紀,不過,她暫時還沒定下人家,很多時候,人怕的就是對比,原本一起長大,都是家中嫡女,一個祖父,兩人的父親官職也沒太大的高低之分,怎麽著你就能做王妃,輪到自己,頂多也就是嫁個郡王了,何況,這大概率不可能,畢竟,自家堂姐嫁了李悅,自己總不能嫁給子侄一輩的,這差了輩分了!皇家雖說不在意這個,但是也不能搞得太亂了。楊珮還沒走近,就瞧見李悅走了,不免撅起了嘴,覺得楊瑤是故意的:「瑤姐姐,怎麽閩王殿下這就走了?」
其他幾個少女其實對李悅也很好奇,這會兒也是看向了楊瑤,楊瑤也不會多解釋,隻是說道:「殿下自然有殿下的理由,我如何好多問!」
楊珮雖說心裏還是有些不甘,但是總不能當著外人的麵質問自家姐妹,因此便隻是問道:「姐姐與閩王殿下剛才似乎相談甚歡,不知閩王殿下性情如何?」
楊瑤隻是說道:「殿下性情溫雅,談吐有致,至於再多的,我也不了解!說起來,珮妹妹不是跟三嬸一起來的嗎?怎地往這邊來了!」
楊珮很想說你能過來,我怎麽不能來,不過還是忍住了,一邊蕭蘭溪卻是說道:「我們是聽說這附近又一處梅林,所以過來賞梅的,不想遇上了楊三姑娘和閩王殿下!」
蕭蘭溪出身蘭陵蕭氏,不過,跟蕭淑妃那一支早就隔了房,蕭淑妃被廢為庶人後來賜死,蘭陵蕭氏也沒因此受到多少牽連。她姐姐嫁給了薛顗,她自然也算是城陽公主府的親戚。她也定了親,定的是張氏子弟,是張公瑾家的孫輩,過兩年也要成婚了,她之所以在長安,是來待嫁的。她在這個小群體裏麵年長,又已經定了親,大家都跟她沒什麽利害關係,因此,某種程度上近乎以她為首。
楊瑤當下接口道:「竟是有一處梅林嗎?我之前從未來過城陽公主府上,蕭姐姐算是半個主人了,還請姐姐幫忙指路呢!」
蕭蘭溪也不想得罪楊瑤,蘭陵蕭氏在江南那邊跟閩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真要是得罪了未來的閩王妃,迴頭人家提一嘴,閩越那邊稍微抬高點門檻,蘭陵蕭氏就要損失不少利益,因此,既然楊瑤這麽一說,蕭蘭溪便說道:「哪裏稱得上半個主人,我也就是之前姐姐邀我來的時候,小住了幾日罷了,最近正是紅梅盛開的時候,咱們正好可以去看看!」
另外一個圓臉的少女笑嘻嘻地說道:「其實我對梅花沒什麽興趣,倒是挺喜歡吃梅子的!我每年自己都會醃漬一些青梅做零嘴,來年做好了,給幾位姐姐嚐一嚐啊!」這個少女是劉弘基的侄孫女劉素素,她父親劉仁景,最高也就是做到了司農卿的官職,要不是劉弘基這個夔國公,她還真是很難混到楊珮楊瑤她們這樣的圈子裏頭。不過,她性子疏朗,並不是什麽小肚雞腸的人,這會兒見氣氛有些不太和諧,便開始插科打諢。
有了劉素素的自我調侃,其他人很快也收拾了心情,說說笑笑地去賞梅了。
而這會兒,李悅已經遇上了宴會的主人城陽公主。
城陽公主也早就知道李悅的性子,因此也沒跟李悅拐彎抹角,上來就說了自個的憂慮:「十五郎,你也知道,這些年雖說看著沒什麽事,但是,真要是出了什麽事,那肯定就是大事了!我家大郎別的都好,偏偏就是因為小時候那點情誼,被李沖那小子哄了去!李沖那小子不是什麽省油的燈,迴頭連累了大郎就不好了,所以,我想著,讓大郎多長點見識,也好跟李沖疏遠一些,這事,我思來想去,隻能是拜託十五郎你了!」
第98章
對於城陽公主的請託,李悅一口答應了下來。李悅跟上頭那些名義上的兄長都不是很熟,一方麵年齡相差太大,另一方麵就是,不是一路人。李悅早早就擺明了立場,他是李治的人,這也讓那些人一個個都有些鬱悶。你這麽大的本事,隨隨便便就能撈到叫人無法想像的錢,但是,你這麽老實幹什麽,李治隨隨便便一句話,你就將東西給了?
事實上,許多人並不覺得李治對李悅有多好,畢竟,李治從李悅那裏得到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結果,李悅居然沒撈到什麽膏腴之地作為封地,反而不得不跑到閩越跟那些野人相處。一些有心人其實是想要挑撥一番的,結果李悅對外一直表示是自個樂意去的,再有就是,李治其實對李悅的社交一直非常關注,說難聽點就是,哪怕表現得非常信任李悅,但是,作為皇帝,很多事情也是不得不防上一手,因此,其實李悅身邊不少人,都是李治和武後派出去的探子,美其名曰,免得李悅行差出錯,作出什麽難以挽迴的事情。
不過,李悅也沒有多說什麽,他又跟楊瑤說笑了一陣,遠遠地又看到幾個少女緩緩而來,其中一個與楊瑤的衣衫首飾有些相似之處,便笑道:「看樣子,有人來找阿瑤了,那我便先不打擾了,迴頭再與阿瑤傳信!」
楊瑤扭頭一看,也看到了自己的姐妹,她也站起身來,跟李悅道別:「是我堂妹來了,另外幾個也是家裏的親戚,十五郎不認識一下她們嗎?」
李悅搖了搖頭,含笑說道:「下次吧!」說著,他起身往另一個方向走了,雖說這似乎顯得有些無禮,但是,他其實真是不知道怎麽跟這麽多小姑娘交流,所以,還是先走一步吧!
楊瑤這邊瞧見李悅就這麽走人了,卻是覺得李悅很懂得避嫌,畢竟,來的都是妙齡少女,湊在一起,萬一被誰賴上了,那可就麻煩了。
楊珮是楊瑤的堂妹,其實也就是比楊瑤小幾個月,也到了議親的年紀,不過,她暫時還沒定下人家,很多時候,人怕的就是對比,原本一起長大,都是家中嫡女,一個祖父,兩人的父親官職也沒太大的高低之分,怎麽著你就能做王妃,輪到自己,頂多也就是嫁個郡王了,何況,這大概率不可能,畢竟,自家堂姐嫁了李悅,自己總不能嫁給子侄一輩的,這差了輩分了!皇家雖說不在意這個,但是也不能搞得太亂了。楊珮還沒走近,就瞧見李悅走了,不免撅起了嘴,覺得楊瑤是故意的:「瑤姐姐,怎麽閩王殿下這就走了?」
其他幾個少女其實對李悅也很好奇,這會兒也是看向了楊瑤,楊瑤也不會多解釋,隻是說道:「殿下自然有殿下的理由,我如何好多問!」
楊珮雖說心裏還是有些不甘,但是總不能當著外人的麵質問自家姐妹,因此便隻是問道:「姐姐與閩王殿下剛才似乎相談甚歡,不知閩王殿下性情如何?」
楊瑤隻是說道:「殿下性情溫雅,談吐有致,至於再多的,我也不了解!說起來,珮妹妹不是跟三嬸一起來的嗎?怎地往這邊來了!」
楊珮很想說你能過來,我怎麽不能來,不過還是忍住了,一邊蕭蘭溪卻是說道:「我們是聽說這附近又一處梅林,所以過來賞梅的,不想遇上了楊三姑娘和閩王殿下!」
蕭蘭溪出身蘭陵蕭氏,不過,跟蕭淑妃那一支早就隔了房,蕭淑妃被廢為庶人後來賜死,蘭陵蕭氏也沒因此受到多少牽連。她姐姐嫁給了薛顗,她自然也算是城陽公主府的親戚。她也定了親,定的是張氏子弟,是張公瑾家的孫輩,過兩年也要成婚了,她之所以在長安,是來待嫁的。她在這個小群體裏麵年長,又已經定了親,大家都跟她沒什麽利害關係,因此,某種程度上近乎以她為首。
楊瑤當下接口道:「竟是有一處梅林嗎?我之前從未來過城陽公主府上,蕭姐姐算是半個主人了,還請姐姐幫忙指路呢!」
蕭蘭溪也不想得罪楊瑤,蘭陵蕭氏在江南那邊跟閩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真要是得罪了未來的閩王妃,迴頭人家提一嘴,閩越那邊稍微抬高點門檻,蘭陵蕭氏就要損失不少利益,因此,既然楊瑤這麽一說,蕭蘭溪便說道:「哪裏稱得上半個主人,我也就是之前姐姐邀我來的時候,小住了幾日罷了,最近正是紅梅盛開的時候,咱們正好可以去看看!」
另外一個圓臉的少女笑嘻嘻地說道:「其實我對梅花沒什麽興趣,倒是挺喜歡吃梅子的!我每年自己都會醃漬一些青梅做零嘴,來年做好了,給幾位姐姐嚐一嚐啊!」這個少女是劉弘基的侄孫女劉素素,她父親劉仁景,最高也就是做到了司農卿的官職,要不是劉弘基這個夔國公,她還真是很難混到楊珮楊瑤她們這樣的圈子裏頭。不過,她性子疏朗,並不是什麽小肚雞腸的人,這會兒見氣氛有些不太和諧,便開始插科打諢。
有了劉素素的自我調侃,其他人很快也收拾了心情,說說笑笑地去賞梅了。
而這會兒,李悅已經遇上了宴會的主人城陽公主。
城陽公主也早就知道李悅的性子,因此也沒跟李悅拐彎抹角,上來就說了自個的憂慮:「十五郎,你也知道,這些年雖說看著沒什麽事,但是,真要是出了什麽事,那肯定就是大事了!我家大郎別的都好,偏偏就是因為小時候那點情誼,被李沖那小子哄了去!李沖那小子不是什麽省油的燈,迴頭連累了大郎就不好了,所以,我想著,讓大郎多長點見識,也好跟李沖疏遠一些,這事,我思來想去,隻能是拜託十五郎你了!」
第98章
對於城陽公主的請託,李悅一口答應了下來。李悅跟上頭那些名義上的兄長都不是很熟,一方麵年齡相差太大,另一方麵就是,不是一路人。李悅早早就擺明了立場,他是李治的人,這也讓那些人一個個都有些鬱悶。你這麽大的本事,隨隨便便就能撈到叫人無法想像的錢,但是,你這麽老實幹什麽,李治隨隨便便一句話,你就將東西給了?
事實上,許多人並不覺得李治對李悅有多好,畢竟,李治從李悅那裏得到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結果,李悅居然沒撈到什麽膏腴之地作為封地,反而不得不跑到閩越跟那些野人相處。一些有心人其實是想要挑撥一番的,結果李悅對外一直表示是自個樂意去的,再有就是,李治其實對李悅的社交一直非常關注,說難聽點就是,哪怕表現得非常信任李悅,但是,作為皇帝,很多事情也是不得不防上一手,因此,其實李悅身邊不少人,都是李治和武後派出去的探子,美其名曰,免得李悅行差出錯,作出什麽難以挽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