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頁
[歷史同人]小王爺能有什麽壞心眼呢 作者:微雲煙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除了李弘之外,便是李賢對李悅都隻剩下了模糊的印象,更別說當年還是個小嬰兒的李顯了,不過,在長安這邊,一說到宗室,都是繞不開李悅的,因此,這幾位對李悅都很好奇,在宴席上一個勁的問來問去。
李悅也不生氣,對他們一直很耐心,他們問起嶺南的事情,李悅便一五一十地告訴他們,甚至還有所誇大。畢竟其實是一母所出的兄弟,李悅其實還是盼著他們好的,日後與其在長安這邊被武後玩得欲生欲死,還不如找個偏遠的地方自個當家做主呢!因此,李悅並不講嶺南的氣候惡劣,不說一年多少次的颱風,也不說那裏各種毒蟲野獸,還有遍布的瘴氣,隻說那邊的風景,還有豐富的特產。
「我聽說武夷山那邊有一種茶樹,生長在岩石之上,據越人的傳說,說是那些是當年生活在武夷山上的仙人栽種的!」李悅說起了上輩子被傳得神乎其神,儼然變成了身份代表的大紅袍,這會兒便繪聲繪色地跟他們描述了起來,「我正找人去武夷山那邊找,迴頭炮製一番,便送來長安,幾位殿下也能瞧瞧新鮮!」
大唐吃的還是煎茶,將茶葉做成茶餅或者是茶磚,加入蔥薑鹽之類的煎製,不過喜歡吃的人不多,一直到陸羽的出現,才將吃茶拔高到了一定的地步,如今嘛,無論是民間,還是上層,大家喜歡的還是各種飲子,或者說,在他們眼裏,茶其實也是一種飲子。
因此,大家對茶葉興趣不大,反而是對仙人很感興趣:「武夷山竟然有仙人?」
李悅很想翻一個白眼,仙人什麽的,一般就是後人穿鑿附會的好不好。不過武夷山如今還真是有著正經的官方祭祀的,還是當年漢武帝在武夷山祭祀武夷君,後來兩晉時期,也有道家之人隱居在武夷山,不過,這邊真正出名,似乎是晚唐之後的事情了。李悅上輩子在武夷山玩過,但是那就是跟著旅遊團走馬觀花,印象並不算深刻,對於武夷山的印象,一個是大紅袍,還有一個,就是看封神演義的時候,記得這裏出過兩個龍套,蕭升曹寶,前腳幫著燃燈陰了趙公明,封神之後,趙公明就成了他們倆的頂頭上司,怎一個悲催了得!
不過,這會兒還沒有封神的傳說,甚至在唐朝的時候,中國的神仙譜係其實還是亂七八糟的,道家之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都競爭不過佛家,也是因為道家神仙譜係混亂,除了幾個早就作為官方祭祀的正神之外,其他的神都是各個道家支脈自個搞出來的,這般一來,神仙的隊伍就越來越膨脹,也很難有個統一的信仰,這般各自為政,自然比不得佛門早早就擁有了自家的體係,像是什麽佛陀,菩薩,羅漢,都在佛經之中有所體現,讀過幾本佛經的普通信眾都能說出個子醜寅卯來。
但是這會兒幾個小孩子追問李悅關於武夷山上到底有過什麽神仙,李悅隻得絞盡腦汁,說起了所謂的蕭升曹寶的故事。問題是這兩位在封神裏頭就是龍套,拍成電視劇,大概也就是在武夷山露了個麵,然後在十絕陣露了個麵,便領便當了,李悅哪知道這兩位有什麽來歷和神通。因此隻得胡編亂造了幾句,然後就難免扯到了封神之事上。
結果不光是幾個小的對此感興趣,李治武後乃至新城公主對此也很感興趣。李家本身就尊崇道教,唐朝這會兒各種求仙問道之事也非常盛行。像是終南山裏頭就有不少服氣求仙的道士,李世民當初也是年邁的時候想要長生不死,吃了天竺人煉製的丹藥最後掛掉的。李治親眼看過李世民因為服食丹藥,最後生出背瘡,死得著實不怎麽安寧。因此,他對於求仙什麽的,著實有些懷疑,不過李悅結合上輩子看過的電視,小說,說得有鼻子有眼的,頓時也開始半信半疑起來。
「神仙也要這般玩弄心術嗎?」李悅這邊說到燃燈借著天命的名義,叫蕭升曹寶入了十絕陣,上了封神榜,武後難免問道。
猶豫了一下,李悅還是說道:「並非心術,而是天命!他們本來就是封神榜上有名人,所以,命中注定要入榜,至於是因為何事入榜,那就是另外一迴事了!」李悅當年看封神的時候,一開始也是覺得闡教各種心機狡詐,就想著叫別人填坑。但是,後來再看的時候就發現,這本書從一開始講的就是天命,即便是女媧以聖人之尊,被人王冒犯,也不能立刻將人幹掉,一看成湯還有28年天命,就隻能偃旗息鼓。比較古怪的是,女媧派了三個妖精去魅惑紂王,也沒讓成湯早滅亡,最後還是28年,簡直就像是做了一場無用功。其他也是一樣,反正就是沒有所謂的正義與邪惡,也不管你是什麽身份地位,該死的就得死。就如帝女龍吉,人家本身就是天帝之女,天宮公主,結果就因為染上了所謂的劫氣,最終也得在封神榜上走一遭,而不僅僅就是走個過場,還返迴天宮繼續做自己的神仙。
李治倒是對這種事情沒有太多興趣,他感興趣的是,許多神仙原本居然就是凡人,他頓時就有些意動起來:「凡人也能上榜做神仙嗎?」
李悅眨巴了一下眼睛:「那總得有些特殊之處吧,比如說原本身上就有上古人皇或者是的血脈,然後呢,還得對人族對天地有大功,或者是有著什麽樣的品行,要不然,憑什麽封神呢?事實上,古往今來,朝廷冊封的那些什麽神明,也多半就是這樣啊!」
華夏文明與其他文明的區別就是這樣,華夏的天子是能夠冊封神明的,劉邦當年硬生生在四帝之中增加了一個黑帝,從此四方天帝就變成了五方,之後,朝廷冊封的神明也不少,多半是什麽城隍山神之類的。
李悅也不生氣,對他們一直很耐心,他們問起嶺南的事情,李悅便一五一十地告訴他們,甚至還有所誇大。畢竟其實是一母所出的兄弟,李悅其實還是盼著他們好的,日後與其在長安這邊被武後玩得欲生欲死,還不如找個偏遠的地方自個當家做主呢!因此,李悅並不講嶺南的氣候惡劣,不說一年多少次的颱風,也不說那裏各種毒蟲野獸,還有遍布的瘴氣,隻說那邊的風景,還有豐富的特產。
「我聽說武夷山那邊有一種茶樹,生長在岩石之上,據越人的傳說,說是那些是當年生活在武夷山上的仙人栽種的!」李悅說起了上輩子被傳得神乎其神,儼然變成了身份代表的大紅袍,這會兒便繪聲繪色地跟他們描述了起來,「我正找人去武夷山那邊找,迴頭炮製一番,便送來長安,幾位殿下也能瞧瞧新鮮!」
大唐吃的還是煎茶,將茶葉做成茶餅或者是茶磚,加入蔥薑鹽之類的煎製,不過喜歡吃的人不多,一直到陸羽的出現,才將吃茶拔高到了一定的地步,如今嘛,無論是民間,還是上層,大家喜歡的還是各種飲子,或者說,在他們眼裏,茶其實也是一種飲子。
因此,大家對茶葉興趣不大,反而是對仙人很感興趣:「武夷山竟然有仙人?」
李悅很想翻一個白眼,仙人什麽的,一般就是後人穿鑿附會的好不好。不過武夷山如今還真是有著正經的官方祭祀的,還是當年漢武帝在武夷山祭祀武夷君,後來兩晉時期,也有道家之人隱居在武夷山,不過,這邊真正出名,似乎是晚唐之後的事情了。李悅上輩子在武夷山玩過,但是那就是跟著旅遊團走馬觀花,印象並不算深刻,對於武夷山的印象,一個是大紅袍,還有一個,就是看封神演義的時候,記得這裏出過兩個龍套,蕭升曹寶,前腳幫著燃燈陰了趙公明,封神之後,趙公明就成了他們倆的頂頭上司,怎一個悲催了得!
不過,這會兒還沒有封神的傳說,甚至在唐朝的時候,中國的神仙譜係其實還是亂七八糟的,道家之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都競爭不過佛家,也是因為道家神仙譜係混亂,除了幾個早就作為官方祭祀的正神之外,其他的神都是各個道家支脈自個搞出來的,這般一來,神仙的隊伍就越來越膨脹,也很難有個統一的信仰,這般各自為政,自然比不得佛門早早就擁有了自家的體係,像是什麽佛陀,菩薩,羅漢,都在佛經之中有所體現,讀過幾本佛經的普通信眾都能說出個子醜寅卯來。
但是這會兒幾個小孩子追問李悅關於武夷山上到底有過什麽神仙,李悅隻得絞盡腦汁,說起了所謂的蕭升曹寶的故事。問題是這兩位在封神裏頭就是龍套,拍成電視劇,大概也就是在武夷山露了個麵,然後在十絕陣露了個麵,便領便當了,李悅哪知道這兩位有什麽來歷和神通。因此隻得胡編亂造了幾句,然後就難免扯到了封神之事上。
結果不光是幾個小的對此感興趣,李治武後乃至新城公主對此也很感興趣。李家本身就尊崇道教,唐朝這會兒各種求仙問道之事也非常盛行。像是終南山裏頭就有不少服氣求仙的道士,李世民當初也是年邁的時候想要長生不死,吃了天竺人煉製的丹藥最後掛掉的。李治親眼看過李世民因為服食丹藥,最後生出背瘡,死得著實不怎麽安寧。因此,他對於求仙什麽的,著實有些懷疑,不過李悅結合上輩子看過的電視,小說,說得有鼻子有眼的,頓時也開始半信半疑起來。
「神仙也要這般玩弄心術嗎?」李悅這邊說到燃燈借著天命的名義,叫蕭升曹寶入了十絕陣,上了封神榜,武後難免問道。
猶豫了一下,李悅還是說道:「並非心術,而是天命!他們本來就是封神榜上有名人,所以,命中注定要入榜,至於是因為何事入榜,那就是另外一迴事了!」李悅當年看封神的時候,一開始也是覺得闡教各種心機狡詐,就想著叫別人填坑。但是,後來再看的時候就發現,這本書從一開始講的就是天命,即便是女媧以聖人之尊,被人王冒犯,也不能立刻將人幹掉,一看成湯還有28年天命,就隻能偃旗息鼓。比較古怪的是,女媧派了三個妖精去魅惑紂王,也沒讓成湯早滅亡,最後還是28年,簡直就像是做了一場無用功。其他也是一樣,反正就是沒有所謂的正義與邪惡,也不管你是什麽身份地位,該死的就得死。就如帝女龍吉,人家本身就是天帝之女,天宮公主,結果就因為染上了所謂的劫氣,最終也得在封神榜上走一遭,而不僅僅就是走個過場,還返迴天宮繼續做自己的神仙。
李治倒是對這種事情沒有太多興趣,他感興趣的是,許多神仙原本居然就是凡人,他頓時就有些意動起來:「凡人也能上榜做神仙嗎?」
李悅眨巴了一下眼睛:「那總得有些特殊之處吧,比如說原本身上就有上古人皇或者是的血脈,然後呢,還得對人族對天地有大功,或者是有著什麽樣的品行,要不然,憑什麽封神呢?事實上,古往今來,朝廷冊封的那些什麽神明,也多半就是這樣啊!」
華夏文明與其他文明的區別就是這樣,華夏的天子是能夠冊封神明的,劉邦當年硬生生在四帝之中增加了一個黑帝,從此四方天帝就變成了五方,之後,朝廷冊封的神明也不少,多半是什麽城隍山神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