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歷史同人]小王爺能有什麽壞心眼呢 作者:微雲煙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也是為什麽李悅自個不樂意幹的緣故,李悅手底下是真沒有這麽多靠譜的人,與其自個去費心費力,不如讓別人去幹,自個出個主意,占一點點幹股做分成就行。
房遺愛早就不是當年那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少年了,他遭遇了幾次生活的毒打,已經明白了許多事情,另外就是,他得為了自己的孩子著想,沒孩子的時候,就他們夫妻兩個,自然沒什麽顧忌,但是有了孩子,他們做事其實比起以前來,是有些束手束腳的,別的不說,他們哪怕並不信佛,但是,在孩子身上,他們還是覺得,得多為孩子積累一些福祉。為了防止賺錢不成反而變成作孽,即便嶺南那邊的氣候有些問題,不過房遺愛自忖自己身強力壯,還是能挺得住的。
房遺愛的打算並沒有瞞著別人,其他一些駙馬一邊覺得房遺愛是小題大做,一邊也敬佩房遺愛的決心。可惜的是,瓊州可比嶺南還要遙遠,又得出海,每年在瓊州那邊采香的商人有許多就葬身在大海之中,所以,他們可不想冒這樣的風險,不過,事情都得有人去做,像是如今,他們就在家族中尋摸可靠的,或者說是能夠拿捏得住的旁支庶子,給他們難以拒絕的好處,然後讓他們去做。這年頭,宗族的力量是後世的人所不能想像的,以宗族的名義要求,能夠拒絕的人是真的很少,因此,他們的事情還算是比較順利。
顯慶三年的正旦比起前麵幾年都更加隆重,因為羊毛、棉花還有其他方麵的貿易,盡管西突厥那邊,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一直對大唐耿耿於懷,但是,下麵的部族如今小日子過得都不錯,他們又不是真的戰爭狂,沒事就想要打仗。大家的族人都是寶貴的,若是在戰爭中損傷過多,以突厥人的心性與風俗,甭管你之前立下了什麽樣的戰功,一旦你暴露出了虛弱的本質,那麽,迎接你的就是其他部族的吞併。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阿史那賀魯一直以來宣傳大唐威脅論,對於之前突厥幾次敗在大唐手裏各種不甘心,希望能夠恢復突厥曾經的輝煌,下麵的小部族一直不太買帳。
真要是打起來,咱們的羊毛賣給誰,豈不都砸手裏了?而且,比起打仗,賣羊毛可就舒服多了,找一些奴隸,多給羊梳毛,等到夏天的時候,再將羊毛一剃,立馬就有人上門來收購,中原那邊做的毛線還有羊毛氈子,羊毛毯子,毛呢布料,那可都是好東西,又擋風又暖和,比起他們自個搞出來的毛氈,不知道強到哪裏去了。總之,他們如今的日子,那叫一個舒服,他們不需要耗費多少代價,就能夠養活更多的族人,既然如此,何必要大動幹戈呢?因此,西突厥那邊甚至出現了分裂的意思,很多人都覺得,如今的日子已經很是不錯,而沙缽羅可汗的思想實在是太危險了,一旦沙缽羅可汗跟大唐開戰,他們如今的日子就要化為泡影,因此,一些小部族已經準備直接內遷到河套地區,徹底投靠大唐,另外一些呢,準備如同曾經東西突厥分裂一樣,打算另外再立一個突厥王庭,請大唐天子冊封一個新的可汗,藉助於大唐的威懾,跟沙缽羅可汗分庭抗禮。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一些部族首領就直接跑到長安來朝貢天子了。
而西域那邊,同樣也是一樣,以前西域一些小國都覺得大唐在西域待不長,就像是當年的大漢一樣,大漢當年同樣也是在西域設了都護府的,結果最後呢,還是撤離了出去,西域依舊是那個西域,最多就是多了一些漢人留下來的血脈,但是時間長了,他們也不覺得自己是漢人了。就像是高昌,真要算起來,他們的祖先遷移到西域還沒多少年呢,但是,他們很多已經忘記了自己的來處。
因此,一開始大唐攻下高昌的時候,西域各國僅僅就是緊張了一陣子,後來就開始盤算著大唐什麽時候會放棄西域,哪知道,原本在西域那邊也就是當做觀賞性植物的白疊子到了大唐那邊,居然被人發現是一種極為有價值的經濟作物,這也就算了,就算棉花價值很高,若是大唐就是在自家的地盤種植,跟西域也沒太大關係,最多他們那邊多出一種互相交流的商品,他們可以想點辦法,從大唐那裏弄到棉花的處理辦法,迴頭他們自個也能種。結果不知道是什麽人出了個主意,那些大唐人直接就開始在高昌故地種植起了棉花,無論是產量還是品質都很是不錯,然後第二年的時候,就有大批的漢人遷移了過去,轟轟烈烈地種植起了棉花。
目光短淺一點的,趁機跟安西都護府做起了糧食買賣,畢竟,棉花又不能當飯吃,多了這麽多人,光是指望著從中原運輸糧食過去,顯然不怎麽現實,所以,從西域那邊購買糧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目光長遠一些的就知道,這些中原來的漢人以後不光是不會走,反而會更加深入西域了,頓時許多國家都有了危機感,為了防止被抓住把柄,成為大唐經略西域的一個突破口,這會兒西域各國都爭先恐後地派出使者,甚至一些王室成員親自前往長安朝貢,表示自己的臣服之意,免得迴頭大唐覺得自己不夠恭敬,就直接打上門來,將自家的土地也變成棉花地,那後悔也晚了!
對於這樣的情況,李治是非常得意的。當年李世民被尊奉為天可汗,靠的是大唐的赫赫戰功,但是如今嘛,李治這邊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了。
不管是突厥那些部族,還是西域各國,為了這次的朝貢都準備了許多賀禮,而按照天朝上國的作風,自然也是要加倍迴賜的。要不是擔憂自個國家的命運,其實許多小國真的打算年年來一迴,完全是白賺!
房遺愛早就不是當年那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少年了,他遭遇了幾次生活的毒打,已經明白了許多事情,另外就是,他得為了自己的孩子著想,沒孩子的時候,就他們夫妻兩個,自然沒什麽顧忌,但是有了孩子,他們做事其實比起以前來,是有些束手束腳的,別的不說,他們哪怕並不信佛,但是,在孩子身上,他們還是覺得,得多為孩子積累一些福祉。為了防止賺錢不成反而變成作孽,即便嶺南那邊的氣候有些問題,不過房遺愛自忖自己身強力壯,還是能挺得住的。
房遺愛的打算並沒有瞞著別人,其他一些駙馬一邊覺得房遺愛是小題大做,一邊也敬佩房遺愛的決心。可惜的是,瓊州可比嶺南還要遙遠,又得出海,每年在瓊州那邊采香的商人有許多就葬身在大海之中,所以,他們可不想冒這樣的風險,不過,事情都得有人去做,像是如今,他們就在家族中尋摸可靠的,或者說是能夠拿捏得住的旁支庶子,給他們難以拒絕的好處,然後讓他們去做。這年頭,宗族的力量是後世的人所不能想像的,以宗族的名義要求,能夠拒絕的人是真的很少,因此,他們的事情還算是比較順利。
顯慶三年的正旦比起前麵幾年都更加隆重,因為羊毛、棉花還有其他方麵的貿易,盡管西突厥那邊,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一直對大唐耿耿於懷,但是,下麵的部族如今小日子過得都不錯,他們又不是真的戰爭狂,沒事就想要打仗。大家的族人都是寶貴的,若是在戰爭中損傷過多,以突厥人的心性與風俗,甭管你之前立下了什麽樣的戰功,一旦你暴露出了虛弱的本質,那麽,迎接你的就是其他部族的吞併。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阿史那賀魯一直以來宣傳大唐威脅論,對於之前突厥幾次敗在大唐手裏各種不甘心,希望能夠恢復突厥曾經的輝煌,下麵的小部族一直不太買帳。
真要是打起來,咱們的羊毛賣給誰,豈不都砸手裏了?而且,比起打仗,賣羊毛可就舒服多了,找一些奴隸,多給羊梳毛,等到夏天的時候,再將羊毛一剃,立馬就有人上門來收購,中原那邊做的毛線還有羊毛氈子,羊毛毯子,毛呢布料,那可都是好東西,又擋風又暖和,比起他們自個搞出來的毛氈,不知道強到哪裏去了。總之,他們如今的日子,那叫一個舒服,他們不需要耗費多少代價,就能夠養活更多的族人,既然如此,何必要大動幹戈呢?因此,西突厥那邊甚至出現了分裂的意思,很多人都覺得,如今的日子已經很是不錯,而沙缽羅可汗的思想實在是太危險了,一旦沙缽羅可汗跟大唐開戰,他們如今的日子就要化為泡影,因此,一些小部族已經準備直接內遷到河套地區,徹底投靠大唐,另外一些呢,準備如同曾經東西突厥分裂一樣,打算另外再立一個突厥王庭,請大唐天子冊封一個新的可汗,藉助於大唐的威懾,跟沙缽羅可汗分庭抗禮。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一些部族首領就直接跑到長安來朝貢天子了。
而西域那邊,同樣也是一樣,以前西域一些小國都覺得大唐在西域待不長,就像是當年的大漢一樣,大漢當年同樣也是在西域設了都護府的,結果最後呢,還是撤離了出去,西域依舊是那個西域,最多就是多了一些漢人留下來的血脈,但是時間長了,他們也不覺得自己是漢人了。就像是高昌,真要算起來,他們的祖先遷移到西域還沒多少年呢,但是,他們很多已經忘記了自己的來處。
因此,一開始大唐攻下高昌的時候,西域各國僅僅就是緊張了一陣子,後來就開始盤算著大唐什麽時候會放棄西域,哪知道,原本在西域那邊也就是當做觀賞性植物的白疊子到了大唐那邊,居然被人發現是一種極為有價值的經濟作物,這也就算了,就算棉花價值很高,若是大唐就是在自家的地盤種植,跟西域也沒太大關係,最多他們那邊多出一種互相交流的商品,他們可以想點辦法,從大唐那裏弄到棉花的處理辦法,迴頭他們自個也能種。結果不知道是什麽人出了個主意,那些大唐人直接就開始在高昌故地種植起了棉花,無論是產量還是品質都很是不錯,然後第二年的時候,就有大批的漢人遷移了過去,轟轟烈烈地種植起了棉花。
目光短淺一點的,趁機跟安西都護府做起了糧食買賣,畢竟,棉花又不能當飯吃,多了這麽多人,光是指望著從中原運輸糧食過去,顯然不怎麽現實,所以,從西域那邊購買糧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目光長遠一些的就知道,這些中原來的漢人以後不光是不會走,反而會更加深入西域了,頓時許多國家都有了危機感,為了防止被抓住把柄,成為大唐經略西域的一個突破口,這會兒西域各國都爭先恐後地派出使者,甚至一些王室成員親自前往長安朝貢,表示自己的臣服之意,免得迴頭大唐覺得自己不夠恭敬,就直接打上門來,將自家的土地也變成棉花地,那後悔也晚了!
對於這樣的情況,李治是非常得意的。當年李世民被尊奉為天可汗,靠的是大唐的赫赫戰功,但是如今嘛,李治這邊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了。
不管是突厥那些部族,還是西域各國,為了這次的朝貢都準備了許多賀禮,而按照天朝上國的作風,自然也是要加倍迴賜的。要不是擔憂自個國家的命運,其實許多小國真的打算年年來一迴,完全是白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