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歷史同人]小王爺能有什麽壞心眼呢 作者:微雲煙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過,就算是寧王,想要在寧州這地方做成什麽事,官府也是繞不過去的,畢竟,寧州說是他的封地食邑,但是並不是他的封國,他能做主的地方很有限,所以,許多事情就需要官府的配合。
為了坑長孫無忌一把,李悅要冶鐵,但是冶鐵也不能說幹就幹,畢竟,寧州距離突厥,吐穀渾都不算特別遠,冶煉出來的鋼鐵萬一落到他們手裏,豈不是糟糕。到時候長孫無忌倒打一耙,說李悅勾結外族,企圖禍亂中原,那可就百口莫辯了。所以,李悅得找個由頭。
李悅在路上就想好了由頭,那就是馬蹄鐵。這時候什麽高橋馬鞍,什麽雙邊馬鐙早就有了,但是馬蹄鐵嘛,中原暫時還沒有,一方麵是冶煉技術還有產量的問題,另一方麵就是暫時還沒有人想到這一點。
馬蹄鐵的意義其實很重大,中原適合養馬的地方並不多,主要集中在河套地區,這邊還有大片的草場,民間養馬不僅不成規模,而且養出來的多半也隻能作為挽馬,不能作為戰馬使用。大唐一直保持著相當編製的騎兵,而騎兵每一次出戰,戰馬的損耗都是一個大問題,那種相對平坦的地方還好,到了戈壁之類的地方,就很容易傷到馬蹄,馬蹄若是受損嚴重,想要恢復並不是什麽容易的事情,一般情況下,馬蹄受損的戰馬是不能再上戰場了,這是對騎兵性命的不負責任。即便沒有遇到那等極為粗糲的地麵,但是,常年累月地奔跑也會損傷馬蹄。因此,戰馬普遍服役時間不會很長,馬蹄磨損到一定程度之後,就隻能退出作戰序列,作為挽馬使用。
中原本來就不像是草原,有著大片的草場,為了保持對周邊各國的優勢,不得不維持相當數量的騎兵編製,除了自家養馬之外,還不得不向草原採購戰馬,為此每年都要支出很大一筆錢財。
而若是有了馬蹄鐵,別的不說,起碼戰馬的損耗就會少很多,而且那等經驗豐富的戰馬服役時間也能變長,這對於騎兵來說也是好事,畢竟,騎兵想要跟自己的戰馬達成一定的默契,也是需要時間的。
有著這樣的想法,才在官邸安頓下來的李悅就命人找來鐵匠,給王府的馬都釘上馬掌。
一開始大家都是當做笑話來看的,給馬釘馬掌,迴頭別被一蹄子給踢飛出去。那些負責幹這事的鐵匠剛開始也是戰戰兢兢,不過等到看清楚了馬蹄的模樣之後,他們心裏也就有數了。馬蹄上有著厚厚的角質層,這其實就跟指甲一樣,隻要不是胡亂修剪,其實是不疼的,而馬掌上的釘子也隻需要釘入角質層就行。
先拿了幾匹普通的挽馬試了試手之後,接下來的事情就變得非常簡單起來了。在適應了馬蹄上多了幾個鐵片之後,那些馬很快就行動自如起來,李悅還專門讓護衛選了比較粗糙崎嶇的地麵試著跑了幾圈,一切都很正常。
然後,寧州這邊的鐵匠就變得搶手起來了,但是,鐵匠搶手有什麽用,你得有足夠的鐵料才行,寧州刺史崔煥已經是看到了商機,藉口向聖人稟報,假公濟私給崔家那邊也送了信,表示鐵料要漲價了,可以搞起來。
別以為古人半點不懂經濟,要不然低買高賣,囤積居奇的事情從哪兒來的。崔家說是以經學傳家,但是沒錢的話,餓著肚子研究經義嗎?所以,抓住機會能撈一筆是一筆。何況這次不是普通的一筆橫財,大唐所有的戰馬挽馬都要釘馬掌,這就是一個不小的買賣了。何況,也不光是鐵料的事情,還有其他呢。崔家占個先機,起碼能賺個十萬貫吧!
房遺則之前就寫了摺子送往長安了,如今瞧著崔煥居然想要從中分功,不免有些氣惱,不過,他拿崔家也沒什麽辦法,隻好又寫了封家書給房遺愛,讓他們迴頭好好告崔煥一狀。
不管怎麽說,馬掌的事情一出,鐵料自然是漲價了,長孫家還有其他那些民營的冶鐵作坊立馬找了藉口,捂住存貨不賣。民間能冶鐵的,自然都有背景,何況法不責眾,太尉自個帶頭等著賺朝廷的錢,他們要是不跟上就是傻子。如此一來自然影響了馬掌的普及,官營的鐵料用在其他方麵尚且不足,哪裏能擠出多少來做馬掌,頓時,軍方那邊難免有了怨言。
李治也是氣惱,你是我舅舅,如今權傾朝野,還差這點蠅頭小利不成?居然帶頭囤積鐵料,弄得這般尷尬。
然後不多久,他就接到了李悅的來信,他在寧州發現了鐵礦,詢問自己能不能在冶鐵上分一杯羹。
能給舅舅,為毛不能給兒子!李治直接大筆一揮,表示既然寧州是李悅的封地,那麽他可以自行開採鐵礦,冶煉精鐵。
得了李治的允許,早就做好了相關準備的李悅立馬捲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
第32章
工業化時代,煉製鋼鐵的效率是這個時代的人根本難以想像的,中原的鐵礦大多數含硫量太高,這也是為什麽後來國內會進口大量鐵礦的緣故,哪怕後世的技術手段能夠將裏麵的硫去除,但是這會造成相當嚴重的空氣汙染。但是,就像是你對一畝地長不出二百斤糧食,一家子一年到頭都不知道飽腹是什麽滋味的人說純天然綠色食品才是最健康的,所以,你們不要種雜交水稻,也不要用化肥農藥來增加產量一樣,這完全就是何不食肉糜。農業時代,工業化帶來的霧霾某種意義上都是一種幸福,因為這代表的是時代的進步。
為了坑長孫無忌一把,李悅要冶鐵,但是冶鐵也不能說幹就幹,畢竟,寧州距離突厥,吐穀渾都不算特別遠,冶煉出來的鋼鐵萬一落到他們手裏,豈不是糟糕。到時候長孫無忌倒打一耙,說李悅勾結外族,企圖禍亂中原,那可就百口莫辯了。所以,李悅得找個由頭。
李悅在路上就想好了由頭,那就是馬蹄鐵。這時候什麽高橋馬鞍,什麽雙邊馬鐙早就有了,但是馬蹄鐵嘛,中原暫時還沒有,一方麵是冶煉技術還有產量的問題,另一方麵就是暫時還沒有人想到這一點。
馬蹄鐵的意義其實很重大,中原適合養馬的地方並不多,主要集中在河套地區,這邊還有大片的草場,民間養馬不僅不成規模,而且養出來的多半也隻能作為挽馬,不能作為戰馬使用。大唐一直保持著相當編製的騎兵,而騎兵每一次出戰,戰馬的損耗都是一個大問題,那種相對平坦的地方還好,到了戈壁之類的地方,就很容易傷到馬蹄,馬蹄若是受損嚴重,想要恢復並不是什麽容易的事情,一般情況下,馬蹄受損的戰馬是不能再上戰場了,這是對騎兵性命的不負責任。即便沒有遇到那等極為粗糲的地麵,但是,常年累月地奔跑也會損傷馬蹄。因此,戰馬普遍服役時間不會很長,馬蹄磨損到一定程度之後,就隻能退出作戰序列,作為挽馬使用。
中原本來就不像是草原,有著大片的草場,為了保持對周邊各國的優勢,不得不維持相當數量的騎兵編製,除了自家養馬之外,還不得不向草原採購戰馬,為此每年都要支出很大一筆錢財。
而若是有了馬蹄鐵,別的不說,起碼戰馬的損耗就會少很多,而且那等經驗豐富的戰馬服役時間也能變長,這對於騎兵來說也是好事,畢竟,騎兵想要跟自己的戰馬達成一定的默契,也是需要時間的。
有著這樣的想法,才在官邸安頓下來的李悅就命人找來鐵匠,給王府的馬都釘上馬掌。
一開始大家都是當做笑話來看的,給馬釘馬掌,迴頭別被一蹄子給踢飛出去。那些負責幹這事的鐵匠剛開始也是戰戰兢兢,不過等到看清楚了馬蹄的模樣之後,他們心裏也就有數了。馬蹄上有著厚厚的角質層,這其實就跟指甲一樣,隻要不是胡亂修剪,其實是不疼的,而馬掌上的釘子也隻需要釘入角質層就行。
先拿了幾匹普通的挽馬試了試手之後,接下來的事情就變得非常簡單起來了。在適應了馬蹄上多了幾個鐵片之後,那些馬很快就行動自如起來,李悅還專門讓護衛選了比較粗糙崎嶇的地麵試著跑了幾圈,一切都很正常。
然後,寧州這邊的鐵匠就變得搶手起來了,但是,鐵匠搶手有什麽用,你得有足夠的鐵料才行,寧州刺史崔煥已經是看到了商機,藉口向聖人稟報,假公濟私給崔家那邊也送了信,表示鐵料要漲價了,可以搞起來。
別以為古人半點不懂經濟,要不然低買高賣,囤積居奇的事情從哪兒來的。崔家說是以經學傳家,但是沒錢的話,餓著肚子研究經義嗎?所以,抓住機會能撈一筆是一筆。何況這次不是普通的一筆橫財,大唐所有的戰馬挽馬都要釘馬掌,這就是一個不小的買賣了。何況,也不光是鐵料的事情,還有其他呢。崔家占個先機,起碼能賺個十萬貫吧!
房遺則之前就寫了摺子送往長安了,如今瞧著崔煥居然想要從中分功,不免有些氣惱,不過,他拿崔家也沒什麽辦法,隻好又寫了封家書給房遺愛,讓他們迴頭好好告崔煥一狀。
不管怎麽說,馬掌的事情一出,鐵料自然是漲價了,長孫家還有其他那些民營的冶鐵作坊立馬找了藉口,捂住存貨不賣。民間能冶鐵的,自然都有背景,何況法不責眾,太尉自個帶頭等著賺朝廷的錢,他們要是不跟上就是傻子。如此一來自然影響了馬掌的普及,官營的鐵料用在其他方麵尚且不足,哪裏能擠出多少來做馬掌,頓時,軍方那邊難免有了怨言。
李治也是氣惱,你是我舅舅,如今權傾朝野,還差這點蠅頭小利不成?居然帶頭囤積鐵料,弄得這般尷尬。
然後不多久,他就接到了李悅的來信,他在寧州發現了鐵礦,詢問自己能不能在冶鐵上分一杯羹。
能給舅舅,為毛不能給兒子!李治直接大筆一揮,表示既然寧州是李悅的封地,那麽他可以自行開採鐵礦,冶煉精鐵。
得了李治的允許,早就做好了相關準備的李悅立馬捲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
第32章
工業化時代,煉製鋼鐵的效率是這個時代的人根本難以想像的,中原的鐵礦大多數含硫量太高,這也是為什麽後來國內會進口大量鐵礦的緣故,哪怕後世的技術手段能夠將裏麵的硫去除,但是這會造成相當嚴重的空氣汙染。但是,就像是你對一畝地長不出二百斤糧食,一家子一年到頭都不知道飽腹是什麽滋味的人說純天然綠色食品才是最健康的,所以,你們不要種雜交水稻,也不要用化肥農藥來增加產量一樣,這完全就是何不食肉糜。農業時代,工業化帶來的霧霾某種意義上都是一種幸福,因為這代表的是時代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