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嘉禾依言翻過去,她本是隨意看的,翻了一會兒卻猛然頓住。
依照這書上的描述,西域公主所救的人,極有可能就是遠去北戎和親,後不知所蹤,流落在外多年的長寧公主。
……
鄭嘉禾暫時沒有聲張遊記的事,而是往西域那邊又多派了一個使臣隊伍,帶著大魏的公文與財帛,去求見西域公主。
她和楊昪的關係依然僵化著,在沒有來找她的日子裏,他開始廣泛結交大臣,參加宴席,朝會上,也總有與她意見相悖的情況發生。
以前的時候,隻要不涉及原則性問題,他從來不會管她下達了什麽指令的,而現在,他似乎是當真忘了「事事以她的意思為先」的承諾。又或者說,他仍然記得,但不想履行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太後與秦王的關係開始不和,一時間朝堂上的氣氛都敏感起來。
鄭嘉禾迴到蓬萊殿。
已經被調任到中書省任職的宋嬰跪坐在側麵的案幾上,雙手高舉,將擬好的詔書呈給她。
鄭嘉禾伸手接過。
這是對西北邊關幾位將領的調令。
起碼目前三省都聽命於她,詔書發下去,那些在西北掌兵的將領就不得不交出兵權,由她新指派過去的人頂上。
那些人可能不會乖乖聽從,但如果有反抗,強製奪權、抓起來定罪就順理成章了。
起碼他們忠心的秦王還在長安,他們不可能不顧忌。
宋嬰問:「娘娘,確定要下發嗎?」
鄭嘉禾握住詔書,正要點頭,顏慧的聲音焦急地在外麵響起:「太後娘娘!兵部尚書求見!西北出事了!」
鄭嘉禾一怔。
顏慧領著兵部的幾位大臣入了殿中。
「剛剛傳來的消息,一收到,臣等就趕緊來稟報太後了,」兵部尚書躬身行禮,雙手遞上去一封信,「北戎竟又犯我邊境,實在可恨啊!」
鄭嘉禾道:「你先把情況一一與我道來,顏慧,去請幾位相公來蓬萊殿議事。」
顏慧應諾。
鄭嘉禾一手握著信,另一手還拿著剛剛擬好的詔書。她走到宋嬰身前的案幾旁,將詔書丟在了上麵。
「先收起來吧。」她看著宋嬰說。
第47章 赴約 王爺又該心軟了
這次出兵攪擾大魏邊境的, 主要是北戎的烏蘭族。原因是當初蒙川公主對烏蘭王子下藥一事。
原本因北戎、南蠻相隔太遠,已經不了了之,但他們又得知了蒙川公主身在長安的消息, 認為是大魏有意包庇,因此又在邊境挑起事端, 要向大魏討個說法。
邊關守將郭虔、邢燁等一邊抵禦烏蘭人的騷擾,一邊派了人往長安遞送消息。
玄甲軍訓練有素,絲毫不懼,烏蘭人也就在一開始突襲的時候沾了點光,後麵氣勢就弱了下來。
兵部尚書對此讚不絕口:「不愧是赫赫有名的玄甲軍, 秦王殿下帶出來的人!果然勇猛善戰, 讓人敬服!」
坐在一側的鄭源抬首,看他一眼, 輕飄飄地捋了下鬍子。
兵部尚書突然意識到什麽, 連忙住口,小心去觀察太後娘娘的麵色,看見太後正垂目翻看著手裏的奏摺, 似乎是並沒有把他的稱讚放在心裏, 他才悄悄鬆了口氣。
哎, 真是多嘴!誰不知道最近太後娘娘與秦王殿下關係緊張。這西北出了事, 秦王都沒來議事,他怎麽還提了呢?
過了會兒, 鄭嘉禾合上奏摺。
「需派一人出使北戎,與其談判。」她說, 「不過這談判的內容,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郭、邢等將軍在戰場上的表現。」
目前看來,這個表現還是不錯的。
鄭嘉禾想起自己在接到軍情之前, 差點下發出去的那份詔書。
罷了,她不能因為一己私慾,擅動邊防守將,陷大魏安危於不顧。
哪怕是出於將領擅權的考慮,後期想要調整調動,她也該與懂兵事的將軍商量才是。
可這泱泱大魏,這麽多年以來,除了有著戰神之名的秦王之外,竟再無其他可用的將才。
她……目前還不能動他。
鄭嘉禾眸光微動,暫時不考慮這些以後的事,與幾位大臣商議了一下派去出使北戎的人選,和一些具體要注意的細節。之後,又對邊關守將們進行了一係列封賞,著薛榮挑一些宦官作為天子使臣,到邊關宣旨。
……
「王爺,」朱繼成步入書房,躬身行禮道,「郭將軍來信說,盯著他們的那些人似乎已經消失了。」
楊昪畫畫的筆尖一頓,嗯了聲,把畫中人的紅唇勾勒完畢。
「興許是因為突如其來的戰事,」朱繼成分析道,「太後不打算對郭將軍他們出手了。」
楊昪把筆放下。
他當然懂。
烏蘭族人又來挑釁是個意外,不過一開始被突襲的時候,是老郭等人故意露了破綻,引烏蘭人又糾纏這麽多時日的。
要不然一開始烏蘭人就被玄甲軍嚇跑,哪裏至於往長安送奏報,還讓太後知曉?
倒也不算吃虧,老郭他們還搶了烏蘭人好多戰馬,這下烏蘭損失慘重,短時間內應該都會有所忌憚了。
鄭嘉禾的選擇,還算意料之中。
她不是那等禍國亂政的人。
朱繼成猶豫了一會兒,眼角餘光迅速地掃一眼畫上端莊優雅的太後娘娘,隻覺得心裏堵得慌。
依照這書上的描述,西域公主所救的人,極有可能就是遠去北戎和親,後不知所蹤,流落在外多年的長寧公主。
……
鄭嘉禾暫時沒有聲張遊記的事,而是往西域那邊又多派了一個使臣隊伍,帶著大魏的公文與財帛,去求見西域公主。
她和楊昪的關係依然僵化著,在沒有來找她的日子裏,他開始廣泛結交大臣,參加宴席,朝會上,也總有與她意見相悖的情況發生。
以前的時候,隻要不涉及原則性問題,他從來不會管她下達了什麽指令的,而現在,他似乎是當真忘了「事事以她的意思為先」的承諾。又或者說,他仍然記得,但不想履行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太後與秦王的關係開始不和,一時間朝堂上的氣氛都敏感起來。
鄭嘉禾迴到蓬萊殿。
已經被調任到中書省任職的宋嬰跪坐在側麵的案幾上,雙手高舉,將擬好的詔書呈給她。
鄭嘉禾伸手接過。
這是對西北邊關幾位將領的調令。
起碼目前三省都聽命於她,詔書發下去,那些在西北掌兵的將領就不得不交出兵權,由她新指派過去的人頂上。
那些人可能不會乖乖聽從,但如果有反抗,強製奪權、抓起來定罪就順理成章了。
起碼他們忠心的秦王還在長安,他們不可能不顧忌。
宋嬰問:「娘娘,確定要下發嗎?」
鄭嘉禾握住詔書,正要點頭,顏慧的聲音焦急地在外麵響起:「太後娘娘!兵部尚書求見!西北出事了!」
鄭嘉禾一怔。
顏慧領著兵部的幾位大臣入了殿中。
「剛剛傳來的消息,一收到,臣等就趕緊來稟報太後了,」兵部尚書躬身行禮,雙手遞上去一封信,「北戎竟又犯我邊境,實在可恨啊!」
鄭嘉禾道:「你先把情況一一與我道來,顏慧,去請幾位相公來蓬萊殿議事。」
顏慧應諾。
鄭嘉禾一手握著信,另一手還拿著剛剛擬好的詔書。她走到宋嬰身前的案幾旁,將詔書丟在了上麵。
「先收起來吧。」她看著宋嬰說。
第47章 赴約 王爺又該心軟了
這次出兵攪擾大魏邊境的, 主要是北戎的烏蘭族。原因是當初蒙川公主對烏蘭王子下藥一事。
原本因北戎、南蠻相隔太遠,已經不了了之,但他們又得知了蒙川公主身在長安的消息, 認為是大魏有意包庇,因此又在邊境挑起事端, 要向大魏討個說法。
邊關守將郭虔、邢燁等一邊抵禦烏蘭人的騷擾,一邊派了人往長安遞送消息。
玄甲軍訓練有素,絲毫不懼,烏蘭人也就在一開始突襲的時候沾了點光,後麵氣勢就弱了下來。
兵部尚書對此讚不絕口:「不愧是赫赫有名的玄甲軍, 秦王殿下帶出來的人!果然勇猛善戰, 讓人敬服!」
坐在一側的鄭源抬首,看他一眼, 輕飄飄地捋了下鬍子。
兵部尚書突然意識到什麽, 連忙住口,小心去觀察太後娘娘的麵色,看見太後正垂目翻看著手裏的奏摺, 似乎是並沒有把他的稱讚放在心裏, 他才悄悄鬆了口氣。
哎, 真是多嘴!誰不知道最近太後娘娘與秦王殿下關係緊張。這西北出了事, 秦王都沒來議事,他怎麽還提了呢?
過了會兒, 鄭嘉禾合上奏摺。
「需派一人出使北戎,與其談判。」她說, 「不過這談判的內容,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郭、邢等將軍在戰場上的表現。」
目前看來,這個表現還是不錯的。
鄭嘉禾想起自己在接到軍情之前, 差點下發出去的那份詔書。
罷了,她不能因為一己私慾,擅動邊防守將,陷大魏安危於不顧。
哪怕是出於將領擅權的考慮,後期想要調整調動,她也該與懂兵事的將軍商量才是。
可這泱泱大魏,這麽多年以來,除了有著戰神之名的秦王之外,竟再無其他可用的將才。
她……目前還不能動他。
鄭嘉禾眸光微動,暫時不考慮這些以後的事,與幾位大臣商議了一下派去出使北戎的人選,和一些具體要注意的細節。之後,又對邊關守將們進行了一係列封賞,著薛榮挑一些宦官作為天子使臣,到邊關宣旨。
……
「王爺,」朱繼成步入書房,躬身行禮道,「郭將軍來信說,盯著他們的那些人似乎已經消失了。」
楊昪畫畫的筆尖一頓,嗯了聲,把畫中人的紅唇勾勒完畢。
「興許是因為突如其來的戰事,」朱繼成分析道,「太後不打算對郭將軍他們出手了。」
楊昪把筆放下。
他當然懂。
烏蘭族人又來挑釁是個意外,不過一開始被突襲的時候,是老郭等人故意露了破綻,引烏蘭人又糾纏這麽多時日的。
要不然一開始烏蘭人就被玄甲軍嚇跑,哪裏至於往長安送奏報,還讓太後知曉?
倒也不算吃虧,老郭他們還搶了烏蘭人好多戰馬,這下烏蘭損失慘重,短時間內應該都會有所忌憚了。
鄭嘉禾的選擇,還算意料之中。
她不是那等禍國亂政的人。
朱繼成猶豫了一會兒,眼角餘光迅速地掃一眼畫上端莊優雅的太後娘娘,隻覺得心裏堵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