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
長安城落了雪,地上積了厚厚的一層。
琉璃為鄭嘉禾披上大氅, 又往她懷裏塞了個手爐, 確定渾身都裹得嚴嚴實實了,才扶著她出了蓬萊殿。
今日是鄭嘉禾祖父鄭源的六十大壽,朝中幾乎所有五品及以上的官員都收到了請柬, 鄭嘉禾也會親至鄭府, 為鄭公賀壽。
小舅鄭卓和舅母何氏站在門前迎客, 鄭嘉禾下了馬車, 鄭卓看見她,立時疾步迎了過來, 躬身一禮:「微臣參見太後。」
鄭嘉禾點了點頭,抬步往前走去。
鄭卓一邊引著她步入府中, 一邊小聲道:「父親正在景竹院與幾位相公吃酒談天,其餘賓客都在前院。」
鄭嘉禾道:「多搬幾個炭盆,別凍著人。」
鄭卓連連應是, 想了想,他又試探:「娘娘,父親的病情……您是不是早就知道了?」
鄭嘉禾掃他一眼,目光無波無瀾。鄭卓意識到什麽,連忙噤聲。
鄭嘉禾才悠悠道了句:「舅舅,慎言。」
鄭卓把鄭嘉禾送至景竹院外,鄭嘉禾抬步進屋,就看見祖父鄭源坐在上首,閔相公等其他幾個原本就與鄭源相熟的老臣圍坐一圈,瞧見鄭嘉禾進來,紛紛起身向她作禮。
鄭嘉禾笑道:「看見阿公精神仍是這般抖擻,我就放心了。」
閔相公心中一動,道:「若早知鄭公已經好了,前些日子我去國子監看那些監生舉辦的賽詩會時,就該叫上鄭公一起!」
鄭嘉禾看他一眼,解釋說:「入夏的時候,郎中就說阿公已經好得差不多了,隻是舅舅害怕病情反覆,所以沒有往外說。」
閔相公眼前一亮:「所以娘娘的意思是,鄭公這些月,病情一直沒有復發?」
鄭嘉禾頷首道:「正是。」
閔相公便撫掌大笑,一時眾相公舉杯,紛紛向鄭源敬酒,恭喜他身體康復。
到了晚宴開席的時候,鄭嘉禾親自扶著鄭源到前院去,眾人看見鄭源不僅沒有傳說中的瘋癲糊塗,反而精神抖擻,仍像幾年前在朝堂時一樣意氣風發,都有些驚訝,一打聽,才知道鄭公身體是已經好了。
又看見太後娘娘與鄭公坐在一處,祖孫情深,都羨慕不已。一個個站起身,為鄭公賀壽,並送上壽禮。
鄭嘉禾離席更衣,出來時,看見楊昪站在燈下,身後是長長的影子,他一手背在身後,目光向她掃來。
鄭嘉禾頓了頓,微微垂眸,轉身往後院園子裏去了。
楊昪緊隨其後。
鄭嘉禾走到一處假山後站定,轉身看他:「你有什麽事嗎?」
楊昪問:「鄭公要迴朝堂了?」
鄭嘉禾道:「不是很明顯嗎?大家都看得出來。」
今日鄭府如此聲勢浩大地為鄭源賀壽,連她這個太後都親自來了,又在眾人麵前表現出了鄭源完全康復的樣子。
過幾日,鄭嘉禾就會降旨,任鄭源為門下省侍中,取代曾經曹應燦的位置。
然後,這三省就完完全全被她握在手中了。
楊昪抿唇,目色微沉。
其實就算不把鄭源請迴朝堂,鄭嘉禾現在也能基本上把控朝局。曹應燦被貶之後,門下省的官員換了大半,鄭嘉禾已經掌握了實際上的權力。
但她把自己的親祖父請迴來,任命為一省長官,讓楊昪嗅出了一絲不一樣的味道。
如果說弒君是為了奪嫡,貶謫曹相公是為了自保,那請鄭源迴朝堂,就是為了進一步鞏固權柄。
不論哪朝哪代,外戚過於顯赫,都會造成隱患,輕則朝堂混亂,重則改朝換代。
攝政太後本身手握大權沒有關係,但如果朝堂上重要的位置也漸漸被外戚取代……
理智上,對於楊昪一個親王來說,雖然他無意奪權,他也不會想看到這樣的局麵。
鄭嘉禾看到他的神情,心裏便有些明白。
她抬眼看他:「阿公好不容易養好身體,總不能讓他閑著呀?如果當初阿公沒有生病,他到現在,仍然會是在政事堂議政的宰相之一。」
楊昪心頭一鬆。
對,鄭源就算重迴朝堂,也隻是迴到他本該有的位置上去。
楊昪覺得自己可能是想多了,並為自己剛剛的想法感到懊惱。
他嗯了聲,然後看到鄭嘉禾身體前傾,戳了戳他的肩膀:「你找我,就是為了問這個的?」
「自然不是,」他拽過她的手,掩飾般把她擁在懷裏,低聲道,「今天一天都沒跟你獨處了。」
鄭嘉禾掀起唇角,貼著他的耳側輕聲說:「晚上我去上陽宮。」
自從上陽宮成為楊昪在宮中的住處之後,鄭嘉禾時不時就會悄悄過去,偶爾還會在那邊留宿。但她從不讓他留在蓬萊宮過夜。
因為上陽宮沒什麽人,隻平時有兩個宮人負責清潔灑掃,楊昪去的時候,連宮人都沒有了,隻有一個餘和。
鄭嘉禾便覺得,在他那邊是比較安心的。
楊昪想起她富有魔力的手,一時心神微漾,忍不住低頭,吻了吻她的脖頸,聽到鄭嘉禾輕哼一聲。
「誰在那兒?!」
一道清朗的少女聲傳了過來。
楊昪立時停住動作,鄭嘉禾下意識把頭埋在他的肩膀上,盡量不發出聲音。
卻有腳步聲一步步向他們而來了。鄭嘉禾戳了戳楊昪的胳膊,示意他趕緊做出行動。
長安城落了雪,地上積了厚厚的一層。
琉璃為鄭嘉禾披上大氅, 又往她懷裏塞了個手爐, 確定渾身都裹得嚴嚴實實了,才扶著她出了蓬萊殿。
今日是鄭嘉禾祖父鄭源的六十大壽,朝中幾乎所有五品及以上的官員都收到了請柬, 鄭嘉禾也會親至鄭府, 為鄭公賀壽。
小舅鄭卓和舅母何氏站在門前迎客, 鄭嘉禾下了馬車, 鄭卓看見她,立時疾步迎了過來, 躬身一禮:「微臣參見太後。」
鄭嘉禾點了點頭,抬步往前走去。
鄭卓一邊引著她步入府中, 一邊小聲道:「父親正在景竹院與幾位相公吃酒談天,其餘賓客都在前院。」
鄭嘉禾道:「多搬幾個炭盆,別凍著人。」
鄭卓連連應是, 想了想,他又試探:「娘娘,父親的病情……您是不是早就知道了?」
鄭嘉禾掃他一眼,目光無波無瀾。鄭卓意識到什麽,連忙噤聲。
鄭嘉禾才悠悠道了句:「舅舅,慎言。」
鄭卓把鄭嘉禾送至景竹院外,鄭嘉禾抬步進屋,就看見祖父鄭源坐在上首,閔相公等其他幾個原本就與鄭源相熟的老臣圍坐一圈,瞧見鄭嘉禾進來,紛紛起身向她作禮。
鄭嘉禾笑道:「看見阿公精神仍是這般抖擻,我就放心了。」
閔相公心中一動,道:「若早知鄭公已經好了,前些日子我去國子監看那些監生舉辦的賽詩會時,就該叫上鄭公一起!」
鄭嘉禾看他一眼,解釋說:「入夏的時候,郎中就說阿公已經好得差不多了,隻是舅舅害怕病情反覆,所以沒有往外說。」
閔相公眼前一亮:「所以娘娘的意思是,鄭公這些月,病情一直沒有復發?」
鄭嘉禾頷首道:「正是。」
閔相公便撫掌大笑,一時眾相公舉杯,紛紛向鄭源敬酒,恭喜他身體康復。
到了晚宴開席的時候,鄭嘉禾親自扶著鄭源到前院去,眾人看見鄭源不僅沒有傳說中的瘋癲糊塗,反而精神抖擻,仍像幾年前在朝堂時一樣意氣風發,都有些驚訝,一打聽,才知道鄭公身體是已經好了。
又看見太後娘娘與鄭公坐在一處,祖孫情深,都羨慕不已。一個個站起身,為鄭公賀壽,並送上壽禮。
鄭嘉禾離席更衣,出來時,看見楊昪站在燈下,身後是長長的影子,他一手背在身後,目光向她掃來。
鄭嘉禾頓了頓,微微垂眸,轉身往後院園子裏去了。
楊昪緊隨其後。
鄭嘉禾走到一處假山後站定,轉身看他:「你有什麽事嗎?」
楊昪問:「鄭公要迴朝堂了?」
鄭嘉禾道:「不是很明顯嗎?大家都看得出來。」
今日鄭府如此聲勢浩大地為鄭源賀壽,連她這個太後都親自來了,又在眾人麵前表現出了鄭源完全康復的樣子。
過幾日,鄭嘉禾就會降旨,任鄭源為門下省侍中,取代曾經曹應燦的位置。
然後,這三省就完完全全被她握在手中了。
楊昪抿唇,目色微沉。
其實就算不把鄭源請迴朝堂,鄭嘉禾現在也能基本上把控朝局。曹應燦被貶之後,門下省的官員換了大半,鄭嘉禾已經掌握了實際上的權力。
但她把自己的親祖父請迴來,任命為一省長官,讓楊昪嗅出了一絲不一樣的味道。
如果說弒君是為了奪嫡,貶謫曹相公是為了自保,那請鄭源迴朝堂,就是為了進一步鞏固權柄。
不論哪朝哪代,外戚過於顯赫,都會造成隱患,輕則朝堂混亂,重則改朝換代。
攝政太後本身手握大權沒有關係,但如果朝堂上重要的位置也漸漸被外戚取代……
理智上,對於楊昪一個親王來說,雖然他無意奪權,他也不會想看到這樣的局麵。
鄭嘉禾看到他的神情,心裏便有些明白。
她抬眼看他:「阿公好不容易養好身體,總不能讓他閑著呀?如果當初阿公沒有生病,他到現在,仍然會是在政事堂議政的宰相之一。」
楊昪心頭一鬆。
對,鄭源就算重迴朝堂,也隻是迴到他本該有的位置上去。
楊昪覺得自己可能是想多了,並為自己剛剛的想法感到懊惱。
他嗯了聲,然後看到鄭嘉禾身體前傾,戳了戳他的肩膀:「你找我,就是為了問這個的?」
「自然不是,」他拽過她的手,掩飾般把她擁在懷裏,低聲道,「今天一天都沒跟你獨處了。」
鄭嘉禾掀起唇角,貼著他的耳側輕聲說:「晚上我去上陽宮。」
自從上陽宮成為楊昪在宮中的住處之後,鄭嘉禾時不時就會悄悄過去,偶爾還會在那邊留宿。但她從不讓他留在蓬萊宮過夜。
因為上陽宮沒什麽人,隻平時有兩個宮人負責清潔灑掃,楊昪去的時候,連宮人都沒有了,隻有一個餘和。
鄭嘉禾便覺得,在他那邊是比較安心的。
楊昪想起她富有魔力的手,一時心神微漾,忍不住低頭,吻了吻她的脖頸,聽到鄭嘉禾輕哼一聲。
「誰在那兒?!」
一道清朗的少女聲傳了過來。
楊昪立時停住動作,鄭嘉禾下意識把頭埋在他的肩膀上,盡量不發出聲音。
卻有腳步聲一步步向他們而來了。鄭嘉禾戳了戳楊昪的胳膊,示意他趕緊做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