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會兒,太醫收迴手,緩慢而悠長地嘆了口氣。
屋中眾人,都因為他這口氣,不由提起了心。
「陛下磕到了頭,胳膊也摔骨折了。」太醫神情嚴肅,「暫時沒有性命之憂,隻是……」
隻是這個年齡的小孩子,最容易夭折,正是要小心看護的時候。尤其這磕到了頭,不知道會不會留下後遺症。
劉太妃不是什麽寵妃,她隻是一個恰巧在先帝去椒房殿時,被先帝注意到的宮女。她稀裏糊塗地承寵,稀裏糊塗地懷了孕,帶著惶恐和迷茫生下皇子,又被這長安城的局勢裹挾著,當了太妃。
其實她沒想過自己的兒子能當皇帝。作為一個母親,她隻想和孩子好好活著。
所以她誰都不信,她親力親為地照顧孩子,不敢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太久,哪怕是她一直依附的太後娘娘,她都沒信。
但小皇帝還是在她的身邊出了事,在離她隻有三十步遠的永安寺後院。
她懵懵懂懂的,雖不通朝政,也能想明白這其中關鍵。
如果她的孩子死了……廢太子就會被重新迎迴宮城,推上皇位。太皇太後對此求之不得,而太後娘娘……太後娘娘會在乎嗎?她也隻是需要一個小皇帝做傀儡,以名正言順地做攝政太後而已。
鄭嘉禾看到劉太妃失魂落魄的表情,心漸漸沉了下去。
「嚴統領。」鄭嘉禾叫來隨行的禁軍統領,冷聲吩咐,「把這後院所有的僕婢、僧人看管起來,挨個盤問,今日之內,我要得到皇帝失足摔落假山的真相。」
禁軍統領恭聲應是。
很快,院子裏就傳來僕婢們的掙紮聲,劉太妃身邊的宮女、太皇太後身邊的嬤嬤親信,也都被帶了下去。
鄭嘉禾叮囑太醫好好醫治,然後就轉身出了屋門。
明明是十月的天,已經很冷了,她在那屋中,卻覺得有些悶,悶得人喘不過氣。
到了正午用膳的時間,永安寺為他們準備了齋飯,隨行的幾個大臣跟著去前院用膳,鄭嘉禾則去了小皇帝所在廂房的隔壁屋子。
她吃到一半時,劉太妃在門外求見。
鄭嘉禾放下筷子,抬目看她。
劉太妃蒼白著臉,走到鄭嘉禾的麵前,然後撲通一聲跪了下來。
鄭嘉禾連忙讓顏慧扶起她,道:「我會好好查這件事的。」
劉太妃被顏慧扶著到一邊椅子上坐下,她抬起頭,看著鄭嘉禾問:「其實太後娘娘心裏已經猜出來了,是嗎?」
鄭嘉禾抿住嘴唇,一時沒有言語。
劉太妃悽然地笑了一下:「明白了又怎樣?根本查不到證據,下麵的人會替她頂罪,到時候,也就是不痛不癢地罰兩個奴婢,就是仗殺了又如何,真正的罪魁禍首,依然拿她一點辦法都沒有。偏我還不能說出來,不能恨,不能罵,還要對她三拜九叩。」
鄭嘉禾眉心微蹙,道:「嚴統領那邊還在審問,你不用太過著急。」
「我怎能不急?」劉太妃道,「就算那些奴婢們指認了又如何,我能讓她償命嗎?她多尊貴,所有人見了她都要拜。可憐我的兒現在還在榻上躺著,他還那麽小,根本不知道人心的險惡。」
鄭嘉禾輕嘆了口氣。
劉太妃低下頭,拿帕子抹了抹眼淚:「也是妾錯了,當初太後娘娘要接鉞兒迴宮,妾就該同意的。是妾這個當娘的不稱職,沒有照顧好他……」
「你不必急著先下定論。」鄭嘉禾看著她,緩緩道,「我向你保證,隻要有證據指向她,證明是她所為,我就會讓她付出代價。」
她看著劉太妃不斷啜泣的模樣,心中有些煩亂,再加上身體不適,於是站起了身,叮囑奴婢們好好陪著她,然後又出了房門。
嚴統領在傍晚的時候把審問結果匯報給了鄭嘉禾。
有僧人親眼看見,在小皇帝摔落假山的那段時間,太皇太後身邊的青歌、月秀兩個奴婢去了後院,青歌當時在拉著看顧小皇帝的嬤嬤說話,而月秀,在嚴刑拷打之下,承認了是她抱起在草地上玩耍的小皇帝,將他從假山上扔了下去的。
這兩個奴婢,都說自己是和劉太妃結了仇怨,因此懷恨在心,蓄意報復。
鄭嘉禾讓人把這兩個奴婢帶迴皇城下獄,繼續審問,而永安寺這邊,一方麵多留了幾個太醫為小皇帝診治,一方麵派了人把太皇太後看管了起來,不許她再踏出房門,形同軟禁。
隨行的大臣們默認了。
……
一道懿旨降到大理寺獄,王太醫被無罪釋放。第二日,一頂小轎把他接到了宮中。
他顫顫巍巍地下了轎子,仰頭一看,看見宮門處上書的「蓬萊宮」三字,還愣了愣,問宮女:「敢問,是誰要見我?」
宮女道:「是太後娘娘。」
王太醫怔怔地點了點頭,然後忍著渾身的疼痛,抬步入了宮門,一邊走一邊想,太後娘娘居然換住處了……
這也算正常,畢竟當初太後娘娘在椒房殿的記憶,都是不怎麽愉快的。
往事在王太醫的心頭如浮花般飛速掠過,他隨著宮女穿過迴廊,進入大殿,然後看見了在榻上慵懶坐著的太後娘娘。
娘娘一身錦繡宮裝,麵容精緻,鬢髮梳得一絲不苟,依然是王太醫離開京城之前,記憶中的尊貴模樣。
王太醫頓了頓,跪地叩拜:「罪臣……參見太後娘娘。」
屋中眾人,都因為他這口氣,不由提起了心。
「陛下磕到了頭,胳膊也摔骨折了。」太醫神情嚴肅,「暫時沒有性命之憂,隻是……」
隻是這個年齡的小孩子,最容易夭折,正是要小心看護的時候。尤其這磕到了頭,不知道會不會留下後遺症。
劉太妃不是什麽寵妃,她隻是一個恰巧在先帝去椒房殿時,被先帝注意到的宮女。她稀裏糊塗地承寵,稀裏糊塗地懷了孕,帶著惶恐和迷茫生下皇子,又被這長安城的局勢裹挾著,當了太妃。
其實她沒想過自己的兒子能當皇帝。作為一個母親,她隻想和孩子好好活著。
所以她誰都不信,她親力親為地照顧孩子,不敢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太久,哪怕是她一直依附的太後娘娘,她都沒信。
但小皇帝還是在她的身邊出了事,在離她隻有三十步遠的永安寺後院。
她懵懵懂懂的,雖不通朝政,也能想明白這其中關鍵。
如果她的孩子死了……廢太子就會被重新迎迴宮城,推上皇位。太皇太後對此求之不得,而太後娘娘……太後娘娘會在乎嗎?她也隻是需要一個小皇帝做傀儡,以名正言順地做攝政太後而已。
鄭嘉禾看到劉太妃失魂落魄的表情,心漸漸沉了下去。
「嚴統領。」鄭嘉禾叫來隨行的禁軍統領,冷聲吩咐,「把這後院所有的僕婢、僧人看管起來,挨個盤問,今日之內,我要得到皇帝失足摔落假山的真相。」
禁軍統領恭聲應是。
很快,院子裏就傳來僕婢們的掙紮聲,劉太妃身邊的宮女、太皇太後身邊的嬤嬤親信,也都被帶了下去。
鄭嘉禾叮囑太醫好好醫治,然後就轉身出了屋門。
明明是十月的天,已經很冷了,她在那屋中,卻覺得有些悶,悶得人喘不過氣。
到了正午用膳的時間,永安寺為他們準備了齋飯,隨行的幾個大臣跟著去前院用膳,鄭嘉禾則去了小皇帝所在廂房的隔壁屋子。
她吃到一半時,劉太妃在門外求見。
鄭嘉禾放下筷子,抬目看她。
劉太妃蒼白著臉,走到鄭嘉禾的麵前,然後撲通一聲跪了下來。
鄭嘉禾連忙讓顏慧扶起她,道:「我會好好查這件事的。」
劉太妃被顏慧扶著到一邊椅子上坐下,她抬起頭,看著鄭嘉禾問:「其實太後娘娘心裏已經猜出來了,是嗎?」
鄭嘉禾抿住嘴唇,一時沒有言語。
劉太妃悽然地笑了一下:「明白了又怎樣?根本查不到證據,下麵的人會替她頂罪,到時候,也就是不痛不癢地罰兩個奴婢,就是仗殺了又如何,真正的罪魁禍首,依然拿她一點辦法都沒有。偏我還不能說出來,不能恨,不能罵,還要對她三拜九叩。」
鄭嘉禾眉心微蹙,道:「嚴統領那邊還在審問,你不用太過著急。」
「我怎能不急?」劉太妃道,「就算那些奴婢們指認了又如何,我能讓她償命嗎?她多尊貴,所有人見了她都要拜。可憐我的兒現在還在榻上躺著,他還那麽小,根本不知道人心的險惡。」
鄭嘉禾輕嘆了口氣。
劉太妃低下頭,拿帕子抹了抹眼淚:「也是妾錯了,當初太後娘娘要接鉞兒迴宮,妾就該同意的。是妾這個當娘的不稱職,沒有照顧好他……」
「你不必急著先下定論。」鄭嘉禾看著她,緩緩道,「我向你保證,隻要有證據指向她,證明是她所為,我就會讓她付出代價。」
她看著劉太妃不斷啜泣的模樣,心中有些煩亂,再加上身體不適,於是站起了身,叮囑奴婢們好好陪著她,然後又出了房門。
嚴統領在傍晚的時候把審問結果匯報給了鄭嘉禾。
有僧人親眼看見,在小皇帝摔落假山的那段時間,太皇太後身邊的青歌、月秀兩個奴婢去了後院,青歌當時在拉著看顧小皇帝的嬤嬤說話,而月秀,在嚴刑拷打之下,承認了是她抱起在草地上玩耍的小皇帝,將他從假山上扔了下去的。
這兩個奴婢,都說自己是和劉太妃結了仇怨,因此懷恨在心,蓄意報復。
鄭嘉禾讓人把這兩個奴婢帶迴皇城下獄,繼續審問,而永安寺這邊,一方麵多留了幾個太醫為小皇帝診治,一方麵派了人把太皇太後看管了起來,不許她再踏出房門,形同軟禁。
隨行的大臣們默認了。
……
一道懿旨降到大理寺獄,王太醫被無罪釋放。第二日,一頂小轎把他接到了宮中。
他顫顫巍巍地下了轎子,仰頭一看,看見宮門處上書的「蓬萊宮」三字,還愣了愣,問宮女:「敢問,是誰要見我?」
宮女道:「是太後娘娘。」
王太醫怔怔地點了點頭,然後忍著渾身的疼痛,抬步入了宮門,一邊走一邊想,太後娘娘居然換住處了……
這也算正常,畢竟當初太後娘娘在椒房殿的記憶,都是不怎麽愉快的。
往事在王太醫的心頭如浮花般飛速掠過,他隨著宮女穿過迴廊,進入大殿,然後看見了在榻上慵懶坐著的太後娘娘。
娘娘一身錦繡宮裝,麵容精緻,鬢髮梳得一絲不苟,依然是王太醫離開京城之前,記憶中的尊貴模樣。
王太醫頓了頓,跪地叩拜:「罪臣……參見太後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