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楊昪背過手,應了一聲,抬步便走,眼風再沒落到過那抽屜上一次。
等走在宮道上,往春秋殿去的時候,楊昪才迴憶起在蓬萊宮看到的那封信。
那信上不僅有「秦王」二字,還有「玄甲軍」、「三千人馬」、「南下」等字樣,楊昪幾乎可以斷定,那是在說他迴京的一封信。
既是迴京,就是幾個月前了……
在他剛迴長安的第二天,他在茶館遇到鄭嘉禾。那時候她說,她不知道他要迴京。
可如果早就有這樣一封信送到鄭嘉禾的案頭,她不可能是在他拿出密旨之後才知道的他迴京的消息。
她騙了他。
楊昪攥緊拳頭。
幾乎是瞬間,楊昪就想起來朱繼成匯報給自己的事。
在他還未進京的時候,曾遇上過一批刺客。而他的人查到最後,發現線索指向太後。
他一直是不信的,這幾個月跟鄭嘉禾的相處,也愈發讓他覺得,是有人栽贓於她,可現在,他卻突然不確定了。
不知不覺,楊昪走到春秋殿外,他望著人來人往的迴廊與殿內璀璨的燈火,目色沉了沉,良久,方抬步入內。
鄭嘉禾已經到了。
秦王殿下姍姍來遲,可謂是不給太後麵子。大臣們悄悄覷他一眼,又紛紛低下頭不敢說話。
鄭嘉禾看向楊昪,璀璨燭光下,她眉眼明艷,美得不可方物。
隻見她朝著楊昪微笑,又揚了揚手裏的酒杯,朱唇輕啟:「秦王可是來遲了,我要罰酒的。」
楊昪神色如常,亦朝她舉了舉杯:「路上被些事絆住了,太後見諒。」
說罷,一飲而盡。
大臣們見他如此配合賠罪,不約而同地鬆了口氣。說起來,這些個月太後與秦王相處和諧,對他們這些大臣來說,還挺好的。
畢竟,誰都不想伺候脾氣火爆,動不動就生氣的主子。
宴席開始了,大臣們輪流向太後恭賀生辰之喜,送上壽禮,鄭嘉禾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過去。但唯獨少了一人,就是門下省侍中曹應燦大人。
不知曹大人到底是年紀大了,身體不適,還是因為對當今太後有意見。自先帝駕崩之後,曹大人與太後之間的關係,是越來越疏遠了。
今日可是太後娘娘的生辰,曹大人居然都不出席。
鄭嘉禾隻作不知,舉杯與大臣們交談,一片祥和氣氛。
楊昪垂下眼睫,無視殿上的熱鬧,一邊吃酒一邊思考接下來的對策。
蓬萊殿那封信的事,他一定要問個明白,不會就這麽算了。
過了會兒,他趁著席上沒人注意,起身離開大殿。
宴席在半個時辰之後結束。
鄭嘉禾看見楊昪的位置上空了,覺得有些奇怪,但她沒有多想。
她還要去側殿見薛榮。
薛榮與顏慧共同掌管鳳儀台。鳳儀台設立不久,明麵上是因為她身在內宮,與大臣們來往不便,專門為她與大臣之間傳遞詔令、旨意之用。台中有女官、內監,更有如宋嬰這類寒門出身,但才華橫溢的新科進士。人員駁雜,當前的分工並不明確,在大部分大臣眼裏,還隻是個小打小鬧,沒什麽用的機構。
但鄭嘉禾想用它做更多的事。
此時她要見薛榮,也是因為有事要吩咐。
可她剛出大殿,就看見餘和迎上來道:「太後娘娘,秦王殿下在後殿等您。」
後殿?
鄭嘉禾下意識覺得不太對勁。
這裏人來人往,大臣們還未走完,她這會兒去後殿見他,豈不是太招眼了?
過去的幾個月,楊昪從不會這般沒有分寸,一直是避開人,悄悄去蓬萊殿見她的。
鄭嘉禾道:「什麽事?」
餘和露出苦惱的表情:「奴婢也不知道,隻是看王爺麵色,應該是有什麽重要的事……」
餘和是楊昪的心腹,從小就跟在楊昪身邊,對他們之間微妙的關係更是心知肚明。因此,鄭嘉禾倒不會懷疑餘和是假傳話。她想了想,道:「先讓他等我一會兒,我還有些事,辦完就去。」
餘和隻得應了,轉身去後殿向秦王迴稟。
鄭嘉禾這才抬步向側殿走去。
薛榮正在殿中等候,看見鄭嘉禾,立時迎了上來,傾身一禮:「太後。」
鄭嘉禾點點頭,旋身在案前落座,問:「有什麽發現?」
「永安寺有個小沙彌,法號叫做靜亭的,每三日下山一次,都會往西市的一個糕點鋪去,動輒待上小半個時辰。奴婢讓人查了,原來那家鋪子背後的老闆,是禮部一個小吏,再順藤摸瓜查上去,竟是……竟是查到了曹大人身上。」
鄭嘉禾揚眉:「曹侍中?」
薛榮道:「是。」
鄭嘉禾哦了一聲,陷入思考。
看來太皇太後已經和曹應燦聯繫上了。
當初先帝剛剛駕崩,國喪未過,鄭嘉禾曾親自登門拜訪曹應燦大人,感謝他當初在先帝要廢後時給她的幫助,希望以後兩人能君臣一心,守護好大魏江山。
但曹應燦並沒有應承她,不僅如此,他還看著她長嘆:「或許當初,是老夫錯了。」
他後悔阻止先帝廢後。
他的本意是維護正統,維護中宮嫡出。但他根本沒想到,在阻止先帝廢後之後,鄭嘉禾會用盡手段,將先雲貴妃等一網打盡,毫不留情。
等走在宮道上,往春秋殿去的時候,楊昪才迴憶起在蓬萊宮看到的那封信。
那信上不僅有「秦王」二字,還有「玄甲軍」、「三千人馬」、「南下」等字樣,楊昪幾乎可以斷定,那是在說他迴京的一封信。
既是迴京,就是幾個月前了……
在他剛迴長安的第二天,他在茶館遇到鄭嘉禾。那時候她說,她不知道他要迴京。
可如果早就有這樣一封信送到鄭嘉禾的案頭,她不可能是在他拿出密旨之後才知道的他迴京的消息。
她騙了他。
楊昪攥緊拳頭。
幾乎是瞬間,楊昪就想起來朱繼成匯報給自己的事。
在他還未進京的時候,曾遇上過一批刺客。而他的人查到最後,發現線索指向太後。
他一直是不信的,這幾個月跟鄭嘉禾的相處,也愈發讓他覺得,是有人栽贓於她,可現在,他卻突然不確定了。
不知不覺,楊昪走到春秋殿外,他望著人來人往的迴廊與殿內璀璨的燈火,目色沉了沉,良久,方抬步入內。
鄭嘉禾已經到了。
秦王殿下姍姍來遲,可謂是不給太後麵子。大臣們悄悄覷他一眼,又紛紛低下頭不敢說話。
鄭嘉禾看向楊昪,璀璨燭光下,她眉眼明艷,美得不可方物。
隻見她朝著楊昪微笑,又揚了揚手裏的酒杯,朱唇輕啟:「秦王可是來遲了,我要罰酒的。」
楊昪神色如常,亦朝她舉了舉杯:「路上被些事絆住了,太後見諒。」
說罷,一飲而盡。
大臣們見他如此配合賠罪,不約而同地鬆了口氣。說起來,這些個月太後與秦王相處和諧,對他們這些大臣來說,還挺好的。
畢竟,誰都不想伺候脾氣火爆,動不動就生氣的主子。
宴席開始了,大臣們輪流向太後恭賀生辰之喜,送上壽禮,鄭嘉禾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過去。但唯獨少了一人,就是門下省侍中曹應燦大人。
不知曹大人到底是年紀大了,身體不適,還是因為對當今太後有意見。自先帝駕崩之後,曹大人與太後之間的關係,是越來越疏遠了。
今日可是太後娘娘的生辰,曹大人居然都不出席。
鄭嘉禾隻作不知,舉杯與大臣們交談,一片祥和氣氛。
楊昪垂下眼睫,無視殿上的熱鬧,一邊吃酒一邊思考接下來的對策。
蓬萊殿那封信的事,他一定要問個明白,不會就這麽算了。
過了會兒,他趁著席上沒人注意,起身離開大殿。
宴席在半個時辰之後結束。
鄭嘉禾看見楊昪的位置上空了,覺得有些奇怪,但她沒有多想。
她還要去側殿見薛榮。
薛榮與顏慧共同掌管鳳儀台。鳳儀台設立不久,明麵上是因為她身在內宮,與大臣們來往不便,專門為她與大臣之間傳遞詔令、旨意之用。台中有女官、內監,更有如宋嬰這類寒門出身,但才華橫溢的新科進士。人員駁雜,當前的分工並不明確,在大部分大臣眼裏,還隻是個小打小鬧,沒什麽用的機構。
但鄭嘉禾想用它做更多的事。
此時她要見薛榮,也是因為有事要吩咐。
可她剛出大殿,就看見餘和迎上來道:「太後娘娘,秦王殿下在後殿等您。」
後殿?
鄭嘉禾下意識覺得不太對勁。
這裏人來人往,大臣們還未走完,她這會兒去後殿見他,豈不是太招眼了?
過去的幾個月,楊昪從不會這般沒有分寸,一直是避開人,悄悄去蓬萊殿見她的。
鄭嘉禾道:「什麽事?」
餘和露出苦惱的表情:「奴婢也不知道,隻是看王爺麵色,應該是有什麽重要的事……」
餘和是楊昪的心腹,從小就跟在楊昪身邊,對他們之間微妙的關係更是心知肚明。因此,鄭嘉禾倒不會懷疑餘和是假傳話。她想了想,道:「先讓他等我一會兒,我還有些事,辦完就去。」
餘和隻得應了,轉身去後殿向秦王迴稟。
鄭嘉禾這才抬步向側殿走去。
薛榮正在殿中等候,看見鄭嘉禾,立時迎了上來,傾身一禮:「太後。」
鄭嘉禾點點頭,旋身在案前落座,問:「有什麽發現?」
「永安寺有個小沙彌,法號叫做靜亭的,每三日下山一次,都會往西市的一個糕點鋪去,動輒待上小半個時辰。奴婢讓人查了,原來那家鋪子背後的老闆,是禮部一個小吏,再順藤摸瓜查上去,竟是……竟是查到了曹大人身上。」
鄭嘉禾揚眉:「曹侍中?」
薛榮道:「是。」
鄭嘉禾哦了一聲,陷入思考。
看來太皇太後已經和曹應燦聯繫上了。
當初先帝剛剛駕崩,國喪未過,鄭嘉禾曾親自登門拜訪曹應燦大人,感謝他當初在先帝要廢後時給她的幫助,希望以後兩人能君臣一心,守護好大魏江山。
但曹應燦並沒有應承她,不僅如此,他還看著她長嘆:「或許當初,是老夫錯了。」
他後悔阻止先帝廢後。
他的本意是維護正統,維護中宮嫡出。但他根本沒想到,在阻止先帝廢後之後,鄭嘉禾會用盡手段,將先雲貴妃等一網打盡,毫不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