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鈍想得非常好。


    其實,這也不怪趙鈍會有這麽一個想法。


    經過錦衣衛的手,從大明傳迴來的各種情報都顯示,原來大景的那些地方鄉紳,都非常渴望大景的部隊能重新殺迴去,解救他們於水火之中。


    把他們那些被老百姓分走的田地再收迴來,重新過上大地主的日子。


    隻要大景的部隊來了,這些人都會鼎力支持。


    正因為如此,趙鈍就固執地認為,隻要大景部隊到達之日,大明的統治必然如同雪崩一樣,立即土崩瓦解。


    曹孟哭笑不得,這些該死的錦衣衛,根本滲透不到大明的基層百姓中去,隻能依靠那些被百姓打倒的鄉紳收集一些情報。


    結果這些情報自然也就嚴重脫離大明的實際情況。


    他可是有許多親戚在和大明商人做生意,甚至都跑到過大明的地盤上去進過貨,自然對大明的實際情況非常了解。


    現在的大明,基本上就是一個全民皆兵的國度。


    每一個老百姓對敵人的警惕性都非常高,他的親戚在大明官方的引導下才能收購到合適的貨物,否則,你一個外地人,進入大明,不到一天就會被揪出來。


    這些都是大明那所謂“土地改革”造成的結果。


    大明的老百姓,個個都有自己家的田地,自然為了保護自己家的田地不再被原來的土豪鄉紳搶迴去,老百姓個個都團結在大明官員身邊,形成了一種水潑不進、針插不入的鐵桶狀態。


    所以,南景的錦衣衛根本就無法深入刺探大明的情報,更不說下到鄉村基層了。恐怕連縣城都留不下來。


    這就造成了錦衣衛傳迴來的情報都那麽的離譜。


    本來曹孟是對這些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反正也對自己撈錢沒什麽影響。但是現在不行了,現在可是要自己帶兵去大明送死,那就一定要和這腦子被門夾了的趙鈍說清楚。


    “啟稟陛下,這臨時征召的士兵,未經過訓練,戰鬥力有限,在戰場上相反會讓士氣低落,不好指望的。”


    曹孟當然不能說趙鈍的想法不對,那就隻能說具體的業務問題了。


    “而且,一旦大軍過江後,水軍就會撤迴防守位置,那就會導致踏上對岸的陸軍沒有了退路。這種背水一戰的戰爭,若是沒有強大的心裏素質,部隊是要崩潰的。新兵是做不到的。”


    看曹孟似乎是被自己逼急了說出來的話,趙鈍也不好強逼曹孟出兵了。畢竟,趙鈍還是有自知之明,自己確實是不知兵。


    但還是不甘心,於是趙鈍說:


    “現在擴大軍隊,再征召多少軍隊夠北伐大明的?”


    “最好是有百萬大軍,臣能保證必勝。”曹孟立即獅子大開口。


    “這怎麽可能?我們就兩個郡的人口,能支持的軍隊數量,最多也就不超過三十萬,超過了這個數字,地方經濟就會受到巨大的影響。”


    高丘立即跳出來反對。


    其實趙鈍也知道,這百萬大軍不是現在南景能夠承擔得起的。


    “那,太師,現在的極限是多少?”趙鈍還是抱著僥幸的心理催問了一句。


    高丘掰著手指頭計算了一會,才對趙鈍說:


    “啟稟陛下,包括水軍在內,軍隊超過三十萬,經濟就要受到巨大的影響,我們極限可以支持五十萬大軍一年的存在,時間再長,我們不用大明來打,自己就會先崩潰的。”


    “現在我們水軍十萬,陸軍二十萬,也就是說,最多在征召二十萬大軍,關鍵是我們還要對這二十萬大軍進行至少半年的訓練。也就是說,要保證經濟不崩潰,我們隻有半年時間用三十五萬大軍攻大明。”


    曹孟也是在掰著手指頭算賬。


    現在,曹孟也明白了,原來這高丘也不讚成趙鈍北伐大明啊。


    不然,也不會隻提出問題,不說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隻是單純地把問題拋向趙鈍,這其實就是和自己想的一樣,對趙鈍進行恐嚇,讓趙鈍自己放棄北伐大明的想法。


    隨著曹孟和高丘的不斷深入分析,趙鈍的臉色也越來越差,最開始的那種天降機會的興奮也逐漸遠去。


    雖然,自己最信任的太師和丞相都沒有說不能北伐大明,但趙鈍也不是蠢到判斷不出,這兩人分析了一陣之後,就是變相的向自己說明,現在的南景最多能自保,是無力發起對大明的戰爭了。


    畢竟,南方雖然富庶,但是戰爭潛力卻是不夠。這個時候的南景已經不是以前的大景了,是沒有戰略縱深的,而且兵源也是不足,更是缺乏經過訓練的老兵。


    不像以前的大景,咬咬牙,動員百萬大軍並不是什麽難事。


    此時,趙鈍有點後悔了,後悔自己放棄北方三州太快,就是不算幽、雲、寧、川這四個州,此時若是還有五個州在手,組織出百萬大軍也是有可能的。


    而且,這大江天險固然是為南景提供了強大的防禦力,但何嚐不是對南景的一種束縛,讓南景對北方的進攻顯得那麽束手束腳。


    “也就是說,現在開始準備,最快也是半年後才能發起對大明的戰爭,而且還最多投入三十五萬大軍。戰爭也隻能持續半年?”趙鈍非常無力地總結了君臣三人談論半天的結果。


    “是的陛下。”曹孟和高丘異口同聲地迴答。


    “而且,三十五萬大軍攻伐大明,無論如何這兵力也是不夠的,臣最多也隻能把托管給大明的北方三州給拿迴來,能不能守得住還要看當時的具體情況,而摧毀大明的根基是沒有什麽太大的機會的。”


    曹孟是用兵之人,自然要多說一句。


    其實這曹孟說話的意思,趙鈍還是聽懂了,那就是在說,我最多打到以前五個州的地盤,但既然無法撼動大明的根基,一旦大明騰出手來,南景可不就危險了嗎?


    “半年拿下三個州,丞相可有必勝的把握?”趙鈍還是不死心地問了一句。


    “臣,臣盡力而為。”曹孟也隻能這麽說。


    想當年,垣軍十三萬大軍進攻幽州,結果讓大明硬是連後麵的十萬援軍都給殲滅了,他一個半桶水的丞相,哪裏敢立這個軍令狀?


    “算了,你們下去吧,容我再好好想想。”趙鈍也知道事情已經不可為,非常灰心地揮揮手,打發他們兩個人離開。


    “是,臣等告退。”兩人立即行禮後離開。


    也不怪他們要急匆匆地離開,高丘要把這個變化及時報告上去,供大明皇帝決策。曹孟則是要馬上給自己做生意的親戚寫信,暫時把大量的資金轉移到大明或者大奉,這南景明顯待不下去了。


    曹孟打定了主意,今天,若是趙鈍強行下令大軍出擊,一個月後,曹孟就會率領十五萬南景陸軍在上岸後立即投降。


    反正是打不贏,幹嘛不投降,而且有了十五萬大軍的見麵禮,想必大明對自己也是會禮遇有加。看看歐陽大將軍的待遇,曹孟就覺得,自己就算不能繼續擔任大明的官吏,至少能迴家養老。


    隻要手裏有銀子,到哪裏都是人上人。


    南景皇帝趙鈍的聖旨,第二天就下到了曹孟和高丘的手中,命令他們兩人通力配合,在半年內把南景的兵力擴充到五十萬。


    經過一夜的糾結,趙鈍還是決定擴充兵力,反正還有半年的時間,先把兵力擴充好等著,一旦大明對垣國征戰不利,露出了什麽破綻,那他的南景大軍就可以趁虛而入,攻擊大明。


    但曹孟和高丘卻沒有趙鈍這麽有信心,在接到趙鈍的聖旨後,兩人立即展開了行動,一個趕緊向大明匯報尋求對策,一個趕緊撈錢,為半年後的投降做好準備。


    當然,曹孟也不是單純指望陣前投降,而是開始安排人頻頻接觸大明的各級軍事官員,為了躲避錦衣衛的追責,還美其名曰,對大明進行情報刺探。


    實際上就是為以後自己率軍投降探路。不然,大明覺得自己是詐降產生了誤判那就不好了。


    也就是說,南景若是不作死,還會存續一段時間,若是半年後南景兵出大江,那就不好意思了,曹孟率領主力陸軍投降,大明就可以輕易的兵不血刃滅亡南景。


    李睿在接到高丘傳迴來的情報後,就長長的舒了一口。雖然,南景成不了氣候,但此時若是有十五萬大軍從大明的屁股後麵捅這麽一下,還是非常難受的。


    別的不說,至少是讓大明不能集中精力攻擊垣國這個北方強敵了。


    “傳令黃久,讓大明海軍在南景沿海製造一些事端,最好是偽裝成海盜或者是倭寇攻占南景的一些沿海郡縣,把南景的精力全部給我拖住,讓他們的征兵計劃拖延再拖延。


    等我們騰出手來以後,再去解決那個不知好歹的趙鈍。”


    “是,陛下。”馬漢立即安排人傳令去了。


    大明對待大景是用水磨功夫,一點點地讓君臣離心,讓老百姓不再效忠南景,到時候,南景並入大明就是瓜熟蒂落的事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梟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散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散言並收藏寒門梟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