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明已經建立,馬上就是統一天下的戰爭,自己身份的保密時間也堅持不了多久了,自己實在是沒有必要去擔著這個名聲。
拿定主意的李睿,現在想的就是如何體麵的拒絕兩家拋出來的橄欖枝,同時還要保住他們的麵子。
不至於讓他們認為,自己是不識抬舉的無用之人。
“古人有言,成家立業。現在我剛剛成家,確實要想著立業的事情了,隻是我的想法有些不一樣,兩位大舅哥不妨聽我說說看。”
李睿腦子一轉,立即想到了一個說辭,雖然不一定是最完美,但是卻也是正當理由,足以暫時阻止兩家要他入仕的想法。
“你說說看。”利長柏導師想聽聽自己這便宜妹夫是個什麽想法。
李睿自然是要說話的,不然,他也不用鋪墊那麽多廢話了:
“利家大哥剛才可是說了,馬上就是要進入三國亂戰的時代。那麽我請問一下,在這個亂世,我是加入一方勢力好,還是做一個讓所有勢力都要爭取的人好?
很顯然,做一個身上沒有標簽,能讓各方勢力爭取的人要好的多。”
李睿並不需要利長柏或者是歐陽希的答複,他自己設問,自己就迴到了。
“關鍵是亂世之中掌握了什麽東西,才能成為各方爭取的對象?這點很重要。”歐陽希也在順著李睿的思路講話。
“很多啊,比如糧食和綢緞,這就是硬通貨。”利長柏似乎是明白了李睿的想法。與其投奔一家來保命,不如成為三家爭搶的人才。
“利家哥哥說得好,隻是這硬通貨中一定有鐵匠手藝這一門,而我恰好又是李家冶鐵技術的繼承者。不管哪個國家交兵,這兵器、鐵甲都是少不了的,隻要都有求與我,那我就足以應付所有突發情況。”
李睿也就拋出來一個利益至上的國家關係,請對方理解。
“這是在走獨木橋,若是有一方覺得完全得不到你的支持,就會出手毀掉你的。”利長柏對人性非常了解,也是很快想到了這其中的風險所在。
“是的,這風險太大,若是大景覺得你會資敵,他們也是會對你不利的。”歐陽希也反應過來,在李睿說法中的弊端。
看兩人不好忽悠,李睿也是無語,怎麽今天連歐陽希都思維清晰了?這完全不好忽悠了。
無奈之下,李睿想到了從垣國大都傳迴來的情報,於是啟動拖子決,對兩位大舅哥說:
“那我好好考慮一下,過個三五個月,再迴複兩位如何?畢竟這可是大事,我還要和家人商量後才能決定,馬虎不得的。”
利長柏和歐陽希相視一笑,目前也隻有如此了,畢竟李睿這才成家,或許過一段時間,等他有了立業的想法或者被自己的妹子給教育得想有一番事業的時候,自然也就想出來做官了。
在他們的眼中,李睿雖然有才華,畢竟隻是一個年輕人,或許還是一個不知柴米油鹽貴,不知道成家後的艱辛的年輕人。
時間,就是讓一個少年轉變為油膩中年男人的最好良藥。
“行,那我們等你決策。”兩人迴複一聲以後,就離開了。
這新婚第二天,新娘是不應該見娘家人的,不然對婚姻不吉利,所以兩人也沒有去見自己的妹子,更不可能去知道李睿事實上是沒有分大小,而是在同一天和兩位夫人洞房。
李睿為自己爭取到了三五個月的時間,其實這就夠了,因為在其他人還是懵懂的時候,李睿就根據種種情報判斷出,也就是三五個月以內,垣國必然會發起新一輪的戰爭。
時間,確實是一個神奇的東西,很多麻煩,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變得不再是麻煩。
比如,這歐陽家和李家催李睿出來做官的事情,就隨著時間的推進而變得不再那麽急迫。
為什麽呢?
其實原因也簡單,垣國因為在大明這裏戰敗,丟失了帝國的麵子也丟失了大量的領土,以至於像垣國這樣的部族聯合體的皇室地位都受到了其他部落的質疑。
若是,垣國皇室不能有點作為,那麽威信下降的他們就會被其他部落聯合其他針對,雖然不至於很快就被推翻,但這種潛移默化是會讓垣國皇室快速衰弱的。
麵對如此情況,垣國皇室就急於取得一場對外戰爭的勝利來穩定國內的政局,提振大家對皇室的信心。
而能給垣國提供這種對外戰爭勝利的目標是誰呢?
環顧四周列國,垣國皇室一致認為,隻有那孱弱不堪的大景了。
所以,在紹熙八年三月,也就是剛剛春耕大忙結束以後,垣國就發動了對大景的戰爭。
這個時候,李睿和兩位夫人正是新婚四個多月,五個月不到的樣子,完全符合李睿對垣國情報的判斷。
按照大明和大景的約定,除了冀州是大景自己守衛國土以外,其他的大景邊境由大明幫大景守衛。
垣國自然也是明白這個情況,或許這在大景皇室眼裏是一個好事,但在垣國皇室眼裏卻也不是一個壞事。
因為垣國可以集中兵力攻擊大景的冀州,而且由於大明剛和垣國簽訂了和平協議,垣國根本就不擔心大明會對自己用兵。
當然,出於對戰爭的謹慎態度,垣國在出兵大景以前十天還是向大明進行了通報,很簡單,垣國是擔心引起大明的誤會,到時候大明以為會損害自己的利益而下場參戰,那垣國兩線作戰,會非常被動。
此時的大明從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自然是理解了垣國的知會,並告知了垣國大明防守的區域範圍,要求垣國進攻的部隊,隻要不主動對大明軍隊出手,大明帝國就保持中立。
仔細商量和研判情勢以後,在垣國出兵前三天,大明也本著友好國家的義務通知了大景一聲,那意思就是:
我大明剛剛和垣國打過了一場,雖然勝利了,但目前元氣還沒有恢複,所以,我們對垣國的攻擊表示無能為力。但,本著友好的原則,大明答應為大景守護的邊界是一定會繼續守衛,不讓垣軍進入一步的。
當然,大景要付出一些守護的費用,畢竟,部隊在戰時的消耗會比較大,大明的國力還很弱,應付起來有難度。而且,大明是幫大景守護國土,要是不給大明將士一點好處,他們憑什麽為大景拚命?
也就是說,大明在做好人通知大景的同時,在敲詐大景。
當然,大景朝堂之上不乏明眼人,這不,在接收到大明的傳信後,朝堂上就出現了例行的爭吵。
大景是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格局。
皇帝對官員是非常寬容的,哪怕你在朝堂上吵翻天,隻要不威脅皇室的地位,皇帝都是可以容忍的,畢竟,這些爭吵還都是頂著為國為民的大帽子,從根本上來說是有利於皇帝統治的。
“臣請陛下允許歐陽家的軍隊頂到和垣國的前線,為陛下分憂。”歐陽大將軍立即率先發言,這可是自己家族私兵發展壯大的機會。他就不信皇帝任由垣軍肆掠而放著他們家族如此厲害的軍隊不用。
“歐陽家的部隊在我國和大奉的邊境駐屯,是我們對大奉的威懾,不可以擅動,臣建議從南方諸郡調兵。”還不等皇帝發話,太師高丘就立即跳出來對歐陽大將軍的話提出了異議。
“嗯,太師言之有理,歐陽家的軍隊是我國對大奉的定海神針,不可擅動,還是召集其他幾個郡的軍隊迅速北上增援比較好。冀州的部隊能堅持多久?”
皇帝趙鈍對歐陽家的提防可是一刻都不敢鬆懈,所以自然是不會給歐陽家這個發展壯大的機會的。土地丟了可以再去打迴來,自己的皇位不會有問題。
可是,若是讓歐陽家的軍隊壯大,土地是不是守得住先不說,自己趙家的皇位可就危險了。
這個賬曆代大景皇帝都是算得清楚的,甚至成為了祖訓,若不是到了大景帝國有滅國之危到時候,大景皇家是絕對不會給歐陽家壯大部隊的機會的,哪怕歐陽家表現得再忠心,這個原則是不會變的。
大景皇帝趙鈍的後半句話是在問歐陽大將軍。
所以,歐陽大將軍立即收攝心神,恭敬地對趙鈍說:
“啟稟陛下,冀州也有大量邊軍,隻是久未經曆戰爭,戰鬥力比較差,若是歐陽家的部隊不能上去,臣建議從寧州調一些經曆過戰爭的老兵過去,不然冀州邊軍的士兵恐怕支持不了三個月的。”
畢竟自己的職責是這大景的大將軍,對整個大景軍隊的實力情況還是有著比較清晰的認識。
“寧州和大明接壤,目前我們和大明的關係還不錯,倒是可以抽調一些軍隊支援冀州。”高丘也表示的同意。
趙鈍對這個太師是非常對相信,他自己也不相信垣軍是要滅國大景,在他的判斷,垣軍最多也就是想撈點好處,彌補一下對大明戰爭的損失,然後就會撤軍,大景自己倒不至於動員全國的力量來對戰垣國。
拿定主意的李睿,現在想的就是如何體麵的拒絕兩家拋出來的橄欖枝,同時還要保住他們的麵子。
不至於讓他們認為,自己是不識抬舉的無用之人。
“古人有言,成家立業。現在我剛剛成家,確實要想著立業的事情了,隻是我的想法有些不一樣,兩位大舅哥不妨聽我說說看。”
李睿腦子一轉,立即想到了一個說辭,雖然不一定是最完美,但是卻也是正當理由,足以暫時阻止兩家要他入仕的想法。
“你說說看。”利長柏導師想聽聽自己這便宜妹夫是個什麽想法。
李睿自然是要說話的,不然,他也不用鋪墊那麽多廢話了:
“利家大哥剛才可是說了,馬上就是要進入三國亂戰的時代。那麽我請問一下,在這個亂世,我是加入一方勢力好,還是做一個讓所有勢力都要爭取的人好?
很顯然,做一個身上沒有標簽,能讓各方勢力爭取的人要好的多。”
李睿並不需要利長柏或者是歐陽希的答複,他自己設問,自己就迴到了。
“關鍵是亂世之中掌握了什麽東西,才能成為各方爭取的對象?這點很重要。”歐陽希也在順著李睿的思路講話。
“很多啊,比如糧食和綢緞,這就是硬通貨。”利長柏似乎是明白了李睿的想法。與其投奔一家來保命,不如成為三家爭搶的人才。
“利家哥哥說得好,隻是這硬通貨中一定有鐵匠手藝這一門,而我恰好又是李家冶鐵技術的繼承者。不管哪個國家交兵,這兵器、鐵甲都是少不了的,隻要都有求與我,那我就足以應付所有突發情況。”
李睿也就拋出來一個利益至上的國家關係,請對方理解。
“這是在走獨木橋,若是有一方覺得完全得不到你的支持,就會出手毀掉你的。”利長柏對人性非常了解,也是很快想到了這其中的風險所在。
“是的,這風險太大,若是大景覺得你會資敵,他們也是會對你不利的。”歐陽希也反應過來,在李睿說法中的弊端。
看兩人不好忽悠,李睿也是無語,怎麽今天連歐陽希都思維清晰了?這完全不好忽悠了。
無奈之下,李睿想到了從垣國大都傳迴來的情報,於是啟動拖子決,對兩位大舅哥說:
“那我好好考慮一下,過個三五個月,再迴複兩位如何?畢竟這可是大事,我還要和家人商量後才能決定,馬虎不得的。”
利長柏和歐陽希相視一笑,目前也隻有如此了,畢竟李睿這才成家,或許過一段時間,等他有了立業的想法或者被自己的妹子給教育得想有一番事業的時候,自然也就想出來做官了。
在他們的眼中,李睿雖然有才華,畢竟隻是一個年輕人,或許還是一個不知柴米油鹽貴,不知道成家後的艱辛的年輕人。
時間,就是讓一個少年轉變為油膩中年男人的最好良藥。
“行,那我們等你決策。”兩人迴複一聲以後,就離開了。
這新婚第二天,新娘是不應該見娘家人的,不然對婚姻不吉利,所以兩人也沒有去見自己的妹子,更不可能去知道李睿事實上是沒有分大小,而是在同一天和兩位夫人洞房。
李睿為自己爭取到了三五個月的時間,其實這就夠了,因為在其他人還是懵懂的時候,李睿就根據種種情報判斷出,也就是三五個月以內,垣國必然會發起新一輪的戰爭。
時間,確實是一個神奇的東西,很多麻煩,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變得不再是麻煩。
比如,這歐陽家和李家催李睿出來做官的事情,就隨著時間的推進而變得不再那麽急迫。
為什麽呢?
其實原因也簡單,垣國因為在大明這裏戰敗,丟失了帝國的麵子也丟失了大量的領土,以至於像垣國這樣的部族聯合體的皇室地位都受到了其他部落的質疑。
若是,垣國皇室不能有點作為,那麽威信下降的他們就會被其他部落聯合其他針對,雖然不至於很快就被推翻,但這種潛移默化是會讓垣國皇室快速衰弱的。
麵對如此情況,垣國皇室就急於取得一場對外戰爭的勝利來穩定國內的政局,提振大家對皇室的信心。
而能給垣國提供這種對外戰爭勝利的目標是誰呢?
環顧四周列國,垣國皇室一致認為,隻有那孱弱不堪的大景了。
所以,在紹熙八年三月,也就是剛剛春耕大忙結束以後,垣國就發動了對大景的戰爭。
這個時候,李睿和兩位夫人正是新婚四個多月,五個月不到的樣子,完全符合李睿對垣國情報的判斷。
按照大明和大景的約定,除了冀州是大景自己守衛國土以外,其他的大景邊境由大明幫大景守衛。
垣國自然也是明白這個情況,或許這在大景皇室眼裏是一個好事,但在垣國皇室眼裏卻也不是一個壞事。
因為垣國可以集中兵力攻擊大景的冀州,而且由於大明剛和垣國簽訂了和平協議,垣國根本就不擔心大明會對自己用兵。
當然,出於對戰爭的謹慎態度,垣國在出兵大景以前十天還是向大明進行了通報,很簡單,垣國是擔心引起大明的誤會,到時候大明以為會損害自己的利益而下場參戰,那垣國兩線作戰,會非常被動。
此時的大明從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自然是理解了垣國的知會,並告知了垣國大明防守的區域範圍,要求垣國進攻的部隊,隻要不主動對大明軍隊出手,大明帝國就保持中立。
仔細商量和研判情勢以後,在垣國出兵前三天,大明也本著友好國家的義務通知了大景一聲,那意思就是:
我大明剛剛和垣國打過了一場,雖然勝利了,但目前元氣還沒有恢複,所以,我們對垣國的攻擊表示無能為力。但,本著友好的原則,大明答應為大景守護的邊界是一定會繼續守衛,不讓垣軍進入一步的。
當然,大景要付出一些守護的費用,畢竟,部隊在戰時的消耗會比較大,大明的國力還很弱,應付起來有難度。而且,大明是幫大景守護國土,要是不給大明將士一點好處,他們憑什麽為大景拚命?
也就是說,大明在做好人通知大景的同時,在敲詐大景。
當然,大景朝堂之上不乏明眼人,這不,在接收到大明的傳信後,朝堂上就出現了例行的爭吵。
大景是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格局。
皇帝對官員是非常寬容的,哪怕你在朝堂上吵翻天,隻要不威脅皇室的地位,皇帝都是可以容忍的,畢竟,這些爭吵還都是頂著為國為民的大帽子,從根本上來說是有利於皇帝統治的。
“臣請陛下允許歐陽家的軍隊頂到和垣國的前線,為陛下分憂。”歐陽大將軍立即率先發言,這可是自己家族私兵發展壯大的機會。他就不信皇帝任由垣軍肆掠而放著他們家族如此厲害的軍隊不用。
“歐陽家的部隊在我國和大奉的邊境駐屯,是我們對大奉的威懾,不可以擅動,臣建議從南方諸郡調兵。”還不等皇帝發話,太師高丘就立即跳出來對歐陽大將軍的話提出了異議。
“嗯,太師言之有理,歐陽家的軍隊是我國對大奉的定海神針,不可擅動,還是召集其他幾個郡的軍隊迅速北上增援比較好。冀州的部隊能堅持多久?”
皇帝趙鈍對歐陽家的提防可是一刻都不敢鬆懈,所以自然是不會給歐陽家這個發展壯大的機會的。土地丟了可以再去打迴來,自己的皇位不會有問題。
可是,若是讓歐陽家的軍隊壯大,土地是不是守得住先不說,自己趙家的皇位可就危險了。
這個賬曆代大景皇帝都是算得清楚的,甚至成為了祖訓,若不是到了大景帝國有滅國之危到時候,大景皇家是絕對不會給歐陽家壯大部隊的機會的,哪怕歐陽家表現得再忠心,這個原則是不會變的。
大景皇帝趙鈍的後半句話是在問歐陽大將軍。
所以,歐陽大將軍立即收攝心神,恭敬地對趙鈍說:
“啟稟陛下,冀州也有大量邊軍,隻是久未經曆戰爭,戰鬥力比較差,若是歐陽家的部隊不能上去,臣建議從寧州調一些經曆過戰爭的老兵過去,不然冀州邊軍的士兵恐怕支持不了三個月的。”
畢竟自己的職責是這大景的大將軍,對整個大景軍隊的實力情況還是有著比較清晰的認識。
“寧州和大明接壤,目前我們和大明的關係還不錯,倒是可以抽調一些軍隊支援冀州。”高丘也表示的同意。
趙鈍對這個太師是非常對相信,他自己也不相信垣軍是要滅國大景,在他的判斷,垣軍最多也就是想撈點好處,彌補一下對大明戰爭的損失,然後就會撤軍,大景自己倒不至於動員全國的力量來對戰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