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北寧城從郡守一直到看門的小兵,從江湖門派到商業經營者都是明軍的人,大景的政令在這北寧城就是一個擺設。
甚至,在整個寧州,明軍都已經完成了滲透和控製。
雖然已經非常安全,但是,在北寧城外,李睿還是布置了足足有兩個軍的部隊,他們分別駐守在北寧城四周的各個山寨,一旦北寧城有事,城內一個師的部隊隻要抵抗兩個小時,增援就會趕到。
因此,北寧城可謂是固若金湯。
而明軍參謀部早就擬定了作戰計劃,幽州城也早就設置好了口袋陣,以大明名義上的都城幽州為誘餌,就單等垣軍深入幽州,明軍節節抵抗讓垣軍驕傲自大後,在幽州城下把來攻擊的垣軍聚而殲之。
也就是說,在阿米蚩等自己的兵力糧草聚集、在花心思去讓大景朝廷站在垣國這邊的時候,明軍早就準備好了鋼刀繩索,就單等垣軍上麵了。
甚至,連大明建都幽州,這都是這個計劃之中的一個環節。要不然為什麽要建都幽州,這就是為了方便明軍的作戰方便。
大明就是要用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來向世界昭示,武功赫赫的大明來了。
現在,在幽州城內指揮作戰的就是黃久。
而幽州境內集結了整整一個集團軍整整十五萬的野戰部隊,以及正規軍兩倍以上的民兵,整個參戰兵力不下於五十萬。
一旦有任何需要,從雲州和寧州都能再隨時支援過去三到四個軍的正規部隊和二十萬民兵。
明軍可謂是舉全部能調動兵力的一半以上都參與了進來,算是盡力了。
而垣軍這邊呢?
在經過一個月的準備,並讓所有的士卒將領過完年後,在紹熙七年二月阿米蚩終於率領十五萬平叛大軍向幽州出發。
隻是,阿米蚩的大軍已經不是垣國全勝時期的全騎兵配置,而是大量的仆從部落步兵,隻有不到一萬垣軍鐵騎,作為阿米蚩的親軍護衛存在。
這還是看在他是垣國皇室的皇子麵子上,才有這個待遇。
隨著垣國立國時間越來越長,貪圖享受的垣國族人也越來越多,這兩年,能夠保持精銳戰力的鐵騎也越來越少,因此,這為數不多的數十萬精銳鐵騎多數都是留在國都,保衛皇室。
當然,阿米蚩還是有信心的。
畢竟在阿米蚩心中,這十五萬可都是垣國的正規軍,打一些自立山頭的草寇還是不會有任何問題的。
阿米蚩一直就認為,幽州建國的大明就是一些大景遺民搞得事情。這些遺民不知道花了多少心思才滲透了兩個州,並且倉促建國。
這些隻會躲在暗處的老鼠又能有多少戰鬥力?
所以,阿米蚩從來都不擔心自己能不能剿匪成功。他隻會擔心,會花費較多的時間,從而讓皇帝老子看不起自己。
於是進入幽州後遇到明軍都是一觸即潰的情況後,阿米蚩也沒有提高警惕,隻是自信的認為自己是大垣國皇子,自己親自帶兵,在如此高昂的士氣之下,明軍敗退就是應該的。
所以,當術赤向阿米蚩進言這明軍敗退得太快,似乎有陰謀的時候,阿米蚩隻是不屑地笑笑並不當一迴事,而是豪氣幹雲的對自己的部隊宣布:
兩個月內剿滅偽明。
隻是打臉來得太快,當阿米蚩帶領大軍到達幽州城下,看到那如同刺蝟一般的城防布置後,他知道,這幽州城就不是一時半刻能拿下的。
而讓阿米蚩不知道的是,等待他的不僅僅是那一個難以啃下的幽州城,而是現在正在從幽州各地秘密包圍過來的三個軍的明軍部隊。
這就是明軍的策略,先用幽州城堅固的城防從正麵頂住垣軍的進攻,吸引垣軍的注意力,然後明軍的合圍部隊從四麵八方隱蔽接近,然後在幽州城下對來攻垣軍一戰而殲之。
“這都多少天了,幽州那邊的情況怎麽樣?”身在北寧城鐵匠坊,當然現在這裏已經被改造出來一個明軍總指揮部的李睿問身邊侍立的沐英。
“您放心,已經圍住了,一個都沒跑,隻是對方雖然被打懵了,多次突圍都被打了迴去,可是我們要殲滅一個十五萬的重兵集團,又要避免強攻的損失,所以時間要花費的長一點。”沐英如實的迴報。
“一個皇子被圍住了,垣國皇帝不派援軍的嗎?”李睿想了一想,然後靈機一動的問了一句,心裏突然冒出來一個想法。
“應該派遣援軍的,隻是情報部的消息還沒有傳迴來,詳細情況還不清楚。”沐英迴答。
就在沐英話音落地,迴音還在的時候,馬漢走了進來,雙手遞給李睿一個密封完好的信封。
看到信封上那栩栩如生的一隻鳳凰,李睿就知道,這是雲蘇煙送過來的情報。
於是,李睿仔細檢查了一下信封的密封以後才打開這信封。
一目十行的看完以後,李睿對沐英說:
“幽州城那邊的打法改變一下,用民兵和少量正規軍圍困幽州城下的垣軍,主力部隊騰出手來,給我打來援的垣軍。”
沐英聽了以後,稍稍呆滯了一會以後,立即鼓掌:
“妙啊,這是一個高招,隻是我們現在對垣軍來援的人數和線路完全不摸底,這仗怕是不好打。要是垣軍的援軍沒打上,又讓幽州城下的垣軍逃了,就有點得不償失。
要是,被這兩坨垣軍來一個前後夾攻,我們的部隊就危險了。”
“援軍十萬,有五萬鐵騎,都從垣國國都而來,從西邊進入幽州。你們參謀部就這麽製定作戰計劃吧。”李睿並沒有把手中的情報給沐英看。
而是直接布置了作戰方略。
“陛下,這情報可靠嗎?”
大明帝國成立後,相關的大明部屬就都改口稱唿李睿為陛下了,這裏麵當然就包括沐英。
“沒問題,情報來源絕對沒問題,你們參謀部按照這援軍的情況製定方案就好。”李睿為這一情報的準確性做出了背書。
“是,陛下,臣這就去安排。”沐英立即不糾結情報的準確性問題,馬上去執行。
其實,沐英也知道李睿一定是有另外一套情報係統。隻是到目前為止,沐英還真沒搞清楚這套情報係統是個什麽情況?
但他又不好問。
對,他隻是不好問,並不是不能問。
他已經是參謀長了,要是問多了,豈不是讓人以為他貪權?若是引起了李睿的反感那他就更沒有必要了。
所以在確認情報無誤後,沐英就不再多打聽,他的任務就是去執行李睿的命令就好。
於是身處幽州城下,援軍大帳內的阿米蚩突然就感覺,這四周明軍的壓力似乎是減少了。
“術赤,現在是不是出現了轉機?這兩天明軍攻勢的烈度明顯降低,是不是他們後繼乏力了?”阿米蚩問術赤。
術赤想了一下,謹慎地迴答:
“是的,殿下。末將到前線去看過,似乎對方的部隊在進行輪換,新近輪換上來的部隊,雖然戰鬥意誌和前麵的部隊一樣高昂,但戰鬥力確實是差了許多。末將覺得這是一個突圍的機會。
若是讓那一萬鐵騎衝一下,說不定就能給我們殺出來一條活路。”
“你說的有道理,讓我想一下。”
阿米蚩說完後站起來走出大帳,他要思考一下。
由於前幾次突圍的失敗,讓阿米蚩的信心備受打擊。在阿米蚩看來,固守待援還有一絲機會,若是主動突圍,怕是要全軍覆沒在這幽州城下,所以,他決策起來非常猶豫。
“報,大帥,京師來信。”在阿米蚩散步的時候,垣軍探馬來到了他的麵前,跪下稟報,並雙手呈上一份書信道。
接過書信,阿米蚩看完後,立即返迴了大帳,對依然站在那裏的術赤說:
“不要突圍,我們收縮防禦,京城已經派來十萬援軍,其中就有五萬鐵騎,踏破外圍的包圍圈,打通營救我們的道路毫無問題,所以,我們現在不用冒險,固守待援就好。”
阿米蚩這是被明軍那鋪天蓋地的箭矢給打怕了,能有一絲借口不主動出擊,他就會縮在自己的營地。
術赤知道,現在最好的方法就是和來援的垣軍取得聯係,兩路夾攻明軍。這樣即使不能全殲明軍,也能奪迴戰場上的主動權。
可是,術赤又覺得阿米蚩的決定也是穩妥和理智的。
能在固守中等待援軍到來,就可以保留這幽州城下垣軍的一些元氣。不至於讓這十萬殘兵損失殆盡。
沒錯,十五萬垣軍攻擊幽州,在幽州城攻擊戰中,不過三日的功夫就損失三萬精銳。
攻城的第三天發現自己被包圍後,術赤立即組織了突圍作戰,結果,突圍兩天,又損失兩萬精銳。
現在,十萬垣軍被不知多少的明軍團團包圍,每天都會有垣軍戰士受傷死亡,特別,現在雖然是已經進入春季,但晚上的氣溫還是能凍死人的。
在這種情況下,戰士一旦受傷,若沒有很好的照顧,那就基本上等於宣判了死亡。
甚至,在整個寧州,明軍都已經完成了滲透和控製。
雖然已經非常安全,但是,在北寧城外,李睿還是布置了足足有兩個軍的部隊,他們分別駐守在北寧城四周的各個山寨,一旦北寧城有事,城內一個師的部隊隻要抵抗兩個小時,增援就會趕到。
因此,北寧城可謂是固若金湯。
而明軍參謀部早就擬定了作戰計劃,幽州城也早就設置好了口袋陣,以大明名義上的都城幽州為誘餌,就單等垣軍深入幽州,明軍節節抵抗讓垣軍驕傲自大後,在幽州城下把來攻擊的垣軍聚而殲之。
也就是說,在阿米蚩等自己的兵力糧草聚集、在花心思去讓大景朝廷站在垣國這邊的時候,明軍早就準備好了鋼刀繩索,就單等垣軍上麵了。
甚至,連大明建都幽州,這都是這個計劃之中的一個環節。要不然為什麽要建都幽州,這就是為了方便明軍的作戰方便。
大明就是要用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來向世界昭示,武功赫赫的大明來了。
現在,在幽州城內指揮作戰的就是黃久。
而幽州境內集結了整整一個集團軍整整十五萬的野戰部隊,以及正規軍兩倍以上的民兵,整個參戰兵力不下於五十萬。
一旦有任何需要,從雲州和寧州都能再隨時支援過去三到四個軍的正規部隊和二十萬民兵。
明軍可謂是舉全部能調動兵力的一半以上都參與了進來,算是盡力了。
而垣軍這邊呢?
在經過一個月的準備,並讓所有的士卒將領過完年後,在紹熙七年二月阿米蚩終於率領十五萬平叛大軍向幽州出發。
隻是,阿米蚩的大軍已經不是垣國全勝時期的全騎兵配置,而是大量的仆從部落步兵,隻有不到一萬垣軍鐵騎,作為阿米蚩的親軍護衛存在。
這還是看在他是垣國皇室的皇子麵子上,才有這個待遇。
隨著垣國立國時間越來越長,貪圖享受的垣國族人也越來越多,這兩年,能夠保持精銳戰力的鐵騎也越來越少,因此,這為數不多的數十萬精銳鐵騎多數都是留在國都,保衛皇室。
當然,阿米蚩還是有信心的。
畢竟在阿米蚩心中,這十五萬可都是垣國的正規軍,打一些自立山頭的草寇還是不會有任何問題的。
阿米蚩一直就認為,幽州建國的大明就是一些大景遺民搞得事情。這些遺民不知道花了多少心思才滲透了兩個州,並且倉促建國。
這些隻會躲在暗處的老鼠又能有多少戰鬥力?
所以,阿米蚩從來都不擔心自己能不能剿匪成功。他隻會擔心,會花費較多的時間,從而讓皇帝老子看不起自己。
於是進入幽州後遇到明軍都是一觸即潰的情況後,阿米蚩也沒有提高警惕,隻是自信的認為自己是大垣國皇子,自己親自帶兵,在如此高昂的士氣之下,明軍敗退就是應該的。
所以,當術赤向阿米蚩進言這明軍敗退得太快,似乎有陰謀的時候,阿米蚩隻是不屑地笑笑並不當一迴事,而是豪氣幹雲的對自己的部隊宣布:
兩個月內剿滅偽明。
隻是打臉來得太快,當阿米蚩帶領大軍到達幽州城下,看到那如同刺蝟一般的城防布置後,他知道,這幽州城就不是一時半刻能拿下的。
而讓阿米蚩不知道的是,等待他的不僅僅是那一個難以啃下的幽州城,而是現在正在從幽州各地秘密包圍過來的三個軍的明軍部隊。
這就是明軍的策略,先用幽州城堅固的城防從正麵頂住垣軍的進攻,吸引垣軍的注意力,然後明軍的合圍部隊從四麵八方隱蔽接近,然後在幽州城下對來攻垣軍一戰而殲之。
“這都多少天了,幽州那邊的情況怎麽樣?”身在北寧城鐵匠坊,當然現在這裏已經被改造出來一個明軍總指揮部的李睿問身邊侍立的沐英。
“您放心,已經圍住了,一個都沒跑,隻是對方雖然被打懵了,多次突圍都被打了迴去,可是我們要殲滅一個十五萬的重兵集團,又要避免強攻的損失,所以時間要花費的長一點。”沐英如實的迴報。
“一個皇子被圍住了,垣國皇帝不派援軍的嗎?”李睿想了一想,然後靈機一動的問了一句,心裏突然冒出來一個想法。
“應該派遣援軍的,隻是情報部的消息還沒有傳迴來,詳細情況還不清楚。”沐英迴答。
就在沐英話音落地,迴音還在的時候,馬漢走了進來,雙手遞給李睿一個密封完好的信封。
看到信封上那栩栩如生的一隻鳳凰,李睿就知道,這是雲蘇煙送過來的情報。
於是,李睿仔細檢查了一下信封的密封以後才打開這信封。
一目十行的看完以後,李睿對沐英說:
“幽州城那邊的打法改變一下,用民兵和少量正規軍圍困幽州城下的垣軍,主力部隊騰出手來,給我打來援的垣軍。”
沐英聽了以後,稍稍呆滯了一會以後,立即鼓掌:
“妙啊,這是一個高招,隻是我們現在對垣軍來援的人數和線路完全不摸底,這仗怕是不好打。要是垣軍的援軍沒打上,又讓幽州城下的垣軍逃了,就有點得不償失。
要是,被這兩坨垣軍來一個前後夾攻,我們的部隊就危險了。”
“援軍十萬,有五萬鐵騎,都從垣國國都而來,從西邊進入幽州。你們參謀部就這麽製定作戰計劃吧。”李睿並沒有把手中的情報給沐英看。
而是直接布置了作戰方略。
“陛下,這情報可靠嗎?”
大明帝國成立後,相關的大明部屬就都改口稱唿李睿為陛下了,這裏麵當然就包括沐英。
“沒問題,情報來源絕對沒問題,你們參謀部按照這援軍的情況製定方案就好。”李睿為這一情報的準確性做出了背書。
“是,陛下,臣這就去安排。”沐英立即不糾結情報的準確性問題,馬上去執行。
其實,沐英也知道李睿一定是有另外一套情報係統。隻是到目前為止,沐英還真沒搞清楚這套情報係統是個什麽情況?
但他又不好問。
對,他隻是不好問,並不是不能問。
他已經是參謀長了,要是問多了,豈不是讓人以為他貪權?若是引起了李睿的反感那他就更沒有必要了。
所以在確認情報無誤後,沐英就不再多打聽,他的任務就是去執行李睿的命令就好。
於是身處幽州城下,援軍大帳內的阿米蚩突然就感覺,這四周明軍的壓力似乎是減少了。
“術赤,現在是不是出現了轉機?這兩天明軍攻勢的烈度明顯降低,是不是他們後繼乏力了?”阿米蚩問術赤。
術赤想了一下,謹慎地迴答:
“是的,殿下。末將到前線去看過,似乎對方的部隊在進行輪換,新近輪換上來的部隊,雖然戰鬥意誌和前麵的部隊一樣高昂,但戰鬥力確實是差了許多。末將覺得這是一個突圍的機會。
若是讓那一萬鐵騎衝一下,說不定就能給我們殺出來一條活路。”
“你說的有道理,讓我想一下。”
阿米蚩說完後站起來走出大帳,他要思考一下。
由於前幾次突圍的失敗,讓阿米蚩的信心備受打擊。在阿米蚩看來,固守待援還有一絲機會,若是主動突圍,怕是要全軍覆沒在這幽州城下,所以,他決策起來非常猶豫。
“報,大帥,京師來信。”在阿米蚩散步的時候,垣軍探馬來到了他的麵前,跪下稟報,並雙手呈上一份書信道。
接過書信,阿米蚩看完後,立即返迴了大帳,對依然站在那裏的術赤說:
“不要突圍,我們收縮防禦,京城已經派來十萬援軍,其中就有五萬鐵騎,踏破外圍的包圍圈,打通營救我們的道路毫無問題,所以,我們現在不用冒險,固守待援就好。”
阿米蚩這是被明軍那鋪天蓋地的箭矢給打怕了,能有一絲借口不主動出擊,他就會縮在自己的營地。
術赤知道,現在最好的方法就是和來援的垣軍取得聯係,兩路夾攻明軍。這樣即使不能全殲明軍,也能奪迴戰場上的主動權。
可是,術赤又覺得阿米蚩的決定也是穩妥和理智的。
能在固守中等待援軍到來,就可以保留這幽州城下垣軍的一些元氣。不至於讓這十萬殘兵損失殆盡。
沒錯,十五萬垣軍攻擊幽州,在幽州城攻擊戰中,不過三日的功夫就損失三萬精銳。
攻城的第三天發現自己被包圍後,術赤立即組織了突圍作戰,結果,突圍兩天,又損失兩萬精銳。
現在,十萬垣軍被不知多少的明軍團團包圍,每天都會有垣軍戰士受傷死亡,特別,現在雖然是已經進入春季,但晚上的氣溫還是能凍死人的。
在這種情況下,戰士一旦受傷,若沒有很好的照顧,那就基本上等於宣判了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