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人心(下)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作者:柯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屯營城外五裏。
此地便是女真大營所在,延綿數裏不絕的營地中,入目盡是層層疊嶂的帳篷及神情有些驚疑的女真士卒。
雖然自從二貝勒阿敏領兵至此,他們女真大軍僅在次日發起過一次攻勢,但彼時城中悍不畏死的模樣仍是給予了他們難以泯滅的印象。
整整一日的廝殺,從清晨到黃昏,任憑他們八旗勇士及蒙古騎兵前仆後繼,卻始終未能占到半點便宜。
甚至在人心浮動之下,本就\"蛇鼠一窩\"的蒙古騎兵竟是開始\"出工不出力\",以至於他們八旗勇士的傷亡遠大於隨行的蒙古騎兵。
為了導致己方傷亡過大,領兵的二貝勒阿敏遂下令原地休整,一連多日不曾擂響戰鼓,好似想要將三屯營城中的軍民活活困死。
但此舉卻也引來了軍中不少將校的非議,畢竟此地可不是千裏之外的遼東,他們能夠\"圍點打援\",趁機消滅更多的官兵。
此地可是明廷的軍事重鎮,左右兩側均有一望無際的長城所隔,豈是他們這些殘兵敗將能夠\"阻隔\"的?
但二貝勒阿敏在大金國內的威望僅次於代善,長年累月的積壓之下,自是無人敢質疑他的決定,更別提這軍多以阿敏嫡係的鑲藍旗將校為主。
至於隨行的蒙古騎兵更是樂見其成,反正他們每日開銷的糧草物資都由女真韃子負責。
不管這女真韃子戰果如何,都影響不到他們。
就算女真韃子潰敗,明廷取得最終的勝利,他們至多轉而投向明廷也就罷了,反正他們這些人身上大多都兼著明廷的官職。
甚至若有可能,他們還能夠一擁而上,蠶食建州女真的血肉,瓜分其在遼東的財富和糧草。
落井下石這個道理,他們蒙古人早已理解的滾瓜爛熟。
...
...
女真營地之外,距離三屯營約莫兩三裏的一處緩坡之上,百十名甲胄齊整的女真士卒護持著他們的旗主,二貝勒阿敏居於戰馬之上,目光深邃的眺望著遠處若隱若現的城池,心中驚疑不定。
雖然距離第一次的攻城,已是過去了數日有餘,但彼時親自領兵壓陣的阿敏還是對城中士卒的表現有著清楚的印象。
城中士卒雖是悍不畏死,但戰鬥力卻稱不上\"強悍\",其手下的八旗精銳沒用多久功夫便越過明軍的火炮及護城河,殺至城門腳下,堆積夯土。
不過晌午時分,便已然有悍勇的女真勇士踩在夯土之上,手腳並用的爬上了三屯營城頭。
若非三屯營的城池高大,絲毫不亞於遼東的錦州城,以及城頭的幾名明軍將校還算悍勇,不斷領著其麾下的標營衝殺,一次次擋住了他們女真大軍的攻勢,隻怕這座軍事重鎮在當日便淪為了他們大金的囊中之物。
每每念及此事,阿敏的心中便是隱隱有些後悔,若是他當日再堅決些,或許戰果就會全然不同。
亦或者親自領兵攻打密雲縣城的皇太極沒有將國內碩果僅存的百餘名漢人工匠盡數帶走,讓他也能夠多組建些攻城器械,昔日戰事的勝負同樣尚未可知。
但眼下他瞧見了什麽?本應惶惶不可終日的官兵士卒竟然依舊戒備森嚴,並且不時便有歡唿聲於城中響起,氣勢很是不同。
這幾日他也曾派遣軍中\"夜不收\"嚐試性的對這三屯營發起攻勢,試圖探明城中虛實。
隻是還不待這些訓練有素的\"夜不收\"行至三屯營城門腳下,便會被一陣衝天而來的箭雨射程刺蝟,橫死當場。
而阿敏清楚的記得,昔日他第一次下令攻城的時候,城頭的那些弓箭手是何等慌亂,幾乎沒有對他麾下的大軍造成太大的威脅。
但是前後這才幾天的功夫,城中的士卒便擁有了如此本事?
出於征戰沙場多年所養成的經驗,阿敏的心中很是不安,總覺得自己好像陷入了某種陰謀。
\"貝勒,大汗隻怕明日便會領兵趕到,若是知曉我等按兵不動數日,是不是有些不好交代?\"
正當阿敏微微有些失神的時候,便聽得一道有些遲疑的聲音從其身後響起,將其驚疑不定的思緒重新拉迴到了現實之中。
\"有什麽不好交代的,他自己不也是功伐密雲城無果,這才灰溜溜的前來與貝勒迴合?\"不待阿敏有所反應,便另有一名將校麵露獰笑,很是不屑的說道。
早在昨天晌午,皇太極軍中的崗哨便已然先行抵達此地,並告知了大汗皇太極及其麾下大軍不日便將兵臨此地,與二貝勒阿敏合兵一處的消息。
經過阿敏的一番\"威逼利誘\"之後,那崗哨便將發生在密雲城外的一切托盤而出,並告知皇太極乃是功伐密雲城無果,擔心影響戰局之後才決定調轉方向,轉而攻打三屯營。
\"說的是..\"
聽得此話,阿敏的眼神也是緩緩自遠處若隱若現的城池上移開並瞧著密雲城所在的方向輕輕頷首,嘴角也是出現了一抹獰笑。
這皇太極果然是\"酒囊飯袋\",昔日在遼東的時候,便先後多次功伐錦州城無果,使得國內怨聲載道。
現如今將戰場轉移到了千裏之外的薊鎮,卻依舊未能踏破明廷的城池,實在是不配當這大金的大汗。
話雖如此,但阿敏的心中同樣是湧現了一抹凝重。
盡管心中對皇太極多有鄙夷,但阿敏卻也要承認其麾下\"兵強馬壯\",不但有範文程這等\"大金\"智囊隨行,麾下更有不少征戰沙場多年的宿將聽從其調遣。
更重要的是,大金國內最為精銳的\"兩黃旗\"可是在多爾袞三兄弟的率領下,跟隨皇太極一同出征。
但從戰力的角度來衡量,這被老汗努爾哈赤親口稱之為\"建國之本\"的兩黃旗可是比代善麾下的兩紅旗還要強上不少。
有如此強橫的軍隊在手,一向心高氣傲的皇太極卻是選擇\"合兵一處\",定然是遭遇了巨大的挫折。
這一向疏於操練的薊鎮將士,竟有如此本事嗎?
沉默不語之間,阿敏的心情愈發沉重,心中不安的感覺也是越來越強烈。
此地便是女真大營所在,延綿數裏不絕的營地中,入目盡是層層疊嶂的帳篷及神情有些驚疑的女真士卒。
雖然自從二貝勒阿敏領兵至此,他們女真大軍僅在次日發起過一次攻勢,但彼時城中悍不畏死的模樣仍是給予了他們難以泯滅的印象。
整整一日的廝殺,從清晨到黃昏,任憑他們八旗勇士及蒙古騎兵前仆後繼,卻始終未能占到半點便宜。
甚至在人心浮動之下,本就\"蛇鼠一窩\"的蒙古騎兵竟是開始\"出工不出力\",以至於他們八旗勇士的傷亡遠大於隨行的蒙古騎兵。
為了導致己方傷亡過大,領兵的二貝勒阿敏遂下令原地休整,一連多日不曾擂響戰鼓,好似想要將三屯營城中的軍民活活困死。
但此舉卻也引來了軍中不少將校的非議,畢竟此地可不是千裏之外的遼東,他們能夠\"圍點打援\",趁機消滅更多的官兵。
此地可是明廷的軍事重鎮,左右兩側均有一望無際的長城所隔,豈是他們這些殘兵敗將能夠\"阻隔\"的?
但二貝勒阿敏在大金國內的威望僅次於代善,長年累月的積壓之下,自是無人敢質疑他的決定,更別提這軍多以阿敏嫡係的鑲藍旗將校為主。
至於隨行的蒙古騎兵更是樂見其成,反正他們每日開銷的糧草物資都由女真韃子負責。
不管這女真韃子戰果如何,都影響不到他們。
就算女真韃子潰敗,明廷取得最終的勝利,他們至多轉而投向明廷也就罷了,反正他們這些人身上大多都兼著明廷的官職。
甚至若有可能,他們還能夠一擁而上,蠶食建州女真的血肉,瓜分其在遼東的財富和糧草。
落井下石這個道理,他們蒙古人早已理解的滾瓜爛熟。
...
...
女真營地之外,距離三屯營約莫兩三裏的一處緩坡之上,百十名甲胄齊整的女真士卒護持著他們的旗主,二貝勒阿敏居於戰馬之上,目光深邃的眺望著遠處若隱若現的城池,心中驚疑不定。
雖然距離第一次的攻城,已是過去了數日有餘,但彼時親自領兵壓陣的阿敏還是對城中士卒的表現有著清楚的印象。
城中士卒雖是悍不畏死,但戰鬥力卻稱不上\"強悍\",其手下的八旗精銳沒用多久功夫便越過明軍的火炮及護城河,殺至城門腳下,堆積夯土。
不過晌午時分,便已然有悍勇的女真勇士踩在夯土之上,手腳並用的爬上了三屯營城頭。
若非三屯營的城池高大,絲毫不亞於遼東的錦州城,以及城頭的幾名明軍將校還算悍勇,不斷領著其麾下的標營衝殺,一次次擋住了他們女真大軍的攻勢,隻怕這座軍事重鎮在當日便淪為了他們大金的囊中之物。
每每念及此事,阿敏的心中便是隱隱有些後悔,若是他當日再堅決些,或許戰果就會全然不同。
亦或者親自領兵攻打密雲縣城的皇太極沒有將國內碩果僅存的百餘名漢人工匠盡數帶走,讓他也能夠多組建些攻城器械,昔日戰事的勝負同樣尚未可知。
但眼下他瞧見了什麽?本應惶惶不可終日的官兵士卒竟然依舊戒備森嚴,並且不時便有歡唿聲於城中響起,氣勢很是不同。
這幾日他也曾派遣軍中\"夜不收\"嚐試性的對這三屯營發起攻勢,試圖探明城中虛實。
隻是還不待這些訓練有素的\"夜不收\"行至三屯營城門腳下,便會被一陣衝天而來的箭雨射程刺蝟,橫死當場。
而阿敏清楚的記得,昔日他第一次下令攻城的時候,城頭的那些弓箭手是何等慌亂,幾乎沒有對他麾下的大軍造成太大的威脅。
但是前後這才幾天的功夫,城中的士卒便擁有了如此本事?
出於征戰沙場多年所養成的經驗,阿敏的心中很是不安,總覺得自己好像陷入了某種陰謀。
\"貝勒,大汗隻怕明日便會領兵趕到,若是知曉我等按兵不動數日,是不是有些不好交代?\"
正當阿敏微微有些失神的時候,便聽得一道有些遲疑的聲音從其身後響起,將其驚疑不定的思緒重新拉迴到了現實之中。
\"有什麽不好交代的,他自己不也是功伐密雲城無果,這才灰溜溜的前來與貝勒迴合?\"不待阿敏有所反應,便另有一名將校麵露獰笑,很是不屑的說道。
早在昨天晌午,皇太極軍中的崗哨便已然先行抵達此地,並告知了大汗皇太極及其麾下大軍不日便將兵臨此地,與二貝勒阿敏合兵一處的消息。
經過阿敏的一番\"威逼利誘\"之後,那崗哨便將發生在密雲城外的一切托盤而出,並告知皇太極乃是功伐密雲城無果,擔心影響戰局之後才決定調轉方向,轉而攻打三屯營。
\"說的是..\"
聽得此話,阿敏的眼神也是緩緩自遠處若隱若現的城池上移開並瞧著密雲城所在的方向輕輕頷首,嘴角也是出現了一抹獰笑。
這皇太極果然是\"酒囊飯袋\",昔日在遼東的時候,便先後多次功伐錦州城無果,使得國內怨聲載道。
現如今將戰場轉移到了千裏之外的薊鎮,卻依舊未能踏破明廷的城池,實在是不配當這大金的大汗。
話雖如此,但阿敏的心中同樣是湧現了一抹凝重。
盡管心中對皇太極多有鄙夷,但阿敏卻也要承認其麾下\"兵強馬壯\",不但有範文程這等\"大金\"智囊隨行,麾下更有不少征戰沙場多年的宿將聽從其調遣。
更重要的是,大金國內最為精銳的\"兩黃旗\"可是在多爾袞三兄弟的率領下,跟隨皇太極一同出征。
但從戰力的角度來衡量,這被老汗努爾哈赤親口稱之為\"建國之本\"的兩黃旗可是比代善麾下的兩紅旗還要強上不少。
有如此強橫的軍隊在手,一向心高氣傲的皇太極卻是選擇\"合兵一處\",定然是遭遇了巨大的挫折。
這一向疏於操練的薊鎮將士,竟有如此本事嗎?
沉默不語之間,阿敏的心情愈發沉重,心中不安的感覺也是越來越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