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狼煙起(上)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作者:柯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次日清晨。
盡管天色尚未大亮,清晨的薄霧尚且籠罩在山脊之上,但位於燕山腳下的喜峰口長城已是戒備森嚴。
在次第響起的唿喝聲中,一名名剛剛從睡夢中驚醒,尚有些懵懂睡意的官兵們紛紛緊握著手中的兵刃,一臉驚恐的朝著自己所在的哨卡趕去。
一門門平日裏放在庫房中,防止炮管生鏽的火炮也\"重見天日\",在十數名官兵整齊劃一的吆喝聲中,被緩緩運抵至長城之上。
長城中段的官廳中,一名身著甲胄的甲胄失魂落魄的屏退了眼前同樣是驚慌失措,看穿著打扮是獵戶模樣的中年人,眼神很是迷茫。
怎會如此,一向與朝廷井水不犯河水的蒙古韃子怎會突然興兵,朝廷前些時日不才與蒙古大汗\"重修於好\",化解了一場蓄勢待發的爭鬥嗎?
但若是剛剛那名農戶沒有說謊,蒙古大軍分明已是越過了龍井關隘,並於昨日太陽即將落山之前,在距離此地約莫七十餘裏的山林間撲殺了幾名農戶。
而他因為肚子疼痛,躲在密林中如廁,僥幸逃得一命,並且星夜兼程,一路上馬不停蹄的前來示警。
\"怎會如此,怎會如此...\"
身上穿著文山甲的守將越想越是慌張,額頭間也不由得滲出一抹冷汗來。
雖說自己治下的喜峰口相比較僅有數十名官兵駐紮的龍井關,兵力充盈了不少,但滿打滿算也不過千人,其中還夾雜著不少\"老弱病殘\"。
一念至此,守將便將驚疑不定的目光投向長城上茫然無措的士卒身上,心中絕望更甚。
就憑這群酒囊飯袋,拿什麽抵抗關外如狼似虎的蒙古韃子,還當這喜峰口長城是昔日戚少保在職,令得關外蒙古部落聞風喪膽的時候呢?
\"將主,事不宜遲,應當速速點起狼煙,將此間軍情報予總兵大人知曉呐!\"
見到眼前的武將仍是亂作一團,遲遲拿不定主意,官廳中的副將便是忍不住上前一步提醒道,但心中也是隱隱有些鄙夷。
麵前這參將也是一個\"酒囊飯袋\",仗著與昔日的薊鎮總督沾了些親戚關係,便撈得這喜峰口鎮守參將的位置。
同樣也正是在他的\"暗箱操作\"之下,坐鎮居庸關的尤總兵及坐鎮三屯營的薊鎮總兵方才不清楚\"龍井關\"的虛實,還以為仍有數百名官兵駐紮。
嚴格說來,如若不是剛剛那名大難不死的農戶心中尚還存著些許\"忠義\"之心,借著頭頂的朦朧月光,披荊斬棘的來到這喜峰口長城示警,隻怕他們至今還被蒙在鼓裏。
\"對對對,即刻點起狼煙,向總兵大人示警。\"
聞言,六神無主的參將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般,朝著眼前的副將連連點頭,同時口中也不自覺的低喃道:\"這蒙古韃子來的恰是時候呐,如此一來便沒有人會發現龍井關的虛實。\"
\"這下死無對證了,本官日後也不用擔心走漏風聲了...\"
不管怎麽說,龍井關應當都有駐軍五百餘人,隻不過在自己的\"幹涉\"下,利用彼時薊鎮總督劉策的關係,這才運作成僅有數十人駐紮,餘下的\"軍餉\"也盡數落入到了自己的腰包之中。
若是放在先帝在位的時候,自己靠著\"薊鎮總督\"的這層關係,就算此事被捅出去,自己也有足夠的底氣將此事壓下去,隻可惜事不遂人願。
被自己視為靠山的薊鎮總督劉策黯然離職,新上任的薊鎮總兵盧象升雖然是個文臣,但卻是知兵的,這一年以來,可是沒少在整飭軍備上下功夫。
尤其是居庸關總兵尤世威走馬上任之後,自己的處境更是岌岌可危,\"龍井關\"這點齷齪事,早晚要被捅出來。
不過現在好了,蒙古人打來了,一切都能推到蒙古人的身上,自己說不定還能立個功,將這數年未曾有變化的官職朝上挪一挪。
聞聲,副將緊繃的神色便是為之一滯,隨後眼中的鄙夷之色更甚,眼前這參將如若隻是貪墨些軍餉就罷了,但他竟想將一切的責任都推卸到蒙古人身上,未免有些太過於想當然了。
不聲不響間,副將便與身旁的袍澤交換了一個眼神,皆是瞧出了對方眼中的異樣神采。
...
...
居庸關。
\"啟稟總兵大人,喜峰口長城烽火台狼煙四起,有敵來犯!\"
依托居庸關長城而營建的堡城中,身著甲胄的居庸關總兵尤世威正一臉嚴肅的檢閱軍中士卒操練情況,卻不曾想一道驚慌失措的聲音猛然從其耳畔旁炸響。
\"什麽?!\"
隻一瞬間,尤世威便將那雙犀利的眸子自身前軍陣移開,轉而投向跪在不遠處,氣喘籲籲的士卒身上,而周遭的將校們也是一陣嘩然,窸窸窣窣的私語聲瞬間響起。
\"總兵大人自請觀之!\"
也許是擔憂眼前的總兵大人不相信自己的言論,那名氣喘籲籲的士卒也顧不得軍中尊卑的規矩,徑自起身,扭頭指向遠處天空。
聞聲,眾人趕忙順著其手指的方向望去,隻見得遠處的穹頂中,一抹淺棕色的煙霧正在緩緩升起。
\"果然來了..\"
沒有理會耳畔旁次第響起的驚唿聲,總兵尤世祿便是下意識的握緊了拳頭,口中也是念念有詞。
早在他得蒙天子垂青,於乾清宮暖閣麵聖的時候,天子便曾對其有言在先,聲稱遠在千裏之外的女真建奴或有興兵來犯的那一日。
彼時的他,還沒有將其太過於放在心上,隻不過出於對天子的尊崇,並沒有加以反駁。
但是如今來看,天子果真如傳聞中一樣,竟有\"未卜先知\"的本事,提前半年有餘,便是猜到了建州女真會興兵來犯。
\"傳本將號令,即刻點燃烽火台狼煙,向薊鎮總兵大人及京師示警。\"
\"所有人各司其職,並傳令喜峰口將士,盡皆撤迴居庸關。\"
隻片刻,神色冷凝的居庸關總兵尤世威便是做出了決斷,其斬釘截鐵的聲音也是在身後傳令兵的耳畔旁炸響。
依著空中的狼煙顏色來判斷,女真大軍應當並未抵達喜峰口城外,不然這狼煙顏色便不是用於示警的淺棕色,而是大敵來犯的淺綠色。
依著早先與薊鎮總兵盧象升定下的計劃,一旦女真大軍傾巢而出,他便會舍棄龍井關,喜峰口這等年久失修的關隘,將重兵集結於居庸關,阻其兵峰。
\"得令!\"
約莫幾個唿吸過後,傳令兵終是如夢初醒的點頭應是,而一眾愣在原地的將校們也是紛紛按照往日操持的一樣,指揮起麾下的士卒,將其分別派遣至應有的哨卡。
藍天白雲之下,烽火台狼煙四起,女真大軍興兵來犯。
盡管天色尚未大亮,清晨的薄霧尚且籠罩在山脊之上,但位於燕山腳下的喜峰口長城已是戒備森嚴。
在次第響起的唿喝聲中,一名名剛剛從睡夢中驚醒,尚有些懵懂睡意的官兵們紛紛緊握著手中的兵刃,一臉驚恐的朝著自己所在的哨卡趕去。
一門門平日裏放在庫房中,防止炮管生鏽的火炮也\"重見天日\",在十數名官兵整齊劃一的吆喝聲中,被緩緩運抵至長城之上。
長城中段的官廳中,一名身著甲胄的甲胄失魂落魄的屏退了眼前同樣是驚慌失措,看穿著打扮是獵戶模樣的中年人,眼神很是迷茫。
怎會如此,一向與朝廷井水不犯河水的蒙古韃子怎會突然興兵,朝廷前些時日不才與蒙古大汗\"重修於好\",化解了一場蓄勢待發的爭鬥嗎?
但若是剛剛那名農戶沒有說謊,蒙古大軍分明已是越過了龍井關隘,並於昨日太陽即將落山之前,在距離此地約莫七十餘裏的山林間撲殺了幾名農戶。
而他因為肚子疼痛,躲在密林中如廁,僥幸逃得一命,並且星夜兼程,一路上馬不停蹄的前來示警。
\"怎會如此,怎會如此...\"
身上穿著文山甲的守將越想越是慌張,額頭間也不由得滲出一抹冷汗來。
雖說自己治下的喜峰口相比較僅有數十名官兵駐紮的龍井關,兵力充盈了不少,但滿打滿算也不過千人,其中還夾雜著不少\"老弱病殘\"。
一念至此,守將便將驚疑不定的目光投向長城上茫然無措的士卒身上,心中絕望更甚。
就憑這群酒囊飯袋,拿什麽抵抗關外如狼似虎的蒙古韃子,還當這喜峰口長城是昔日戚少保在職,令得關外蒙古部落聞風喪膽的時候呢?
\"將主,事不宜遲,應當速速點起狼煙,將此間軍情報予總兵大人知曉呐!\"
見到眼前的武將仍是亂作一團,遲遲拿不定主意,官廳中的副將便是忍不住上前一步提醒道,但心中也是隱隱有些鄙夷。
麵前這參將也是一個\"酒囊飯袋\",仗著與昔日的薊鎮總督沾了些親戚關係,便撈得這喜峰口鎮守參將的位置。
同樣也正是在他的\"暗箱操作\"之下,坐鎮居庸關的尤總兵及坐鎮三屯營的薊鎮總兵方才不清楚\"龍井關\"的虛實,還以為仍有數百名官兵駐紮。
嚴格說來,如若不是剛剛那名大難不死的農戶心中尚還存著些許\"忠義\"之心,借著頭頂的朦朧月光,披荊斬棘的來到這喜峰口長城示警,隻怕他們至今還被蒙在鼓裏。
\"對對對,即刻點起狼煙,向總兵大人示警。\"
聞言,六神無主的參將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般,朝著眼前的副將連連點頭,同時口中也不自覺的低喃道:\"這蒙古韃子來的恰是時候呐,如此一來便沒有人會發現龍井關的虛實。\"
\"這下死無對證了,本官日後也不用擔心走漏風聲了...\"
不管怎麽說,龍井關應當都有駐軍五百餘人,隻不過在自己的\"幹涉\"下,利用彼時薊鎮總督劉策的關係,這才運作成僅有數十人駐紮,餘下的\"軍餉\"也盡數落入到了自己的腰包之中。
若是放在先帝在位的時候,自己靠著\"薊鎮總督\"的這層關係,就算此事被捅出去,自己也有足夠的底氣將此事壓下去,隻可惜事不遂人願。
被自己視為靠山的薊鎮總督劉策黯然離職,新上任的薊鎮總兵盧象升雖然是個文臣,但卻是知兵的,這一年以來,可是沒少在整飭軍備上下功夫。
尤其是居庸關總兵尤世威走馬上任之後,自己的處境更是岌岌可危,\"龍井關\"這點齷齪事,早晚要被捅出來。
不過現在好了,蒙古人打來了,一切都能推到蒙古人的身上,自己說不定還能立個功,將這數年未曾有變化的官職朝上挪一挪。
聞聲,副將緊繃的神色便是為之一滯,隨後眼中的鄙夷之色更甚,眼前這參將如若隻是貪墨些軍餉就罷了,但他竟想將一切的責任都推卸到蒙古人身上,未免有些太過於想當然了。
不聲不響間,副將便與身旁的袍澤交換了一個眼神,皆是瞧出了對方眼中的異樣神采。
...
...
居庸關。
\"啟稟總兵大人,喜峰口長城烽火台狼煙四起,有敵來犯!\"
依托居庸關長城而營建的堡城中,身著甲胄的居庸關總兵尤世威正一臉嚴肅的檢閱軍中士卒操練情況,卻不曾想一道驚慌失措的聲音猛然從其耳畔旁炸響。
\"什麽?!\"
隻一瞬間,尤世威便將那雙犀利的眸子自身前軍陣移開,轉而投向跪在不遠處,氣喘籲籲的士卒身上,而周遭的將校們也是一陣嘩然,窸窸窣窣的私語聲瞬間響起。
\"總兵大人自請觀之!\"
也許是擔憂眼前的總兵大人不相信自己的言論,那名氣喘籲籲的士卒也顧不得軍中尊卑的規矩,徑自起身,扭頭指向遠處天空。
聞聲,眾人趕忙順著其手指的方向望去,隻見得遠處的穹頂中,一抹淺棕色的煙霧正在緩緩升起。
\"果然來了..\"
沒有理會耳畔旁次第響起的驚唿聲,總兵尤世祿便是下意識的握緊了拳頭,口中也是念念有詞。
早在他得蒙天子垂青,於乾清宮暖閣麵聖的時候,天子便曾對其有言在先,聲稱遠在千裏之外的女真建奴或有興兵來犯的那一日。
彼時的他,還沒有將其太過於放在心上,隻不過出於對天子的尊崇,並沒有加以反駁。
但是如今來看,天子果真如傳聞中一樣,竟有\"未卜先知\"的本事,提前半年有餘,便是猜到了建州女真會興兵來犯。
\"傳本將號令,即刻點燃烽火台狼煙,向薊鎮總兵大人及京師示警。\"
\"所有人各司其職,並傳令喜峰口將士,盡皆撤迴居庸關。\"
隻片刻,神色冷凝的居庸關總兵尤世威便是做出了決斷,其斬釘截鐵的聲音也是在身後傳令兵的耳畔旁炸響。
依著空中的狼煙顏色來判斷,女真大軍應當並未抵達喜峰口城外,不然這狼煙顏色便不是用於示警的淺棕色,而是大敵來犯的淺綠色。
依著早先與薊鎮總兵盧象升定下的計劃,一旦女真大軍傾巢而出,他便會舍棄龍井關,喜峰口這等年久失修的關隘,將重兵集結於居庸關,阻其兵峰。
\"得令!\"
約莫幾個唿吸過後,傳令兵終是如夢初醒的點頭應是,而一眾愣在原地的將校們也是紛紛按照往日操持的一樣,指揮起麾下的士卒,將其分別派遣至應有的哨卡。
藍天白雲之下,烽火台狼煙四起,女真大軍興兵來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