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真心或假意?(上)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作者:柯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月初五,晴。
京師中,關於宗室藩王的\"風聞趣事\"已是漸漸從市井百姓茶餘飯後的話題中消失,縈繞在京師上方的\"陰霾\"也是一掃而空,北京城重新恢複了往日的安靜和祥和。
但與街道上愜意的百姓所不同,京師各個署衙的吏員們卻是不約而同的忙碌起來,尤其是戶部及兵部,幾乎人滿為患,往來進出的官員皆是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神情很是冷凝。
就在昨日,剛剛迴到駐地的宣大總兵楊肇基便是有緊急軍情傳來,聲稱前些時日剛剛奪下\"歸化城\"的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主動派遣使者接洽,聲稱要共抗女真。
若是放在前些年,如此軍報定會在京中引起軒然大波,畢竟建奴勢大,朝廷於遼東節節敗退,若能夠與蒙古大汗結盟,說不定便能扭轉頹勢,平定女真。
但今時不同往日,在京師百姓心中,如今的大明已然連續數次挫敗建州女真的攻勢,使女真大汗铩羽而歸。
長此以往,不出數年,朝廷的王師便能夠徹底蕩平女真,收複遼東,何必要與曾經\"背刺\"他們大明的蒙古韃子結盟。
更何況,這草原上的蒙古韃子一向是蛇鼠一窩,誰知道這蒙古大汗心中究竟在打著什麽主意。
故此,這則由宣府發來的八百裏加急在京中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漣漪,倒是紫禁城的天子在聞訊之後,下令閣臣及六部九卿於明日進宮麵聖。
...
...
偌大的乾清宮暖閣中,滿堂朱袍,一眾朝臣或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竊竊私語,或是盯著手中的奏本沉默不語。
因為天子尚且還在慈寧宮中給太妃請安的緣故,當下暖閣中的氣氛倒是還算融洽,沒有想象中那般緊張,但兵部尚書王在晉仍是緊鎖著眉頭,盯著眼前的輿圖,身後是部中的兩位侍郎及英國公張維賢。
\"王尚書,以宣大現有之兵力,就算那蒙古大汗興兵來犯,應該也能夠將其拒之關外吧..\"
少許的沉默過後,已是年過六旬但依舊精神奕奕的英國公張維賢忍不住出聲,其略有些顫抖的手指輕輕的於輿圖上所摸著,眼中泛起了一抹迷茫之色。
自隆慶和議之後,作為\"京師門戶\"的大同鎮及宣府鎮便是漸漸鬆懈下來,少有戰事。
雖說前幾日,宣大總兵楊肇基才剛剛迴京述職並得到了天子的獎賞,但那林丹巴圖爾終究是蒙古大汗,麾下的察哈爾部堪稱漠南草原第一強部,遠非昔日的土默特部可以相提並論。
若是這蒙古大汗趁著建州女真功伐朝廷的時候落井下石,隻怕局勢便有些難以預料了。
\"國公,\"聞聲,兵部尚書王在晉微微側過了身子,主動為張維賢解釋道:\"以楊總兵的布置,即便那蒙古大汗能夠越過長城,犯我邊疆,但大同及宣府兩座重鎮當是無礙。\"
\"絕不會重現嘉靖年間的舊事。\"
嘉靖二十九年,近乎於統一了整個漠南草原的土默特部首領俺答汗為了逼迫明廷\"互市\",率領十萬騎兵,不費吹灰之力的攻破了防備空虛的宣府鎮,並抵達京師腳下。
這是朝廷自\"土木堡之戰\"過後,時隔百餘年,第二次被蒙古鐵騎打到了北京城外,對整個國家的民心和士氣造成了難以想象的創傷。
故此,王在晉第一時間便向一臉憂色的英國公做出了保證。
\"唔,如此便好。\"
果不其然,隨著兵部尚書將話說完,英國公張維賢的臉色便是肉眼可見的好看了許多,本是有些急促的唿吸也漸漸平穩。
但王在晉接下來的一番話,卻讓英國公的心重新懸了起來。
\"那林丹巴圖爾終究是蒙古大汗,名義上可號令整個草原,本官隻擔心林丹汗聯手其餘蒙古部落,一同犯邊。\"
唿。
興許是情緒過於激動,一向沉穩的王在晉也不由得低吼出聲,使得本是有些喧囂的暖閣瞬間安靜了下來。
正在竊竊私語的內閣首輔李國普等人也不由得為之愕然,怔怔的盯著臉色隱晦不定的兵部尚書。
依著朝廷近些年掌握的情報來看,隨著建州女真於遼東站穩腳跟,本就與林丹汗\"麵和心不和\"的蒙古部落愈發與其漸行漸遠,轉而投向了女真人的懷抱。
尤其是那科爾沁部,更是接二連三的與女真人聯姻,軍事上也以女真人唯首是瞻,在\"寧遠之戰\"及\"錦州之戰\"中,都曾有過露麵。
如此局麵下,這些蒙古部落還能響應林丹汗的號召,一同功伐他們大明?
\"國公,咱們賭不起呐。\"
歎息片刻,兵部尚書像是泄了氣的皮球一般,手指著眼前輿圖中被紅筆標注的奴兒幹都司,有氣無力的說道。
自古以來,地形狹窄的\"遼西走廊\"便是中原王朝遏製東北遊牧民族的最後一道防線。
縱然是一代雄主成吉思汗都曾拿遼西走廊束手無策,不得不選擇翻越險峻的\"燕山山脈\",進入中原。
換句話說,建州女真若是想要突襲他們大明,唯有選擇避開固若金湯的遼西走廊,借道蒙古,繼而翻越燕山山脈這一條路。
而這個行軍路線,無形之中便會摻雜著諸多未知的因素。
當然,萬一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是真的有心與他們大明結盟,那對他們大明來說便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
隻要他們能夠在薊鎮攔住女真韃子的攻勢,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便能順勢領兵突襲遼東,蕩平女真韃子的老巢。
最次也能讓女真韃子投鼠忌器,不敢傾巢而出,從而大大減少薊鎮官兵承擔的壓力,尤其是在遼東將門將手中軍權交出之後,朝廷於遼東已是重新恢複了些許野戰的能力,擁有\"複土\"的可能。
一時間,乾清宮暖閣再度陷入了令人心悸的沉默當中,不少文官的表情都是有些凝重。
誰也沒想到,局勢的發展竟會如此戲劇。
這場對於明廷及女真韃子雙方皆是至關重要的戰事,決定因素竟然是近些年存在感愈發低的蒙古人?
京師中,關於宗室藩王的\"風聞趣事\"已是漸漸從市井百姓茶餘飯後的話題中消失,縈繞在京師上方的\"陰霾\"也是一掃而空,北京城重新恢複了往日的安靜和祥和。
但與街道上愜意的百姓所不同,京師各個署衙的吏員們卻是不約而同的忙碌起來,尤其是戶部及兵部,幾乎人滿為患,往來進出的官員皆是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神情很是冷凝。
就在昨日,剛剛迴到駐地的宣大總兵楊肇基便是有緊急軍情傳來,聲稱前些時日剛剛奪下\"歸化城\"的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主動派遣使者接洽,聲稱要共抗女真。
若是放在前些年,如此軍報定會在京中引起軒然大波,畢竟建奴勢大,朝廷於遼東節節敗退,若能夠與蒙古大汗結盟,說不定便能扭轉頹勢,平定女真。
但今時不同往日,在京師百姓心中,如今的大明已然連續數次挫敗建州女真的攻勢,使女真大汗铩羽而歸。
長此以往,不出數年,朝廷的王師便能夠徹底蕩平女真,收複遼東,何必要與曾經\"背刺\"他們大明的蒙古韃子結盟。
更何況,這草原上的蒙古韃子一向是蛇鼠一窩,誰知道這蒙古大汗心中究竟在打著什麽主意。
故此,這則由宣府發來的八百裏加急在京中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漣漪,倒是紫禁城的天子在聞訊之後,下令閣臣及六部九卿於明日進宮麵聖。
...
...
偌大的乾清宮暖閣中,滿堂朱袍,一眾朝臣或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竊竊私語,或是盯著手中的奏本沉默不語。
因為天子尚且還在慈寧宮中給太妃請安的緣故,當下暖閣中的氣氛倒是還算融洽,沒有想象中那般緊張,但兵部尚書王在晉仍是緊鎖著眉頭,盯著眼前的輿圖,身後是部中的兩位侍郎及英國公張維賢。
\"王尚書,以宣大現有之兵力,就算那蒙古大汗興兵來犯,應該也能夠將其拒之關外吧..\"
少許的沉默過後,已是年過六旬但依舊精神奕奕的英國公張維賢忍不住出聲,其略有些顫抖的手指輕輕的於輿圖上所摸著,眼中泛起了一抹迷茫之色。
自隆慶和議之後,作為\"京師門戶\"的大同鎮及宣府鎮便是漸漸鬆懈下來,少有戰事。
雖說前幾日,宣大總兵楊肇基才剛剛迴京述職並得到了天子的獎賞,但那林丹巴圖爾終究是蒙古大汗,麾下的察哈爾部堪稱漠南草原第一強部,遠非昔日的土默特部可以相提並論。
若是這蒙古大汗趁著建州女真功伐朝廷的時候落井下石,隻怕局勢便有些難以預料了。
\"國公,\"聞聲,兵部尚書王在晉微微側過了身子,主動為張維賢解釋道:\"以楊總兵的布置,即便那蒙古大汗能夠越過長城,犯我邊疆,但大同及宣府兩座重鎮當是無礙。\"
\"絕不會重現嘉靖年間的舊事。\"
嘉靖二十九年,近乎於統一了整個漠南草原的土默特部首領俺答汗為了逼迫明廷\"互市\",率領十萬騎兵,不費吹灰之力的攻破了防備空虛的宣府鎮,並抵達京師腳下。
這是朝廷自\"土木堡之戰\"過後,時隔百餘年,第二次被蒙古鐵騎打到了北京城外,對整個國家的民心和士氣造成了難以想象的創傷。
故此,王在晉第一時間便向一臉憂色的英國公做出了保證。
\"唔,如此便好。\"
果不其然,隨著兵部尚書將話說完,英國公張維賢的臉色便是肉眼可見的好看了許多,本是有些急促的唿吸也漸漸平穩。
但王在晉接下來的一番話,卻讓英國公的心重新懸了起來。
\"那林丹巴圖爾終究是蒙古大汗,名義上可號令整個草原,本官隻擔心林丹汗聯手其餘蒙古部落,一同犯邊。\"
唿。
興許是情緒過於激動,一向沉穩的王在晉也不由得低吼出聲,使得本是有些喧囂的暖閣瞬間安靜了下來。
正在竊竊私語的內閣首輔李國普等人也不由得為之愕然,怔怔的盯著臉色隱晦不定的兵部尚書。
依著朝廷近些年掌握的情報來看,隨著建州女真於遼東站穩腳跟,本就與林丹汗\"麵和心不和\"的蒙古部落愈發與其漸行漸遠,轉而投向了女真人的懷抱。
尤其是那科爾沁部,更是接二連三的與女真人聯姻,軍事上也以女真人唯首是瞻,在\"寧遠之戰\"及\"錦州之戰\"中,都曾有過露麵。
如此局麵下,這些蒙古部落還能響應林丹汗的號召,一同功伐他們大明?
\"國公,咱們賭不起呐。\"
歎息片刻,兵部尚書像是泄了氣的皮球一般,手指著眼前輿圖中被紅筆標注的奴兒幹都司,有氣無力的說道。
自古以來,地形狹窄的\"遼西走廊\"便是中原王朝遏製東北遊牧民族的最後一道防線。
縱然是一代雄主成吉思汗都曾拿遼西走廊束手無策,不得不選擇翻越險峻的\"燕山山脈\",進入中原。
換句話說,建州女真若是想要突襲他們大明,唯有選擇避開固若金湯的遼西走廊,借道蒙古,繼而翻越燕山山脈這一條路。
而這個行軍路線,無形之中便會摻雜著諸多未知的因素。
當然,萬一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是真的有心與他們大明結盟,那對他們大明來說便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
隻要他們能夠在薊鎮攔住女真韃子的攻勢,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便能順勢領兵突襲遼東,蕩平女真韃子的老巢。
最次也能讓女真韃子投鼠忌器,不敢傾巢而出,從而大大減少薊鎮官兵承擔的壓力,尤其是在遼東將門將手中軍權交出之後,朝廷於遼東已是重新恢複了些許野戰的能力,擁有\"複土\"的可能。
一時間,乾清宮暖閣再度陷入了令人心悸的沉默當中,不少文官的表情都是有些凝重。
誰也沒想到,局勢的發展竟會如此戲劇。
這場對於明廷及女真韃子雙方皆是至關重要的戰事,決定因素竟然是近些年存在感愈發低的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