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風將起(上)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作者:柯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乾清宮。
晌午已過,已然脫去了沉重冕服的天子表情陰鬱的立於窗柩旁,微皺著眉頭,盯著空中飄零而下的雪花,遲遲不發一語。
不遠處,司禮監秉筆王承恩自小太監的手中接過一杯熱茗,將其小心翼翼的放到了天子的桌案之上,不敢發出半點聲音。
他知曉天子的心情不好,畢竟在剛剛的那場大朝會上,那些風聞奏事的禦史言官們仗著太祖賜予的特權,於殿中疾言厲色,揮斥方遒,勸諫天子應當\"親賢臣,遠小人\"。
如此直白的話語,不僅僅是將幾位閣老及六部九卿們直接定性為\"奸臣\",還將天子置於了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
為此,盡管幾位閣臣及六部堂官們礙於身份,不好親自下場反駁,但仍有不少\"忠於\"天子的官員主動站了出來,意正言辭的駁斥這些人近乎於荒誕的言論。
在王承恩看來,剛剛那等群情激昂的場景,隻怕是比起萬曆年間的\"黨爭\"也毫不遜色了。
\"朕得罪的人不少呐..\"
少許,天子清冷的聲音於暖閣中悠悠響起,引得沉默不語多時的司禮監秉筆一個激靈,趕忙小心翼翼的說道:\"陛下這是哪裏的話...\"
\"朝中還是有明事理的大臣..\"
言罷,王承恩便是自作主張的將案牘上的幾封奏本向前推了推,這些都是今日早些時候,由通政司遞進來的朝臣敬上的賀表。
雖然當下朝局混亂不堪,天子好似落於下風,但也不是所有官員都是\"隨波逐流\"之人,他們仍是堅定不移的站在天子這邊...
相對應的,宗室中也有幾位宗室藩王主動派人送上了賀表,其中便包括就藩於河南洛陽的福王及河南開封的周王。
更令人有些意想不到的是,就連就藩於山西大同,曾被天子整飭的代王府也是\"不計前嫌\"的送上了敬表。
剛剛在皇極殿的時候,這幾封由宗室藩王敬上而來的賀表可是驚掉了無數人的下巴,更讓那些終日將\"刻薄宗室\"掛在嘴邊的禦史言官們啞口無言。
畢竟舉朝上下都知曉,天子剛剛繼位便是\"以退為進\",令囂張跋扈的福王拱手讓出了數量不菲的土地及銀兩。
而山西大同代王府的遭遇就更加讓人\"同情\",代王朱鼎渭直接被天子廢為了\"庶人\",由其長子襲爵。
唯一與天子沒有\"間隙\"的便是河南開封的周王府,但周王府在某種意義上又與其餘自國朝初年傳承至今的宗藩有所不同。
在一些野史雜聞中曾記載,成祖朱棣與初代周王乃是一幕同胞...
司禮監秉筆的小動作自是沒有瞞過朱由檢的眼睛,但他沒有多說什麽,轉而不置可否的問道:\"事情查的如何了?\"
聽得此話,始終沉默不語多時的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趕忙上前一步:\"敢叫陛下知曉,已然請宮中的工匠們瞧過了,靖江宗室遞上來的玉佩確實為昔年朱任晟襲爵之時,宮中賜下的..\"
\"還有呢?\"對於此等結果,朱由檢並沒有太過意外,畢竟在後世的時候,他便對這樁\"靖江秘辛\"有所耳聞。
每逢王朝末年,似這等\"狸貓換太子\"的荒誕戲碼便是層出不窮。
依著朱由檢那淺薄的記憶,隻怕諸如此等性質的事情還不止靖江王府一家。
遠在湖廣武昌的\"楚王府\"也曾有過此等傳聞。
\"因為現任魯王無嗣,故而其弟泰興王便終日以下一任魯王自居,於兗州無惡不做,於民間的風評很是不好...\"
見身前的天子沒有太大反應,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便是硬著頭皮,小心翼翼的補充道:\"另外根據卑職調查,泰興王朱壽鏞私底下與曲阜孔家走的頗近...\"
聽得此話,朱由檢波瀾不驚的臉上終是露出了一抹漣漪,眼中更是湧現了一抹狡黠。
果然不出他的所料,近些時日京中混亂不堪的朝局,除了曲阜孔家在背後推波助瀾之外,果真也有宗室從中扮演者幕後推手的角色。
\"另外,卑職在調查中,還發現了些許端倪...\"
咕嚕。
未曾將話說完,錦衣衛指揮使便是喉嚨上下聳動,吞咽了一口唾沫,臉上露出了一抹驚惶之色,額頭上更是隱隱有冷汗滲出。
\"說清楚!\"
隻一眼,朱由檢便是發現了駱思恭臉上的異樣,聲音中也是不由自主的帶上了些許淩厲。
\"據當地百姓所稱,泰興王朱壽鏞於曲阜廣開門路,招攬門客..\"
\"其中,好似有不少白蓮教徒...\"
嗡!
此話一出,朱由檢的腦中便是一震,瞳孔都是為之放大了多少,昔日他不過是一句戲言,如今卻是被其一語成讖?
曲阜真有宗室藩王與那些滿腦子都想著蠱惑尋常百姓犯上作亂的\"白蓮教\"有所牽連?
\"好手段呐!\"
一聲感慨過後,朱由檢氣極反笑,難怪這白蓮教自國朝初年至今,不管朝廷廢了多大力氣,始終除而不決,其背後竟然有宗室藩王充當保護傘。
\"給朕查清楚!\"事關大明國祚,朱由檢不敢有絲毫怠慢,一張俊俏的臉龐上滿是獰色。
\"還有什麽?!\"幾個唿吸過後,朱由檢便是緊接著追問道。
他還真的想知道,大明朝這些藩王們究竟能做出多麽沒有底線的事情來。
\"南陽唐王府寵愛次子,一夜毒殺其長子長孫..\"
盡管已是為官多年,但駱思恭從未有一日如當下這般惶恐,他心中甚至隱隱有些擔心。
天子在知曉了如此多的\"秘辛\"之後,會不會選擇將他滅口?畢竟這些事,隨便拎一件出來,都足夠駭人聽聞了。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但唐王卻是將自己的長子和長孫一並毒殺,而且唐王早在隆慶五年便曾襲爵,算是當下大明皇室中的\"活化石\"。
此等\"秘辛\"一旦流傳出去,大明皇室的顏麵該往哪裏放...
晌午已過,已然脫去了沉重冕服的天子表情陰鬱的立於窗柩旁,微皺著眉頭,盯著空中飄零而下的雪花,遲遲不發一語。
不遠處,司禮監秉筆王承恩自小太監的手中接過一杯熱茗,將其小心翼翼的放到了天子的桌案之上,不敢發出半點聲音。
他知曉天子的心情不好,畢竟在剛剛的那場大朝會上,那些風聞奏事的禦史言官們仗著太祖賜予的特權,於殿中疾言厲色,揮斥方遒,勸諫天子應當\"親賢臣,遠小人\"。
如此直白的話語,不僅僅是將幾位閣老及六部九卿們直接定性為\"奸臣\",還將天子置於了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
為此,盡管幾位閣臣及六部堂官們礙於身份,不好親自下場反駁,但仍有不少\"忠於\"天子的官員主動站了出來,意正言辭的駁斥這些人近乎於荒誕的言論。
在王承恩看來,剛剛那等群情激昂的場景,隻怕是比起萬曆年間的\"黨爭\"也毫不遜色了。
\"朕得罪的人不少呐..\"
少許,天子清冷的聲音於暖閣中悠悠響起,引得沉默不語多時的司禮監秉筆一個激靈,趕忙小心翼翼的說道:\"陛下這是哪裏的話...\"
\"朝中還是有明事理的大臣..\"
言罷,王承恩便是自作主張的將案牘上的幾封奏本向前推了推,這些都是今日早些時候,由通政司遞進來的朝臣敬上的賀表。
雖然當下朝局混亂不堪,天子好似落於下風,但也不是所有官員都是\"隨波逐流\"之人,他們仍是堅定不移的站在天子這邊...
相對應的,宗室中也有幾位宗室藩王主動派人送上了賀表,其中便包括就藩於河南洛陽的福王及河南開封的周王。
更令人有些意想不到的是,就連就藩於山西大同,曾被天子整飭的代王府也是\"不計前嫌\"的送上了敬表。
剛剛在皇極殿的時候,這幾封由宗室藩王敬上而來的賀表可是驚掉了無數人的下巴,更讓那些終日將\"刻薄宗室\"掛在嘴邊的禦史言官們啞口無言。
畢竟舉朝上下都知曉,天子剛剛繼位便是\"以退為進\",令囂張跋扈的福王拱手讓出了數量不菲的土地及銀兩。
而山西大同代王府的遭遇就更加讓人\"同情\",代王朱鼎渭直接被天子廢為了\"庶人\",由其長子襲爵。
唯一與天子沒有\"間隙\"的便是河南開封的周王府,但周王府在某種意義上又與其餘自國朝初年傳承至今的宗藩有所不同。
在一些野史雜聞中曾記載,成祖朱棣與初代周王乃是一幕同胞...
司禮監秉筆的小動作自是沒有瞞過朱由檢的眼睛,但他沒有多說什麽,轉而不置可否的問道:\"事情查的如何了?\"
聽得此話,始終沉默不語多時的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趕忙上前一步:\"敢叫陛下知曉,已然請宮中的工匠們瞧過了,靖江宗室遞上來的玉佩確實為昔年朱任晟襲爵之時,宮中賜下的..\"
\"還有呢?\"對於此等結果,朱由檢並沒有太過意外,畢竟在後世的時候,他便對這樁\"靖江秘辛\"有所耳聞。
每逢王朝末年,似這等\"狸貓換太子\"的荒誕戲碼便是層出不窮。
依著朱由檢那淺薄的記憶,隻怕諸如此等性質的事情還不止靖江王府一家。
遠在湖廣武昌的\"楚王府\"也曾有過此等傳聞。
\"因為現任魯王無嗣,故而其弟泰興王便終日以下一任魯王自居,於兗州無惡不做,於民間的風評很是不好...\"
見身前的天子沒有太大反應,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便是硬著頭皮,小心翼翼的補充道:\"另外根據卑職調查,泰興王朱壽鏞私底下與曲阜孔家走的頗近...\"
聽得此話,朱由檢波瀾不驚的臉上終是露出了一抹漣漪,眼中更是湧現了一抹狡黠。
果然不出他的所料,近些時日京中混亂不堪的朝局,除了曲阜孔家在背後推波助瀾之外,果真也有宗室從中扮演者幕後推手的角色。
\"另外,卑職在調查中,還發現了些許端倪...\"
咕嚕。
未曾將話說完,錦衣衛指揮使便是喉嚨上下聳動,吞咽了一口唾沫,臉上露出了一抹驚惶之色,額頭上更是隱隱有冷汗滲出。
\"說清楚!\"
隻一眼,朱由檢便是發現了駱思恭臉上的異樣,聲音中也是不由自主的帶上了些許淩厲。
\"據當地百姓所稱,泰興王朱壽鏞於曲阜廣開門路,招攬門客..\"
\"其中,好似有不少白蓮教徒...\"
嗡!
此話一出,朱由檢的腦中便是一震,瞳孔都是為之放大了多少,昔日他不過是一句戲言,如今卻是被其一語成讖?
曲阜真有宗室藩王與那些滿腦子都想著蠱惑尋常百姓犯上作亂的\"白蓮教\"有所牽連?
\"好手段呐!\"
一聲感慨過後,朱由檢氣極反笑,難怪這白蓮教自國朝初年至今,不管朝廷廢了多大力氣,始終除而不決,其背後竟然有宗室藩王充當保護傘。
\"給朕查清楚!\"事關大明國祚,朱由檢不敢有絲毫怠慢,一張俊俏的臉龐上滿是獰色。
\"還有什麽?!\"幾個唿吸過後,朱由檢便是緊接著追問道。
他還真的想知道,大明朝這些藩王們究竟能做出多麽沒有底線的事情來。
\"南陽唐王府寵愛次子,一夜毒殺其長子長孫..\"
盡管已是為官多年,但駱思恭從未有一日如當下這般惶恐,他心中甚至隱隱有些擔心。
天子在知曉了如此多的\"秘辛\"之後,會不會選擇將他滅口?畢竟這些事,隨便拎一件出來,都足夠駭人聽聞了。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但唐王卻是將自己的長子和長孫一並毒殺,而且唐王早在隆慶五年便曾襲爵,算是當下大明皇室中的\"活化石\"。
此等\"秘辛\"一旦流傳出去,大明皇室的顏麵該往哪裏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