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河道總督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作者:柯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十一月初五,休沐。
雖是晌午,頭頂的烈陽也算熾熱,但京畿之地的空氣中仍是夾雜著一抹寒意,不時刮起的凜風更是讓路人不由自主的打個寒顫,下意識的裹緊了身上的衣衫。
但與外間所不同的是,乾清宮因為早就鋪設了\"地龍\"的緣故,宮中不但沒有一絲寒意,反倒是隱隱有些燥熱,正值壯年的大明天子朱由檢僅僅身穿一身常服,神色自若的坐於案牘之後,目不轉睛的批閱著奏章。
\"陛下,\"不多時,一道輕微的問候聲於朱由檢的耳畔旁響起,正是一襲紅袍的司禮監秉筆。
見得天子犀利的目光向自己往來,神色殷切的司禮監秉筆趕忙躬身,小心迴稟道:\"張大人已是到了...\"
因為躬身的緣故,司禮監秉筆的目光正好放在了身前桌案,如小山一般堆積的奏本之上。
作為享有\"批紅\"特權的司禮監秉筆,王承恩自是知曉這些如小山一般的奏本無一例外,皆是與近幾日重新設立的\"南京守備太監\"有關。
\"唔?\"
\"那便宣進來吧。\"
聽聞自己的\"客人\"已然到了,朱由檢便是隨意的揮了揮手,並將目光放在了身前一封被其翻閱多次的卷宗。
這上麵,詳細記載了一位官員的生平,其中內容多與治理黃河,興修水利有關。
倘若單以卷宗上的文字來看,這位名叫張九德的官員雖是聲名不顯,又常年在地方任職,但其履曆卻堪稱精彩,乃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幹臣\"。
...
...
\"臣,寧夏河東兵備道張九德,奉旨麵聖。\"
\"吾皇,聖躬金安。\"
不多時,一道微微有些顫抖的聲音便在乾清宮暖閣中響起,也將朱由檢的思緒重新拉迴到了現實之中。
抬眼望去,隻見得一名年紀約在六十上下,身形消瘦,皮膚黝黑的老臣跪倒在乾清宮暖閣的絲絨地毯之上,一臉激動的望著自己。
\"平身,賜座。\"
稍作遲疑過後,朱由檢清冷的聲音便是悠悠響起,其眼眸深處也是湧現了一抹不易察覺的讚賞之色。
很顯然,身前這位老臣黝黑的皮膚,微微發裂的嘴唇完美符合了朱由檢印象中常年在地方為官,與黃河打交道的幹臣形象,與京中那些大腹便便,麵色紅潤的臣子們形成了強烈對比。
\"謝陛下。\"
聽聞耳畔旁傳來的聲音,身形消瘦的老臣有些拘謹的於地上起身,小心翼翼的坐到了司禮監秉筆親自為其搬來的座椅之上。
他雖然早在萬曆二十九年便得中進士,但三十餘年的宦海生涯中,他幾乎一直在地方為官,罕有迴到京師的機會,更別提行至乾清宮暖閣,單獨麵聖。
萬曆二十九年,他金榜題名,得中進士,但彼時的萬曆皇帝正因為\"國本之爭\"的緣故,幽居深宮不出,並未主持那一年的\"進士宴\",故而嚴格來說,這還是張九德第一次得見大明天子的真容。
就在張九德小心翼翼的等候著天子問詢,揣摩天子將其召至京師用意的時候,案牘之後的朱由檢也在仔細打量著這位滿臉憔悴的老臣。
不同於朝野間那些位青史留名的能臣幹吏,張九德這個名字在朝中幾乎沒有半點存在感,盡管張九德因為治理黃河有功,已然先後多次得到萬曆皇帝及天啟皇帝的嘉獎。
\"愛卿常年於地方為官,興修水利,對於運河運轉應當不會陌生吧...\"
沉默少許,終是由大明天子朱由檢率先打破了乾清宮暖閣內的沉默,也讓閣中如冰雪一般冷凝的氣氛瞬間消融。
\"迴陛下,\"興許是提及到了自己所擅長的領域,本是有些拘謹的張九德肉眼可見的放鬆了不少,渾濁的眸子中也是湧現了些許光彩:\"還請陛下示下...\"
聲音雖是輕微,但卻中氣十足,斬釘截鐵,一瞧便是有十足的自信。
\"朕曾聽聞運河沿岸有亂匪出沒,導致運河斷絕,沿途百姓苦不堪言,卻不知愛卿有何良策。\"
稍作思量過後,朱由檢便是率先拋出了自己的問題,一雙眸子也是滿懷期待的盯著眼前的老臣。
或許眼前的老臣在治理黃河,興修水利上是一把好手,但僅憑於此,還不足以能夠令他滿意。
他需要一位真正有魄力,敢於大刀闊斧,勇於改革的\"能臣\"。
\"嘶..\"
聞聲,年逾六旬的張九德便是有些愕然的抬頭,眼眸深處也是湧現了些許茫然。
他本以為天子將其召至京師,是看重其\"興修水利\"的本事,但眼下來看,卻沒有想象中簡單。
運河沿岸有亂匪出沒,雖然也與他這位\"兵備道\"有些關係,但事關剿匪,一般都是由當地自行解決,何至於由他出麵?
但很快,張九德便從天子那意味深長的眼神中意識到了一絲端倪,並且心中咯噔一聲。
大明朝地方衛所廢弛是出了名的,官匪相互勾結的事情也是屢見不鮮,天子如此發問,自是有其深意在。
\"倘若地方不靖,臣身為兵備道,職責所在,自當領兵肅清一切魑隗魍魎,還百姓一片安寧。\"
約莫半柱香過後,老臣鏗鏘有力的聲音便是於乾清宮暖閣炸響,其身上猛然散發的氣勢也是令得角落處侍立的宮娥內侍們麵露駭色。
這位老大人,倒是好足的氣勢。
\"好,好,好。\"
聽得此話,朱由檢始終懸著的一顆心終是徹底鬆了下來,臉上的讚賞之色溢於言表。
雖然是初次見麵,但從張九德的表現來看,卻不是他想象中的\"迂腐之人\",心中還有些許\"正義\"在。
\"運河乃我大明經濟命脈,必須要牢牢掌控在朝廷手中,不準任何宵小染指。\"
\"愛卿,能否明白朕的意思?\"
在張九德有些愕然的眼神中,案牘後的朱由檢猛然起身,如驚雷一般的聲音也是猛然炸響。
直至此時,張九德如何聽不懂的言外之意,故而趕忙跪倒在地,一臉鄭重的說道:\"臣,遵旨。\"
雖是年逾六旬,幾十年的宦海生涯也早已鑄就了張九德喜怒不形於色的本事,但此時的他仍是麵色漲紅,心跳加速。
他隱隱約約猜到了天子將他召來京師的真正用意。
果不其然,不過是幾個唿吸的功夫,朱由檢那毫無漣漪的聲音便是在乾清宮暖閣中再度響起。
\"傳朕旨意,擢升寧夏河東兵備道張九德為河道總督,即日趕赴山東濟寧赴任。\"
雖是晌午,頭頂的烈陽也算熾熱,但京畿之地的空氣中仍是夾雜著一抹寒意,不時刮起的凜風更是讓路人不由自主的打個寒顫,下意識的裹緊了身上的衣衫。
但與外間所不同的是,乾清宮因為早就鋪設了\"地龍\"的緣故,宮中不但沒有一絲寒意,反倒是隱隱有些燥熱,正值壯年的大明天子朱由檢僅僅身穿一身常服,神色自若的坐於案牘之後,目不轉睛的批閱著奏章。
\"陛下,\"不多時,一道輕微的問候聲於朱由檢的耳畔旁響起,正是一襲紅袍的司禮監秉筆。
見得天子犀利的目光向自己往來,神色殷切的司禮監秉筆趕忙躬身,小心迴稟道:\"張大人已是到了...\"
因為躬身的緣故,司禮監秉筆的目光正好放在了身前桌案,如小山一般堆積的奏本之上。
作為享有\"批紅\"特權的司禮監秉筆,王承恩自是知曉這些如小山一般的奏本無一例外,皆是與近幾日重新設立的\"南京守備太監\"有關。
\"唔?\"
\"那便宣進來吧。\"
聽聞自己的\"客人\"已然到了,朱由檢便是隨意的揮了揮手,並將目光放在了身前一封被其翻閱多次的卷宗。
這上麵,詳細記載了一位官員的生平,其中內容多與治理黃河,興修水利有關。
倘若單以卷宗上的文字來看,這位名叫張九德的官員雖是聲名不顯,又常年在地方任職,但其履曆卻堪稱精彩,乃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幹臣\"。
...
...
\"臣,寧夏河東兵備道張九德,奉旨麵聖。\"
\"吾皇,聖躬金安。\"
不多時,一道微微有些顫抖的聲音便在乾清宮暖閣中響起,也將朱由檢的思緒重新拉迴到了現實之中。
抬眼望去,隻見得一名年紀約在六十上下,身形消瘦,皮膚黝黑的老臣跪倒在乾清宮暖閣的絲絨地毯之上,一臉激動的望著自己。
\"平身,賜座。\"
稍作遲疑過後,朱由檢清冷的聲音便是悠悠響起,其眼眸深處也是湧現了一抹不易察覺的讚賞之色。
很顯然,身前這位老臣黝黑的皮膚,微微發裂的嘴唇完美符合了朱由檢印象中常年在地方為官,與黃河打交道的幹臣形象,與京中那些大腹便便,麵色紅潤的臣子們形成了強烈對比。
\"謝陛下。\"
聽聞耳畔旁傳來的聲音,身形消瘦的老臣有些拘謹的於地上起身,小心翼翼的坐到了司禮監秉筆親自為其搬來的座椅之上。
他雖然早在萬曆二十九年便得中進士,但三十餘年的宦海生涯中,他幾乎一直在地方為官,罕有迴到京師的機會,更別提行至乾清宮暖閣,單獨麵聖。
萬曆二十九年,他金榜題名,得中進士,但彼時的萬曆皇帝正因為\"國本之爭\"的緣故,幽居深宮不出,並未主持那一年的\"進士宴\",故而嚴格來說,這還是張九德第一次得見大明天子的真容。
就在張九德小心翼翼的等候著天子問詢,揣摩天子將其召至京師用意的時候,案牘之後的朱由檢也在仔細打量著這位滿臉憔悴的老臣。
不同於朝野間那些位青史留名的能臣幹吏,張九德這個名字在朝中幾乎沒有半點存在感,盡管張九德因為治理黃河有功,已然先後多次得到萬曆皇帝及天啟皇帝的嘉獎。
\"愛卿常年於地方為官,興修水利,對於運河運轉應當不會陌生吧...\"
沉默少許,終是由大明天子朱由檢率先打破了乾清宮暖閣內的沉默,也讓閣中如冰雪一般冷凝的氣氛瞬間消融。
\"迴陛下,\"興許是提及到了自己所擅長的領域,本是有些拘謹的張九德肉眼可見的放鬆了不少,渾濁的眸子中也是湧現了些許光彩:\"還請陛下示下...\"
聲音雖是輕微,但卻中氣十足,斬釘截鐵,一瞧便是有十足的自信。
\"朕曾聽聞運河沿岸有亂匪出沒,導致運河斷絕,沿途百姓苦不堪言,卻不知愛卿有何良策。\"
稍作思量過後,朱由檢便是率先拋出了自己的問題,一雙眸子也是滿懷期待的盯著眼前的老臣。
或許眼前的老臣在治理黃河,興修水利上是一把好手,但僅憑於此,還不足以能夠令他滿意。
他需要一位真正有魄力,敢於大刀闊斧,勇於改革的\"能臣\"。
\"嘶..\"
聞聲,年逾六旬的張九德便是有些愕然的抬頭,眼眸深處也是湧現了些許茫然。
他本以為天子將其召至京師,是看重其\"興修水利\"的本事,但眼下來看,卻沒有想象中簡單。
運河沿岸有亂匪出沒,雖然也與他這位\"兵備道\"有些關係,但事關剿匪,一般都是由當地自行解決,何至於由他出麵?
但很快,張九德便從天子那意味深長的眼神中意識到了一絲端倪,並且心中咯噔一聲。
大明朝地方衛所廢弛是出了名的,官匪相互勾結的事情也是屢見不鮮,天子如此發問,自是有其深意在。
\"倘若地方不靖,臣身為兵備道,職責所在,自當領兵肅清一切魑隗魍魎,還百姓一片安寧。\"
約莫半柱香過後,老臣鏗鏘有力的聲音便是於乾清宮暖閣炸響,其身上猛然散發的氣勢也是令得角落處侍立的宮娥內侍們麵露駭色。
這位老大人,倒是好足的氣勢。
\"好,好,好。\"
聽得此話,朱由檢始終懸著的一顆心終是徹底鬆了下來,臉上的讚賞之色溢於言表。
雖然是初次見麵,但從張九德的表現來看,卻不是他想象中的\"迂腐之人\",心中還有些許\"正義\"在。
\"運河乃我大明經濟命脈,必須要牢牢掌控在朝廷手中,不準任何宵小染指。\"
\"愛卿,能否明白朕的意思?\"
在張九德有些愕然的眼神中,案牘後的朱由檢猛然起身,如驚雷一般的聲音也是猛然炸響。
直至此時,張九德如何聽不懂的言外之意,故而趕忙跪倒在地,一臉鄭重的說道:\"臣,遵旨。\"
雖是年逾六旬,幾十年的宦海生涯也早已鑄就了張九德喜怒不形於色的本事,但此時的他仍是麵色漲紅,心跳加速。
他隱隱約約猜到了天子將他召來京師的真正用意。
果不其然,不過是幾個唿吸的功夫,朱由檢那毫無漣漪的聲音便是在乾清宮暖閣中再度響起。
\"傳朕旨意,擢升寧夏河東兵備道張九德為河道總督,即日趕赴山東濟寧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