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棋差一著(上)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作者:柯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同一時間,京師宣武門內的一座酒肆當中。
正是晌午,陽光正好,街道上行人如織,熙熙攘攘,各式各樣的叫賣聲不絕於耳,一副熱鬧景象。
但如此一幕,落在兩位東林骨幹,孫慎行及侯恂眼中卻是讓其臉色愈發難看,心中煩悶不已。
盡管心中滿是不甘,但二人卻也要承認,這大明朝,在當今天子的帶領下,確實是肉眼可見的\"繁榮\"了不少。
但如此一來,卻是顯得他們\"東林\"碌碌無為,毫無可取之處。
\"聞斯兄,咱們都低估了紫禁城中的天子呐。\"
相顧無言多時,終是年歲更\"稚嫩\"些的侯恂率先沉不住氣,有些垂頭喪氣的朝著身旁的孫慎行說道。
本以為此次抬出了\"閹黨餘孽\"這頂帽子,應當能夠令此前接連受挫的\"東林\"扳迴一局,並將偏向天子的內閣首輔李國普彈劾下台。
但誰也不曾料到,那李國普竟是沒有半點文臣的操守,徹底倒向了天子,而天子也是親自出聲,力挺這位\"閹黨餘孽\",使得朝野間的流言蜚語消失的無影無蹤。
更要緊的是,在天子一連串的籌措之下,就連前些天才剛剛決定投向他們東林的大理寺卿曹於汴又開始若即若離起來。
甚至有傳言聲稱,作為大理寺卿的曹於汴已然上奏天子,聲稱精力不濟,想要迴鄉榮養。
雖然此\"傳言\"既沒有得到紫禁城及曹於汴本人的證實,但自從\"陝西資敵案\"重新浮出水麵之後,大理寺卿曹於汴便開始閉門不出,也不見訪客,卻是不爭的事實。
\"又敗了..\"
良久,臉色難看的孫慎行方才幽幽一歎,一臉深邃的說道。
日前,紫禁城中已是有消息流傳出來,言說東閣大學士孫承宗於乾清宮單獨麵聖,自請出邊,總督薊鎮,但卻被天子駁迴。
要知曉,在外人看來,東閣大學士孫承宗乃是毫無爭議的\"東林骨幹\",隻要其依舊於京師立足,便足以證明天子沒有對\"東林\"趕盡殺絕的意圖。
但似孫慎行這些老臣卻是知曉,早在萬曆末年,曾被他們予以眾望,擔任詹事府少詹事的孫承宗便曾因為\"黨爭\"一事而與他們發生過劇烈的爭吵,繼而漸行漸遠,貌合神離。
天子除了駁迴\"帝師\"孫承宗自請出邊的奏本之後,還將內閣首輔李國普上書請辭的第二本奏本駁迴。
其反應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但也從間接體現了天子對這位\"閹黨餘孽\"的迴護之意。
但最讓他們東林感到心驚肉跳的,還是由錦衣衛北鎮撫司移交給大理寺偵辦的\"資敵案\"。
雖然孫慎行及侯恂皆是不太清楚,昔日發生在西北大地那場民亂背後所隱藏的種種謎團,但從天子對他們東林的態度,及現任\"東林書院\"院長錢謙益那遮遮掩掩的舉動來看,怕是與他們東林脫不開幹係。
雖然心中不齒錢謙益暗中\"資敵\"的行徑,但他們\"東林黨\"曆經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朝早已達成為了一個內部團結一致的政黨。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雖然對外,他們大肆排除異己,但是對內,卻是做不出來\"落井下石\"的事情,反而還要替錢謙益開脫,遮掩。
\"聞斯兄,那大理寺卿曹於汴一向與我東林交好,應當不會做出些許令人難堪的事情吧?\"
既然\"資敵案\"已有錦衣衛北鎮撫司移交給大理寺,無疑意味著紫禁城中的天子也將\"判決\"的權利交給了大理寺。
以曹於汴和他們東林黨的關係和平日裏的操守,應當不至於\"臨陣倒戈\",為了保住自己官位,從而在此事上大做文章吧?
若是曹於汴真的有此意向,市井間也不會出現其辭官迴鄉的流言。
\"難看倒是不會,隻不過曹於汴的官位怕是保不住了。\"言罷,孫慎行便是歎了口氣,有些疲憊的搖了搖頭。
天子將此案由錦衣衛的北鎮撫司移交給大理寺卿,本就是一種無形的敲打。
倘若那曹於汴依舊敢偏向他們東林亦或者賴在官位上不走,隻怕刑部或者東廠便會既北鎮撫司之後,重新掌握新的\"證據\"。
而這些證據,定然是與他們\"東林黨\"有關。
\"可恨那孫承宗..\"
聽得此話,侯恂便是咬牙切齒的嘟囔道,倘若東閣大學士孫承宗願意為他們\"說情\",不敢說反敗為勝,起碼不至於這般\"丟械盔甲\",至少也能將中立的曹於汴留在京中。
\"多說無益,你我皆是小瞧了這位長於深宮之中的天子呐。\"
沒有理會身旁同僚的滿腔幽怨,年歲更大些的孫慎行不由自主的望向紫禁城,心中暗自感慨。
當今天子繼位不過一年,至今還未年滿十八,但其手法卻是愈發成熟,先是利用他們東林黨打出\"閹黨餘孽\"的幌子,拿掉了薊鎮總督劉詔的官帽,而後又不動聲色的將大理寺卿曹於汴逐步排擠出朝堂。
\"多事之秋呐,聽說前些年惹得南直隸風風雨雨的兩淮按察使袁世振也被召迴了京師,還得到了天子的親自召見。\"
不知過了多久,孫慎行愈發蕭瑟的聲音便是在酒肆二樓的天台上響起,與街道上孩童悅耳的銀鈴聲形成了強烈對比。
\"呃..\"
也許是時間有些久遠,一旁的侯恂竟是沒有想起來\"袁世振\"這個有些熟悉的名字究竟做過什麽事,竟是值得天子親自召見。
\"天子出城了?\"
還不待一旁的侯恂出聲詢問這\"袁世振\"究竟是何許人也,發須皆白的孫慎行便是已然將目光收迴,神色愈發憔悴的問道。
\"是了,一大清早便是領著那些武夫出城去了。\"
\"想必此時正在營中觀武吧。\"
抬頭瞧了瞧頗有些刺眼的日頭,身著錦袍的侯恂便是不假思索的說道,神色中滿是不屑。
身為大明天子,自當\"垂拱而治\",豈能終日舞刀弄槍,與那些匹夫廝混在一起?
\"敲山震虎..\"
沉默半晌,孫慎行原本筆直的背脊便是一誇,身上的氣勢也是一滯,一臉頹然的喃喃道。
不知不覺間,天子早已將整個京師都是牢牢控製在手中。
正是晌午,陽光正好,街道上行人如織,熙熙攘攘,各式各樣的叫賣聲不絕於耳,一副熱鬧景象。
但如此一幕,落在兩位東林骨幹,孫慎行及侯恂眼中卻是讓其臉色愈發難看,心中煩悶不已。
盡管心中滿是不甘,但二人卻也要承認,這大明朝,在當今天子的帶領下,確實是肉眼可見的\"繁榮\"了不少。
但如此一來,卻是顯得他們\"東林\"碌碌無為,毫無可取之處。
\"聞斯兄,咱們都低估了紫禁城中的天子呐。\"
相顧無言多時,終是年歲更\"稚嫩\"些的侯恂率先沉不住氣,有些垂頭喪氣的朝著身旁的孫慎行說道。
本以為此次抬出了\"閹黨餘孽\"這頂帽子,應當能夠令此前接連受挫的\"東林\"扳迴一局,並將偏向天子的內閣首輔李國普彈劾下台。
但誰也不曾料到,那李國普竟是沒有半點文臣的操守,徹底倒向了天子,而天子也是親自出聲,力挺這位\"閹黨餘孽\",使得朝野間的流言蜚語消失的無影無蹤。
更要緊的是,在天子一連串的籌措之下,就連前些天才剛剛決定投向他們東林的大理寺卿曹於汴又開始若即若離起來。
甚至有傳言聲稱,作為大理寺卿的曹於汴已然上奏天子,聲稱精力不濟,想要迴鄉榮養。
雖然此\"傳言\"既沒有得到紫禁城及曹於汴本人的證實,但自從\"陝西資敵案\"重新浮出水麵之後,大理寺卿曹於汴便開始閉門不出,也不見訪客,卻是不爭的事實。
\"又敗了..\"
良久,臉色難看的孫慎行方才幽幽一歎,一臉深邃的說道。
日前,紫禁城中已是有消息流傳出來,言說東閣大學士孫承宗於乾清宮單獨麵聖,自請出邊,總督薊鎮,但卻被天子駁迴。
要知曉,在外人看來,東閣大學士孫承宗乃是毫無爭議的\"東林骨幹\",隻要其依舊於京師立足,便足以證明天子沒有對\"東林\"趕盡殺絕的意圖。
但似孫慎行這些老臣卻是知曉,早在萬曆末年,曾被他們予以眾望,擔任詹事府少詹事的孫承宗便曾因為\"黨爭\"一事而與他們發生過劇烈的爭吵,繼而漸行漸遠,貌合神離。
天子除了駁迴\"帝師\"孫承宗自請出邊的奏本之後,還將內閣首輔李國普上書請辭的第二本奏本駁迴。
其反應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但也從間接體現了天子對這位\"閹黨餘孽\"的迴護之意。
但最讓他們東林感到心驚肉跳的,還是由錦衣衛北鎮撫司移交給大理寺偵辦的\"資敵案\"。
雖然孫慎行及侯恂皆是不太清楚,昔日發生在西北大地那場民亂背後所隱藏的種種謎團,但從天子對他們東林的態度,及現任\"東林書院\"院長錢謙益那遮遮掩掩的舉動來看,怕是與他們東林脫不開幹係。
雖然心中不齒錢謙益暗中\"資敵\"的行徑,但他們\"東林黨\"曆經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朝早已達成為了一個內部團結一致的政黨。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雖然對外,他們大肆排除異己,但是對內,卻是做不出來\"落井下石\"的事情,反而還要替錢謙益開脫,遮掩。
\"聞斯兄,那大理寺卿曹於汴一向與我東林交好,應當不會做出些許令人難堪的事情吧?\"
既然\"資敵案\"已有錦衣衛北鎮撫司移交給大理寺,無疑意味著紫禁城中的天子也將\"判決\"的權利交給了大理寺。
以曹於汴和他們東林黨的關係和平日裏的操守,應當不至於\"臨陣倒戈\",為了保住自己官位,從而在此事上大做文章吧?
若是曹於汴真的有此意向,市井間也不會出現其辭官迴鄉的流言。
\"難看倒是不會,隻不過曹於汴的官位怕是保不住了。\"言罷,孫慎行便是歎了口氣,有些疲憊的搖了搖頭。
天子將此案由錦衣衛的北鎮撫司移交給大理寺卿,本就是一種無形的敲打。
倘若那曹於汴依舊敢偏向他們東林亦或者賴在官位上不走,隻怕刑部或者東廠便會既北鎮撫司之後,重新掌握新的\"證據\"。
而這些證據,定然是與他們\"東林黨\"有關。
\"可恨那孫承宗..\"
聽得此話,侯恂便是咬牙切齒的嘟囔道,倘若東閣大學士孫承宗願意為他們\"說情\",不敢說反敗為勝,起碼不至於這般\"丟械盔甲\",至少也能將中立的曹於汴留在京中。
\"多說無益,你我皆是小瞧了這位長於深宮之中的天子呐。\"
沒有理會身旁同僚的滿腔幽怨,年歲更大些的孫慎行不由自主的望向紫禁城,心中暗自感慨。
當今天子繼位不過一年,至今還未年滿十八,但其手法卻是愈發成熟,先是利用他們東林黨打出\"閹黨餘孽\"的幌子,拿掉了薊鎮總督劉詔的官帽,而後又不動聲色的將大理寺卿曹於汴逐步排擠出朝堂。
\"多事之秋呐,聽說前些年惹得南直隸風風雨雨的兩淮按察使袁世振也被召迴了京師,還得到了天子的親自召見。\"
不知過了多久,孫慎行愈發蕭瑟的聲音便是在酒肆二樓的天台上響起,與街道上孩童悅耳的銀鈴聲形成了強烈對比。
\"呃..\"
也許是時間有些久遠,一旁的侯恂竟是沒有想起來\"袁世振\"這個有些熟悉的名字究竟做過什麽事,竟是值得天子親自召見。
\"天子出城了?\"
還不待一旁的侯恂出聲詢問這\"袁世振\"究竟是何許人也,發須皆白的孫慎行便是已然將目光收迴,神色愈發憔悴的問道。
\"是了,一大清早便是領著那些武夫出城去了。\"
\"想必此時正在營中觀武吧。\"
抬頭瞧了瞧頗有些刺眼的日頭,身著錦袍的侯恂便是不假思索的說道,神色中滿是不屑。
身為大明天子,自當\"垂拱而治\",豈能終日舞刀弄槍,與那些匹夫廝混在一起?
\"敲山震虎..\"
沉默半晌,孫慎行原本筆直的背脊便是一誇,身上的氣勢也是一滯,一臉頹然的喃喃道。
不知不覺間,天子早已將整個京師都是牢牢控製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