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首輔進宮(上)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作者:柯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九月二十三,陰。
許是昨夜下了一場下雨的緣故,紫禁城上空的穹頂上籠罩著一層厚厚的雲層,僅有少許陽光能夠刺破雲霧。
這詭異的天氣就如同大明當下的朝局一般,顯得變幻莫測。
‘‘首輔,您小心腳下…’’
耳畔旁的關切聲將內閣首輔有些茫然的思緒重新拉迴到現實之中。
抬起頭,順著聲音望去,隻見身著紅袍的司禮監秉筆正一臉和煦的看著自己。
輕輕點頭示意之後,李國普重新邁步,跟在司禮監秉筆的身後,朝著內廷深處而去,心中忐忑不已。
本想著‘‘激流勇退’’,但東林黨人實在是欺人太甚,竟然連‘‘狸貓換太子’’這等伎倆都使了出來。
為今之計,隻有徹底倒向天子,成為‘‘帝黨’’,獲取天子的全部信任才能繼續在這大明朝立足,否則一旦被東林黨得勢,他這位‘‘閹黨餘孽’’便會首當其衝的成為那些東林黨人爭先攻詰的對象。
但乾清宮中的天子是否願意接納自己,而自己又要付出何等的代價?
走著走著,內閣首輔李國普又陷入了沉思當中,眼神更是迷離。
‘‘首輔…’’
不知過了多久,司禮監秉筆王承恩略有些沙啞的聲音再度響起。
‘‘嗯?’’頗有些渾噩的首輔李國普抬頭瞧去,隻見得巍峨的乾清宮已是映入眼簾,而不遠處的白玉階上更是立著一位身材有些消瘦的年輕人,正一臉笑意的盯著自己。
不知怎的,當瞧見這名年輕人之後,心神不屬了一早晨的內閣首輔瞬間便是鎮定下來,身上的諸多負麵情緒也是隨之消失的無影無蹤。
…
…
‘‘臣李國普,見過陛下。’’
‘‘吾皇,聖躬金安。’’
乾清宮暖閣之中,內閣首輔李國普不顧案牘後天子的阻攔,畢恭畢敬的躬身行禮,其略顯顫抖的聲音也是在整個乾清宮暖閣中幽幽迴蕩。
‘‘免禮平身。’’
不多時,大明天子朱由檢波瀾不驚的聲音便是在李國普的耳畔旁炸響。
深吸了一口氣,強壓住心中種種情緒,相比較半個多月前,肉眼可見的蒼老了不少的內閣首輔李國普於乾清宮暖閣的絲絨地毯上緩緩起身。
見狀,早有準備的司禮監秉筆王承恩忙時將早已準備好的座椅親自搬到了暖閣中央,請這位白發蒼蒼的首輔落座。
近些時日,京中局勢變幻莫測,各方勢力暗流湧動,而作為內閣首輔的李國普究竟承擔了多大的非議,王承恩作為司禮監秉筆自是知曉的一清二楚。
雖然不解天子為何遲遲不對身處輿論核心的內閣首輔施以援手,但並不耽誤王承恩在心中給予李國普足夠多的敬意。
‘‘愛卿今日清早進宮,所謂何事…’’
待到李國普謝恩落座之後,案牘後的朱由檢將手中翻開的奏本輕輕擱置在一旁,麵帶笑意的問道。
瞧其架勢,好似對朝野間的‘‘流言蜚語’’毫不知情。
‘‘陛下,臣…’’聞聲,李國普下意識的便要出聲,但很快又有些尷尬的閉上了嘴巴。
這要他怎麽說,難道要跟天子說,自己受不了朝野間的流言蜚語,請求天子發聲,為其證明?
雖說今日已是做好了足夠的心理準備,想要徹底投入天子的門下,但事到臨頭,李國普不免還是有些猶豫。
‘‘嗬…’’
正當李國普想入非非,內心陷入掙紮的時候,天子的淡笑聲便是傳入了李國普的耳中。
下意識的抬頭瞧去,心神有些淩亂的李國普正好對上了朱由檢那雙深邃的眸子,令其心中不由得一驚。
‘‘陛下,’’幾乎是瞬間,李國普便是拿定了主意,既然今日是為了‘‘投誠’’而來,繼續惺惺作態便沒有任何意義。
與其惹得天子不滿,倒不如幹脆利落,主動向天子表明來意。
‘‘陛下,老臣聽聞朝中有禦史彈劾老臣層與魏閹聯係在一起,試圖顛覆朝綱,內心實在惶恐。’’
‘‘今日特來向天子請罪,還望陛下乾剛獨斷…’’
李國普心中十分清楚,東林黨人來勢洶洶,殺招盡出,自己不過是因為官至內閣首輔,又不是東林黨人,才成為了這些人攻詰的對象。
但是這些東林黨真正的目標,其實另有其人,正是案牘後,一臉淡然的大明天子。
‘‘嗬,愛卿邁我大明肱骨,勞苦功高,些許不知死活的宵小如何能夠離間你我君臣的感情?’’
迎著李國普略顯忐忑的眼神,案牘後的朱由檢微微擺手,風輕雲淡的說道。
聽得此話,李國普眼眸中的驚疑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愈發濃鬱。
聽天子的言外之意,好似並沒有將朝野間的流言蜚語放在心上,依舊信重於他。
但既然如此,為何坐視不理?任由朝中禦史胡作非為?
也許是猜出來李國普心中所想,案牘後的天子便是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了一抹狡黠,不置可否的說道:‘‘自太祖建國以來,南直隸便是我大明經濟重地,漕運更是貫穿我南北直隸的關鍵所在。’’
‘‘前段時日,南京魏國公府上奏,運河沿岸有亂匪出沒,導致漕運斷絕。’’
‘‘朕想著,是不是因為漕運總督一職空缺,導致漕軍懈怠,這才滋生出了諸多亂匪?’’
圖窮匕首見!
在李國普錯愕的眼神中,案牘後的大明天子聲音淡然的道出了心中真實意圖。
雖然天子的麵色依舊平淡如水,毫無波瀾,但李國普卻分明聽出了一種不容拒絕的意味。
原來天子並非對自己的處境毫不知情,之所以一直坐視不理,便是在此處等著自己。
那漕運總督不但承擔著貫通南北直隸的重擔,手中更是握有十數萬漕軍,乃是不折不扣的封疆大吏。
自萬曆年間開始,漕運總督一職便被東林黨人牢牢握在手中。
其中,號稱‘‘東林急先鋒’’的李三才更是擔任漕運總督十餘年之久,影響深遠。
繼任的漕運總督李養正雖然不是東林人士,但也是出身南直隸,與東林關係密切。
及至前兩年,九千歲魏忠賢權傾朝野之後,才將泰昌皇帝的貼身大伴崔文升派遣至蘇州府,代行漕運總督之職。
但崔文升也在先帝殯天之際,迴到了京師,導致漕運總督之職空缺至今。
一時間,乾清宮暖閣鴉雀無聲,隻有內閣首輔粗重的唿吸聲迴蕩在眾人耳中。
許是昨夜下了一場下雨的緣故,紫禁城上空的穹頂上籠罩著一層厚厚的雲層,僅有少許陽光能夠刺破雲霧。
這詭異的天氣就如同大明當下的朝局一般,顯得變幻莫測。
‘‘首輔,您小心腳下…’’
耳畔旁的關切聲將內閣首輔有些茫然的思緒重新拉迴到現實之中。
抬起頭,順著聲音望去,隻見身著紅袍的司禮監秉筆正一臉和煦的看著自己。
輕輕點頭示意之後,李國普重新邁步,跟在司禮監秉筆的身後,朝著內廷深處而去,心中忐忑不已。
本想著‘‘激流勇退’’,但東林黨人實在是欺人太甚,竟然連‘‘狸貓換太子’’這等伎倆都使了出來。
為今之計,隻有徹底倒向天子,成為‘‘帝黨’’,獲取天子的全部信任才能繼續在這大明朝立足,否則一旦被東林黨得勢,他這位‘‘閹黨餘孽’’便會首當其衝的成為那些東林黨人爭先攻詰的對象。
但乾清宮中的天子是否願意接納自己,而自己又要付出何等的代價?
走著走著,內閣首輔李國普又陷入了沉思當中,眼神更是迷離。
‘‘首輔…’’
不知過了多久,司禮監秉筆王承恩略有些沙啞的聲音再度響起。
‘‘嗯?’’頗有些渾噩的首輔李國普抬頭瞧去,隻見得巍峨的乾清宮已是映入眼簾,而不遠處的白玉階上更是立著一位身材有些消瘦的年輕人,正一臉笑意的盯著自己。
不知怎的,當瞧見這名年輕人之後,心神不屬了一早晨的內閣首輔瞬間便是鎮定下來,身上的諸多負麵情緒也是隨之消失的無影無蹤。
…
…
‘‘臣李國普,見過陛下。’’
‘‘吾皇,聖躬金安。’’
乾清宮暖閣之中,內閣首輔李國普不顧案牘後天子的阻攔,畢恭畢敬的躬身行禮,其略顯顫抖的聲音也是在整個乾清宮暖閣中幽幽迴蕩。
‘‘免禮平身。’’
不多時,大明天子朱由檢波瀾不驚的聲音便是在李國普的耳畔旁炸響。
深吸了一口氣,強壓住心中種種情緒,相比較半個多月前,肉眼可見的蒼老了不少的內閣首輔李國普於乾清宮暖閣的絲絨地毯上緩緩起身。
見狀,早有準備的司禮監秉筆王承恩忙時將早已準備好的座椅親自搬到了暖閣中央,請這位白發蒼蒼的首輔落座。
近些時日,京中局勢變幻莫測,各方勢力暗流湧動,而作為內閣首輔的李國普究竟承擔了多大的非議,王承恩作為司禮監秉筆自是知曉的一清二楚。
雖然不解天子為何遲遲不對身處輿論核心的內閣首輔施以援手,但並不耽誤王承恩在心中給予李國普足夠多的敬意。
‘‘愛卿今日清早進宮,所謂何事…’’
待到李國普謝恩落座之後,案牘後的朱由檢將手中翻開的奏本輕輕擱置在一旁,麵帶笑意的問道。
瞧其架勢,好似對朝野間的‘‘流言蜚語’’毫不知情。
‘‘陛下,臣…’’聞聲,李國普下意識的便要出聲,但很快又有些尷尬的閉上了嘴巴。
這要他怎麽說,難道要跟天子說,自己受不了朝野間的流言蜚語,請求天子發聲,為其證明?
雖說今日已是做好了足夠的心理準備,想要徹底投入天子的門下,但事到臨頭,李國普不免還是有些猶豫。
‘‘嗬…’’
正當李國普想入非非,內心陷入掙紮的時候,天子的淡笑聲便是傳入了李國普的耳中。
下意識的抬頭瞧去,心神有些淩亂的李國普正好對上了朱由檢那雙深邃的眸子,令其心中不由得一驚。
‘‘陛下,’’幾乎是瞬間,李國普便是拿定了主意,既然今日是為了‘‘投誠’’而來,繼續惺惺作態便沒有任何意義。
與其惹得天子不滿,倒不如幹脆利落,主動向天子表明來意。
‘‘陛下,老臣聽聞朝中有禦史彈劾老臣層與魏閹聯係在一起,試圖顛覆朝綱,內心實在惶恐。’’
‘‘今日特來向天子請罪,還望陛下乾剛獨斷…’’
李國普心中十分清楚,東林黨人來勢洶洶,殺招盡出,自己不過是因為官至內閣首輔,又不是東林黨人,才成為了這些人攻詰的對象。
但是這些東林黨真正的目標,其實另有其人,正是案牘後,一臉淡然的大明天子。
‘‘嗬,愛卿邁我大明肱骨,勞苦功高,些許不知死活的宵小如何能夠離間你我君臣的感情?’’
迎著李國普略顯忐忑的眼神,案牘後的朱由檢微微擺手,風輕雲淡的說道。
聽得此話,李國普眼眸中的驚疑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愈發濃鬱。
聽天子的言外之意,好似並沒有將朝野間的流言蜚語放在心上,依舊信重於他。
但既然如此,為何坐視不理?任由朝中禦史胡作非為?
也許是猜出來李國普心中所想,案牘後的天子便是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了一抹狡黠,不置可否的說道:‘‘自太祖建國以來,南直隸便是我大明經濟重地,漕運更是貫穿我南北直隸的關鍵所在。’’
‘‘前段時日,南京魏國公府上奏,運河沿岸有亂匪出沒,導致漕運斷絕。’’
‘‘朕想著,是不是因為漕運總督一職空缺,導致漕軍懈怠,這才滋生出了諸多亂匪?’’
圖窮匕首見!
在李國普錯愕的眼神中,案牘後的大明天子聲音淡然的道出了心中真實意圖。
雖然天子的麵色依舊平淡如水,毫無波瀾,但李國普卻分明聽出了一種不容拒絕的意味。
原來天子並非對自己的處境毫不知情,之所以一直坐視不理,便是在此處等著自己。
那漕運總督不但承擔著貫通南北直隸的重擔,手中更是握有十數萬漕軍,乃是不折不扣的封疆大吏。
自萬曆年間開始,漕運總督一職便被東林黨人牢牢握在手中。
其中,號稱‘‘東林急先鋒’’的李三才更是擔任漕運總督十餘年之久,影響深遠。
繼任的漕運總督李養正雖然不是東林人士,但也是出身南直隸,與東林關係密切。
及至前兩年,九千歲魏忠賢權傾朝野之後,才將泰昌皇帝的貼身大伴崔文升派遣至蘇州府,代行漕運總督之職。
但崔文升也在先帝殯天之際,迴到了京師,導致漕運總督之職空缺至今。
一時間,乾清宮暖閣鴉雀無聲,隻有內閣首輔粗重的唿吸聲迴蕩在眾人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