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紛爭不斷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作者:柯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九月二十,休沐。
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涼,伴隨著幾場淅淅瀝瀝的小雨,京師空氣中的燥熱已是徹底消失不見,一股蕭瑟之感籠罩在京畿之地的上方。
也許是溫度下降,也許是街道上的青石磚上還殘留著不少雨水,昔日人頭攢動的街道上倒是\"冷清\"了不少,唯有少許商販,仍在挑著扁擔,沿街叫賣。
但與街道上\"冷冷清清\"不同,京師中的茶樓酒肆卻依舊熱鬧非凡,無論是出手闊綽的豪紳富商,亦或者滿腹經綸的書生士子,皆是興趣盎然,一臉認真的盯著不遠處的說書先生,好生熱鬧。
民間曾有戲言,北京城沒有不漏風的牆,此言論雖然有誇大其詞的嫌疑,但卻也有幾分說服力。
昨日晌午,紫禁城中傳出消息,薊鎮總兵盧象升親自上書,請餉銀五十萬兩,用以整飭廢弛多年的薊鎮。
如此一來,困擾京師百姓數日之久的問題終是有了答案,原來前些時日於朝陽門外進京麵聖的,竟是這位\"天子心腹\"。
而造成當下茶樓酒肆人滿為患的,除了奉旨麵聖的盧象升之外,還與前段時間的\"陝西捷報\"有關。
將近小半個月的時間過去了,始終懸而未決的\"陝西封賞\"終是廣發天下,天子允準了三邊總督武之望\"乞骸骨\"的奏本,改由左都禦史楊鶴接任,而之前奉命巡按陝西的禦史陳奇瑜則因為有勇有謀,被擢升為延綏巡撫,留在陝西任職。
除了這幾位文官之外,立有赫赫戰功的杜文煥,尤世祿,虎大威等人也是悉數獲得了升遷,留在陝西任職,歸屬陝西巡撫洪承疇調遣。
至於表演搶眼的\"白杆軍\"則是出人意料的,沒有選擇返迴西南,坐鎮川中,而是被天子召迴了京師,相傳不日便將抵達。
除了上述這些封賞之外,紫禁城中的天子竟是出人意料的降旨詰問現任南京守備,魏國公徐弘基,指責其坐視漕運沿岸有\"亂匪\"出沒,導致漕運中斷月餘之久,險些鬧出亂子,故而對其罰俸一年。
亂匪禍亂漕運,導致供應陝西邊軍的漕糧延緩了月餘之久乃是不爭的事實,天子降旨詰問也在情理之中。
隻是不知為何,隨著白杆軍不日便將抵京,及天子詰問魏國公的消息傳出,市井之中關於\"聖天子在位\"的聲音卻是小了不少,反而出現了些許\"不和諧\"的聲音。
聽說朝中已是有禦史上書勸諫天子,認為其\"殺伐\"過甚,恐怕有損其威名,更有\"激進\"的禦史則是直接上書彈劾陝西巡撫洪承疇等人,認為他們\"殺良冒功\",有違天和,還有人為魏國公徐弘基\"鳴冤\",認為天子的懲處過於嚴重了。
但不管怎麽說,本應秋風瑟瑟的九月,卻因為天子的一係列舉動而重新\"熱鬧\"了起來,京中書院的士子們也是群情激奮,爭執不一...
在各式各樣的聲音之中,竟然還有人大言不慚的提出\"迎迴東林\",聲稱倘若\"東林\"入京輔政,大明必將更上一層樓。
不過\"東林\"的諸多劣跡依舊曆曆在目,如此聲音並沒有掀起太大的風浪,便是淹沒在一片唾罵聲中。
畢竟東林在位的那幾年,朝廷可謂是\"內憂外患\"不斷,外有女真韃子咄咄逼人,內有西南土司犯上作亂。
與如今大明的情況一對比,高下立判。
...
...
與喧囂異常的茶樓酒肆不同,今日雖是\"休沐\",但長安大街上依舊門可羅雀,各家府邸都是大門緊閉,至多有少許幾個家丁在來迴梭巡。
而當今內閣首輔李國普則是身著一身常服,屏退了府中的家丁下人,眼神複雜的坐在府邸深處的花園之中,與今日天不亮便來拜訪自己的\"同僚\"相對飲茶,表情很是凝重。
\"元輔\",沉默少許,年過六旬的次輔劉鴻訓緩緩開口,目光中滿是憂慮之色:\"這東林怕是賊心不死呐。\"
\"近些天,北京城中的流言蜚語可是此起彼伏,令人煩不勝煩呐。\"
雖說以他們這等身份,完全不用計較被尋常百姓\"追捧\"的流言蜚語,但近些天城中言論的\"風向\"著實轉變的有些快,令得曾經經曆過\"國本之爭\"以及\"眾正盈朝\"的劉鴻訓都是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
趁著今日休沐,次輔劉鴻訓連忙是來拜訪與自己同朝為官多年的\"老友\"兼同僚。
聽得此話,首輔李國普本就陰沉的臉色又難看了幾分,輕輕點了點頭,但卻依舊沒有做聲。
似他們這等沉淪宦海多年的老臣,對於這些\"流言蜚語\"最是敏感不過,甚至可以說飽受其害。
自萬曆末年開始,\"流言蜚語\"便成為了東林讀書人的慣用手段,並借此排除異己,不知有多少胸懷抱負的臣子被迫辭官迴鄉,黯然離京。
\"元輔,這些人可不會甘心呐..\"
\"他們為了能夠重迴京師輔政,就連通敵這等惡劣的手段都能使出來...\"
嘶!
此話一出,沉默不語的內閣首輔李國普便是倒吸了一口涼氣,臉上也是湧現了一抹驚駭之色,瞳孔猛地放大,死死的盯著自己的多年老友。
這個劉鴻訓,當真敢說!
雖說以他們這些人的城府,早就意識到了\"陝西民亂\"背後潛藏的諸多端倪,但卻沒有人敢托之於口,就連紫禁城中的天子也是\"三緘其口\",不敢輕舉妄動。
半晌,內閣首輔李國普像是泄了氣的皮球一般,身上逼人的氣勢瞬間消失,原本挺直的腰背也是垮了下來,唯有眸子深處充斥著濃濃的不甘,略顯頹敗的聲音也是響起:\"亂臣賊子...\"
大明疆域遼闊,朝中大臣之間有些分歧也是在正常不過,甚至\"黨爭\"在某種意義上,本就是政治的一部分,乃是天子平衡朝中勢力的一種手段。
但\"東林黨\"卻是無所不用其極,他們這些人的腦中隻剩下了\"排除異己\"四個大字,心中早已沒有了所謂的\"赤誠報國\"。
若是萬曆皇帝泉下有知,知道這些\"東林黨\"為了重迴京師,甚至不惜在背後通敵,以求達到令天子威嚴掃地的目的,會作何感想...
唿。
一陣風起,李國普和劉鴻訓皆是沉默不語,眼中的憂愁之色更甚。
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涼,伴隨著幾場淅淅瀝瀝的小雨,京師空氣中的燥熱已是徹底消失不見,一股蕭瑟之感籠罩在京畿之地的上方。
也許是溫度下降,也許是街道上的青石磚上還殘留著不少雨水,昔日人頭攢動的街道上倒是\"冷清\"了不少,唯有少許商販,仍在挑著扁擔,沿街叫賣。
但與街道上\"冷冷清清\"不同,京師中的茶樓酒肆卻依舊熱鬧非凡,無論是出手闊綽的豪紳富商,亦或者滿腹經綸的書生士子,皆是興趣盎然,一臉認真的盯著不遠處的說書先生,好生熱鬧。
民間曾有戲言,北京城沒有不漏風的牆,此言論雖然有誇大其詞的嫌疑,但卻也有幾分說服力。
昨日晌午,紫禁城中傳出消息,薊鎮總兵盧象升親自上書,請餉銀五十萬兩,用以整飭廢弛多年的薊鎮。
如此一來,困擾京師百姓數日之久的問題終是有了答案,原來前些時日於朝陽門外進京麵聖的,竟是這位\"天子心腹\"。
而造成當下茶樓酒肆人滿為患的,除了奉旨麵聖的盧象升之外,還與前段時間的\"陝西捷報\"有關。
將近小半個月的時間過去了,始終懸而未決的\"陝西封賞\"終是廣發天下,天子允準了三邊總督武之望\"乞骸骨\"的奏本,改由左都禦史楊鶴接任,而之前奉命巡按陝西的禦史陳奇瑜則因為有勇有謀,被擢升為延綏巡撫,留在陝西任職。
除了這幾位文官之外,立有赫赫戰功的杜文煥,尤世祿,虎大威等人也是悉數獲得了升遷,留在陝西任職,歸屬陝西巡撫洪承疇調遣。
至於表演搶眼的\"白杆軍\"則是出人意料的,沒有選擇返迴西南,坐鎮川中,而是被天子召迴了京師,相傳不日便將抵達。
除了上述這些封賞之外,紫禁城中的天子竟是出人意料的降旨詰問現任南京守備,魏國公徐弘基,指責其坐視漕運沿岸有\"亂匪\"出沒,導致漕運中斷月餘之久,險些鬧出亂子,故而對其罰俸一年。
亂匪禍亂漕運,導致供應陝西邊軍的漕糧延緩了月餘之久乃是不爭的事實,天子降旨詰問也在情理之中。
隻是不知為何,隨著白杆軍不日便將抵京,及天子詰問魏國公的消息傳出,市井之中關於\"聖天子在位\"的聲音卻是小了不少,反而出現了些許\"不和諧\"的聲音。
聽說朝中已是有禦史上書勸諫天子,認為其\"殺伐\"過甚,恐怕有損其威名,更有\"激進\"的禦史則是直接上書彈劾陝西巡撫洪承疇等人,認為他們\"殺良冒功\",有違天和,還有人為魏國公徐弘基\"鳴冤\",認為天子的懲處過於嚴重了。
但不管怎麽說,本應秋風瑟瑟的九月,卻因為天子的一係列舉動而重新\"熱鬧\"了起來,京中書院的士子們也是群情激奮,爭執不一...
在各式各樣的聲音之中,竟然還有人大言不慚的提出\"迎迴東林\",聲稱倘若\"東林\"入京輔政,大明必將更上一層樓。
不過\"東林\"的諸多劣跡依舊曆曆在目,如此聲音並沒有掀起太大的風浪,便是淹沒在一片唾罵聲中。
畢竟東林在位的那幾年,朝廷可謂是\"內憂外患\"不斷,外有女真韃子咄咄逼人,內有西南土司犯上作亂。
與如今大明的情況一對比,高下立判。
...
...
與喧囂異常的茶樓酒肆不同,今日雖是\"休沐\",但長安大街上依舊門可羅雀,各家府邸都是大門緊閉,至多有少許幾個家丁在來迴梭巡。
而當今內閣首輔李國普則是身著一身常服,屏退了府中的家丁下人,眼神複雜的坐在府邸深處的花園之中,與今日天不亮便來拜訪自己的\"同僚\"相對飲茶,表情很是凝重。
\"元輔\",沉默少許,年過六旬的次輔劉鴻訓緩緩開口,目光中滿是憂慮之色:\"這東林怕是賊心不死呐。\"
\"近些天,北京城中的流言蜚語可是此起彼伏,令人煩不勝煩呐。\"
雖說以他們這等身份,完全不用計較被尋常百姓\"追捧\"的流言蜚語,但近些天城中言論的\"風向\"著實轉變的有些快,令得曾經經曆過\"國本之爭\"以及\"眾正盈朝\"的劉鴻訓都是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
趁著今日休沐,次輔劉鴻訓連忙是來拜訪與自己同朝為官多年的\"老友\"兼同僚。
聽得此話,首輔李國普本就陰沉的臉色又難看了幾分,輕輕點了點頭,但卻依舊沒有做聲。
似他們這等沉淪宦海多年的老臣,對於這些\"流言蜚語\"最是敏感不過,甚至可以說飽受其害。
自萬曆末年開始,\"流言蜚語\"便成為了東林讀書人的慣用手段,並借此排除異己,不知有多少胸懷抱負的臣子被迫辭官迴鄉,黯然離京。
\"元輔,這些人可不會甘心呐..\"
\"他們為了能夠重迴京師輔政,就連通敵這等惡劣的手段都能使出來...\"
嘶!
此話一出,沉默不語的內閣首輔李國普便是倒吸了一口涼氣,臉上也是湧現了一抹驚駭之色,瞳孔猛地放大,死死的盯著自己的多年老友。
這個劉鴻訓,當真敢說!
雖說以他們這些人的城府,早就意識到了\"陝西民亂\"背後潛藏的諸多端倪,但卻沒有人敢托之於口,就連紫禁城中的天子也是\"三緘其口\",不敢輕舉妄動。
半晌,內閣首輔李國普像是泄了氣的皮球一般,身上逼人的氣勢瞬間消失,原本挺直的腰背也是垮了下來,唯有眸子深處充斥著濃濃的不甘,略顯頹敗的聲音也是響起:\"亂臣賊子...\"
大明疆域遼闊,朝中大臣之間有些分歧也是在正常不過,甚至\"黨爭\"在某種意義上,本就是政治的一部分,乃是天子平衡朝中勢力的一種手段。
但\"東林黨\"卻是無所不用其極,他們這些人的腦中隻剩下了\"排除異己\"四個大字,心中早已沒有了所謂的\"赤誠報國\"。
若是萬曆皇帝泉下有知,知道這些\"東林黨\"為了重迴京師,甚至不惜在背後通敵,以求達到令天子威嚴掃地的目的,會作何感想...
唿。
一陣風起,李國普和劉鴻訓皆是沉默不語,眼中的憂愁之色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