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狹路相逢(中)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作者:柯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算算時間,隻怕延安府城已是被圍困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了,也不知城外局勢如何了。\"
良久,虎大威憂心忡忡的聲音於人群中響起,令得周邊的將校們皆是臉色一變,眼神也是變得黯淡無光。
雖然自從辭別三邊總督武之望之後,他們這群人便可謂是日夜兼程的趕路,但固原鎮距離延安府城終究有千裏之遙,而且麾下士卒皆以步卒為主,行動速度有限。
迄今為止,他們也才剛剛完成了一半左右的路程,距離延安府城還有將近五百裏的距離。
\"當今天子雖然年幼,但其手段卻是頗為不凡。\"
\"天子既然能夠乾綱獨斷的將陝西巡撫胡廷宴及延綏巡撫嶽和聲罷免,並委任督糧參政洪承疇為新的陝西巡撫,定然是對陝西局勢有所了解。\"
\"陝西民亂勢如水火,天子決計不會無動於衷,坐視叛軍圍困延安府城...\"
不知過了多久,沉默多時的尤世祿終是做聲,其斬釘截鐵的聲音也是令在場的將校們均是不約而同的抬起了頭,眼眸深處也是射出了一道精光,本是低沉的情緒也恢複了不少。
此話倒是不假,天子雖然繼位至今不過一年有餘,但其所作所為卻是有目共睹,令人歎服。
就在幾個月前,肆虐西南大地多年,令朝廷頭疼不已的\"奢安叛軍\"便在天子的運籌帷幄中轟然倒塌。
再往前推,朝廷更是取得了能夠與\"寧遠大捷\"相提並論的\"錦州大捷\",令不可一世的女真韃子都是損兵折將無數。
如此種種之下,天子豈會意識不到陝西的民亂?
\"尤將軍說的是,倒是本將有些杞人憂天了..\"
少許的錯愕過後,年齡偏長的虎大威便是一臉認同的點了點頭,絲毫沒有因為被折了麵子而露出半點慍色。
他雖然是陝西榆林人氏,但與身旁的尤世祿一樣,從軍不久便被調往京師,曾經一同在大學士孫承宗麾下聽命,並在生死之間攢下了不菲的情誼。
正因如此,在大學士孫承宗因為受到彈劾不得不黯然辭官迴鄉之後,他們二人也是幾乎同時遞交了辭呈,返迴榆林老家。
前段時間聞聽陝西延安府\"民亂四起\",而手握重兵的三邊總督武之望卻是無動於衷,故而相約一同趕赴固原鎮,麵見總督大人,希望勸說其即刻出兵,平定叛亂。
\"食君祿,當為君分憂,如此淺顯的道理,就連咱們這些粗鄙的武夫都是了然於心,偏偏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正人君子們卻是將其忘在腦後,整天盼望著天下大亂..\"
在虎大威有些錯愕的眼神中,一向風輕雲淡的尤世祿猛然於臉上湧現出一抹憤懣之色,語氣中也滿是譏諷。
與身旁的虎大威不同,他尤世祿出身將門世家,雖然無法與昔日的延綏總兵杜文煥相提並論,但也算\"家世淵博\",其嫡親兄長尤世功更是官至遼東總兵,風頭一時無兩。
萬曆末年,女真老酋努爾哈赤於赫圖阿拉建國稱汗稱汗,公然與大明分庭抗禮。
消息傳到京師,萬曆皇帝震怒,隨即以兵部侍郎楊鎬為主帥,調集九邊之精銳,意圖一舉擊潰建州女真,重現成化年間的\"犁庭掃穴\"。
彼時的尤世功作為遼東副總兵,自然無可爭議的被征召至軍中,準備對女真韃子興兵。
但明廷舉全國之力組建的大軍並未能夠如願擊潰建州女真,反倒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兵敗薩爾滸,損兵折將無數,他的嫡親兄長尤世功因為奉命押送輜重的緣故,僥幸逃得一命。
此役過後,萬曆皇帝便緊急啟用熊廷弼,將其擢升為遼東總兵,並讓其總督遼東一切軍事,遼東萎靡的局勢一時之間仿佛有了起死迴生的苗頭。
隻可惜好景不長,隨著萬曆皇帝撒手人寰,泰昌皇帝繼位不足月餘便是暴斃,\"東林君子\"幫助皇長子朱由校登臨皇位之後,正式取得朝政大權,並開始對遼東局勢加以幹涉。
在這些人的肆意而為下,具備真才實幹的熊廷弼被迫辭官迴鄉,取而代之的則是東林骨幹袁應泰。
再之後不久,便是爆發了赫赫有名的\"遼沈之戰\",朝廷短短半個月的時間中便是丟失了遼陽及沈陽兩座重鎮,其兄長尤世功也是力竭而死。
而\"東林黨\"對於大明造成的傷害還遠不僅於此,距離遼沈淪陷不足兩年,遼東門戶廣寧城便因為東林骨幹王化貞與熊廷弼不和而淪陷。
至此,大明在遼東僅剩下錦州和寧遠兩座孤城,隻能憑借著耗費無數人力物力打造而成的\"寧錦防線\"苟延殘喘。
現如今,這陝西浩浩蕩蕩的\"民亂\"背後也隱隱有那些\"東林君子\"的影子,尤世祿自是滿腹怨氣,恨不得即刻提刀將那些亂臣賊子盡數斬於馬下。
\"多說無益,隻要我等將陝西叛軍盡數殲滅,那些從背地裏操控一切的魑魅魍魎自會浮出水麵..\"
沉默良久,待到尤世祿憤慨的心情平複了不少之後,更為年長的虎大威方才幽幽勸道。
當今天子雖是早慧,但終究根基尚淺,於地方上威望不大,這才給了這些\"亂臣賊子\"可乘之機。
但虎大威卻是相信,隻要他們能夠將延安城外的叛軍盡數殲滅,並將那些\"魑魅魍魎\"揪出來,當今天子的威望必會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屆時,整個大明的吏治都將為之一震。
\"說的是..\"
\"最好是能夠活捉那叛軍首領王嘉胤,我真好奇站在他背後的,究竟是個何方神聖。\"
尤世祿聞言也是輕輕頷首,隨後抬頭瞧了瞧尚未完全西沉的日頭便是雙腿用力夾緊胯下的戰馬,扭頭朝著身旁的親兵命令道:\"吩咐下去,眾將士加快速度!\"
\"遵令!\"
匆匆拱手之後,幾匹快馬便是朝著身後不算\"厚實\"的隊伍而去,高聲傳達著尤世祿的軍令。
片刻之後,伴隨著各級校尉次第響起的嗬斥聲,眾多士卒沉悶的腳步聲猛然急促了不少,令得此間大地都是微微一震。
日頭灑下,一道紅色洋流逆著光,朝著延安府席卷而去。
良久,虎大威憂心忡忡的聲音於人群中響起,令得周邊的將校們皆是臉色一變,眼神也是變得黯淡無光。
雖然自從辭別三邊總督武之望之後,他們這群人便可謂是日夜兼程的趕路,但固原鎮距離延安府城終究有千裏之遙,而且麾下士卒皆以步卒為主,行動速度有限。
迄今為止,他們也才剛剛完成了一半左右的路程,距離延安府城還有將近五百裏的距離。
\"當今天子雖然年幼,但其手段卻是頗為不凡。\"
\"天子既然能夠乾綱獨斷的將陝西巡撫胡廷宴及延綏巡撫嶽和聲罷免,並委任督糧參政洪承疇為新的陝西巡撫,定然是對陝西局勢有所了解。\"
\"陝西民亂勢如水火,天子決計不會無動於衷,坐視叛軍圍困延安府城...\"
不知過了多久,沉默多時的尤世祿終是做聲,其斬釘截鐵的聲音也是令在場的將校們均是不約而同的抬起了頭,眼眸深處也是射出了一道精光,本是低沉的情緒也恢複了不少。
此話倒是不假,天子雖然繼位至今不過一年有餘,但其所作所為卻是有目共睹,令人歎服。
就在幾個月前,肆虐西南大地多年,令朝廷頭疼不已的\"奢安叛軍\"便在天子的運籌帷幄中轟然倒塌。
再往前推,朝廷更是取得了能夠與\"寧遠大捷\"相提並論的\"錦州大捷\",令不可一世的女真韃子都是損兵折將無數。
如此種種之下,天子豈會意識不到陝西的民亂?
\"尤將軍說的是,倒是本將有些杞人憂天了..\"
少許的錯愕過後,年齡偏長的虎大威便是一臉認同的點了點頭,絲毫沒有因為被折了麵子而露出半點慍色。
他雖然是陝西榆林人氏,但與身旁的尤世祿一樣,從軍不久便被調往京師,曾經一同在大學士孫承宗麾下聽命,並在生死之間攢下了不菲的情誼。
正因如此,在大學士孫承宗因為受到彈劾不得不黯然辭官迴鄉之後,他們二人也是幾乎同時遞交了辭呈,返迴榆林老家。
前段時間聞聽陝西延安府\"民亂四起\",而手握重兵的三邊總督武之望卻是無動於衷,故而相約一同趕赴固原鎮,麵見總督大人,希望勸說其即刻出兵,平定叛亂。
\"食君祿,當為君分憂,如此淺顯的道理,就連咱們這些粗鄙的武夫都是了然於心,偏偏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正人君子們卻是將其忘在腦後,整天盼望著天下大亂..\"
在虎大威有些錯愕的眼神中,一向風輕雲淡的尤世祿猛然於臉上湧現出一抹憤懣之色,語氣中也滿是譏諷。
與身旁的虎大威不同,他尤世祿出身將門世家,雖然無法與昔日的延綏總兵杜文煥相提並論,但也算\"家世淵博\",其嫡親兄長尤世功更是官至遼東總兵,風頭一時無兩。
萬曆末年,女真老酋努爾哈赤於赫圖阿拉建國稱汗稱汗,公然與大明分庭抗禮。
消息傳到京師,萬曆皇帝震怒,隨即以兵部侍郎楊鎬為主帥,調集九邊之精銳,意圖一舉擊潰建州女真,重現成化年間的\"犁庭掃穴\"。
彼時的尤世功作為遼東副總兵,自然無可爭議的被征召至軍中,準備對女真韃子興兵。
但明廷舉全國之力組建的大軍並未能夠如願擊潰建州女真,反倒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兵敗薩爾滸,損兵折將無數,他的嫡親兄長尤世功因為奉命押送輜重的緣故,僥幸逃得一命。
此役過後,萬曆皇帝便緊急啟用熊廷弼,將其擢升為遼東總兵,並讓其總督遼東一切軍事,遼東萎靡的局勢一時之間仿佛有了起死迴生的苗頭。
隻可惜好景不長,隨著萬曆皇帝撒手人寰,泰昌皇帝繼位不足月餘便是暴斃,\"東林君子\"幫助皇長子朱由校登臨皇位之後,正式取得朝政大權,並開始對遼東局勢加以幹涉。
在這些人的肆意而為下,具備真才實幹的熊廷弼被迫辭官迴鄉,取而代之的則是東林骨幹袁應泰。
再之後不久,便是爆發了赫赫有名的\"遼沈之戰\",朝廷短短半個月的時間中便是丟失了遼陽及沈陽兩座重鎮,其兄長尤世功也是力竭而死。
而\"東林黨\"對於大明造成的傷害還遠不僅於此,距離遼沈淪陷不足兩年,遼東門戶廣寧城便因為東林骨幹王化貞與熊廷弼不和而淪陷。
至此,大明在遼東僅剩下錦州和寧遠兩座孤城,隻能憑借著耗費無數人力物力打造而成的\"寧錦防線\"苟延殘喘。
現如今,這陝西浩浩蕩蕩的\"民亂\"背後也隱隱有那些\"東林君子\"的影子,尤世祿自是滿腹怨氣,恨不得即刻提刀將那些亂臣賊子盡數斬於馬下。
\"多說無益,隻要我等將陝西叛軍盡數殲滅,那些從背地裏操控一切的魑魅魍魎自會浮出水麵..\"
沉默良久,待到尤世祿憤慨的心情平複了不少之後,更為年長的虎大威方才幽幽勸道。
當今天子雖是早慧,但終究根基尚淺,於地方上威望不大,這才給了這些\"亂臣賊子\"可乘之機。
但虎大威卻是相信,隻要他們能夠將延安城外的叛軍盡數殲滅,並將那些\"魑魅魍魎\"揪出來,當今天子的威望必會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屆時,整個大明的吏治都將為之一震。
\"說的是..\"
\"最好是能夠活捉那叛軍首領王嘉胤,我真好奇站在他背後的,究竟是個何方神聖。\"
尤世祿聞言也是輕輕頷首,隨後抬頭瞧了瞧尚未完全西沉的日頭便是雙腿用力夾緊胯下的戰馬,扭頭朝著身旁的親兵命令道:\"吩咐下去,眾將士加快速度!\"
\"遵令!\"
匆匆拱手之後,幾匹快馬便是朝著身後不算\"厚實\"的隊伍而去,高聲傳達著尤世祿的軍令。
片刻之後,伴隨著各級校尉次第響起的嗬斥聲,眾多士卒沉悶的腳步聲猛然急促了不少,令得此間大地都是微微一震。
日頭灑下,一道紅色洋流逆著光,朝著延安府席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