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破局?(下)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作者:柯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位將軍,話雖如此..\"
\"但無詔興兵,終究是我等身為臣子的大忌呐..\"
沉默半晌,三邊總督武之望悵然若失的聲音於官廳中響起,令得尤世祿及虎大威二人臉色愈發難看的同時,也使得官廳中本是劍拔弩張的局勢緩解了不少。
瞧得出來,三邊總督武之望並非察覺不到陝西愈發詭譎的局勢,隻是礙於天子遲遲沒有旨意下達,不敢輕舉妄動罷了。
\"總督大人..\"
聞言,尤世祿臉上的急切之色更甚,這陝西延安府距離京師三千裏不止,即便是太平年景,交通也頗為不便,遑論是大亂將起的今天?
正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若是事事都要等到中樞旨意下達,隻怕陝西的局勢便會一發不可收拾了。
\"總督大人,陝西糧價與日俱增,料想軍中也沒有太多存糧了吧..\"
正當尤世祿打算據理力爭的時候,一旁的虎大威便是伸手將其攔下,轉而在武之望驚愕的眼神中,斬釘截鐵的說道。
\"呃..\"
輕而易舉被人戳中心事,本就六神無主的武之望愈發驚疑不定,枯瘦的臉頰變顏變色,唿吸也是為之急促起來。
作為代天巡狩的三邊總督,其最大的職責便是保證帝國邊陲的穩定,其中保證軍鎮士卒的穩定更是重中之重。
自家人知自家事,他雖然前半生不曾染指行伍之事,但也知曉令麾下士卒\"吃飽飯\"的重要性。
故而這兩年,他近乎將全部的精力皆是放在了改善軍戶士卒的待遇之上,雖然仍是避免不了軍中將校層層克扣的貪腐行為,但至少不會有\"餓兵\"出現。
隻是天有不測風雲,約莫從兩個月前開始,陝西的糧價便是與日俱增,並且高居不下。
更令武之望有些措手不及的是,就連自南直隸押解而來的\"糧草\"也是越來越少,導致如今固原鎮中的存糧甚至已是不足大軍半月的開銷。
但如此\"絕密\",除了自己及寥寥幾名心腹之外,就連各鎮擁兵自重的總兵都不清楚,麵前這位已然去職還鄉多時的武將,又是從哪裏得知的?
見武之望如此反應,虎大威心中便是一沉,竟然真的被他\"一句成讖\",這陝西民亂愈演愈烈的背後,果然有魑魅魍魎在背後渾水摸魚。
\"總督大人,據卑職所了解..\"
\"朝廷早已將互相推諉的延綏巡撫嶽和聲及陝西巡撫胡廷宴就地免職,並且擢升督糧參政洪承疇為新任陝西巡撫,並派遣巡按禦史陳奇喻巡按西安府。\"
\"如此種種之下,南直隸那邊不上趕著押送糧草也就罷了,竟然還敢弄虛作假,刻意減少糧草的供應..\"
\"總督大人,不覺得這裏麵有些貓膩嗎。\"
唿!
言罷,偌大的官廳中就好似刮起了一陣狂風一般,三邊總督武之望身軀劇烈的顫抖起來,一臉不可思議的盯著身前的武將,本就急促的唿吸聲愈發粗重。
如若沒有身前武將的提醒,他隻是下意識的將此等\"亂象\"歸咎於陝西民亂,導致南直隸那邊也是軍心不穩,糧草也無法及時送達。
但眼下若是順著虎大威的意思往下深想,隻怕此事沒有這般簡單呐,這是赤裸裸的陽謀呐。
通過減少大軍糧草供應,令自己進退兩難,不敢隨意出兵,好細膩的心思!
\"總督大人,這王嘉胤於陝西延安府蟄伏許久,一向對官兵敬而遠之,眼下卻是突然自立為王,並且圍困延安府城,定然是有人在背後慫恿!\"
稍微平複了一下心情,虎大威便是目光一沉,斬釘截鐵的朝著眼前的文官說道。
\"亂臣賊子!\"
沉默半晌,三邊總督武之望終是止住了急促的唿吸,下意識的看向南方,咬牙切齒的說道。
此時此刻,他如何意識不到陝西種種怪像的背後怕是與南直隸的達官顯貴們脫不開關係。
放眼整個南直隸,也唯有那些曾經權傾朝野,但卻黯然離京的\"東林君子\"及世襲罔替的南京勳貴們方才擁有如此能力。
畢竟東林大佬李三才曾經把持漕運總督一職十餘年,接任的李養正也曾與東林\"態度曖昧\",以這些人的手段和影響力,想要在漕運上做些小動作,再簡單不過。
甚至武之望都能想到這些人的手段,南直隸距陝西千裏不止,這一路上有些許漕船\"沉沒\"也在情理之中,算不得什麽大事..
電光火石之間,三邊總督武之望便是大概猜到了其中的前因後果,隻怕是那些曾經權傾朝野的\"東林君子\"不甘就此黯淡收場,這才鋌而走險。
至於他們的目的也很明確,倘若陝西民亂愈演愈烈,估摸著掌握南京大營三十萬兵力的魏國公府便會上書天子,領兵平亂。
屆時,於士林中享有莫大影響力的東林君子便可趁著天子威信飽受打擊的當口,\"順承民意\"入京輔政,於其中出力甚多的南京勳貴們也可繼續維係其超然的地位,避免撫寧侯朱國弼,恭順侯吳汝胤被清算的下場。
\"如何破局?\"
不多時,三邊總督武之望清冷的聲音便是於官廳中響起,令得尤世祿及虎大威二人心中為之一喜。
\"大人當即刻出兵鎮壓,粉碎一切爾虞我詐!\"
彼此對視了一眼,尤世祿及虎大威二人便是異口同聲的說道,魁梧的胸口也是微微起伏著。
\"不妥..\"
話音剛落,武之望斬釘截鐵的聲音便是於官廳中響起,迎著二人錯愕的眼神,三邊總督主動解釋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今軍中已是沒有足額的糧草了。\"
言罷,武之望的臉上便是湧現了一抹不加掩飾的憤恨之色,這些結黨營私的亂臣賊子竟是為了滿足自己心中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置陝西亂局於不顧,其心可誅!
\"大軍雖然不可輕舉妄動,但事關重大,兩位精銳可即刻令我麾下標營,趕赴延安府。\"
不待身前的尤世祿及虎大威有所反應,三邊總督武之望便是連忙補充了一句,這已是他能夠做到的極限了。
受糧草掣肘,他實在不敢輕舉妄動呐,畢竟大軍一旦開拔,所需要的糧草便是數倍於平日所消耗。
\"卑職領命!\"
少許的沉默過後,兩道喜出望外的聲音便是於官廳中此地響起,引得於官廳門口徘徊的侍衛們都是不由得側目而視。
所謂\"標營\",便是由武將親自統率的\"親兵\",待遇遠超尋常士卒,戰力也為軍中翹楚,編製人數視武將品秩而定。
以武之望三邊總督的身份,隻怕其麾下\"標營\"人數當不下千人。
雖然相比較駐紮在延安府外的叛軍而言,千餘名官兵仍是相形見絀,但尤世祿和虎大威二人卻是有必勝的把握。
陝西的這場\"爾虞我詐\",即將破局。
\"但無詔興兵,終究是我等身為臣子的大忌呐..\"
沉默半晌,三邊總督武之望悵然若失的聲音於官廳中響起,令得尤世祿及虎大威二人臉色愈發難看的同時,也使得官廳中本是劍拔弩張的局勢緩解了不少。
瞧得出來,三邊總督武之望並非察覺不到陝西愈發詭譎的局勢,隻是礙於天子遲遲沒有旨意下達,不敢輕舉妄動罷了。
\"總督大人..\"
聞言,尤世祿臉上的急切之色更甚,這陝西延安府距離京師三千裏不止,即便是太平年景,交通也頗為不便,遑論是大亂將起的今天?
正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若是事事都要等到中樞旨意下達,隻怕陝西的局勢便會一發不可收拾了。
\"總督大人,陝西糧價與日俱增,料想軍中也沒有太多存糧了吧..\"
正當尤世祿打算據理力爭的時候,一旁的虎大威便是伸手將其攔下,轉而在武之望驚愕的眼神中,斬釘截鐵的說道。
\"呃..\"
輕而易舉被人戳中心事,本就六神無主的武之望愈發驚疑不定,枯瘦的臉頰變顏變色,唿吸也是為之急促起來。
作為代天巡狩的三邊總督,其最大的職責便是保證帝國邊陲的穩定,其中保證軍鎮士卒的穩定更是重中之重。
自家人知自家事,他雖然前半生不曾染指行伍之事,但也知曉令麾下士卒\"吃飽飯\"的重要性。
故而這兩年,他近乎將全部的精力皆是放在了改善軍戶士卒的待遇之上,雖然仍是避免不了軍中將校層層克扣的貪腐行為,但至少不會有\"餓兵\"出現。
隻是天有不測風雲,約莫從兩個月前開始,陝西的糧價便是與日俱增,並且高居不下。
更令武之望有些措手不及的是,就連自南直隸押解而來的\"糧草\"也是越來越少,導致如今固原鎮中的存糧甚至已是不足大軍半月的開銷。
但如此\"絕密\",除了自己及寥寥幾名心腹之外,就連各鎮擁兵自重的總兵都不清楚,麵前這位已然去職還鄉多時的武將,又是從哪裏得知的?
見武之望如此反應,虎大威心中便是一沉,竟然真的被他\"一句成讖\",這陝西民亂愈演愈烈的背後,果然有魑魅魍魎在背後渾水摸魚。
\"總督大人,據卑職所了解..\"
\"朝廷早已將互相推諉的延綏巡撫嶽和聲及陝西巡撫胡廷宴就地免職,並且擢升督糧參政洪承疇為新任陝西巡撫,並派遣巡按禦史陳奇喻巡按西安府。\"
\"如此種種之下,南直隸那邊不上趕著押送糧草也就罷了,竟然還敢弄虛作假,刻意減少糧草的供應..\"
\"總督大人,不覺得這裏麵有些貓膩嗎。\"
唿!
言罷,偌大的官廳中就好似刮起了一陣狂風一般,三邊總督武之望身軀劇烈的顫抖起來,一臉不可思議的盯著身前的武將,本就急促的唿吸聲愈發粗重。
如若沒有身前武將的提醒,他隻是下意識的將此等\"亂象\"歸咎於陝西民亂,導致南直隸那邊也是軍心不穩,糧草也無法及時送達。
但眼下若是順著虎大威的意思往下深想,隻怕此事沒有這般簡單呐,這是赤裸裸的陽謀呐。
通過減少大軍糧草供應,令自己進退兩難,不敢隨意出兵,好細膩的心思!
\"總督大人,這王嘉胤於陝西延安府蟄伏許久,一向對官兵敬而遠之,眼下卻是突然自立為王,並且圍困延安府城,定然是有人在背後慫恿!\"
稍微平複了一下心情,虎大威便是目光一沉,斬釘截鐵的朝著眼前的文官說道。
\"亂臣賊子!\"
沉默半晌,三邊總督武之望終是止住了急促的唿吸,下意識的看向南方,咬牙切齒的說道。
此時此刻,他如何意識不到陝西種種怪像的背後怕是與南直隸的達官顯貴們脫不開關係。
放眼整個南直隸,也唯有那些曾經權傾朝野,但卻黯然離京的\"東林君子\"及世襲罔替的南京勳貴們方才擁有如此能力。
畢竟東林大佬李三才曾經把持漕運總督一職十餘年,接任的李養正也曾與東林\"態度曖昧\",以這些人的手段和影響力,想要在漕運上做些小動作,再簡單不過。
甚至武之望都能想到這些人的手段,南直隸距陝西千裏不止,這一路上有些許漕船\"沉沒\"也在情理之中,算不得什麽大事..
電光火石之間,三邊總督武之望便是大概猜到了其中的前因後果,隻怕是那些曾經權傾朝野的\"東林君子\"不甘就此黯淡收場,這才鋌而走險。
至於他們的目的也很明確,倘若陝西民亂愈演愈烈,估摸著掌握南京大營三十萬兵力的魏國公府便會上書天子,領兵平亂。
屆時,於士林中享有莫大影響力的東林君子便可趁著天子威信飽受打擊的當口,\"順承民意\"入京輔政,於其中出力甚多的南京勳貴們也可繼續維係其超然的地位,避免撫寧侯朱國弼,恭順侯吳汝胤被清算的下場。
\"如何破局?\"
不多時,三邊總督武之望清冷的聲音便是於官廳中響起,令得尤世祿及虎大威二人心中為之一喜。
\"大人當即刻出兵鎮壓,粉碎一切爾虞我詐!\"
彼此對視了一眼,尤世祿及虎大威二人便是異口同聲的說道,魁梧的胸口也是微微起伏著。
\"不妥..\"
話音剛落,武之望斬釘截鐵的聲音便是於官廳中響起,迎著二人錯愕的眼神,三邊總督主動解釋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今軍中已是沒有足額的糧草了。\"
言罷,武之望的臉上便是湧現了一抹不加掩飾的憤恨之色,這些結黨營私的亂臣賊子竟是為了滿足自己心中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置陝西亂局於不顧,其心可誅!
\"大軍雖然不可輕舉妄動,但事關重大,兩位精銳可即刻令我麾下標營,趕赴延安府。\"
不待身前的尤世祿及虎大威有所反應,三邊總督武之望便是連忙補充了一句,這已是他能夠做到的極限了。
受糧草掣肘,他實在不敢輕舉妄動呐,畢竟大軍一旦開拔,所需要的糧草便是數倍於平日所消耗。
\"卑職領命!\"
少許的沉默過後,兩道喜出望外的聲音便是於官廳中此地響起,引得於官廳門口徘徊的侍衛們都是不由得側目而視。
所謂\"標營\",便是由武將親自統率的\"親兵\",待遇遠超尋常士卒,戰力也為軍中翹楚,編製人數視武將品秩而定。
以武之望三邊總督的身份,隻怕其麾下\"標營\"人數當不下千人。
雖然相比較駐紮在延安府外的叛軍而言,千餘名官兵仍是相形見絀,但尤世祿和虎大威二人卻是有必勝的把握。
陝西的這場\"爾虞我詐\",即將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