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意欲何為?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作者:柯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八月初七,晴。
天色才剛剛大亮,城中的陝西巡撫洪承疇便在城中一眾官員的簇擁下登臨延安城頭,麵色凝重的盯著城外,氣氛很是冷凝。
透過有些稀薄的晨霧,隱約可聽見稀稀疏疏的喊殺聲伴隨著有氣無力的哭嚎聲一並砸向延安城頭。
約莫半柱香過後,越過如蟻群一般的流民百姓,在遠處的天際線上突然出現了一片黑影,同時還伴隨著沉悶的腳步聲。
叛軍興兵?
見狀,城頭眾人的心中便是咯噔一聲,不少文官的臉上更是湧現了一抹驚恐之情。
他們近些天雖然\"困守孤城\",對於外界的形勢一無所知,但從城外明顯是有人組織,越聚越多的流民百姓來推斷,也能斷定那賊首\"王嘉胤\"定然是對延安府城賊心不死,隨時會卷土重來。
難不成今天便是決戰之日?
立於城垛前的官兵們不由自主的握緊了手中的兵刃,麵色發白的同時,唿吸也是有些急促。
雖然巡撫大人聲稱朝廷不日便有援軍到達,而且還是最為精銳的\"白杆軍\",但小半個月過去了,眾人激動的心情早已跌落至穀底。
就憑城中的這幾千\"遊兵散勇\",真是城外這數萬流民百姓的對手嗎?而且遠處的那抹黑影中,為何隱隱還能傳來旌旗招展的聲音?
不是說,城外的叛軍盡是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流民百姓麽,怎地擁有如此聲勢?
相顧無言間,城頭眾人的心情便是愈發沉重,隻見得遠處的黑影愈發清晰,在眾多流民百姓的驚唿聲中,逐漸行至延安城外。
隻一眼,便令行伍出身的杜文煥不由自主的打了個寒顫,臉上湧現了一抹不可思議之色,下意識的喃喃道:\"怎麽可能?\"
雖然突然映入眼簾的黑影人數瞧上去至多不過千人,與身旁如蟻群一般的流民百姓比起來有些黯然失色,但這些人不但身材魁梧,麵色紅潤,手中皆是握有明晃晃的兵刃。
其中不少人身上甚至還穿著粗製濫造的披甲,隊形也算嚴謹,一瞧便是懂得些軍陣。
難道是陝西軍陣的嘩變了?
一念至此,杜文煥便是下意識的倒退了兩步,臉龐也因為驚恐而不斷抽動起來。
朝廷在陝西共設有三處軍鎮,兵額滿編的情況下,全加起來當有三十萬人之多。
雖然這個數字在空餉嚴重的現在至少要打上一個折扣,但料想十萬士卒問題當是問題不大。
咕嚕。
幾乎是同一時間,延安城頭上便是響起了吞咽口水的聲音,一些意識到其中\"內情\"的文官們更是麵露絕望之色。
十萬亂軍!
莫說區區一個延安府城,就連有秦王府親自坐鎮的西安城,怕是也難以抵擋。
‘‘都撫大人,這些叛軍莫不是瘋了…’’
不知過了多久,一道顫顫巍巍的聲音於延安城頭上響起,引得不少人都是下意識的頷首。
這延安府城雖然不比西安城那般高不可攀,但也不是尋常縣城可比。
城外這千餘名不知從何而來的亂軍雖是刀刃在手,但若憑此就能敲開延安城的大門,未免有些癡人說夢。
‘‘不礙事,讓諸將士嚴陣以待就是了…’’
良久,陝西巡撫洪承疇鎮定自若的聲音於城頭上響起。
不同於如臨大敵的一眾文武官員,洪承疇雖然臉色也是頗為凝重,但其嘴角卻是湧現了一抹淡笑,好似已然窺透城外這群‘‘不速之客’’的真正用意。
陝西近些年雖是天災人禍不斷,百姓苦不堪言,但‘‘民怨’’當數毗鄰延綏鎮的延安府最為突出。
周邊府縣雖然也有‘‘流民百姓’’出沒,但終不像延安城外這般成氣候。
依著洪承疇的估計,城外這群亂哄哄的災民隻怕已然是周邊府縣盡數匯合,方才能有眼下的規模。
至於眼下正於不遠處叫囂,甚至列陣操練的‘‘不速之客’’也並非杜文煥口中的‘‘叛軍’’。
畢竟當今天子才剛剛繼位,便是自內帑中撥出不少銀兩,犒賞九邊將士。
今年過年之前,更是在戶部尚書畢自嚴的建議下,一次性補齊了九邊將士已是被拖欠數月之久的軍餉。
彼時的洪承疇身為督糧參政,也曾親自參與其中,對於軍中士氣多有了解,不像有嘩變的趨勢。
更何況坐鎮固原的三邊總督武之望雖是年老昏聵,但也不至於坐視手下士卒嘩變而無動於衷。
延安城外雖是流民圍城,但通訊卻是沒有斷絕,甚至前兩日的時候,西安府還有消息傳過來,聲稱秦王已是捐贈了一批糧食,不日便將押送至延安城。
‘‘從今日晌午開始,每日向城外投放吃食…’’
稍作沉默過後,洪承疇便是稍有些急切的說道,臉上也是罕見的湧現了些許驚惶之色。
那王嘉胤既然能夠從無數流民百姓中脫穎而出,繼而成為‘‘義軍’’中首屈一指的人物,自然不是易與之輩。
以此人的手段,定然不會興師動眾的自府穀縣至此,隻為了於延安城外耀武揚威一般,向自己證明其麾下實力。
換句話說,此時城外這群‘‘不速之客’’恐怕更是承擔著振奮士氣與‘‘作秀’’的任務。
如若他沒有猜錯,隻怕城外的王嘉胤也察覺到了陝西一觸即發的局勢,準備搶在朝廷大軍到來之前,先下手為強了,而城外的流民百姓更會瞬間淪為其馬前卒。
一念至此,洪承疇的臉色便是愈發難看了幾分,唿吸也是為之急促了不少。
難怪王嘉胤終日於城外扮演著‘‘善人’’的角色,但卻並不吸納青壯,壯大隊伍。
原來王嘉胤的心中竟是早就做好了‘‘驅民攻城’’的心思。
天色才剛剛大亮,城中的陝西巡撫洪承疇便在城中一眾官員的簇擁下登臨延安城頭,麵色凝重的盯著城外,氣氛很是冷凝。
透過有些稀薄的晨霧,隱約可聽見稀稀疏疏的喊殺聲伴隨著有氣無力的哭嚎聲一並砸向延安城頭。
約莫半柱香過後,越過如蟻群一般的流民百姓,在遠處的天際線上突然出現了一片黑影,同時還伴隨著沉悶的腳步聲。
叛軍興兵?
見狀,城頭眾人的心中便是咯噔一聲,不少文官的臉上更是湧現了一抹驚恐之情。
他們近些天雖然\"困守孤城\",對於外界的形勢一無所知,但從城外明顯是有人組織,越聚越多的流民百姓來推斷,也能斷定那賊首\"王嘉胤\"定然是對延安府城賊心不死,隨時會卷土重來。
難不成今天便是決戰之日?
立於城垛前的官兵們不由自主的握緊了手中的兵刃,麵色發白的同時,唿吸也是有些急促。
雖然巡撫大人聲稱朝廷不日便有援軍到達,而且還是最為精銳的\"白杆軍\",但小半個月過去了,眾人激動的心情早已跌落至穀底。
就憑城中的這幾千\"遊兵散勇\",真是城外這數萬流民百姓的對手嗎?而且遠處的那抹黑影中,為何隱隱還能傳來旌旗招展的聲音?
不是說,城外的叛軍盡是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流民百姓麽,怎地擁有如此聲勢?
相顧無言間,城頭眾人的心情便是愈發沉重,隻見得遠處的黑影愈發清晰,在眾多流民百姓的驚唿聲中,逐漸行至延安城外。
隻一眼,便令行伍出身的杜文煥不由自主的打了個寒顫,臉上湧現了一抹不可思議之色,下意識的喃喃道:\"怎麽可能?\"
雖然突然映入眼簾的黑影人數瞧上去至多不過千人,與身旁如蟻群一般的流民百姓比起來有些黯然失色,但這些人不但身材魁梧,麵色紅潤,手中皆是握有明晃晃的兵刃。
其中不少人身上甚至還穿著粗製濫造的披甲,隊形也算嚴謹,一瞧便是懂得些軍陣。
難道是陝西軍陣的嘩變了?
一念至此,杜文煥便是下意識的倒退了兩步,臉龐也因為驚恐而不斷抽動起來。
朝廷在陝西共設有三處軍鎮,兵額滿編的情況下,全加起來當有三十萬人之多。
雖然這個數字在空餉嚴重的現在至少要打上一個折扣,但料想十萬士卒問題當是問題不大。
咕嚕。
幾乎是同一時間,延安城頭上便是響起了吞咽口水的聲音,一些意識到其中\"內情\"的文官們更是麵露絕望之色。
十萬亂軍!
莫說區區一個延安府城,就連有秦王府親自坐鎮的西安城,怕是也難以抵擋。
‘‘都撫大人,這些叛軍莫不是瘋了…’’
不知過了多久,一道顫顫巍巍的聲音於延安城頭上響起,引得不少人都是下意識的頷首。
這延安府城雖然不比西安城那般高不可攀,但也不是尋常縣城可比。
城外這千餘名不知從何而來的亂軍雖是刀刃在手,但若憑此就能敲開延安城的大門,未免有些癡人說夢。
‘‘不礙事,讓諸將士嚴陣以待就是了…’’
良久,陝西巡撫洪承疇鎮定自若的聲音於城頭上響起。
不同於如臨大敵的一眾文武官員,洪承疇雖然臉色也是頗為凝重,但其嘴角卻是湧現了一抹淡笑,好似已然窺透城外這群‘‘不速之客’’的真正用意。
陝西近些年雖是天災人禍不斷,百姓苦不堪言,但‘‘民怨’’當數毗鄰延綏鎮的延安府最為突出。
周邊府縣雖然也有‘‘流民百姓’’出沒,但終不像延安城外這般成氣候。
依著洪承疇的估計,城外這群亂哄哄的災民隻怕已然是周邊府縣盡數匯合,方才能有眼下的規模。
至於眼下正於不遠處叫囂,甚至列陣操練的‘‘不速之客’’也並非杜文煥口中的‘‘叛軍’’。
畢竟當今天子才剛剛繼位,便是自內帑中撥出不少銀兩,犒賞九邊將士。
今年過年之前,更是在戶部尚書畢自嚴的建議下,一次性補齊了九邊將士已是被拖欠數月之久的軍餉。
彼時的洪承疇身為督糧參政,也曾親自參與其中,對於軍中士氣多有了解,不像有嘩變的趨勢。
更何況坐鎮固原的三邊總督武之望雖是年老昏聵,但也不至於坐視手下士卒嘩變而無動於衷。
延安城外雖是流民圍城,但通訊卻是沒有斷絕,甚至前兩日的時候,西安府還有消息傳過來,聲稱秦王已是捐贈了一批糧食,不日便將押送至延安城。
‘‘從今日晌午開始,每日向城外投放吃食…’’
稍作沉默過後,洪承疇便是稍有些急切的說道,臉上也是罕見的湧現了些許驚惶之色。
那王嘉胤既然能夠從無數流民百姓中脫穎而出,繼而成為‘‘義軍’’中首屈一指的人物,自然不是易與之輩。
以此人的手段,定然不會興師動眾的自府穀縣至此,隻為了於延安城外耀武揚威一般,向自己證明其麾下實力。
換句話說,此時城外這群‘‘不速之客’’恐怕更是承擔著振奮士氣與‘‘作秀’’的任務。
如若他沒有猜錯,隻怕城外的王嘉胤也察覺到了陝西一觸即發的局勢,準備搶在朝廷大軍到來之前,先下手為強了,而城外的流民百姓更會瞬間淪為其馬前卒。
一念至此,洪承疇的臉色便是愈發難看了幾分,唿吸也是為之急促了不少。
難怪王嘉胤終日於城外扮演著‘‘善人’’的角色,但卻並不吸納青壯,壯大隊伍。
原來王嘉胤的心中竟是早就做好了‘‘驅民攻城’’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