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舉步維艱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作者:柯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趕在宮門落鎖之前,於乾清宮暖閣中持續了將近一整天的奏對終是宣告結束。
數位紅袍重臣在一眾宮娥內侍敬畏的眼神中魚貫而出,各式各樣的問候聲不絕於耳。
但一些心思機靈的小太監卻是敏銳的發現,與入宮時的步伐輕盈,臉色輕鬆不同,眼下這群朝臣們卻是臉色凝重,顯得心事重重,兵部尚書王在晉甚至因為步伐過快,被頭頂的雨水淋濕了衣角都不知曉。
一念至此,這些奉命為肱骨大臣撐傘的小太監們便是不由自主的放緩了步伐,也不敢在隨意攀談,隻是默默跟在朝臣身後,氣氛很是詭譎。
約莫小半個時辰過後,一行人終是穿過巍峨的皇極殿廣場,興至東華門外。
早已等候多時的各府下人們見狀忙時主動迎了上來,噓寒問暖聲瞬間響起。
‘‘勞煩王公公了。’’
興許是被耳畔旁的喧鬧聲打破了沉思,走在首位的內閣首輔終是恢複了些許‘‘精神’’,強行自嘴角擠出一抹笑容,衝著身旁的太監拱了拱手。
雖然曆代大明天子都有為了表達對朝臣的尊敬,故而令司禮監秉筆親自相迎和送往的例子在,但一般也就是於乾清門外等候,罕有似王承恩這等親自送出宮的情況。
‘‘閣老折煞奴婢了…’’
沒有絲毫的猶豫和惺惺作態,一襲紅袍的王承恩忙是側身一步,不敢受李國普的禮節。
‘‘天子也是憂心國事,剛剛言語有些過激,還望閣老不要放在心上。’’
簡單的寒暄過後,王承恩便是舔了舔有些幹澀的嘴唇,一臉討好的望著眼前的內閣首輔,眼眸深處還有一抹後怕。
他陪伴在朱由檢多年,還是第一次見其發這麽大的脾氣,而且還是對素有‘‘正直’’之稱的內閣首輔。
國朝傳承至今已有兩百餘年的國祚,曆史上不乏有大臣因為不滿被天子訓斥,憤而辭官。
王承恩是真有些害怕,麵前這位耿直的小老頭會因為剛剛的‘‘委屈’’撩挑子不幹。
聞言,李國普先是一愣,隨後便是湧現了一抹苦笑,隨後在王承恩有些受寵若驚的眼神中,輕輕拍了拍其臂膀。
‘‘王公公哪裏的話,天子不怪罪我等碌碌無為,已是皇恩浩蕩了…’’
正所謂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不管‘‘陝西叛亂’’的發生擁有何等客觀原因,他們這些備受天子信任的朝臣總是免不了一個‘‘失察’’的責任。
如此情況下,莫說天子僅僅是一頓無傷大雅的訓誡,就算將他這位內閣首輔撤職查辦也不為過,他豈會叫冤。
見李國普這般言說,惴惴不安了一路的司禮監秉筆終是如釋重負的鬆了一口氣,渾濁的眸子裏也湧現了些許光彩。
一一與身旁朝臣作揖告別以後,心滿意足的司禮監秉筆方才引著周遭的隨從們邁入了身後的皇城之中。
…
…
‘‘都出宮了?’’
聽聞耳畔旁微微響起的腳步聲,正在案牘後假寐的朱由檢緩緩睜開了眼睛,朝著去而複返的司禮監秉筆說道。
‘‘迴皇爺,各位大人都被府中下人接走了…’’
聞聲,司禮監秉筆忙是自臉上擠出了一抹笑容,衝著案牘後的天子迴道。
他伺候朱由檢多年,自是明白其心中所想,無外乎擔心那幾位上了歲數的老臣,免得被這淅淅瀝瀝的小雨惹上一場風寒。
‘‘晤。’’
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朱由檢於案牘後緩緩起身,舒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四肢,同時抿了一口身前早已涼透的香茗。
滔滔不絕了一下午,他也是口幹舌燥的很。
見狀,司禮監秉筆王承恩便是不由自主的皺起了眉頭,有些沒好氣的瞪了一眼角落處的隨侍宦官。
這群沒眼力見的,他就一會沒在天子跟前伺候,就不知道主動為天子送上一杯熱茶?
迴想起剛剛天子對他有些失望的眼神,王承恩的眼神不由得堅定了些許。
或許真是自己往死裏太過‘‘和善’’,就連宮中的這些內侍們也愈發沒了規律。
對於司禮監秉筆的心理波動,朱由檢自是毫不知情,他已是緩緩行至暖閣另一側。
早在力排眾議擢升畢自肅為遼東巡撫之後,他便命人在暖閣的牆上懸掛了一副大明疆域圖。
對於建州女真請求‘‘和談’’,他從始至終都是嗤之以鼻。
雖然彼此立場對立,但朱由檢也要承認,女真大汗皇太極無論是文韜亦或者武略都遠勝其父努爾哈赤。
畢竟努爾哈赤在位的時候,最多也就想著統治遼東,繼而與大明分庭抗禮。
而皇太極可是實實在在的想要‘‘入主’’中原,並為此采取了一係列對策。
雖然憑借著堅城利炮,朝廷已是先後兩次於錦州城外挫敗女真人的攻勢,極大的振奮了人心。
但朱由檢卻是比誰都清楚,一味的‘‘防守’’並不能擋住女真人的腳步,也無法澆滅皇太極入主中原的野心。
畢竟在原本的曆史上,建州女真從始至終都沒有跨過遼西走廊,但依舊數次劫掠京畿。
朱由檢甚至能夠猜出皇太極此時想要‘‘和談’’的用意所在,無外乎其在錦州城外連接失利,汗位搖搖欲墜,國內又有三大和碩貝勒虎視眈眈,故而需要時間來平衡國內勢力罷了。
倘若手中有一支對自己忠心耿耿,並且有能力與女真八旗野戰的精銳騎兵,朱由檢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對女真宣戰。
眼下正是‘‘乘虛而入’’的最佳時機,不說收複遼沈,至少將廣寧城收迴應當不是難事。
但隻可惜,如今的遼東尚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天啟朝耗費無數資源打造而出的‘‘關寧鐵騎’’雖然勉強擁有與女真八旗野戰的能力,但其軍權卻被祖大壽等將門世家牢牢握在手中。
不過好在事情已然出現轉機,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
一向桀驁不馴的祖大壽主動前往坐鎮錦州的畢自肅麾下聽命便是最好的證明。
女真人自顧不暇,朱由檢其實也是焦頭爛額,他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陝西叛亂’’解決,如此才能全身心的對付即將‘‘化零為整’’的建州女真。
內憂外患即將悉數登場,他這位大明天子,實在是舉步維艱。
數位紅袍重臣在一眾宮娥內侍敬畏的眼神中魚貫而出,各式各樣的問候聲不絕於耳。
但一些心思機靈的小太監卻是敏銳的發現,與入宮時的步伐輕盈,臉色輕鬆不同,眼下這群朝臣們卻是臉色凝重,顯得心事重重,兵部尚書王在晉甚至因為步伐過快,被頭頂的雨水淋濕了衣角都不知曉。
一念至此,這些奉命為肱骨大臣撐傘的小太監們便是不由自主的放緩了步伐,也不敢在隨意攀談,隻是默默跟在朝臣身後,氣氛很是詭譎。
約莫小半個時辰過後,一行人終是穿過巍峨的皇極殿廣場,興至東華門外。
早已等候多時的各府下人們見狀忙時主動迎了上來,噓寒問暖聲瞬間響起。
‘‘勞煩王公公了。’’
興許是被耳畔旁的喧鬧聲打破了沉思,走在首位的內閣首輔終是恢複了些許‘‘精神’’,強行自嘴角擠出一抹笑容,衝著身旁的太監拱了拱手。
雖然曆代大明天子都有為了表達對朝臣的尊敬,故而令司禮監秉筆親自相迎和送往的例子在,但一般也就是於乾清門外等候,罕有似王承恩這等親自送出宮的情況。
‘‘閣老折煞奴婢了…’’
沒有絲毫的猶豫和惺惺作態,一襲紅袍的王承恩忙是側身一步,不敢受李國普的禮節。
‘‘天子也是憂心國事,剛剛言語有些過激,還望閣老不要放在心上。’’
簡單的寒暄過後,王承恩便是舔了舔有些幹澀的嘴唇,一臉討好的望著眼前的內閣首輔,眼眸深處還有一抹後怕。
他陪伴在朱由檢多年,還是第一次見其發這麽大的脾氣,而且還是對素有‘‘正直’’之稱的內閣首輔。
國朝傳承至今已有兩百餘年的國祚,曆史上不乏有大臣因為不滿被天子訓斥,憤而辭官。
王承恩是真有些害怕,麵前這位耿直的小老頭會因為剛剛的‘‘委屈’’撩挑子不幹。
聞言,李國普先是一愣,隨後便是湧現了一抹苦笑,隨後在王承恩有些受寵若驚的眼神中,輕輕拍了拍其臂膀。
‘‘王公公哪裏的話,天子不怪罪我等碌碌無為,已是皇恩浩蕩了…’’
正所謂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不管‘‘陝西叛亂’’的發生擁有何等客觀原因,他們這些備受天子信任的朝臣總是免不了一個‘‘失察’’的責任。
如此情況下,莫說天子僅僅是一頓無傷大雅的訓誡,就算將他這位內閣首輔撤職查辦也不為過,他豈會叫冤。
見李國普這般言說,惴惴不安了一路的司禮監秉筆終是如釋重負的鬆了一口氣,渾濁的眸子裏也湧現了些許光彩。
一一與身旁朝臣作揖告別以後,心滿意足的司禮監秉筆方才引著周遭的隨從們邁入了身後的皇城之中。
…
…
‘‘都出宮了?’’
聽聞耳畔旁微微響起的腳步聲,正在案牘後假寐的朱由檢緩緩睜開了眼睛,朝著去而複返的司禮監秉筆說道。
‘‘迴皇爺,各位大人都被府中下人接走了…’’
聞聲,司禮監秉筆忙是自臉上擠出了一抹笑容,衝著案牘後的天子迴道。
他伺候朱由檢多年,自是明白其心中所想,無外乎擔心那幾位上了歲數的老臣,免得被這淅淅瀝瀝的小雨惹上一場風寒。
‘‘晤。’’
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朱由檢於案牘後緩緩起身,舒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四肢,同時抿了一口身前早已涼透的香茗。
滔滔不絕了一下午,他也是口幹舌燥的很。
見狀,司禮監秉筆王承恩便是不由自主的皺起了眉頭,有些沒好氣的瞪了一眼角落處的隨侍宦官。
這群沒眼力見的,他就一會沒在天子跟前伺候,就不知道主動為天子送上一杯熱茶?
迴想起剛剛天子對他有些失望的眼神,王承恩的眼神不由得堅定了些許。
或許真是自己往死裏太過‘‘和善’’,就連宮中的這些內侍們也愈發沒了規律。
對於司禮監秉筆的心理波動,朱由檢自是毫不知情,他已是緩緩行至暖閣另一側。
早在力排眾議擢升畢自肅為遼東巡撫之後,他便命人在暖閣的牆上懸掛了一副大明疆域圖。
對於建州女真請求‘‘和談’’,他從始至終都是嗤之以鼻。
雖然彼此立場對立,但朱由檢也要承認,女真大汗皇太極無論是文韜亦或者武略都遠勝其父努爾哈赤。
畢竟努爾哈赤在位的時候,最多也就想著統治遼東,繼而與大明分庭抗禮。
而皇太極可是實實在在的想要‘‘入主’’中原,並為此采取了一係列對策。
雖然憑借著堅城利炮,朝廷已是先後兩次於錦州城外挫敗女真人的攻勢,極大的振奮了人心。
但朱由檢卻是比誰都清楚,一味的‘‘防守’’並不能擋住女真人的腳步,也無法澆滅皇太極入主中原的野心。
畢竟在原本的曆史上,建州女真從始至終都沒有跨過遼西走廊,但依舊數次劫掠京畿。
朱由檢甚至能夠猜出皇太極此時想要‘‘和談’’的用意所在,無外乎其在錦州城外連接失利,汗位搖搖欲墜,國內又有三大和碩貝勒虎視眈眈,故而需要時間來平衡國內勢力罷了。
倘若手中有一支對自己忠心耿耿,並且有能力與女真八旗野戰的精銳騎兵,朱由檢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對女真宣戰。
眼下正是‘‘乘虛而入’’的最佳時機,不說收複遼沈,至少將廣寧城收迴應當不是難事。
但隻可惜,如今的遼東尚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天啟朝耗費無數資源打造而出的‘‘關寧鐵騎’’雖然勉強擁有與女真八旗野戰的能力,但其軍權卻被祖大壽等將門世家牢牢握在手中。
不過好在事情已然出現轉機,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
一向桀驁不馴的祖大壽主動前往坐鎮錦州的畢自肅麾下聽命便是最好的證明。
女真人自顧不暇,朱由檢其實也是焦頭爛額,他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陝西叛亂’’解決,如此才能全身心的對付即將‘‘化零為整’’的建州女真。
內憂外患即將悉數登場,他這位大明天子,實在是舉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