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遵義事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作者:柯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五月十七,節在小滿。
已是卯時三刻,籠罩在清晨薄霧之中的遵義城遍地狼藉,入目盡是斷壁殘垣以及倒在血泊之中,尚未來得及收拾的屍首。
雖然距離趁著夜色\"突襲\"遵義城已是過去兩日有餘,但城中仍有煙塵未曾散去,刺鼻的濃煙以及空氣中濃鬱的血腥味道混合在一起,令人作嘔。
城中央,原本威嚴肅靜的\"知府衙門\"已是淪為\"四裔大長老\"安邦彥的臨時住所,周邊盡是麵色猙獰的狼兵,其出鞘的兵刃上充斥著鮮血幹涸之後的血漬。
不多時,在眾多狼兵敬畏的眼神中,水西大長老安邦彥誌得意滿的領著幾名心腹自府衙深處而出,身上穿著一件與其有些不太合身的紅色官袍,配合其掛在腰間的長刀,顯得不倫不類,宛若戲文中的\"混世魔王\"。
站在安邦彥身後的,除卻麵容與其有三分相似的長子之外,還有一名身著紅色鴛鴦戰袍的武將。
若是有知曉\"內情\"的百姓在此,便會認出這名武將便是\"抱病\"多日的千戶守備,此時正一臉淡定的與身旁的安武功談笑著。
\"吾兒,兒郎們都聚集的差不多了吧?\"
抬頭瞧了瞧逐漸稀薄的晨霧,幾乎一夜未睡的安邦彥神色癲狂的朝著身後長子招唿道。
聞言,安武功忙是止住了與身旁武將的談笑,主動上前一步,頗為殷切的點了點頭:\"父親所言甚是,兒郎們已然盡數到遵義了。\"
前些天他們水西狼兵自織金關而出的時候,關外負責\"看守\"他們的數百名官兵甚至不曾做絲毫的抵抗,便是四散而逃。
一些彝族官兵甚至毫不猶豫的\"臨陣倒戈\",直接加入了他們水西狼兵的大軍。
經過這兩日的\"打獵\",縱然是之前有所遲疑的士卒也是卸去了全部的防備,不僅麵色紅潤了許多,眼神更是犀利異常。
對於麾下狼兵的改變,安武功看在眼裏,喜在心裏,精通行伍的他知曉,唯有經曆過生死磨煉的狼兵,才能算作\"精銳之師\"。
眼前這群見過血的狼兵,雖說無法與族中的那幾千老卒相比,但也成長了不少。
起碼與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官兵相比,已是可堪大用。
\"好,奢崇明那邊呢?動手了嗎?\"沉默少許,安邦彥亢奮的聲音在眾人的耳畔旁響起。
遵義雖是連接川貴的重鎮,但僅憑一個遵義,是斷然無法令其滿意的,此地前些年便曾被他納入囊中,但因為\"勢單力薄\"的緣故,在官兵的圍剿之下,仍是不得不退守水西。
此次他蟄伏數年,定然要一雪前恥,但安邦彥深知,僅憑一己之力,斷然無法對抗由四川巡撫朱燮元領銜的官兵,他需要有人從旁為其分擔壓力。
正因如此,他才力排眾議,將族中兩萬狼兵派遣至奢崇明麾下,令其圍困貴陽。
\"估計也就是這兩日了..\"
聞言,安武功臉上的獰笑稍稍黯淡了些許,在自己父親有些淩厲的眼神中,小心翼翼的說道。
那奢崇明雖然曾為四川永寧土司,但其麾下精銳早已損傷殆盡,就連其視為繼承人的長子也是死於亂軍之中。
種種打擊之下,奢崇明已是變得\"貪生怕死\",怕是隻有他們水西安氏攻克遵義的消息傳遞至天柱峰下,奢崇明才會領兵過江。
\"哼!\"
雖然心中多少有了些許準備,但安邦彥仍是頗為不滿的冷哼一聲,眉眼之間滿是不耐之色。
曾幾何時,奢崇明是何等的意氣風發,甚至敢自稱\"梁王\",兵鋒所指,無往而無不勝。
前後不過幾年的時間,奢崇明卻是變得如此\"貪生怕死\",實在是有些令人感慨。
\"父親放心,那奢崇明滿腦子都是為其長子複仇,隻要我等攻克遵義的消息一到,不用我等催促,其便會迫不及待領兵過江。\"
稍稍整理了一番措辭,同樣是一夜未睡的安武功便是\"興致勃勃\"的說道,至於奢崇明是否能夠順利拿下貴陽城,與他們匯合,則完全不在其考慮範圍之中。
他們\"奢安\"大軍勢頭最盛的時候,曾經圍困貴陽城一年有餘,幾乎令其成為一座死城。
雖說經過數年的休養生息,貴陽城已然恢複了些許元氣,但遠遠無法與巔峰時期相比。
不說城中百姓,就說其城外的兩個千戶衛所中的官兵,隻怕已是\"十不存一\"。
雖說依著族中的情報來看,那新任的貴陽知府孫傳庭已是招募到不少新兵,又將地方上的一些老卒盡數召集至貴陽,但安武功完全沒有將其放在心上。
\"好,速速派人前往天柱峰,催促奢崇明出兵。\"
\"你我父子親率大軍,直撲平越府。\"
萬曆二十九年,播州土司楊應龍兵敗身亡之後,朝廷便是將其家族世代掌控的土地一分為二,前為平越府,後為遵義府。
與遵義府一同,生活在平越府中的百姓也多以土生土長的\"夷人\"為主,僅有少許流官。
安邦彥有足夠的自信,隻要他們父子領兵行至平越府,便能令得城中軍民百姓望風而降。
待到其將平越府納入麾下之後,便可出峩黎山,兵峰直指奢崇明昔日之故地永寧,將戰火蔓延到川中。
\"是,父..大長老!\"
興許是有些不習慣,安武功最後也沒有將自己父親那頗為拗口的\"四裔大長老\"的名諱叫出,隻是稱其為大長老,但其心中卻是隱隱有些不以為意。
昔日那奢崇明起兵造反的時候,都敢自稱為\"梁王\",而自己父親作為傳承了千餘年的水西安氏的\"話事人\",卻僅僅自稱為\"羅甸大王\",今次更是將旗號便更為更加拗口的\"四裔大長老\",聽上去仍是土司內部的稱唿。
這還不算,自己的父親身上竟是還穿著遵義知府的官袍,這算怎麽迴事?
\"大長老放心,我水西大軍定然馬到成功!\"
\"明軍不過土雞瓦狗,一觸即潰。\"
不同於欲言又止的安武功,其餘的夷人將校則是滿臉獰笑,言辭之中便是對官兵的不屑。
石柱土司秦良玉及其麾下白杆軍已然離川赴京,這一次倒是要瞧瞧,朱燮元拿什麽抵抗他們水西狼兵!
已是卯時三刻,籠罩在清晨薄霧之中的遵義城遍地狼藉,入目盡是斷壁殘垣以及倒在血泊之中,尚未來得及收拾的屍首。
雖然距離趁著夜色\"突襲\"遵義城已是過去兩日有餘,但城中仍有煙塵未曾散去,刺鼻的濃煙以及空氣中濃鬱的血腥味道混合在一起,令人作嘔。
城中央,原本威嚴肅靜的\"知府衙門\"已是淪為\"四裔大長老\"安邦彥的臨時住所,周邊盡是麵色猙獰的狼兵,其出鞘的兵刃上充斥著鮮血幹涸之後的血漬。
不多時,在眾多狼兵敬畏的眼神中,水西大長老安邦彥誌得意滿的領著幾名心腹自府衙深處而出,身上穿著一件與其有些不太合身的紅色官袍,配合其掛在腰間的長刀,顯得不倫不類,宛若戲文中的\"混世魔王\"。
站在安邦彥身後的,除卻麵容與其有三分相似的長子之外,還有一名身著紅色鴛鴦戰袍的武將。
若是有知曉\"內情\"的百姓在此,便會認出這名武將便是\"抱病\"多日的千戶守備,此時正一臉淡定的與身旁的安武功談笑著。
\"吾兒,兒郎們都聚集的差不多了吧?\"
抬頭瞧了瞧逐漸稀薄的晨霧,幾乎一夜未睡的安邦彥神色癲狂的朝著身後長子招唿道。
聞言,安武功忙是止住了與身旁武將的談笑,主動上前一步,頗為殷切的點了點頭:\"父親所言甚是,兒郎們已然盡數到遵義了。\"
前些天他們水西狼兵自織金關而出的時候,關外負責\"看守\"他們的數百名官兵甚至不曾做絲毫的抵抗,便是四散而逃。
一些彝族官兵甚至毫不猶豫的\"臨陣倒戈\",直接加入了他們水西狼兵的大軍。
經過這兩日的\"打獵\",縱然是之前有所遲疑的士卒也是卸去了全部的防備,不僅麵色紅潤了許多,眼神更是犀利異常。
對於麾下狼兵的改變,安武功看在眼裏,喜在心裏,精通行伍的他知曉,唯有經曆過生死磨煉的狼兵,才能算作\"精銳之師\"。
眼前這群見過血的狼兵,雖說無法與族中的那幾千老卒相比,但也成長了不少。
起碼與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官兵相比,已是可堪大用。
\"好,奢崇明那邊呢?動手了嗎?\"沉默少許,安邦彥亢奮的聲音在眾人的耳畔旁響起。
遵義雖是連接川貴的重鎮,但僅憑一個遵義,是斷然無法令其滿意的,此地前些年便曾被他納入囊中,但因為\"勢單力薄\"的緣故,在官兵的圍剿之下,仍是不得不退守水西。
此次他蟄伏數年,定然要一雪前恥,但安邦彥深知,僅憑一己之力,斷然無法對抗由四川巡撫朱燮元領銜的官兵,他需要有人從旁為其分擔壓力。
正因如此,他才力排眾議,將族中兩萬狼兵派遣至奢崇明麾下,令其圍困貴陽。
\"估計也就是這兩日了..\"
聞言,安武功臉上的獰笑稍稍黯淡了些許,在自己父親有些淩厲的眼神中,小心翼翼的說道。
那奢崇明雖然曾為四川永寧土司,但其麾下精銳早已損傷殆盡,就連其視為繼承人的長子也是死於亂軍之中。
種種打擊之下,奢崇明已是變得\"貪生怕死\",怕是隻有他們水西安氏攻克遵義的消息傳遞至天柱峰下,奢崇明才會領兵過江。
\"哼!\"
雖然心中多少有了些許準備,但安邦彥仍是頗為不滿的冷哼一聲,眉眼之間滿是不耐之色。
曾幾何時,奢崇明是何等的意氣風發,甚至敢自稱\"梁王\",兵鋒所指,無往而無不勝。
前後不過幾年的時間,奢崇明卻是變得如此\"貪生怕死\",實在是有些令人感慨。
\"父親放心,那奢崇明滿腦子都是為其長子複仇,隻要我等攻克遵義的消息一到,不用我等催促,其便會迫不及待領兵過江。\"
稍稍整理了一番措辭,同樣是一夜未睡的安武功便是\"興致勃勃\"的說道,至於奢崇明是否能夠順利拿下貴陽城,與他們匯合,則完全不在其考慮範圍之中。
他們\"奢安\"大軍勢頭最盛的時候,曾經圍困貴陽城一年有餘,幾乎令其成為一座死城。
雖說經過數年的休養生息,貴陽城已然恢複了些許元氣,但遠遠無法與巔峰時期相比。
不說城中百姓,就說其城外的兩個千戶衛所中的官兵,隻怕已是\"十不存一\"。
雖說依著族中的情報來看,那新任的貴陽知府孫傳庭已是招募到不少新兵,又將地方上的一些老卒盡數召集至貴陽,但安武功完全沒有將其放在心上。
\"好,速速派人前往天柱峰,催促奢崇明出兵。\"
\"你我父子親率大軍,直撲平越府。\"
萬曆二十九年,播州土司楊應龍兵敗身亡之後,朝廷便是將其家族世代掌控的土地一分為二,前為平越府,後為遵義府。
與遵義府一同,生活在平越府中的百姓也多以土生土長的\"夷人\"為主,僅有少許流官。
安邦彥有足夠的自信,隻要他們父子領兵行至平越府,便能令得城中軍民百姓望風而降。
待到其將平越府納入麾下之後,便可出峩黎山,兵峰直指奢崇明昔日之故地永寧,將戰火蔓延到川中。
\"是,父..大長老!\"
興許是有些不習慣,安武功最後也沒有將自己父親那頗為拗口的\"四裔大長老\"的名諱叫出,隻是稱其為大長老,但其心中卻是隱隱有些不以為意。
昔日那奢崇明起兵造反的時候,都敢自稱為\"梁王\",而自己父親作為傳承了千餘年的水西安氏的\"話事人\",卻僅僅自稱為\"羅甸大王\",今次更是將旗號便更為更加拗口的\"四裔大長老\",聽上去仍是土司內部的稱唿。
這還不算,自己的父親身上竟是還穿著遵義知府的官袍,這算怎麽迴事?
\"大長老放心,我水西大軍定然馬到成功!\"
\"明軍不過土雞瓦狗,一觸即潰。\"
不同於欲言又止的安武功,其餘的夷人將校則是滿臉獰笑,言辭之中便是對官兵的不屑。
石柱土司秦良玉及其麾下白杆軍已然離川赴京,這一次倒是要瞧瞧,朱燮元拿什麽抵抗他們水西狼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