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紫禁城中傳出消息,擢升前吏部郎中孫傳庭為貴州知府,使得本就不平靜的朝堂愈發波濤洶湧。


    許是因為貴州自古以來便是不服王化的邊陲之地,兼之天子才剛剛\"起複\"東林大佬錢龍錫,故而朝中對於孫傳庭就任貴州知府一事並未出現太多的反對聲音。


    雖然有少許風聞奏事的禦史言官對此提出異議,但在大勢所趨之下,自是無人在意他們的想法。


    隨著東林大佬錢龍錫正式官複原職,一眾\"虎視眈眈\"的東林官員猶如嗅到腥味的野貓一般,再度開始蠢蠢欲動。


    尤其是隨著前任內閣首輔韓爌的長子入京,北京城中的風雲愈發變幻莫測,不少人都在摩拳擦掌,等候著下一次的交鋒。


    興許是覺得自己承擔了\"東林\"重新入京的重擔,才剛剛入主詹事府的錢龍錫便是迫不及待的給深宮中的天子提出了一道\"難題\"。


    為了給其造勢,各式各樣的奏本猶如雪片一般飛到了朱由檢的案牘前,也讓朱由檢第一次見識到了東林黨的真正\"實力\"。


    ...


    ...


    \"詹事府錢龍錫上奏,督請端王,惠王,桂王三位皇叔出京就藩,諸位愛卿是何看法。\"


    乾清宮暖閣中,一身常服的朱由檢麵無表情的敲擊著身前的桌案,聲音中聽不出喜樂,使人猜不透其心中想法。


    雖然知曉\"東林\"入京定然會帶來些許麻煩,但出於維係朝局穩定的角度考慮,他還是令錢龍錫官複原職。


    隻是他怎麽也沒有料到,這\"東林黨\"竟然如此急切,亦或者他們的野心竟是如此之大。


    錢龍錫才剛剛官複原職,便是急不可耐的向其\"發難\",偏偏其所上奏的內容正是其所負責。


    話音剛落,人頭攢動的乾清宮暖閣頓時響起了一陣窸窸窣窣的私語聲,人人的臉上都是充斥著驚疑。


    昔年的萬曆皇帝除卻夭折的子嗣之外,共有五子活到成年。


    除卻登基不足月餘便撒手人寰的\"泰昌皇帝\"朱常洛以及提前就藩河南洛陽的福王朱常洵之外,尚有三個兒子未曾就藩,一直居住在京師的\"十王府\"中。


    按照\"皇明祖訓\"的規定,大明皇子在成年之後當即刻出京就藩,以免造成\"國本不穩\"。


    萬曆年間,因為\"國本之爭\"的緣故,萬曆皇帝常年幽居深宮之中,既不冊封太子,也不分封諸子為親王,借以表達對朝臣的不滿。


    雖然最後迫於群臣以及李太後的壓力,終是封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三子朱常洵為福王,餘下的三個兒子分別為端王,惠王,桂王,但除卻福王朱常洵順利就藩洛陽之外,這端王,惠王,桂王卻始終居於京師之中。


    按理來說,萬曆皇帝殯天,安排端王,惠王,桂王出京就藩的擔子便是當仁不讓的落到了新皇朱常洛的頭上。


    隻可惜朱常洛\"命薄\",繼位不足月餘便是撒手人寰,根本還沒來得及安排自己的三個弟弟。


    待到天啟皇帝朱由校繼位之後,或許是因為沉湎於木匠之事,將三位皇叔忘在了腦後,亦或者遼東戰事緊張,國庫吃緊的緣故,仍是遲遲沒有提及此事。


    心照不宣之下,這三位早已成年的\"皇叔\"便一直居住在冗雜的\"十王府\"中,成為京師中的\"透明人\"。


    但現如今,錢龍錫的這封奏本,卻是打破了保持多年的\"默契\",令得朱由檢進退兩難。


    如今輿論已起,若是選擇對其\"留中不發\",便難免被冠上\"不孝\"的名聲;若是捏著鼻子同意,讓\"東林\"重新站穩腳跟倒在其次,主要是勞民傷財。


    \"陛下,\"沉默半晌,彼此交換了一個眼神過後,終是由天啟朝留任至今的李國普緩緩起身,拱手說道:\"三位王爺已是居京多年,的確是有些不妥...\"


    後麵的話,李國普沒有說完,因為其餘光已然敏銳的發現,天子剛剛還毫無波瀾的臉色已是鐵青。


    \"閣老,\"粗暴的擺了擺手,朱由檢有些不耐煩的聲音響起:\"朕又何嚐不知曉令皇叔始終居於京中頗為不妥,但眼下我大明時局艱難。\"


    \"遼東建奴大兵壓境,西南土司虎視眈眈,就連東南沿岸的那些紅夷人也是在窺伺我大明。\"


    \"內憂外患之下,朕實在是進退兩難。\"


    一番激昂慷慨的陳詞過後,剛剛還窸窸窣窣的乾清宮暖閣已是鴉雀無聲,本是欲言又止的朝臣均是下意識的閉上了嘴巴,臉上露出了思慮之色。


    就連位列乾清宮暖閣聽政的兩名禮部侍郎也是沉默不語,眉眼之間同樣充斥著一抹憂色。


    與\"東林\"同朝為官多年,在座的這些朝臣自是清楚詹事府少詹事錢龍錫的真正意圖,也知曉朝中那些為其搖旗呐喊的六科言官心中所想。


    包括那錢龍錫在內,幾乎無人與十王府中的三位\"閑散宗室\"有半點瓜葛,眼下\"東林\"這般群雄洶湧,所圖的不過是重新在朝中奪迴一席之地。


    在天子的\"乾綱獨斷\"之下,如今的\"東林\"官員在朝中可謂是勢單力薄,遠不如昔日的\"眾正盈朝\"。


    值此情況下,東林黨人自然而然便將注意打到了宗室的頭上。


    放眼整個大明朝,能夠對紫禁城中的天子造成影響的除了揮斥方遒的朝臣之外,便是這些苗紅根正的\"皇室宗親\"。


    \"眼下我大明的財政情況,諸位愛卿不是不知曉..\"


    \"縱然畢卿家殫精竭慮,也是有些入不敷出,就連朕的內帑也是所剩不多,實在是有些無能為力呐。\"


    \"倒不如暫且擱置些日子,皇叔那邊,朕會親自去說。\"


    眼見得身前朝臣的情緒有些\"低落\",案牘後的天子又是趁熱打鐵的說道,同時不忘向一襲紅袍的戶部尚書畢自嚴投去求助的眼神。


    \"咳,閣老..\"隻一個眼神,畢自嚴便明白了天子心中所想,不由得緩緩起身,在周遭袍澤的注視中,有些\"難為情\"的朝著李國普等人拱手說道:\"眼下戶部實在是拿不出多餘的錢餉..\"


    聽得此話,李國普不由得和身旁的孫承宗及劉鴻訓對視了一眼,有些無奈的躬身行禮:\"臣遵旨。\"


    他們三人作為\"執宰\"天下的閣臣,卻是未能起到\"匡扶\"天子的作用,隻怕瞬間便會被那些東林官員\"群起攻之\"。


    想到這裏,李國普等人腦海中突然靈光一閃,隻怕錢龍錫等\"東林\"此次發難並不是針對案牘後的天子,而是衝著他們而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柯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柯久並收藏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