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何去何從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作者:柯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十月初六,寒霜。
秋風蕭瑟,北京城的落葉已是微微泛黃,原本熱鬧喧嘩的長安大街也是\"冷清\"了不少,隻剩下養家糊口的小販還在挑著扁擔不知疲倦的叫賣著。
不算擁擠的街道上,工部主事陸澄源茫然無措的獨自遊蕩著,瞧上去有些失魂落魄。
自那一日大朝會結束後,他便是變成如此模樣,每日不等下值便是自署衙之中離開,上官見狀也不責難他,隻是憐憫的搖了搖頭。
幾乎人人都知曉,這位率先吹響\"撥亂反正\"的工部主事的仕途怕是逐步於此了。
天子對於魏忠賢的袒護簡直不加掩飾,隻是撤去了其全部官職,一句交由錦衣衛南鎮撫司查辦便草草了事。
雖然眼下還沒有人為難陸澄源這位工部主事,但隻要魏忠賢有卷土重來的那一天,等待他的定然是狂風驟雨的報複。
這一幕,在天啟朝上演了太多次了。
\"為何會這樣?\"
\"閹黨沒有倒,東林也沒有卷土重來...\"
眼神空洞,陸澄源一邊手舞足蹈,一邊自言自語,如若不是因為其身上穿著的青色官袍,怕是已然有人對其破口大罵了。
忽然一陣風起,徑自垂向陸澄源的麵門,令其不由自主的打了個寒顫,也從失神的狀態中醒轉過來。
瞧了瞧四周的環境,陸澄源猛然一跺腳,忙不迭的朝著自己的宅子而去,腳步匆匆。
天子的態度耐人尋味,\"九千歲\"魏忠賢並未徹底失勢,如若不抓緊時間去職還鄉,待到其卷土重來之日,便是自己身首異處之時。
想到這裏,陸澄源有些茫然的眼神便是堅定起來,腳下的步子又是快了幾分。
...
...
京師之中如陸澄源這等上書請辭的官員不在少數,皆是因為十日之前的那場大朝會過後,大明官場可謂是經曆了一場地震。
大朝會結束當日,\"出盡風頭\"的次輔施鳯來便以精力有限為由再度上書,請求迴鄉終老。
這一次,天子沒有像尋常一樣留中不發,而是幹脆利落的同意了這位\"閹黨\"骨幹的去職。
次日,閣臣張瑞圖也是上書請辭,給出的理由同樣是\"精力有限\",請求迴鄉終老。
沒有半點意外,深宮之中的天子同樣是同意了這位閹黨成員的\"乞骸骨\"。
見得先後兩名閣臣去職,本是心灰意冷的\"東林官員\"再度歡欣鼓舞,隱約間好似有了新的氣象。
但很快,紫禁城中傳出的一係列聖諭便是令他們如喪考妣。
二十七日,宮中傳出消息,以時局艱難,當擴大閣臣數額為由,起複原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孫承宗。
次日,又以遼東軍事緊張為由,緊急起複右斂都禦史李邦華。
無論是東閣大學士孫承宗亦或者右斂都禦史李邦華都是名聞朝野的\"能臣幹吏\",極為排斥黨爭。
倘若這兩人還朝,東林再無\"眾正盈朝\"之日。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沒過兩天,宮中再度傳出消息,內閣對朝野中眾位官員關於起複前東林大佬韓鑛一事重新進行了票擬,言說韓閣老才具天下,兼有曠世之才,可為閣臣,唯恐身體不適,難以當此大任,唯請陛下聖裁。
首輔黃立極早已離京,次輔施鳯來及閣臣張瑞圖又於大朝會結束那兩日先後離職,彼時的內閣僅剩下李國普一人。
換言說,是否起複韓鑛隻在天子的一念之間。
次日清晨,眾多一夜未眠的東林官員等來了讓他們心碎不已的消息,宮中有言:\"韓閣老當以身體為重,待到身體大好之日,方可將其召迴京師輔政。\"
但聖諭中卻沒有對所謂的\"身體大好\"做詳細的說明,也沒有官員自討沒趣的去追問。
更令東林黨人絕望的便是,被他們寄予厚望的袁崇煥也沒有\"起複\"的動靜。
天子已然下旨,以\"寧錦大捷\"之故,升任太仆寺卿畢自肅為遼東巡撫,提督遼東軍務,並發內帑白銀五十萬兩,以犒賞邊軍士卒。
至此,朝中討論的最為熱烈的\"遼東局勢\"也得到了妥善的解決,終日被東林官員掛在嘴邊的袁崇煥再也無人提及。
除了東林官員如喪考妣之外,\"閹黨\"官員也是人人自危,不知所措。
首輔黃立極,次輔施鳯來及閣臣張瑞圖的先後離任便是宣告了\"閹黨內閣\"的告終。
除此之外,素有六部尚書之首的吏部尚書周應秋也被天子交由三法司查辦,若是在加上最先伏誅的兵部尚書崔呈秀,朝野上的重要位置均是被天子收迴。
感受到天子近乎於咄咄逼人的態度,刑部尚書薛貞,工部尚書薛鳳翔,戶部尚書馮嘉會幾人在同一日上書天子請辭。
一時間,朝野為之一顫。
不知是為了安撫這些六部堂官,亦或者天子本就無心\"趕盡殺絕\",對於幾人的請辭天子並未應準,反而派人好言安慰。
天子如此態度,令得自詡見多識廣的朝臣們也是有些摸不到頭腦,不敢在小覷紫禁城中的天子,一些常年抱病在家的朝臣也是主動走出了自家的府邸,前往府衙當值。
一時間,北京城中的吏治倒是為之一清,令得城中百姓嘖嘖稱奇,望向紫禁城的眼神也是愈發敬畏。
天子這段時間以來的所作所為,倒是對得起先帝的那句\"吾弟當為堯舜。\"
...
...
數日以後,當北京城中的\"風雨\"傳至山西蒲州的時候,一向喜怒不形於色的閣老韓鑛倒是罕見的發了脾氣,令得府中伺候的下人紛紛噤若寒蟬。
本以為新帝繼位,又有眾人為其奔走,自己當順理成章的起複,入京輔政,重新執宰天下,卻沒想到到頭來,仍是一場空。
許是覺得如同粗鄙之人一般的發泄有些不符合自己東林大佬的身份,韓閣老竟是將自己關到了書房之中,數日不曾見客。
此後數天,前往全國各地的書信自山西蒲州寄出。
...
...
七年十月,帝以時局艱難為由,召承宗入京輔政。
《熹宗實錄》
秋風蕭瑟,北京城的落葉已是微微泛黃,原本熱鬧喧嘩的長安大街也是\"冷清\"了不少,隻剩下養家糊口的小販還在挑著扁擔不知疲倦的叫賣著。
不算擁擠的街道上,工部主事陸澄源茫然無措的獨自遊蕩著,瞧上去有些失魂落魄。
自那一日大朝會結束後,他便是變成如此模樣,每日不等下值便是自署衙之中離開,上官見狀也不責難他,隻是憐憫的搖了搖頭。
幾乎人人都知曉,這位率先吹響\"撥亂反正\"的工部主事的仕途怕是逐步於此了。
天子對於魏忠賢的袒護簡直不加掩飾,隻是撤去了其全部官職,一句交由錦衣衛南鎮撫司查辦便草草了事。
雖然眼下還沒有人為難陸澄源這位工部主事,但隻要魏忠賢有卷土重來的那一天,等待他的定然是狂風驟雨的報複。
這一幕,在天啟朝上演了太多次了。
\"為何會這樣?\"
\"閹黨沒有倒,東林也沒有卷土重來...\"
眼神空洞,陸澄源一邊手舞足蹈,一邊自言自語,如若不是因為其身上穿著的青色官袍,怕是已然有人對其破口大罵了。
忽然一陣風起,徑自垂向陸澄源的麵門,令其不由自主的打了個寒顫,也從失神的狀態中醒轉過來。
瞧了瞧四周的環境,陸澄源猛然一跺腳,忙不迭的朝著自己的宅子而去,腳步匆匆。
天子的態度耐人尋味,\"九千歲\"魏忠賢並未徹底失勢,如若不抓緊時間去職還鄉,待到其卷土重來之日,便是自己身首異處之時。
想到這裏,陸澄源有些茫然的眼神便是堅定起來,腳下的步子又是快了幾分。
...
...
京師之中如陸澄源這等上書請辭的官員不在少數,皆是因為十日之前的那場大朝會過後,大明官場可謂是經曆了一場地震。
大朝會結束當日,\"出盡風頭\"的次輔施鳯來便以精力有限為由再度上書,請求迴鄉終老。
這一次,天子沒有像尋常一樣留中不發,而是幹脆利落的同意了這位\"閹黨\"骨幹的去職。
次日,閣臣張瑞圖也是上書請辭,給出的理由同樣是\"精力有限\",請求迴鄉終老。
沒有半點意外,深宮之中的天子同樣是同意了這位閹黨成員的\"乞骸骨\"。
見得先後兩名閣臣去職,本是心灰意冷的\"東林官員\"再度歡欣鼓舞,隱約間好似有了新的氣象。
但很快,紫禁城中傳出的一係列聖諭便是令他們如喪考妣。
二十七日,宮中傳出消息,以時局艱難,當擴大閣臣數額為由,起複原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孫承宗。
次日,又以遼東軍事緊張為由,緊急起複右斂都禦史李邦華。
無論是東閣大學士孫承宗亦或者右斂都禦史李邦華都是名聞朝野的\"能臣幹吏\",極為排斥黨爭。
倘若這兩人還朝,東林再無\"眾正盈朝\"之日。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沒過兩天,宮中再度傳出消息,內閣對朝野中眾位官員關於起複前東林大佬韓鑛一事重新進行了票擬,言說韓閣老才具天下,兼有曠世之才,可為閣臣,唯恐身體不適,難以當此大任,唯請陛下聖裁。
首輔黃立極早已離京,次輔施鳯來及閣臣張瑞圖又於大朝會結束那兩日先後離職,彼時的內閣僅剩下李國普一人。
換言說,是否起複韓鑛隻在天子的一念之間。
次日清晨,眾多一夜未眠的東林官員等來了讓他們心碎不已的消息,宮中有言:\"韓閣老當以身體為重,待到身體大好之日,方可將其召迴京師輔政。\"
但聖諭中卻沒有對所謂的\"身體大好\"做詳細的說明,也沒有官員自討沒趣的去追問。
更令東林黨人絕望的便是,被他們寄予厚望的袁崇煥也沒有\"起複\"的動靜。
天子已然下旨,以\"寧錦大捷\"之故,升任太仆寺卿畢自肅為遼東巡撫,提督遼東軍務,並發內帑白銀五十萬兩,以犒賞邊軍士卒。
至此,朝中討論的最為熱烈的\"遼東局勢\"也得到了妥善的解決,終日被東林官員掛在嘴邊的袁崇煥再也無人提及。
除了東林官員如喪考妣之外,\"閹黨\"官員也是人人自危,不知所措。
首輔黃立極,次輔施鳯來及閣臣張瑞圖的先後離任便是宣告了\"閹黨內閣\"的告終。
除此之外,素有六部尚書之首的吏部尚書周應秋也被天子交由三法司查辦,若是在加上最先伏誅的兵部尚書崔呈秀,朝野上的重要位置均是被天子收迴。
感受到天子近乎於咄咄逼人的態度,刑部尚書薛貞,工部尚書薛鳳翔,戶部尚書馮嘉會幾人在同一日上書天子請辭。
一時間,朝野為之一顫。
不知是為了安撫這些六部堂官,亦或者天子本就無心\"趕盡殺絕\",對於幾人的請辭天子並未應準,反而派人好言安慰。
天子如此態度,令得自詡見多識廣的朝臣們也是有些摸不到頭腦,不敢在小覷紫禁城中的天子,一些常年抱病在家的朝臣也是主動走出了自家的府邸,前往府衙當值。
一時間,北京城中的吏治倒是為之一清,令得城中百姓嘖嘖稱奇,望向紫禁城的眼神也是愈發敬畏。
天子這段時間以來的所作所為,倒是對得起先帝的那句\"吾弟當為堯舜。\"
...
...
數日以後,當北京城中的\"風雨\"傳至山西蒲州的時候,一向喜怒不形於色的閣老韓鑛倒是罕見的發了脾氣,令得府中伺候的下人紛紛噤若寒蟬。
本以為新帝繼位,又有眾人為其奔走,自己當順理成章的起複,入京輔政,重新執宰天下,卻沒想到到頭來,仍是一場空。
許是覺得如同粗鄙之人一般的發泄有些不符合自己東林大佬的身份,韓閣老竟是將自己關到了書房之中,數日不曾見客。
此後數天,前往全國各地的書信自山西蒲州寄出。
...
...
七年十月,帝以時局艱難為由,召承宗入京輔政。
《熹宗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