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頁
男配的自我修養[快穿] 作者:輕雲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求多福吧。
同時楊禾高也明白了先生之前說的,他不能繼續教兩孩子,兩孩子在家裏自由慣了,有什麽說什麽。
尤其是阿雲,她太聰明,年齡小,很多事都是一知半解,懵懵懂懂,行事上很容易給人留下世俗,表裏不一的印象,這對一個姑娘家來說不是好事。
希望一切能如先生所想吧。
書房裏一切歲月靜好,確實如先生所想,但這先生所想,與楊禾高認為的先生所想,差距著實有些大。
時硯將他最近才完成的《食經》拿出來一一和梅老探討,言談間全是對食物的熱愛,兩人就何種季節吃何種食材最佳,何種食材用何種方式烹飪最能保留原汁原味,何地所產何食材最為正宗進行了一係列的探討。
期間不乏引經據典,追根溯源,梅老說了前半句,時硯便知出自何處,時硯說了某部著作,梅老便發表他對其看法。
兩人觀點或相同,或不同。相同時共飲一杯酬知己,不同時也不試圖說服對方,盡興之時,時硯撫掌而笑,邀請梅老在家用飯。
「小子親自下廚,請您嚐嚐小子的手藝!」
梅老也欣然應下,絲毫沒有表現出他一介普通百姓,讓秀才公給他下廚做飯的惶恐不適。時硯麵上更是沒有絲毫不情不願。
兩人單純的就像伯牙子期遇知音,不存在身份,地位,年齡上的差距,這一刻隻是兩個熱愛美食的人碰撞在一起,有無數想要和對方分享喜悅之人,開心的就像兩個孩子。
誰都沒提對方的身份,也沒對對方明麵上的年齡,閱歷,人生經歷,家庭環境,能有今兒表現出來這般博聞強識本就不合常理多說一個字。
人生在世誰還不能有自己的小秘密呢?
知己,就該給對方足夠的尊重。
時硯邀請梅老去家裏廚房一觀,梅老也沒有君子遠庖廚的想法,當下就跟著去了,兩人在廚房將近一個時辰,期間讓楊禾高守在院門口,誰都不讓打擾。
飯菜香味兒從廚房飄出,一路晃晃悠悠在眾人鼻尖打個旋兒,又調皮的飄遠,隻有餘香在鼻尖縈繞不散,勾的人心神蕩漾。
苗老太實在受不了這香味的折磨,幹脆眼不見心不煩,帶著小馬紮遛遛噠噠去隔壁嬸子家嘮嗑去了。
兩孩子皺著鼻子伸長脖子在院門口張望,小寶嘴角的口水滴滴答答,楊禾高給擦口水擦的袖子濕了一整條。
被空氣中各種香味兒刺激的很想學苗老太一走了之,可他走了這家裏就沒人照應了,隻能繼續痛並快樂。
而院內的時硯和梅老二人,對門口不時露出的三個腦袋視而不見,兩人坐在桌邊,一口小酒一口菜,說說笑笑好不熱鬧,期間不時露出瞭然中帶著幾分促狹的笑,心照不宣的碰一杯,聽到門口傳來一陣咽口水的聲音,心滿意足的再來一口菜。
美滋滋。
時硯一口酒下肚,心下舒了一口氣。
他是拿出了真本事,通過幾個月時間對梅老特殊關照,讓梅老吃到嘴裏的米粉味道與日俱增,老先生或許一開始不以為然,畢竟吃過的好東西太多了,天價米粉說到底還是一碗米粉罷了。
可到了後來,那味道可就太霸道了,吃的時候不覺得,可一日不吃,總會茶飯不思,覺得今兒有什麽未完成的大事一般在心裏掛念,跟有魔力似的。
算是徹底將老人家的飲食習慣給培養出來了。
後來又不經意間在店內和劉公子提及:「正在著手寫一本百安縣附近民間美食類《食經》,希望劉公子能在其中牽線搭橋。」
剛好讓梅老聽到了。
雖然老人當場沒什麽表示,甚至連眼皮都沒抬一下,但今兒不還是將人給等來了嘛!
很久以後楊禾高問時硯:「先生您如此行事,怎知梅老先生收阿雲為徒,看重的是她本身,還是看中她有您這樣一個父親?」
時硯還挺驕傲:「我憑本事給閨女找師父,礙著誰了?」
第378章 謠言
俗話說有一就有二, 一來二去的雙方關係自然而然親近起來,時硯特意針對一個人進行討好的時候,目前為止還沒有不成功的。
很快梅老便對外稱時硯是他的忘年交, 三五不時的拎著一包小孩兒愛吃的點心上家來找時硯嘮嗑兒。
給兩孩子的點心或精緻, 或新鮮,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能拿出來的,時硯對此從不多問, 梅老給了他就讓孩子接著。
而他常親自下廚做兩道小菜, 擺上一壺酒, 兩人一坐就是一天, 談天說地,沒有什麽目的,想到哪兒說哪兒,前一秒還嚮往大漠風光, 下一秒就說起來南海邊兒的魚蝦好吃。
日子好不愜意。
時間久了,不僅苗家人把梅老當一個有學問, 愛吃,家有薄產,兒女都不在身邊的老人,對他多有關照。就連附近巷子裏的人家也發現了這個時常進出苗家的老先生,見他雖然一身學問, 但為人隨和的很, 對他多了幾分尊敬。
老先生也有意思, 誰家想給外出的孩子寫個家書, 他提筆就能寫,信的內容平鋪直敘,主人家說「小兔崽子不知道給你老子捎個口信, 迴家把你腿打斷!」他一個字不減的寫在上麵。
誰家辦紅白喜事想貼個對聯,老先生當即擺開桌椅便能動筆。都不用主人家叮囑,他能一併連悼文都給寫了。
同時楊禾高也明白了先生之前說的,他不能繼續教兩孩子,兩孩子在家裏自由慣了,有什麽說什麽。
尤其是阿雲,她太聰明,年齡小,很多事都是一知半解,懵懵懂懂,行事上很容易給人留下世俗,表裏不一的印象,這對一個姑娘家來說不是好事。
希望一切能如先生所想吧。
書房裏一切歲月靜好,確實如先生所想,但這先生所想,與楊禾高認為的先生所想,差距著實有些大。
時硯將他最近才完成的《食經》拿出來一一和梅老探討,言談間全是對食物的熱愛,兩人就何種季節吃何種食材最佳,何種食材用何種方式烹飪最能保留原汁原味,何地所產何食材最為正宗進行了一係列的探討。
期間不乏引經據典,追根溯源,梅老說了前半句,時硯便知出自何處,時硯說了某部著作,梅老便發表他對其看法。
兩人觀點或相同,或不同。相同時共飲一杯酬知己,不同時也不試圖說服對方,盡興之時,時硯撫掌而笑,邀請梅老在家用飯。
「小子親自下廚,請您嚐嚐小子的手藝!」
梅老也欣然應下,絲毫沒有表現出他一介普通百姓,讓秀才公給他下廚做飯的惶恐不適。時硯麵上更是沒有絲毫不情不願。
兩人單純的就像伯牙子期遇知音,不存在身份,地位,年齡上的差距,這一刻隻是兩個熱愛美食的人碰撞在一起,有無數想要和對方分享喜悅之人,開心的就像兩個孩子。
誰都沒提對方的身份,也沒對對方明麵上的年齡,閱歷,人生經歷,家庭環境,能有今兒表現出來這般博聞強識本就不合常理多說一個字。
人生在世誰還不能有自己的小秘密呢?
知己,就該給對方足夠的尊重。
時硯邀請梅老去家裏廚房一觀,梅老也沒有君子遠庖廚的想法,當下就跟著去了,兩人在廚房將近一個時辰,期間讓楊禾高守在院門口,誰都不讓打擾。
飯菜香味兒從廚房飄出,一路晃晃悠悠在眾人鼻尖打個旋兒,又調皮的飄遠,隻有餘香在鼻尖縈繞不散,勾的人心神蕩漾。
苗老太實在受不了這香味的折磨,幹脆眼不見心不煩,帶著小馬紮遛遛噠噠去隔壁嬸子家嘮嗑去了。
兩孩子皺著鼻子伸長脖子在院門口張望,小寶嘴角的口水滴滴答答,楊禾高給擦口水擦的袖子濕了一整條。
被空氣中各種香味兒刺激的很想學苗老太一走了之,可他走了這家裏就沒人照應了,隻能繼續痛並快樂。
而院內的時硯和梅老二人,對門口不時露出的三個腦袋視而不見,兩人坐在桌邊,一口小酒一口菜,說說笑笑好不熱鬧,期間不時露出瞭然中帶著幾分促狹的笑,心照不宣的碰一杯,聽到門口傳來一陣咽口水的聲音,心滿意足的再來一口菜。
美滋滋。
時硯一口酒下肚,心下舒了一口氣。
他是拿出了真本事,通過幾個月時間對梅老特殊關照,讓梅老吃到嘴裏的米粉味道與日俱增,老先生或許一開始不以為然,畢竟吃過的好東西太多了,天價米粉說到底還是一碗米粉罷了。
可到了後來,那味道可就太霸道了,吃的時候不覺得,可一日不吃,總會茶飯不思,覺得今兒有什麽未完成的大事一般在心裏掛念,跟有魔力似的。
算是徹底將老人家的飲食習慣給培養出來了。
後來又不經意間在店內和劉公子提及:「正在著手寫一本百安縣附近民間美食類《食經》,希望劉公子能在其中牽線搭橋。」
剛好讓梅老聽到了。
雖然老人當場沒什麽表示,甚至連眼皮都沒抬一下,但今兒不還是將人給等來了嘛!
很久以後楊禾高問時硯:「先生您如此行事,怎知梅老先生收阿雲為徒,看重的是她本身,還是看中她有您這樣一個父親?」
時硯還挺驕傲:「我憑本事給閨女找師父,礙著誰了?」
第378章 謠言
俗話說有一就有二, 一來二去的雙方關係自然而然親近起來,時硯特意針對一個人進行討好的時候,目前為止還沒有不成功的。
很快梅老便對外稱時硯是他的忘年交, 三五不時的拎著一包小孩兒愛吃的點心上家來找時硯嘮嗑兒。
給兩孩子的點心或精緻, 或新鮮,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能拿出來的,時硯對此從不多問, 梅老給了他就讓孩子接著。
而他常親自下廚做兩道小菜, 擺上一壺酒, 兩人一坐就是一天, 談天說地,沒有什麽目的,想到哪兒說哪兒,前一秒還嚮往大漠風光, 下一秒就說起來南海邊兒的魚蝦好吃。
日子好不愜意。
時間久了,不僅苗家人把梅老當一個有學問, 愛吃,家有薄產,兒女都不在身邊的老人,對他多有關照。就連附近巷子裏的人家也發現了這個時常進出苗家的老先生,見他雖然一身學問, 但為人隨和的很, 對他多了幾分尊敬。
老先生也有意思, 誰家想給外出的孩子寫個家書, 他提筆就能寫,信的內容平鋪直敘,主人家說「小兔崽子不知道給你老子捎個口信, 迴家把你腿打斷!」他一個字不減的寫在上麵。
誰家辦紅白喜事想貼個對聯,老先生當即擺開桌椅便能動筆。都不用主人家叮囑,他能一併連悼文都給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