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銳突然想到了那個啼哭的嬰孩,如果他猜得沒錯,那個孩子應該是漢人女子和可汗所生,也是該女子的軟肋。王後正是利用這個軟肋要挾該女子自刎。
王後的說辭多半是她本來母子都不打算留下,但如果漢人女子願意自刎謝罪,她便發發善心,留那孩子一命。
若非如此,哪一個母親能忍心舍下自己剛出生不久的孩兒不顧?
他環視左右,找到嬰兒搖籃的位置,見嬰兒被嚴嚴實實地蓋在一塊厚墊子下麵,剛想拿開墊子,突然想到這好像是王後走前蓋上去的。
王後當時是被嬰孩的啼哭聲擾得煩了,加上做賊心虛,隨便拿張墊子擋住嬰兒的臉就匆匆走了。
但以她的多疑,估計不用多久就會想起來這塊墊子,以免讓人看到這塊憑空出現在搖籃裏的墊子會心生疑竇,調查是否有人進入過這裏,甚至是查到她的頭上,她一定會折返迴來將這塊墊子複歸原位,也就是榻上。
馮銳伸向厚墊的手又拿了迴來。
他不能取走墊子,那樣王後就會猜到有人撞見了她所做之事,一定會懷疑到他。
事不宜遲,在王後複盤發現遺漏的“尾巴”,也就是這塊墊子之前,他必須趕緊離開這裏。
馮銳走後不久,王後果然再次迴到了漢人女子的住處,將遮在嬰孩臉上的墊子取下來,放到了一旁的榻上。
走前,王後最後看了一眼躺在血泊中,已經完全失去知覺的漢人女子,言餘光不經意地掠過了桌案上的那封信,也就是她授意漢人女子留下的遺言,以此為憑,證明她是自刎,與人無尤。
剛想走,王後驀地意識到不對,為了確定自己剛才沒有眼花,她再次定睛看向那封信,就看到宣紙右側果然帶有斑駁血跡。
她記得很清楚,按照自己的意思,那女子是先寫的信,再自刎身亡的,其間沒人再動過桌案上的宣紙。
紙上怎麽會有血跡,而且還尚未幹透凝結的樣子?
她斷定,在不久前,一定有人來過此處,還看過這封信。
至於血跡,應是看信的人先接觸過漢人女子的屍首留下的,看信時未曾留意手上有血,才會不小心沾染到了信頁上。
但是怎麽會那麽湊巧,漢人女子剛死,就被人發現了?
她明明已經支開了所有近側的宮人仆從。
除非撞見此事之人不是偶然進入這處還在修葺的院子,而是在她之前,或是同一時間到了這裏,目睹了事情的全部始末。
若她沒有中途迴來,也許永遠不會知道有人已經暗中握住了她的把柄。
她確定房間裏沒有藏人,當時她連門都沒關,門口也不可能有人聽牆角。要是有人經過,她第一時間就會警覺。
王後謹慎萬分地環視了一遍整個屋子,思慮深重地來迴踱步,突然,她停住了,因為在她目前所處的這個位置,房間正中央,有一縷灼目的光線從頭頂方向投射下來,在昏暗的房間顯得尤為紮眼。
她用手半遮著眼睛抬頭望去,就看到嚴絲合縫的瓦片鋪就的屋頂間,竟然有一道突兀的縫隙,而光正是從那個缺口處直射而來。
現在,正值午後,陽光鼎盛之時。
原來如此。
她一直在想幕後看到全部經過的那個人究竟會藏在哪裏,卻一直受到思維上的局限,隻是考慮了目之所及的地方,卻沒能跳出局限,著眼於更開闊廣遠處,才會一葉障目。
幕後之人有心隱匿蹤跡,怎麽會躲在尋常的地方,讓自己有暴露的風險呢?
要躲,還想萬無一失,當然是要藏在一個視野盲區,人的視線輕易不會接觸到的地方。
當時,那人極有可能就趴在房梁上,之所以沒被發現,是因為當時的光線不強,而且那人洞悉房間內全局,可以根據裏麵的情況應變遮掩。最重要的是,沒人會無緣無故地注意到房頂。
這個幕後的人,會輕功,有武藝,並且熟悉這處院落,才能搶先一步到達房頂,在暗處旁觀竊聽自己和漢人女子的對話,然後在自己走後進入房間。
王宮裏身負武藝的高手有很多,但王後還是瞬間鎖定了禦前統領馮銳,因為她不信所謂巧合,她不信有人能剛好撞見這一切。
她才向馮銳詢問漢人戰俘的消息,他是最有可能猜到自己會來這裏的人,時間上剛好也對得上。
八成是他尾隨自己至此,撞破了一切。
馮銳當然是不敢得罪她,借他幾個膽子諒他也不敢拿這件事來要挾她,但他知道了不該知道的秘密,難保不會一時口無遮攔泄露出去,還是留他不得。
不過他領禦前統領一職,深得可汗倚重,要除去他不是那麽容易。
但此人不除,遺患無窮。王後打定主意要想個辦法讓馮銳永遠消失。
馮銳迴去後,有值守的小侍衛看他麵色蒼白,手上還有血跡,好奇地問了他一嘴這是幹什麽去了,馮銳這才注意到自己慌亂中竟然忘了清理殘留的血跡。
“噢,沒什麽。方才去馬場看我義父了,順便幫他一起給受傷的馬匹包紮,沾上了血,還沒來得及洗。仔細值守,別犯懶啊。”他狀似無意道。
小侍衛知道統領和大名鼎鼎的馴馬師馮完是養父子關係,和馮老向來親厚,心想統領真是忠孝,便沒有多疑,應了一聲就繼續站崗了。
馮銳說完才想到,他好像用帶血的手碰過那封漢人女子手寫的信,怕不是……
信上肯定沾染了血跡。
王後迴去善後,勢必會有所察覺,很有可能會懷疑到他身上。
王後不想害人的事被其他人知道,要想和漢人女子的死撇清關係,一定欲除他而後快。
她很快,就會殺他滅口。
馮銳知道王後一定會借故針對他,想方設法地去除他這枚眼中釘,他該如何自保?
將自己看到的都告訴大汗?
那樣隻會加速王後對他下手。
而且王後母係勢力龐大,大汗都多有忌憚,即使知道了真相也不會輕易對她發難,說不定還會讓他和王後對質。
可王後又怎麽會承認呢?
王後的說辭多半是她本來母子都不打算留下,但如果漢人女子願意自刎謝罪,她便發發善心,留那孩子一命。
若非如此,哪一個母親能忍心舍下自己剛出生不久的孩兒不顧?
他環視左右,找到嬰兒搖籃的位置,見嬰兒被嚴嚴實實地蓋在一塊厚墊子下麵,剛想拿開墊子,突然想到這好像是王後走前蓋上去的。
王後當時是被嬰孩的啼哭聲擾得煩了,加上做賊心虛,隨便拿張墊子擋住嬰兒的臉就匆匆走了。
但以她的多疑,估計不用多久就會想起來這塊墊子,以免讓人看到這塊憑空出現在搖籃裏的墊子會心生疑竇,調查是否有人進入過這裏,甚至是查到她的頭上,她一定會折返迴來將這塊墊子複歸原位,也就是榻上。
馮銳伸向厚墊的手又拿了迴來。
他不能取走墊子,那樣王後就會猜到有人撞見了她所做之事,一定會懷疑到他。
事不宜遲,在王後複盤發現遺漏的“尾巴”,也就是這塊墊子之前,他必須趕緊離開這裏。
馮銳走後不久,王後果然再次迴到了漢人女子的住處,將遮在嬰孩臉上的墊子取下來,放到了一旁的榻上。
走前,王後最後看了一眼躺在血泊中,已經完全失去知覺的漢人女子,言餘光不經意地掠過了桌案上的那封信,也就是她授意漢人女子留下的遺言,以此為憑,證明她是自刎,與人無尤。
剛想走,王後驀地意識到不對,為了確定自己剛才沒有眼花,她再次定睛看向那封信,就看到宣紙右側果然帶有斑駁血跡。
她記得很清楚,按照自己的意思,那女子是先寫的信,再自刎身亡的,其間沒人再動過桌案上的宣紙。
紙上怎麽會有血跡,而且還尚未幹透凝結的樣子?
她斷定,在不久前,一定有人來過此處,還看過這封信。
至於血跡,應是看信的人先接觸過漢人女子的屍首留下的,看信時未曾留意手上有血,才會不小心沾染到了信頁上。
但是怎麽會那麽湊巧,漢人女子剛死,就被人發現了?
她明明已經支開了所有近側的宮人仆從。
除非撞見此事之人不是偶然進入這處還在修葺的院子,而是在她之前,或是同一時間到了這裏,目睹了事情的全部始末。
若她沒有中途迴來,也許永遠不會知道有人已經暗中握住了她的把柄。
她確定房間裏沒有藏人,當時她連門都沒關,門口也不可能有人聽牆角。要是有人經過,她第一時間就會警覺。
王後謹慎萬分地環視了一遍整個屋子,思慮深重地來迴踱步,突然,她停住了,因為在她目前所處的這個位置,房間正中央,有一縷灼目的光線從頭頂方向投射下來,在昏暗的房間顯得尤為紮眼。
她用手半遮著眼睛抬頭望去,就看到嚴絲合縫的瓦片鋪就的屋頂間,竟然有一道突兀的縫隙,而光正是從那個缺口處直射而來。
現在,正值午後,陽光鼎盛之時。
原來如此。
她一直在想幕後看到全部經過的那個人究竟會藏在哪裏,卻一直受到思維上的局限,隻是考慮了目之所及的地方,卻沒能跳出局限,著眼於更開闊廣遠處,才會一葉障目。
幕後之人有心隱匿蹤跡,怎麽會躲在尋常的地方,讓自己有暴露的風險呢?
要躲,還想萬無一失,當然是要藏在一個視野盲區,人的視線輕易不會接觸到的地方。
當時,那人極有可能就趴在房梁上,之所以沒被發現,是因為當時的光線不強,而且那人洞悉房間內全局,可以根據裏麵的情況應變遮掩。最重要的是,沒人會無緣無故地注意到房頂。
這個幕後的人,會輕功,有武藝,並且熟悉這處院落,才能搶先一步到達房頂,在暗處旁觀竊聽自己和漢人女子的對話,然後在自己走後進入房間。
王宮裏身負武藝的高手有很多,但王後還是瞬間鎖定了禦前統領馮銳,因為她不信所謂巧合,她不信有人能剛好撞見這一切。
她才向馮銳詢問漢人戰俘的消息,他是最有可能猜到自己會來這裏的人,時間上剛好也對得上。
八成是他尾隨自己至此,撞破了一切。
馮銳當然是不敢得罪她,借他幾個膽子諒他也不敢拿這件事來要挾她,但他知道了不該知道的秘密,難保不會一時口無遮攔泄露出去,還是留他不得。
不過他領禦前統領一職,深得可汗倚重,要除去他不是那麽容易。
但此人不除,遺患無窮。王後打定主意要想個辦法讓馮銳永遠消失。
馮銳迴去後,有值守的小侍衛看他麵色蒼白,手上還有血跡,好奇地問了他一嘴這是幹什麽去了,馮銳這才注意到自己慌亂中竟然忘了清理殘留的血跡。
“噢,沒什麽。方才去馬場看我義父了,順便幫他一起給受傷的馬匹包紮,沾上了血,還沒來得及洗。仔細值守,別犯懶啊。”他狀似無意道。
小侍衛知道統領和大名鼎鼎的馴馬師馮完是養父子關係,和馮老向來親厚,心想統領真是忠孝,便沒有多疑,應了一聲就繼續站崗了。
馮銳說完才想到,他好像用帶血的手碰過那封漢人女子手寫的信,怕不是……
信上肯定沾染了血跡。
王後迴去善後,勢必會有所察覺,很有可能會懷疑到他身上。
王後不想害人的事被其他人知道,要想和漢人女子的死撇清關係,一定欲除他而後快。
她很快,就會殺他滅口。
馮銳知道王後一定會借故針對他,想方設法地去除他這枚眼中釘,他該如何自保?
將自己看到的都告訴大汗?
那樣隻會加速王後對他下手。
而且王後母係勢力龐大,大汗都多有忌憚,即使知道了真相也不會輕易對她發難,說不定還會讓他和王後對質。
可王後又怎麽會承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