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場景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每一個工人都是這宏大畫卷中的一抹亮色,他們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鑄就著子彈生產線的輝煌。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七點九二毫米子彈生產線的建設工作進展順利,眼看著生產線即將竣工投入生產,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滿了期待和信心。


    他們知道,這不僅僅是一條生產線,更是為前線戰士提供強大火力支援的保障,是為抗戰勝利貢獻力量的重要舉措。


    在經過連續 7 天,整整一個星期的辛苦努力之後,那條 7.92 毫米的子彈生產線終於成功建立了起來。


    畢竟,原材料都是現成的,哪怕是陳振華從長江裏撈取的那些小鬼子的彈藥,在經過兵工廠人員精心的重新晾曬,以及重新整理製作之後,也可以直接當成現成的原材料進行生產了。


    更不用提那些從太原兵工廠獲得的大量的半成品了,這些原材料的供給,使得黃崖洞兵工廠的建設和順利投產,要快速了許多。


    看著眼前堆積如山的原材料,陳振華腦海裏迅速有了一個大概的估計,至少滿足這條生產線2年乃至3年的生產不成問題了。


    當然,後續如果還需要大量的原材料,那是以後要思考的事情。不過,這對於陳振華來說,並不困難。


    因為,一邊與小鬼子戰鬥,一邊繳獲大量的小鬼子的彈藥裝備,未來還要爭取得到包括花旗國,甚至包括蘇俄,乃至德國等國的支持,這樣就更有助於各種武器的生產和擴大。


    另外,還有規模宏大的太原兵工廠,陳振華深知,未來一旦將太原重新奪迴,那麽,就可以立即在太原再建設大量的武器和彈藥生產線。


    那個規模,必然要比這黃崖洞兵工廠生產建設的規模更加高大上,具備更高的產量、更大的規模、和更先進的技術和製造深度。


    陳振華為黃崖洞兵工廠未來的發展做好了充分的思索和規劃,心中勾勒出一幅宏偉的藍圖。


    在那條 7.92 毫米的生產線,經過甘作良以及陳振華帶領著眾人終於建設完成之後,整個兵工廠的人員都大為高興,喜悅的氣氛彌漫在每一個角落,大家的臉上洋溢著自豪和成就感。


    陳振華當即給予表揚和鼓勵,除了豬肉、羊肉、大米白麵的實際獎勵之外,每個參與的技術工人,和額外發放5塊大洋的獎勵,這讓所有的技術人員立刻再次震驚,同時也暗暗下定決心,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大家也努力創新和提高生產效率。


    當然,陳振華並未滿足於此,在這條生產線的基礎之上,他再次進行了優化和補充,製定了許多具體的生產流水操作規範。


    不再是由一個人或者是幾個人單獨完成整個生產過程,而是將生產流程細化,每個人隻負責一部分。這樣的分工明確,讓整個生產線的效率大幅度提升,生產的精度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為此,陳振華還專門設置了一個嚴格的檢查環節,從這條生產線上的每一個環節,定時和不定時地來進行抽檢。


    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督促和提高每一個環節上的技術工人的水平和效率,並且,為了確保生產質量,陳振華還製定了一定的懲罰措施。


    “大家要清楚,我們生產的每一顆子彈,都關乎著前線戰士的生命,關乎著戰鬥的勝負,所以,我們必須保證質量。如果製造出來的子彈不能夠達標,不能夠合格,那麽將會對於這些生產技術工人進行一定的薪水扣除。“


    “畢竟,大家現在給予的生活補助費用,實習技術人員是五塊銀元,當成長有一定的資曆後,會有所增加。但如果因為質量問題導致扣薪,那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陳振華嚴肅地向工人們強調著質量的重要性。


    所有技術工人們,深知陳振華的良苦用心,也明白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在這樣的嚴格要求和激勵下,每個人都更加專注於自己的工作,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隨著生產線的穩定運行,一批批高質量的 7.92 毫米子彈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這些子彈,將為前線的戰鬥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為最終的勝利增添一份保障。


    陳振華望著忙碌而有序的生產線,心中充滿了希望。他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和機遇等待著他們。


    但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實現兵工廠的壯大和發展,為獨立團和八路軍做出更大的貢獻。


    當第一顆 7.92 毫米的子彈成功生產出來後,兵工廠廠長甘作良迫不及待地將那枚子彈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開始仔仔細細地檢查。


    隻見,那黃澄澄的子彈殼搭配著子彈頭,宛如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展現在甘作良的掌心。


    作為多年的兵工廠負責人,甘作良自然通過外表的觀察,借助手中的覆膜、尺子進行測量,還用天平秤稱重,他心裏清楚,這是一枚完全符合要求的合格子彈。


    而陳振華早已經憑借強大的精神感知力,判斷這枚子彈完全合格。不過,他並沒有從甘作良手中拿走第一枚子彈,而是順勢抓起了第二枚、第三枚、第四枚子彈,直到第六枚子彈。


    在陳振華強大的神識和手中的觸感感知下,全都符合標準,於是,陳振華直接將它們裝入一把中正式步槍之中,迅速來到靶場,看到遠方 250 米處的靶子後,陳振華毫不猶豫地開始了實彈射擊。


    隨著“砰砰砰砰砰”五聲槍響,每一發子彈都精準地命中了 250 米外的靶心,這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歡欣鼓舞。


    當然,陳振華自然知曉自己的射擊結果,他更著重感受射擊過程中子彈火藥的衝擊力、中正式步槍的震動,包括子彈出槍膛瞬間的運動軌跡等等,以此來評判這枚子彈是否完全合格。


    當然,陳振華還不忘撿起地上的子彈殼再次進行檢查,查看撞針撞擊的部位,子彈殼的堅固程度,以及上麵火焰灼燒的程度,從而判別生產子彈的流程是否最終完全達標。


    從這些子彈的整體情況來看,幾乎毫無瑕疵,完全合乎規格,然而,陳振華借助強大的精神力,還是有了一些新的發現。


    於是,再次與甘作良商議溝通之後,甘作良也意識到了其中的一些小問題,隨後在生產線上,陳振華親自調整了一些機器的數據和精度,使得製造出來的子彈更加合乎標準。


    此時的陳振華,再次站在靶場之上,身姿挺拔如鬆,眼神中透著堅定與期待,他手中緊握著那把裝有新生產子彈的中正式步槍,仿佛握著眾人的希望。


    他深吸一口氣,調整著自己的唿吸,目光緊緊鎖定遠方 250 米處的靶子。那一刻,周圍的一切似乎都安靜下來,隻有他的心跳和唿吸聲在耳邊迴蕩。


    陳振華穩穩地抬起槍,將槍托緊緊抵在肩窩,側臉緊貼著槍身,他的手指輕輕地搭在扳機上,全神貫注,肌肉緊繃,進入了一種忘我的狀態。


    忽然,他猛地扣動扳機,“砰”的一聲巨響,子彈瞬間脫膛而出,槍身猛地一震,強大的後坐力讓他的肩膀微微一顫,但他的身姿卻紋絲不動。


    第一聲槍響過後,緊接著便是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第五聲,每一次射擊都毫不猶豫,果斷而又精準。


    火光從槍口噴射而出,硝煙彌漫在他的周圍,出鏜的子彈如同閃電般劃破長空,帶著唿嘯之聲直奔目標而去。


    每一次射擊,陳振華的眼神都愈發熾熱,仿佛能看到子彈在空中劃過的優美弧線,能感受到那無與倫比的力量和速度。


    當最後一顆子彈射出,陳振華的臉上露出自信的微笑,他知道,這不僅僅是一次試射,更是邁向成功的重要一步。


    就這樣,再次重新調整後的生產線上,再次源源不斷地又生產出了一批子彈,這一次,試射的重任落到了甘作良的身上。


    在靶場上,甘作良神情專注而嚴肅,他也穩穩地端起槍,瞄準遠方的目標,手指輕扣扳機。“砰!”第一聲槍響,打破了周遭的寧靜。


    緊接著,槍聲此起彼伏,一顆顆子彈唿嘯而出,與此同時,陳振華和其他人在一旁密切關注著每一次射擊的效果,仔細記錄著各種數據。他們的目光隨著子彈的軌跡延伸,心情緊張而期待。


    經過甘作良、陳振華以及其他人的上百發子彈試射之後,經過對射擊精度、子彈穩定性等多方麵的綜合評估,最終確定這條子彈生產線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但他們深知,這隻是一個開始,後續還需要定期進行檢查和維護,包括那些生產線機械設備的精度調整等等。


    陳振華與甘作良就這些後續的工作進行了詳細且深入的溝通。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可能出現的問題,都被他們反複討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戰之振興中華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錢月下傷心奴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錢月下傷心奴家並收藏抗戰之振興中華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