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陳振華使用了小鬼子的包紮包,對於自身傷勢進行了簡單的包紮,當進行包紮完畢之後,陳振華就感受到了受傷處的傷口在逐漸恢複,透漏出絲絲麻麻的感覺。
當第二天的時候,陳振華就已經看到,並感受到了新鮮肉的長出,以及傷口的愈合,這得益於陳振華強大的體質。
畢竟陳振華現在的體質指標,已經達到了 8.2,遠高於普通人5的水平,這就讓陳振華的抵抗能力非常強大,同時傷勢恢複得也非常迅速。
在徐啟民副軍長與郭勳琪師長交流溝通後,144 師以及145師,協助將戰線向前推進 了50 公裏,以配合國軍第七軍共同殲滅與阻擊小鬼子的部隊。
此時,小鬼子第 114 師團的127旅團和128旅團,正在率兵極速前進,一路謹慎防備著追到了吳興城,這比曆史上小鬼子拿下吳興城的時間已經晚了 4 天。
當然,這得歸功於陳振華之前使用那 200 發炮彈打擊小鬼子的第十軍,雖然小鬼子最終受傷的官兵菜達 3000多人,真正死亡的小鬼子也不過隻有 1500 多人。
這並未能阻擋住小鬼子第十軍的繼續進攻,畢竟 1500 人對於擁有 10 萬兵力的第十軍來說不算什麽,尤其是柳川平助這個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再加上第 6 師團的穀壽夫以及第 18 師團的小鬼子官兵,依舊信心滿滿地沿著太湖南線,朝金陵方向挺進。
隻是比以往多了許多謹慎,就包括行軍的速度也慢了許多,這最終讓國軍的潰軍,徹底脫離了與小鬼子官兵的接觸,也大量減少了國軍潰兵的損失。
曆史上國軍80多萬兵力齊聚淞滬戰場,死在淞滬戰場上的國軍官兵高達30萬人,最後有四十萬多的國軍兵力逃亡金陵,最終返迴到金陵城內戰場上隻有15萬軍人,其中還包含了3萬新補充的兵力。
所以在淞滬會戰結束後,小鬼子在前往金陵的路上,再次殺害了大量的國軍官兵,近40萬國軍官兵被小鬼子擊潰和殺死,大大降低了國軍官兵的有生力量。
此時,借助陳振華這個小小的蝴蝶,稍微改變了一下曆史的走向,雖然國軍官兵在鬆湖戰場上被小鬼子華東方麵軍擊敗,但是並未形成曆史的大潰敗,當然在淞滬戰場上,國軍的傷亡也沒有達到曆史的水平,相對來說,小鬼子的損失卻超過了曆史上的水平。
從國琦支隊的人數就可以看的出來,原本國琦支隊在申城登陸的時候,有近9000人的兵力,在抵達吳興城後,隻有6000人的兵力。
曆史上國琦支隊進入金陵時,也有8000人的隊伍,現在在陳振華和桂軍第七軍的操作之下,直接將國琦支隊打殘,提前安排到了被取消編製的結果,這無疑當中,削弱了小鬼子進入金陵的兵力。
此時小鬼子第十軍的隊伍拉得更長,因為有過之前的教訓,他們不敢再將隊伍集中在一起,而是按照聯隊進行一字長蛇陣,每個聯隊之間至少相隔1公裏,每個旅團至少相隔 5 公裏,每個旅團至少間隔10公裏。
這樣慢慢的前往吳興城方向,這使得陳振華連續實施三次炮轟後,基本收效甚微,於是陳振華果斷停止了炮擊,這讓小鬼子第十軍的前沿部隊,得以順利抵達吳興城。
當然,陳振華此時已為桂軍第七軍的官兵,重新組建了一個炮營,畢竟他深感桂軍炮兵基礎力量的強大,雖然缺乏炮彈和大口徑火炮,但畢竟有熟悉炮火操作的人員,那就好辦了。
在陳振華的具體指導下,很快就組建了兩個炮團,分別隸屬於 170 師和 171 師,這樣更有助於火炮力量的發揮,每個炮團都配備十二門火炮,包括六門 92 式步兵炮和六門 41 式山炮。
這讓整個第七軍的火炮力量瞬間又增強了一倍,也讓他們更有信心,應對接下來的小鬼子攻擊了。
當然,郭勳琪師長,也帶領 144 師及時趕到了第七軍駐紮的吳興城後方的李家巷丘陵地帶,隨後饒國華也帶著146 師到來,第七軍170師、172師,再加上川軍兩個師的力量,此時已恢複到巔峰狀態,甚至比曆史上還要強大。
陳振華看到了 144 師郭勳琪師長帶來的 144 師全部兵力,此時看來,整個 144 師有官兵
人,但實際上有槍支的隻有 4000 人,並且大部分用的都還是老套筒,其餘 8000 人,基本上用的還都是紅纓槍之類的武器。
至於火炮,整個師上下僅有不到5門迫擊炮,還是國府將以前淘汰的 82 毫米迫擊炮,交給 144 師的官兵。
當然,這次在與徐啟民副軍長溝通之後,郭勳琪師長與23集團軍軍長劉湘溝通之後,決定提前將川軍的防禦戰線,向前提升了 50 公裏。
反正和桂軍第七軍——有著“鋼軍”之稱的桂軍第七軍,一起抗擊小鬼子,不僅不會吃虧,還能占便宜,所以劉湘果斷命令 144 師和 146 師兩個師向前轉移陣地 50 公裏。
而其他的如第 23 軍和 22 軍的川軍,則依舊在後方 50 公裏處呈品字形防禦態勢,當然,當郭勳琪率領的 144 師和 饒國華率領的146 師的官兵,抵李家巷丘陵地帶後,受到了國軍第七軍軍長周祖煌的熱烈歡迎。
包括副軍長徐啟民,以及 172 師師長程書芬的熱烈歡迎,最令人高興的是,當著144師師長郭勳祺和 146 師師長饒國華的麵,周祖煌將早已準備好的槍支彈藥,全部擺在了川軍的兩個師麵前。
一共有 8000 支三八大蓋步槍,以及 4000 支中正式步槍和漢陽造步槍,畢竟桂軍將自己手中的漢陽造步槍,全部都淘汰了。
即便如此,這些漢陽造步槍,也成了川軍 144 師和 146 師官兵手中最好的武器,當然還有大量的各種口徑的子彈。
陳振華將之前在小鬼子軍營裏,繳獲的大量國軍的漢陽造步槍子彈全部取出,都交給了川軍的兄弟們,畢竟這些子彈能在川軍官兵手中發揮最大作用。
當然,還有大量的小鬼子的三八大蓋步槍子彈,尤其是那20具民二十四式重機槍,20具九二式重機槍,以及50具歪把子機槍,更是讓川軍官兵們驚喜不已,有了這些重機槍和輕機槍,兩個川軍師的火力迅速提升了不止一倍。
當然還不止於此,此外還有大量的八十二毫米的火炮,各有二十門,這讓川軍兩個師的火力,瞬間增加了兩倍不止,所以郭勳琪和饒國華兩人暗自慶幸,接受了桂軍第 7 軍的建議。
當然,這讓川軍兄弟的裝備,提升了不止一個層次,所以郭勳琪和饒國華極為滿意,同時當著眾多川軍官兵和桂軍官兵的麵,向第 7 軍軍長周祖煌明確表示,川軍 144 師和 145 師,將與桂軍第 7 軍共存亡,從而來共同針對於小鬼子第10軍的進攻,浴血奮戰,絕不後退一步。
當然,144 師的師長郭勳琪在介紹自己的三位團長時,也讓陳振華略為留意了一下,畢竟曆史上,川軍當中的唯一一個投靠小鬼子,做了漢奸的川軍敗類,張昌德竟然也在郭勳琪的隊伍當中。
當然,為了避免今後類似投敵,可能背叛國軍的現象,陳振華也不由得多關注了一下張昌德,當然,陳振華也想著在接下來的戰鬥中,這個人能夠戰死沙場是最好的結果。
如若不然,陳振華也會悄悄的實施攻擊,從而將其徹底消滅,以免出現曆史上的整師叛逃投靠小鬼子的現象出現,為川軍明正申法。
就這樣啊,在 144 師和 145 師的加入之下,桂軍第 7 軍的防線,再次充實了起來,並且往外延伸了3公裏,當然也將整個李家巷丘陵地區全部覆蓋完畢。
在麵對接下來小鬼子的114師團127旅團以及128旅團,接近兩個旅團的進攻時,第 7 軍的軍長周祖煌,就更加的有信心與其纏鬥一番了,當然桂軍第七軍現在撤離,也可以,並且已經得到了最高統帥部的撤退授權。
但是陳振華和第七軍軍長周祖煌,都舍不得放棄吳興城這個阻礙小鬼子順利前往金陵的阻擊陣地,並且同時還希望能夠與川軍的兩個師一起,在此地再次消滅一波小鬼子的有生力量。
就看小鬼子114師團,這次是否會繼續延續之前國崎支隊和127 旅團 102 聯隊的覆轍了,當然,陳振華在看到周祖煌軍長,以及川軍各部做好了相應的防禦準備之後,也悄然離開防禦李家巷丘陵的防禦陣地,轉而前往吳興城的前方。
當第二天的時候,陳振華就已經看到,並感受到了新鮮肉的長出,以及傷口的愈合,這得益於陳振華強大的體質。
畢竟陳振華現在的體質指標,已經達到了 8.2,遠高於普通人5的水平,這就讓陳振華的抵抗能力非常強大,同時傷勢恢複得也非常迅速。
在徐啟民副軍長與郭勳琪師長交流溝通後,144 師以及145師,協助將戰線向前推進 了50 公裏,以配合國軍第七軍共同殲滅與阻擊小鬼子的部隊。
此時,小鬼子第 114 師團的127旅團和128旅團,正在率兵極速前進,一路謹慎防備著追到了吳興城,這比曆史上小鬼子拿下吳興城的時間已經晚了 4 天。
當然,這得歸功於陳振華之前使用那 200 發炮彈打擊小鬼子的第十軍,雖然小鬼子最終受傷的官兵菜達 3000多人,真正死亡的小鬼子也不過隻有 1500 多人。
這並未能阻擋住小鬼子第十軍的繼續進攻,畢竟 1500 人對於擁有 10 萬兵力的第十軍來說不算什麽,尤其是柳川平助這個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再加上第 6 師團的穀壽夫以及第 18 師團的小鬼子官兵,依舊信心滿滿地沿著太湖南線,朝金陵方向挺進。
隻是比以往多了許多謹慎,就包括行軍的速度也慢了許多,這最終讓國軍的潰軍,徹底脫離了與小鬼子官兵的接觸,也大量減少了國軍潰兵的損失。
曆史上國軍80多萬兵力齊聚淞滬戰場,死在淞滬戰場上的國軍官兵高達30萬人,最後有四十萬多的國軍兵力逃亡金陵,最終返迴到金陵城內戰場上隻有15萬軍人,其中還包含了3萬新補充的兵力。
所以在淞滬會戰結束後,小鬼子在前往金陵的路上,再次殺害了大量的國軍官兵,近40萬國軍官兵被小鬼子擊潰和殺死,大大降低了國軍官兵的有生力量。
此時,借助陳振華這個小小的蝴蝶,稍微改變了一下曆史的走向,雖然國軍官兵在鬆湖戰場上被小鬼子華東方麵軍擊敗,但是並未形成曆史的大潰敗,當然在淞滬戰場上,國軍的傷亡也沒有達到曆史的水平,相對來說,小鬼子的損失卻超過了曆史上的水平。
從國琦支隊的人數就可以看的出來,原本國琦支隊在申城登陸的時候,有近9000人的兵力,在抵達吳興城後,隻有6000人的兵力。
曆史上國琦支隊進入金陵時,也有8000人的隊伍,現在在陳振華和桂軍第七軍的操作之下,直接將國琦支隊打殘,提前安排到了被取消編製的結果,這無疑當中,削弱了小鬼子進入金陵的兵力。
此時小鬼子第十軍的隊伍拉得更長,因為有過之前的教訓,他們不敢再將隊伍集中在一起,而是按照聯隊進行一字長蛇陣,每個聯隊之間至少相隔1公裏,每個旅團至少相隔 5 公裏,每個旅團至少間隔10公裏。
這樣慢慢的前往吳興城方向,這使得陳振華連續實施三次炮轟後,基本收效甚微,於是陳振華果斷停止了炮擊,這讓小鬼子第十軍的前沿部隊,得以順利抵達吳興城。
當然,陳振華此時已為桂軍第七軍的官兵,重新組建了一個炮營,畢竟他深感桂軍炮兵基礎力量的強大,雖然缺乏炮彈和大口徑火炮,但畢竟有熟悉炮火操作的人員,那就好辦了。
在陳振華的具體指導下,很快就組建了兩個炮團,分別隸屬於 170 師和 171 師,這樣更有助於火炮力量的發揮,每個炮團都配備十二門火炮,包括六門 92 式步兵炮和六門 41 式山炮。
這讓整個第七軍的火炮力量瞬間又增強了一倍,也讓他們更有信心,應對接下來的小鬼子攻擊了。
當然,郭勳琪師長,也帶領 144 師及時趕到了第七軍駐紮的吳興城後方的李家巷丘陵地帶,隨後饒國華也帶著146 師到來,第七軍170師、172師,再加上川軍兩個師的力量,此時已恢複到巔峰狀態,甚至比曆史上還要強大。
陳振華看到了 144 師郭勳琪師長帶來的 144 師全部兵力,此時看來,整個 144 師有官兵
人,但實際上有槍支的隻有 4000 人,並且大部分用的都還是老套筒,其餘 8000 人,基本上用的還都是紅纓槍之類的武器。
至於火炮,整個師上下僅有不到5門迫擊炮,還是國府將以前淘汰的 82 毫米迫擊炮,交給 144 師的官兵。
當然,這次在與徐啟民副軍長溝通之後,郭勳琪師長與23集團軍軍長劉湘溝通之後,決定提前將川軍的防禦戰線,向前提升了 50 公裏。
反正和桂軍第七軍——有著“鋼軍”之稱的桂軍第七軍,一起抗擊小鬼子,不僅不會吃虧,還能占便宜,所以劉湘果斷命令 144 師和 146 師兩個師向前轉移陣地 50 公裏。
而其他的如第 23 軍和 22 軍的川軍,則依舊在後方 50 公裏處呈品字形防禦態勢,當然,當郭勳琪率領的 144 師和 饒國華率領的146 師的官兵,抵李家巷丘陵地帶後,受到了國軍第七軍軍長周祖煌的熱烈歡迎。
包括副軍長徐啟民,以及 172 師師長程書芬的熱烈歡迎,最令人高興的是,當著144師師長郭勳祺和 146 師師長饒國華的麵,周祖煌將早已準備好的槍支彈藥,全部擺在了川軍的兩個師麵前。
一共有 8000 支三八大蓋步槍,以及 4000 支中正式步槍和漢陽造步槍,畢竟桂軍將自己手中的漢陽造步槍,全部都淘汰了。
即便如此,這些漢陽造步槍,也成了川軍 144 師和 146 師官兵手中最好的武器,當然還有大量的各種口徑的子彈。
陳振華將之前在小鬼子軍營裏,繳獲的大量國軍的漢陽造步槍子彈全部取出,都交給了川軍的兄弟們,畢竟這些子彈能在川軍官兵手中發揮最大作用。
當然,還有大量的小鬼子的三八大蓋步槍子彈,尤其是那20具民二十四式重機槍,20具九二式重機槍,以及50具歪把子機槍,更是讓川軍官兵們驚喜不已,有了這些重機槍和輕機槍,兩個川軍師的火力迅速提升了不止一倍。
當然還不止於此,此外還有大量的八十二毫米的火炮,各有二十門,這讓川軍兩個師的火力,瞬間增加了兩倍不止,所以郭勳琪和饒國華兩人暗自慶幸,接受了桂軍第 7 軍的建議。
當然,這讓川軍兄弟的裝備,提升了不止一個層次,所以郭勳琪和饒國華極為滿意,同時當著眾多川軍官兵和桂軍官兵的麵,向第 7 軍軍長周祖煌明確表示,川軍 144 師和 145 師,將與桂軍第 7 軍共存亡,從而來共同針對於小鬼子第10軍的進攻,浴血奮戰,絕不後退一步。
當然,144 師的師長郭勳琪在介紹自己的三位團長時,也讓陳振華略為留意了一下,畢竟曆史上,川軍當中的唯一一個投靠小鬼子,做了漢奸的川軍敗類,張昌德竟然也在郭勳琪的隊伍當中。
當然,為了避免今後類似投敵,可能背叛國軍的現象,陳振華也不由得多關注了一下張昌德,當然,陳振華也想著在接下來的戰鬥中,這個人能夠戰死沙場是最好的結果。
如若不然,陳振華也會悄悄的實施攻擊,從而將其徹底消滅,以免出現曆史上的整師叛逃投靠小鬼子的現象出現,為川軍明正申法。
就這樣啊,在 144 師和 145 師的加入之下,桂軍第 7 軍的防線,再次充實了起來,並且往外延伸了3公裏,當然也將整個李家巷丘陵地區全部覆蓋完畢。
在麵對接下來小鬼子的114師團127旅團以及128旅團,接近兩個旅團的進攻時,第 7 軍的軍長周祖煌,就更加的有信心與其纏鬥一番了,當然桂軍第七軍現在撤離,也可以,並且已經得到了最高統帥部的撤退授權。
但是陳振華和第七軍軍長周祖煌,都舍不得放棄吳興城這個阻礙小鬼子順利前往金陵的阻擊陣地,並且同時還希望能夠與川軍的兩個師一起,在此地再次消滅一波小鬼子的有生力量。
就看小鬼子114師團,這次是否會繼續延續之前國崎支隊和127 旅團 102 聯隊的覆轍了,當然,陳振華在看到周祖煌軍長,以及川軍各部做好了相應的防禦準備之後,也悄然離開防禦李家巷丘陵的防禦陣地,轉而前往吳興城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