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從陳振華協助216團,攻擊到匯山碼頭的路上,更是將小口徑火炮的支援優勢作用體現的淋漓盡致,所以這也是韓顯元團長,哪怕是現在在炮火連天的時候,也要求各營各連選派潛在炮手,從而來到炮排當中學習打炮技術。


    為了讓這批官兵,能夠安全地學習炮擊技術,陳振華隻得利用現有的擲彈筒,以及81毫米迫擊炮對他們進行教學。


    此時向他們講述太多的炮擊理論,幾乎沒有太多的作用,而是教他們具體的操作方法最為重要,以後隨著實際戰場演練,他們的火炮操作能力就會逐步的提升。


    所以陳振華,毫不猶豫的摒棄了那些火炮知識的長篇大論,而是簡簡單單的教導他們這些擲彈筒和81毫米迫擊炮的操作知識。


    畢竟在今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他們能夠接觸到的,也就隻有迫擊炮和擲彈筒這些小口徑火炮。


    至於九二式步兵炮、四一式山炮、三八式75毫米野炮,大部分沒有接觸到的機會,當然更不用提105毫米、120毫米、150毫米的榴彈炮等重炮了,這些大口徑火炮,就需要係統的火炮知識了,不是簡單的一撮而就。


    就這樣,這30名官兵在陳振華的要求之下,在陳振華搬運彈藥的半路上,開展了擲彈筒和迫擊炮的操作學習,此時此時反正也沒有別的人,隻有陳振華和那30名炮營官兵。


    陳振華也將一連現有的擲彈筒調取了5門,同時還有2門81毫米的迫擊炮,畢竟現在一連的倉庫裏,有擲彈筒近15門了,81毫米的排擠炮6門,當然陳振華空間裏更多。


    於是陳振華便對著所有人,講解起了小鬼子的八九式擲彈筒,以及81毫米的迫擊炮知識來。


    擲彈筒,作為一種可以有效增強步兵火力的武器,在小鬼子的軍隊使用時間較長,長達二十多年,尤其是在華夏戰場上,甚至可以一直使用到半島戰爭中,整整使用了三分之一世紀的時間。


    八九式擲彈筒,是大正十年擲彈筒的改進型,炮彈口徑是50毫米,擲彈筒全長413毫米,炮筒身長260毫米。


    火炮全炮重2.7公斤,炮筒重1.6公斤,炮筒腳長170毫米,炮筒板重1.1公斤,腳板高60毫米,腳板寬67毫米,最大射程700米,有效射擊距離 500米。


    作為步兵即時支援武器,擲彈筒有幾個巨大的優點,首先是重量輕,易於攜帶,可為步兵隨時提供及時的火力支援。


    世界上50毫米的迫擊炮,重量最輕也要超過6公斤,八九式擲彈筒隻有不到3公斤,比一把步槍的重量還要輕的多,所以非常適合單兵攜帶。


    九一式手榴彈也不過0.45公斤,一個彈藥袋,可以裝彈八發,一起也不過3.6斤,加上擲彈筒整個作戰係統,一共不到7公斤,所以比一挺捷克式輕機槍還要輕。


    由於重量比較輕,所以擲彈筒小組,不會像迫擊炮組或者重機槍組一樣,由於負重大,而無法及時隨一線步兵作戰,但是擲彈筒小組不同,擲彈筒小組可以隨時隨地跟隨步兵進行衝鋒。


    其次,擲彈筒的威力也不錯,關鍵是造價超低,八九式擲彈筒的平均殺傷半徑大約在5至8米,一發擲彈筒炮彈,如果落在人群中,可以殺傷數十人,這個威力對於50毫米口徑的迫擊炮來說,殺傷力也還是不錯的。


    同時,擲彈筒對於製造技術成熟的小鬼子來說,八九式擲彈筒的造價隻有三八大蓋步槍的四分之一,而九一式榴彈和普通步兵手榴彈基本相同,也是極為廉價的造價。


    這樣的價格,相對八九式擲彈筒的殺傷力來說,簡直是太廉價了,所以在二戰期間,不僅小鬼子裝備了大量的擲彈筒,就包括國軍在抗戰期間,也製造了4萬多具,從而大量裝備了國軍部隊,給予了小鬼子極大的殺傷力。


    再次,擲彈筒還可以發射化學武器,小鬼子把化學武器叫做“決勝武器”,他們認為化學武器對於防守非常頑強,但是基本沒有裝備防毒麵具的華夏軍隊來說,使用效果極佳,畢竟小鬼子的士兵,每個人都配有防毒麵具,可見其重要性。


    在抗戰時期,幾場最為慘烈的攻堅戰或者防禦戰中,小鬼子都是采用迫擊炮和擲彈筒,發射了大量的毒氣彈。


    在凇滬會戰中,小鬼子首次使用擲彈筒,發射催淚性氣體和噴嚏性(嘔吐性)氣體,造成很多國軍士兵失去了戰鬥意誌。


    在後來的幾大戰役中,由於小鬼子遭遇國軍多次圍殲,和更為頑強的阻擊,小鬼子使用毒氣彈更加肆無忌憚,並開始使用劇毒的糜爛性毒氣芥子氣和路易氏氣,造成華夏官兵的大量傷亡。


    最後,擲彈筒屬於排一級一線支援武器,可以根據戰場的不同需要,非常及時的釋放化學武器,從而進行毀滅性戰術打擊,所以非常的方便。


    抗戰中,小鬼子大量裝備擲彈筒,每個小鬼子的步兵小隊,相當於國軍的一個排,人數在50-70人之間,都會配備一個機槍小組,兩個步兵班,和一個擲彈筒小組,每個擲彈筒小組,擁有二具擲彈筒。


    每個擲彈筒小組,由一個擲彈筒發射手和一個彈藥手構成,對於一些小鬼子的精銳部隊,每個小組會多增加一個彈藥副手,以保證彈藥的充足,和預防戰鬥中該小組可能的減員,從而確保擲彈筒小組的攻擊力隨時保持。


    八九式擲彈筒,使用的彈藥是九一式手榴彈,它和抗戰中小鬼子步兵普遍攜帶的單兵手榴彈九七式手榴彈性能基本相同。


    都是采用圓柱形鑄鐵彈體,外有縱橫刻槽,將彈體分成50塊,華夏軍民俗稱甜瓜手雷,爆破部裝有tnt炸藥6.5克,殺傷半徑為8米,這樣的殺傷力已經非常的不錯了。


    八九式擲彈筒炮彈由特製的彈藥袋攜帶,一個彈藥袋可以攜帶8枚擲彈筒炮彈,一個二人擲彈筒小組可以攜帶16枚,當然也可以攜帶更多。


    八九十式擲彈筒,發射時先由射手先拉動擊發杆,然後由彈藥手,將彈藥從筒口裝入,完成彈藥的安裝。


    左手握住發射筒,根據目標距離,轉動手柄,直至調節杆達到對應長度,射手通過瞄準線進行概略瞄準後,拉動擊發機上的皮帶將炮彈射出。


    擲彈筒是小鬼子小隊級別火力攻擊的支柱,據說小鬼子大多數的擲彈筒手,都是身經百戰的老手,實戰中400米以內的命中率,高達在85%到95%。


    進攻戰中,擲彈筒小組跟隨一線步兵作戰,主要打擊敵軍的機槍火力點,曾經在淞滬戰場中,將某個旅的36具機槍火力,打掉了32具,給國軍以極大的殺傷。


    這和大家想象的不同,小鬼子在抗戰八年中,並非如同所謂的小鬼子武士一樣,動不動就挺著刺刀衝鋒,而是以一種極陰險狡詐方式作戰。


    九七式81毫米曲射步兵炮,是二戰期間日軍的主力火炮,裝備日軍步兵大隊,用來對付機槍陣地,敵軍迫擊炮陣地,以及戰壕和據點 。


    抗日戰爭爆發後,小鬼子野戰部隊的步兵大隊,通常追加裝備2門這型曲射炮,這種曲射步兵炮實際也就是迫擊炮,但小鬼子把90毫米以下口徑的迫擊炮歸類為步兵曲射炮,屬於步兵武器,90毫米以上才叫迫擊炮,屬於炮兵武器。


    81毫米迫擊炮的基本參數:1937年服役,海軍陸戰隊使用的81毫米迫擊炮則在1935年就開始服役,小鬼子陸軍使用時間之所以服役晚於海軍。


    主要原因是日本軍部覺得陸軍使用迫擊炮攻擊速度快,浪費炮彈多,而迫擊炮炮彈造價高於擲彈筒炮彈很多,不如用不值錢的擲彈筒。


    81毫米迫擊炮口徑:81.4毫米;炮管長:1269毫米;炮重量:22.4 kg;配屬彈種:榴彈,縱火彈,煙霧彈,照明彈;火炮俯仰角:﹢45 to﹢85度;彈丸重量:3.33 kg;彈丸初速:196 m\/sec;最大射程:2850 米。


    所以,陳振華選擇了一種最簡單的方法,因為此時也沒有特別精確的刻度標尺,於是陳振華就用在小鬼子學校繳獲的白紙以及直尺,包括繩子,做了一些簡單的道具。


    陳振華使用標尺,將刻度畫在白紙上的同時,使用周圍的柳樹,截取了30根直木棍,讓那30多人來分別去進行刻畫,按照直尺毫米,來進行刻畫,這樣的一根長棍大約也就是半米的高度。


    通過將這根棍,做成刻度標尺,而在刻度標尺上麵,陳振華再次與大家講解了一下,每一毫米的距離,意味著攻擊距離能夠達到多少米差距。


    所以,借助這樣的刻度標尺,迅速讓這30名炮兵學員,得到了對於擲彈筒和迫擊炮等火炮的深刻認知,當然在大家不熟悉的時候,陳振華要求三人一組,作為主炮手、副炮手和送彈手。


    這樣3人一組,組成的炮兵小組,協作起來,對於擲彈筒的操作也好,對於81毫米迫擊炮的操作也好,就非常的嫻熟和規範了。


    當然,大家對於經過這樣的學習,感覺到不可思議,當然,陳振華卻沒有太多的炮彈讓大家來去實際操作。


    所以,陳振華不厭其煩的來去測試眾人,每3人一組,每次輪流操作,角色互換,當然擲彈筒有5具,而81毫米的迫擊炮,隻有2具,還是從儲備處取過來的。


    而陳振華並不敢將空間中的50具擲彈筒和10門81毫米的迫擊炮取出來,這樣對陳振華來說,可能麵臨著一定的風險。


    但是好在小鬼子22日登陸吳淞口之後,似乎在第3師團和第11師團發動進攻之後,也減輕了對88師、87師以及36師的艦炮和普通火炮的攻擊,因為小鬼子也缺乏充足的炮彈。


    畢竟小鬼子的炮彈,也不是大風吹來的,所以一樣要節省著使用,這樣就讓對峙在海軍陸戰隊本部以及匯山碼頭和楊樹浦碼頭的小鬼子和第九集團軍的所有國軍官兵都獲得了相應的短暫性停火,大家都在戰火的泥潭中無法自拔。


    當然,在其它地方,比如吳淞口、羅甸等地點的戰鬥,則是如火如荼的激烈開展了,而陳振華知道自己此時也無能為力。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先將這一批炮兵教導出來,然後再想法設法,去獲得更多的小鬼子的火炮和炮彈,從而來去逐漸建立大量的火炮實力。


    當然,524團的團長韓顯元也借助時機,積極的向88師乃至第九戰區的司令張將軍爭取更多的火炮支持和火炮彈藥,但是整個國軍部隊都缺少火炮,誰又能給予呢,最終不了了之。


    反倒是88師的直屬炮團,將一連繳獲的九二式步兵炮、四一式山炮和三八式75毫米野炮全部帶走,隻給一連留下了一門九二式步兵炮和30發炮彈,美名其曰給524團留下的火炮種子。


    就這樣,陳振華在白天的時候,教導那30名炮兵如何操作火炮,每天晚上的時候,則給他們教導火炮的知識,以及火炮陣地的設置和防禦知識,畢竟炮兵陣地也需要進行防備。


    這樣陳振華將火炮知識和射擊技能,逐漸的將那30名官兵,全部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教授完畢,但是僅僅能夠做到發射炮彈,精準度則有一定的差異,但是好在,在戰場上相差不大,將就著能用而已。


    畢竟係統的火炮知識培訓,還是需要師部的炮團官兵開展,而陳振華主要指導的是擲彈筒和迫擊炮的使用。


    到了每天晚上,陳振華則前往臨時彈藥儲備庫,搬運大量的大米,以及彈藥,從而來供給前線一連官兵的需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戰之振興中華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錢月下傷心奴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錢月下傷心奴家並收藏抗戰之振興中華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