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謹的到來讓趙卿諾從一大堆繁瑣之事中解脫而出,更重要的是他請來了前鄲暨縣縣令展川鬆夫婦。
二人皆是有才之人,又曾治理過鄲暨縣,在宣慶考察之後,便應下招攬,接過宣慶之事。
展川鬆望著擺在自己桌案上的知州大印,心情複雜:“當年還曾幻想過何時能做到一州之長,卻沒想到辭官之後竟拿到這權柄。”
齊書雲看到夫君滿臉悵惘苦笑,稍一思量便明白介懷之事,柔聲勸道:
“夫君可是覺得名不正言不順?若能為百姓做一番實事,讓安州盡快恢複平靜,又何必在乎為誰效力,畢竟夫君效忠的從來不是這些權利或某一個人,而是天下萬千百姓,是夫君那一刻為民之心。”
“夫人之言為夫皆懂,隻是心生感慨。”展川鬆歎了口氣,看到妻子不同以往的裝束,生出幾分好奇,“夫人這身俠女打扮要去何處?”
齊書雲展開手臂轉了一圈,笑道:
“哪裏是什麽俠女,隻是為了方便換下那身繁瑣裙賞而已。在長豐縣時看到那裏的慈幼院,便想在宣慶也辦上一家,雖說宣慶原就有,隻是內裏如何不提也罷……
今日約了城中幾大家的夫人姑娘,又特請縣主派一隊兵士護送我們到附近宣講,一是為了慈幼院的事,二是開辦女學之事,三嘛便是順道‘體察民情’,招攬些可用之人……”
展川鬆見妻子眼眸明亮,神采飛揚,不覺跟著歡喜。
在這裏她不是那個隻能站在自己身後的展夫人,而是可以站在自己身邊,甚至獨自站在人前的齊書雲。
也許到宣慶來是個不錯的選擇。
與展川鬆的想法不同,其他幾家看著不在後宅反要往外跑的妻子,不免有些不滿,可想到家主交代又不得不捏著鼻子忍下,隻在心裏咒罵著始作俑者。
而被罵的趙卿諾已經帶兵出城。
她和裴謹各帶一隊人馬,一麵分頭清理安州殘留的正道軍和其他流寇,一麵收攏難民,忙碌間日子進入七月。
趙卿諾迴到宣慶府衙,望著堆在桌案上的一大摞公文,長歎一聲,認命的提筆蘸墨批閱。
裴謹將溫水放到桌案後出聲說道:“安州亂象平息,剩下的便是休養生息,這個急不得,隻能慢慢來。”
趙卿諾點點頭:“再留幾日看看,左家是不是快到了?”
許是看勢頭不錯,左家家主又送了幾名子弟過來。
裴謹將寧遠伯的書信遞給趙卿諾,壓低嗓音:
“按照路程推測應是後日,不僅如此,伯爺送信過來,讓薑蘊他們從睢陽直接到赤陽,東叔他們來信安林縣的那些人已經鬆口答應,兩方應該會一起過來,為防意外我已派人去接。”
趙卿諾停筆看信,片刻後皺眉問道:“京城是不是沒有能夠守城之將?”
“有,但不見得能放開手腳,而且也不一定會傾力而為。”裴謹想起那些人的做派,說道,“留在京城裏的武將說話沒什麽用處,能指揮他們的人太多。”
“所以到了那一日京城會守不住。”趙卿諾沉吟片刻,“風懷遠不會坐以待斃,他也不會放我爹他們離開……看樣子咱們得快點拿下整個豐州了。”
裴謹表情讚同:“外麵襄王已將附近州縣收入囊中,嶽廣帶領保民軍繼續北上,另有幾處勢力以豎旗自立為王,其中便有鬱州都尉,旗下鬱州衛軍恐怕遠超規定數量。”
嶽宣德之死並未引來嶽廣的報複,他執念一般的領兵往京城的方向打,一條直線的往前殺。
趙卿諾聽到鬱州二字,忽然想起當初去穗安時在蹄緣關遇到那一撥山賊,她記得那個娘娘腔玉郎用詞和口音好像就是鬱州的。
她將自己的猜測告訴裴謹,並讓他派人喬裝打扮去鬱州探探情況:
“對了,讓人把譚高送到豐陽去,還是夜裏送,不用送到內宅了,就……就掛在府衙大門上吧,記得選七月十五那一日。”
裴謹聞言輕笑出聲:“阿諾這節禮送的好,必能讓他們印象深刻。”
“我不僅會送他們節禮,八月還會帶著我長豐百姓過去過節。”趙卿諾語氣森然。
二人正說著話,忽聽門外傳來齊書雲的聲音:“謝姑娘又來了?”
“展夫人,聽說縣主迴來,我來請安。”是謝貞貞的聲音,“貞貞見過展大人。”
趙卿諾揚聲讓三人進屋:“何事?”
展川鬆率先開口:“縣主命在下擬定重選府衙官吏章程一事,在下心有疑問,還望縣主解惑。”
“展大人請講,有疑便可問。”趙卿諾將筆放到一旁,端正身姿,目光平和。
“第一問,縣主可有對外稱王之意?”展川鬆肅聲問道。
“暫無,大人可講第二問。”
展川鬆繼續說道:“既無稱王之意,怎可另選府衙官吏,官吏不同衙役,於縣主名聲有礙,留著前麵的人。”
“展大人,安州知州馮荃馮大人這些日子在做些什麽?”
聽到趙卿諾的問題,展川鬆微微一愣,如實說道:“因無政事掛身,便領著家眷在別院避暑。”
趙卿諾頷首:“其他官吏在做什麽?據我所知,除了最初之時裝了兩天樣子,這段日子又恢複如初了吧,屍位素餐的人我不留……名聲很重要,但對我來說不重要。
展大人為安州盡心盡力,便該得應得之名,然既為知州,自該有匹配的班底,二則州務繁忙,雖說能者多勞,可也不能都堆到你一人身上。你放心,最遲明年,做實事的人都將‘名正言順’。”
三人聞言齊齊一怔,猜測著她口中的“名正言順”,又恐是自己胡思亂想。
畢竟男子為官天經地義,可女子……
展川鬆滿臉動容,自己在宣慶雖然能一展抱負,可讀書人的氣節讓他仍舊心有所憾,偶爾流露,卻不想被縣主察覺。
他起身下拜,眼眶微紅:“得遇明主,是某之幸,願竭盡所能為縣主效力。”
趙卿諾上前將其扶起:“能得大人相助亦是幸事。”
二人皆是有才之人,又曾治理過鄲暨縣,在宣慶考察之後,便應下招攬,接過宣慶之事。
展川鬆望著擺在自己桌案上的知州大印,心情複雜:“當年還曾幻想過何時能做到一州之長,卻沒想到辭官之後竟拿到這權柄。”
齊書雲看到夫君滿臉悵惘苦笑,稍一思量便明白介懷之事,柔聲勸道:
“夫君可是覺得名不正言不順?若能為百姓做一番實事,讓安州盡快恢複平靜,又何必在乎為誰效力,畢竟夫君效忠的從來不是這些權利或某一個人,而是天下萬千百姓,是夫君那一刻為民之心。”
“夫人之言為夫皆懂,隻是心生感慨。”展川鬆歎了口氣,看到妻子不同以往的裝束,生出幾分好奇,“夫人這身俠女打扮要去何處?”
齊書雲展開手臂轉了一圈,笑道:
“哪裏是什麽俠女,隻是為了方便換下那身繁瑣裙賞而已。在長豐縣時看到那裏的慈幼院,便想在宣慶也辦上一家,雖說宣慶原就有,隻是內裏如何不提也罷……
今日約了城中幾大家的夫人姑娘,又特請縣主派一隊兵士護送我們到附近宣講,一是為了慈幼院的事,二是開辦女學之事,三嘛便是順道‘體察民情’,招攬些可用之人……”
展川鬆見妻子眼眸明亮,神采飛揚,不覺跟著歡喜。
在這裏她不是那個隻能站在自己身後的展夫人,而是可以站在自己身邊,甚至獨自站在人前的齊書雲。
也許到宣慶來是個不錯的選擇。
與展川鬆的想法不同,其他幾家看著不在後宅反要往外跑的妻子,不免有些不滿,可想到家主交代又不得不捏著鼻子忍下,隻在心裏咒罵著始作俑者。
而被罵的趙卿諾已經帶兵出城。
她和裴謹各帶一隊人馬,一麵分頭清理安州殘留的正道軍和其他流寇,一麵收攏難民,忙碌間日子進入七月。
趙卿諾迴到宣慶府衙,望著堆在桌案上的一大摞公文,長歎一聲,認命的提筆蘸墨批閱。
裴謹將溫水放到桌案後出聲說道:“安州亂象平息,剩下的便是休養生息,這個急不得,隻能慢慢來。”
趙卿諾點點頭:“再留幾日看看,左家是不是快到了?”
許是看勢頭不錯,左家家主又送了幾名子弟過來。
裴謹將寧遠伯的書信遞給趙卿諾,壓低嗓音:
“按照路程推測應是後日,不僅如此,伯爺送信過來,讓薑蘊他們從睢陽直接到赤陽,東叔他們來信安林縣的那些人已經鬆口答應,兩方應該會一起過來,為防意外我已派人去接。”
趙卿諾停筆看信,片刻後皺眉問道:“京城是不是沒有能夠守城之將?”
“有,但不見得能放開手腳,而且也不一定會傾力而為。”裴謹想起那些人的做派,說道,“留在京城裏的武將說話沒什麽用處,能指揮他們的人太多。”
“所以到了那一日京城會守不住。”趙卿諾沉吟片刻,“風懷遠不會坐以待斃,他也不會放我爹他們離開……看樣子咱們得快點拿下整個豐州了。”
裴謹表情讚同:“外麵襄王已將附近州縣收入囊中,嶽廣帶領保民軍繼續北上,另有幾處勢力以豎旗自立為王,其中便有鬱州都尉,旗下鬱州衛軍恐怕遠超規定數量。”
嶽宣德之死並未引來嶽廣的報複,他執念一般的領兵往京城的方向打,一條直線的往前殺。
趙卿諾聽到鬱州二字,忽然想起當初去穗安時在蹄緣關遇到那一撥山賊,她記得那個娘娘腔玉郎用詞和口音好像就是鬱州的。
她將自己的猜測告訴裴謹,並讓他派人喬裝打扮去鬱州探探情況:
“對了,讓人把譚高送到豐陽去,還是夜裏送,不用送到內宅了,就……就掛在府衙大門上吧,記得選七月十五那一日。”
裴謹聞言輕笑出聲:“阿諾這節禮送的好,必能讓他們印象深刻。”
“我不僅會送他們節禮,八月還會帶著我長豐百姓過去過節。”趙卿諾語氣森然。
二人正說著話,忽聽門外傳來齊書雲的聲音:“謝姑娘又來了?”
“展夫人,聽說縣主迴來,我來請安。”是謝貞貞的聲音,“貞貞見過展大人。”
趙卿諾揚聲讓三人進屋:“何事?”
展川鬆率先開口:“縣主命在下擬定重選府衙官吏章程一事,在下心有疑問,還望縣主解惑。”
“展大人請講,有疑便可問。”趙卿諾將筆放到一旁,端正身姿,目光平和。
“第一問,縣主可有對外稱王之意?”展川鬆肅聲問道。
“暫無,大人可講第二問。”
展川鬆繼續說道:“既無稱王之意,怎可另選府衙官吏,官吏不同衙役,於縣主名聲有礙,留著前麵的人。”
“展大人,安州知州馮荃馮大人這些日子在做些什麽?”
聽到趙卿諾的問題,展川鬆微微一愣,如實說道:“因無政事掛身,便領著家眷在別院避暑。”
趙卿諾頷首:“其他官吏在做什麽?據我所知,除了最初之時裝了兩天樣子,這段日子又恢複如初了吧,屍位素餐的人我不留……名聲很重要,但對我來說不重要。
展大人為安州盡心盡力,便該得應得之名,然既為知州,自該有匹配的班底,二則州務繁忙,雖說能者多勞,可也不能都堆到你一人身上。你放心,最遲明年,做實事的人都將‘名正言順’。”
三人聞言齊齊一怔,猜測著她口中的“名正言順”,又恐是自己胡思亂想。
畢竟男子為官天經地義,可女子……
展川鬆滿臉動容,自己在宣慶雖然能一展抱負,可讀書人的氣節讓他仍舊心有所憾,偶爾流露,卻不想被縣主察覺。
他起身下拜,眼眶微紅:“得遇明主,是某之幸,願竭盡所能為縣主效力。”
趙卿諾上前將其扶起:“能得大人相助亦是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