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2章 求一個公允
一句話,像是一記重錘狠狠砸下,直砸得那些熱血上頭的書生們瞬間冷靜了下來。
是啊,讀書備考才是他們當務之急,他們在這裏鬧,圖什麽?
就算能出了那一口氣,可若是因此影響和耽誤了自己的前程,這豈非得不償失?
先前那為首的書生再次開口,神情語氣不卑不亢,“草民蒙懷傑拜見國丈爺,拜見淮南王殿下!草民與眾同窗們今日聚集在此,並非是要蓄意鬧事,而隻是想為一件事求一個公道罷了。”
原是叫這麽個名兒,正好,方便他們派人去查。
秦淮側頭對手下吩咐一番,那手下得令便立馬去了。
敢帶頭在他王府門前鬧事,自然要把他的底細都摸清楚。
他們也早就知道他口中要求公道的究竟是什麽事,但此人既然叫囂得這般兇,他們便也樂於看戲,看看他到底能說出些什麽來。
霍臨塵淡淡開口,“你倒是說說,你想要為何事求一個公道?”
書生蒙懷傑微微昂頭,語氣也不覺添了一抹激昂。
“草民聽聞,那逆賊王璟川竟然還有遺腹女存活於世,那王璟川罪惡滔天,簡直罄竹難書,依律便當誅其九族,但皇上卻對此女格外開恩,不僅赦免她的死罪,而且還對她多有褒獎。
草民鬥膽,敢問這是為何?皇上這般處置,是否有失公允?又是否會涼了大家的心?
我等寒窗苦讀,學習聖人之道,這公允二字,便是我等要時刻謹記在心的一大準則,今日我等冒著天下之大不韙,向您,向皇上提出這番質疑,也隻求一個公允罷了。”
“對,我們隻是想要一個公允,要一個說法罷了。
憑什麽那逆賊之女還能享受優渥待遇?這讓那些曾因那逆賊而喪命的人如何安心?”
“若此事不能公允,那其他人,其他事,又是否有真正的公允?請國丈爺和淮南王能給我們一個說法,不然我們就不走了!”
蒙懷傑一開口,那幾個人便立馬開口附和,他們幾人互相配合,很快就讓原本已經稍稍冷靜下來的人一下又激動起來了。
還有人在人群中小聲嘀咕,“我們的科考是否又是真正的公允?這誰能說得準呢!”
“對啊,萬一哪個隻手遮天的在裏麵動了些手腳,我們這些無權無勢的升鬥小民,又能找誰說理去?”
這些話對方隻說得很小聲,除了周圍的書生,沒有旁人聽到。
而這些話,也再次成為了點燃他們怒火的又一根導火索。
公允,的的確確是他們最基本的訴求。
科舉之路漫長又艱辛,他們寒窗苦讀,有的人天資聰穎,有的人稍顯愚笨,但隻要有公允二字,所有人就都有平等的希望。
那些稍顯愚笨的人,咬咬牙,多努力,未必就不能超過天資聰穎之人。
但若凡事失了公允,考官的評判不再是誰做的文章更精彩,誰的論斷更言之有物,而是變成了誰的出生更高,誰的門第更加顯赫,那那些真正寒窗苦讀的貧民子弟,又哪裏還有什麽出頭之日?
從根本上來說,這是兩件事,但在有心人的刻意引導下,這兩件事就能被歸結為同一件事,且越想越心慌,也越想越氣憤,仿佛科舉不公之事已經發生過,也即將發生在自己的頭上。
霍臨塵一雙銳目冷冷掃向眾人,聲音較之方才更冷了幾分。
“你們這是在質疑皇上?”
蒙懷傑依舊是不卑不亢的姿態,“草民不敢,草民隻是……”
霍臨塵豁然打斷他,“你們這哪兒是不敢?我看你們敢得很!”
他真正氣勢全開的時候,一般人根本不敢與之直視,歸根結底,一眾書生們也都沒有真正經曆過大風浪,都還是隻會埋頭讀書的愣頭青罷了。
被霍臨塵的氣勢一壓,當即便瑟瑟發抖,不敢開口了。
隻那蒙懷傑還勉強穩住了心神,繼續道:“草民的確不敢質疑皇上,草民隻是擔心皇上被有心之人刻意蒙蔽,這才對此事的處理出現偏頗。”
秦淮直接哼笑出聲,“你是在暗指本王便是那蒙蔽了皇上的有心之人嗎?”
蒙懷傑依舊連稱不敢。
秦淮淡淡道:“你們都已經把本王的府邸團團圍住了,還有什麽是不敢的?本王也不妨告訴你們,上折子替嚴攸寧請功之人,正是本王。
皇上給她恩賞,便是最公允的論功行賞,你們什麽內情都不清楚,有什麽資格和底氣在這裏跳腳叫囂?
且嚴攸寧隻是個六七歲的孩子,她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也沒有做過任何惡事,你們為何會對她抱有這般深的惡意?
讀書人不說應當心懷慈悲,普度眾生,但至少不應當這般是非不分,善惡不辨吧?”
“可她是那王璟川的血脈……”
秦淮:“每個人的出生都不能選擇,就像你們這麽多人,有的人出生好一些,有的人出生得差一些,難道要以每個人的出生來判斷此人的人品嗎?
出身好的人就一定人品高潔?祖上有人做過惡事的,其後輩就全都是十惡不赦之徒?
好竹能出歹筍,歹竹也能出好筍,看待任何人任何事都要就事論事,而不是要以偏概全,搞連坐那一套。”
蒙懷傑被秦淮的這番話堵得啞口無言,一張臉不禁漲得通紅,其餘書生也都一時說不上話來。
霍臨塵目光輕飄飄地掃向蒙懷傑,旋即又看向其他人,語氣不再似先前那般嚴厲,卻帶著一股子淡淡的嘲諷。
“你們都是熟讀聖賢書之人,連這點子道理都不懂,看來,你們的聖賢書都白讀了。”
一句輕飄飄的話,像是一記耳光,響亮地打在了他們的臉上,叫他們的臉色都一陣青一陣白,隻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躲一躲才好。
不少人都開始後悔今日的衝動行事了。
先前他們怎麽就那麽頭腦發熱,直接跟著來了呢?當時不知怎的,就像是被蠱惑了似的,衝動得完全不顧後果。
現在他們隻覺得後悔,後悔得恨不得直接扭頭就走。
但現在卻有點騎虎難下了。
現在冷靜下來想一想,嚴攸寧究竟是死是活,跟他們又有什麽關係呢?
真正跟他們利益相關的,是近在眼前的科舉。
若因為這一場鬧劇,他們被下令抓起來了,影響了備考,還因此被記一筆,甚至取消考試的資格,那就真真是得不償失了!
一句話,像是一記重錘狠狠砸下,直砸得那些熱血上頭的書生們瞬間冷靜了下來。
是啊,讀書備考才是他們當務之急,他們在這裏鬧,圖什麽?
就算能出了那一口氣,可若是因此影響和耽誤了自己的前程,這豈非得不償失?
先前那為首的書生再次開口,神情語氣不卑不亢,“草民蒙懷傑拜見國丈爺,拜見淮南王殿下!草民與眾同窗們今日聚集在此,並非是要蓄意鬧事,而隻是想為一件事求一個公道罷了。”
原是叫這麽個名兒,正好,方便他們派人去查。
秦淮側頭對手下吩咐一番,那手下得令便立馬去了。
敢帶頭在他王府門前鬧事,自然要把他的底細都摸清楚。
他們也早就知道他口中要求公道的究竟是什麽事,但此人既然叫囂得這般兇,他們便也樂於看戲,看看他到底能說出些什麽來。
霍臨塵淡淡開口,“你倒是說說,你想要為何事求一個公道?”
書生蒙懷傑微微昂頭,語氣也不覺添了一抹激昂。
“草民聽聞,那逆賊王璟川竟然還有遺腹女存活於世,那王璟川罪惡滔天,簡直罄竹難書,依律便當誅其九族,但皇上卻對此女格外開恩,不僅赦免她的死罪,而且還對她多有褒獎。
草民鬥膽,敢問這是為何?皇上這般處置,是否有失公允?又是否會涼了大家的心?
我等寒窗苦讀,學習聖人之道,這公允二字,便是我等要時刻謹記在心的一大準則,今日我等冒著天下之大不韙,向您,向皇上提出這番質疑,也隻求一個公允罷了。”
“對,我們隻是想要一個公允,要一個說法罷了。
憑什麽那逆賊之女還能享受優渥待遇?這讓那些曾因那逆賊而喪命的人如何安心?”
“若此事不能公允,那其他人,其他事,又是否有真正的公允?請國丈爺和淮南王能給我們一個說法,不然我們就不走了!”
蒙懷傑一開口,那幾個人便立馬開口附和,他們幾人互相配合,很快就讓原本已經稍稍冷靜下來的人一下又激動起來了。
還有人在人群中小聲嘀咕,“我們的科考是否又是真正的公允?這誰能說得準呢!”
“對啊,萬一哪個隻手遮天的在裏麵動了些手腳,我們這些無權無勢的升鬥小民,又能找誰說理去?”
這些話對方隻說得很小聲,除了周圍的書生,沒有旁人聽到。
而這些話,也再次成為了點燃他們怒火的又一根導火索。
公允,的的確確是他們最基本的訴求。
科舉之路漫長又艱辛,他們寒窗苦讀,有的人天資聰穎,有的人稍顯愚笨,但隻要有公允二字,所有人就都有平等的希望。
那些稍顯愚笨的人,咬咬牙,多努力,未必就不能超過天資聰穎之人。
但若凡事失了公允,考官的評判不再是誰做的文章更精彩,誰的論斷更言之有物,而是變成了誰的出生更高,誰的門第更加顯赫,那那些真正寒窗苦讀的貧民子弟,又哪裏還有什麽出頭之日?
從根本上來說,這是兩件事,但在有心人的刻意引導下,這兩件事就能被歸結為同一件事,且越想越心慌,也越想越氣憤,仿佛科舉不公之事已經發生過,也即將發生在自己的頭上。
霍臨塵一雙銳目冷冷掃向眾人,聲音較之方才更冷了幾分。
“你們這是在質疑皇上?”
蒙懷傑依舊是不卑不亢的姿態,“草民不敢,草民隻是……”
霍臨塵豁然打斷他,“你們這哪兒是不敢?我看你們敢得很!”
他真正氣勢全開的時候,一般人根本不敢與之直視,歸根結底,一眾書生們也都沒有真正經曆過大風浪,都還是隻會埋頭讀書的愣頭青罷了。
被霍臨塵的氣勢一壓,當即便瑟瑟發抖,不敢開口了。
隻那蒙懷傑還勉強穩住了心神,繼續道:“草民的確不敢質疑皇上,草民隻是擔心皇上被有心之人刻意蒙蔽,這才對此事的處理出現偏頗。”
秦淮直接哼笑出聲,“你是在暗指本王便是那蒙蔽了皇上的有心之人嗎?”
蒙懷傑依舊連稱不敢。
秦淮淡淡道:“你們都已經把本王的府邸團團圍住了,還有什麽是不敢的?本王也不妨告訴你們,上折子替嚴攸寧請功之人,正是本王。
皇上給她恩賞,便是最公允的論功行賞,你們什麽內情都不清楚,有什麽資格和底氣在這裏跳腳叫囂?
且嚴攸寧隻是個六七歲的孩子,她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也沒有做過任何惡事,你們為何會對她抱有這般深的惡意?
讀書人不說應當心懷慈悲,普度眾生,但至少不應當這般是非不分,善惡不辨吧?”
“可她是那王璟川的血脈……”
秦淮:“每個人的出生都不能選擇,就像你們這麽多人,有的人出生好一些,有的人出生得差一些,難道要以每個人的出生來判斷此人的人品嗎?
出身好的人就一定人品高潔?祖上有人做過惡事的,其後輩就全都是十惡不赦之徒?
好竹能出歹筍,歹竹也能出好筍,看待任何人任何事都要就事論事,而不是要以偏概全,搞連坐那一套。”
蒙懷傑被秦淮的這番話堵得啞口無言,一張臉不禁漲得通紅,其餘書生也都一時說不上話來。
霍臨塵目光輕飄飄地掃向蒙懷傑,旋即又看向其他人,語氣不再似先前那般嚴厲,卻帶著一股子淡淡的嘲諷。
“你們都是熟讀聖賢書之人,連這點子道理都不懂,看來,你們的聖賢書都白讀了。”
一句輕飄飄的話,像是一記耳光,響亮地打在了他們的臉上,叫他們的臉色都一陣青一陣白,隻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躲一躲才好。
不少人都開始後悔今日的衝動行事了。
先前他們怎麽就那麽頭腦發熱,直接跟著來了呢?當時不知怎的,就像是被蠱惑了似的,衝動得完全不顧後果。
現在他們隻覺得後悔,後悔得恨不得直接扭頭就走。
但現在卻有點騎虎難下了。
現在冷靜下來想一想,嚴攸寧究竟是死是活,跟他們又有什麽關係呢?
真正跟他們利益相關的,是近在眼前的科舉。
若因為這一場鬧劇,他們被下令抓起來了,影響了備考,還因此被記一筆,甚至取消考試的資格,那就真真是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