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6章 不見棺材不掉淚
到了此地時,張德覺得自己當真是隻剩下最後一口氣在了。
是以現在又挨了這幾個孩子的一頓踢打,張德也嚎叫得格外大聲。
鄭氏雖然沒挨打,但他見自己的丈夫兒子受了這番苦,心中亦是不禁一陣陣心疼,但她卻也沒有勇氣阻止,隻覺心中一陣絕望又淒然。
他們這一次,當真是栽了大跟頭了,隻怕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了。
張德和張山泉又何嚐不是這種感覺?
此番陣仗鬧得這麽大,他們又倒黴地落了網,他們的下場會究竟如何,可想而知。
他們做這個行當的,心中其實或多或少都做好了會落網的準備,所謂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但這一天真的到來的時候,他們還是會覺得驚慌恐懼。
這一刻,他們才不由在心中生出了後悔來。
若早知如此,他們當初就不該做這個行當。
再或者,早知如此他們就不該做這一單生意,此前他們賺的銀子也已經足夠多了,至少是足夠他們一家三口富足地過完一輩子了,他們早點收手,又如何會落得今日的下場?
但人世間最難求的便是早知道。
他們已經做下了這等惡事,那就要做好要承擔惡果的準備。
三個男孩都在張德和張山泉身上發泄了一通,隻有嚴攸寧未有動作,她隻是靜靜地看著。
並非她不恨這幾人,她當然也恨。
差一點,自己就徹底離開了人世,再也見不到她所在意的親人朋友們。
而這一切,全都因為他們。
但嚴攸寧卻是冷靜理智的,就算自己什麽都不做,這幾人也都會得到應有的懲罰。
而簡單粗暴的武力,也隻能給他們身體帶來些許痛苦罷了,她要報複他們,完全可以采取更加誅心的法子。
她看向溫縣令,開口問道:“溫大人,依照大周律例,他們所犯罪行,會受到怎樣的懲罰?”
溫縣令當即正色道:“皇上重新頒布詔令,修訂了拐賣孩童的罪罰,依修訂之後的律例,但凡有此罪行者,主犯當斬,其家人則需流放三千裏,世世代代不允許科考入仕。
他們三人皆是主犯,三人便都當斬。”
既然那些人這般心黑,對別人的孩子下手,那他們的罪責便也要落在他們的孩子身上。
世世代代不允許科考入仕,這已然是一個非常嚴酷的罪責了。
但凡有點良知和敬畏心之人,就不敢再去冒險。
張德三人聽到溫縣令的這話,臉色俱是齊齊一變,一股更深的恐懼自腳底直直地往上竄,直叫他們頭皮一陣陣發麻。
他們此前不知道這個政令嗎?當然不是。
他們就是幹這個的,如何會不知?
隻是他們心中對此一直存著僥幸罷了。
每一次他們都覺得自己不會被抓,隻要小心些便是,畢竟他們做了這麽多年,早就經驗豐富了。
並不是沒想過早早金盆洗手,但是這個行當來錢實在太快了,快得叫人迷了眼。
享受過這樣的日進鬥金的斂財速度,讓他們再重新迴歸踏踏實實的普通日子,他們如何能忍受得了?
所以便一次又一次地心存僥幸,一次又一次地告訴自己,下次就收手。
下次又下次,不知不覺,野心也被喂得越來越大,想要迴頭,就更難了。
即便知道這是一樁掉腦袋的行當,他們也都願意頂風作案。
其他與他們一樣做著同樣行當的人,也都是與他們一般無二的想法。
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掉淚。
真正死到臨頭了,他們才開始懊悔,卻已經來不及了。
嚴攸寧沒有對他們拳打腳踢,但隻是這輕飄飄的一個問題,就讓他們幾人頓時血色全無。
張山泉一下沒繃住,直接軟倒在地,原本又高又壯的一個大漢,一下就癱軟成了一灘爛泥。
“我不想死,我,我還那麽年輕,我還沒娶媳婦,我不想死……
大人,求求您網開一麵,草民真的不想死!”
眾人見他這般模樣,麵上俱是不禁露出了鄙夷之色。
溫縣令更是一臉冷然,開口的語氣充滿嚴厲。
“既然不想死,當初又何必去做這昧良心的買賣?”
張山泉嘴唇哆嗦,一陣囁嚅,“草民隻是一時糊塗,是,是草民爹娘帶著草民幹的……”
他說完這話,整張臉都不由深深地埋下,似是有些心虛羞愧,不敢直視他的爹娘。
張德和鄭氏眼神微微動了動,頓了片刻,他們像是突然下定了什麽決心,神色也變得決絕了起來。
張德高聲道:“大人,草民兒子說得沒錯,這個行當,就是我們帶著他幹的,他其實也是不願意的,是我們逼他他才不得不從,所以我們才是主犯,他隻是從犯罷了!”
鄭氏也連連點頭,“對,對,我們是主犯,他隻是從犯,依照律法,他可以留下一命,隻需要流放三千裏便是!
請大人明查,事實便是如此的!”
兩人一唱一和,竟是想趁機把張山泉撇清,好讓他免於一死。
但沒人是傻子,不可能憑借他們這三言兩語就真的信了他們的話。
雲子鶴冷嘲道:“真是稀奇,你們這樣的人,竟然也還有這麽一腔拳拳愛子之心。
你們的兒子是心頭肉,別人的孩子就不是了?你們當初既然敢做這個行當,就應當想一想會不會牽連和報應到自己的骨肉身上!”
雲子鶴的聲音冰冷,這番話也毫不留情,張德和鄭氏臉色不禁驟然一變。
隻愣怔了片刻,張德就再次急切開口。
“我們已經知道錯了,是我們財迷心竅,豬油蒙了心,這才做出這等喪良心的勾當,我們願意服刑受死,隻求大人能明察秋毫,不要牽連無辜之人。”
鄭氏也連聲附和,“對,對,我們兒子他真的是被迫的,他罪不至死啊。”
張山泉聽到自家爹娘的這番話,眼底閃過一抹澀然,但他終究沒有勇氣開口澄清這一切。
到底,他還是怕死。
他告訴自己,他不是要讓爹娘為自己開脫頂罪,他隻是不希望張家就此絕後罷了。
所以他必須活下來。
爹娘若是去了,以後清明時分,自己便到他們墳前多給他們燒幾柱香便是了。
到了此地時,張德覺得自己當真是隻剩下最後一口氣在了。
是以現在又挨了這幾個孩子的一頓踢打,張德也嚎叫得格外大聲。
鄭氏雖然沒挨打,但他見自己的丈夫兒子受了這番苦,心中亦是不禁一陣陣心疼,但她卻也沒有勇氣阻止,隻覺心中一陣絕望又淒然。
他們這一次,當真是栽了大跟頭了,隻怕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了。
張德和張山泉又何嚐不是這種感覺?
此番陣仗鬧得這麽大,他們又倒黴地落了網,他們的下場會究竟如何,可想而知。
他們做這個行當的,心中其實或多或少都做好了會落網的準備,所謂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但這一天真的到來的時候,他們還是會覺得驚慌恐懼。
這一刻,他們才不由在心中生出了後悔來。
若早知如此,他們當初就不該做這個行當。
再或者,早知如此他們就不該做這一單生意,此前他們賺的銀子也已經足夠多了,至少是足夠他們一家三口富足地過完一輩子了,他們早點收手,又如何會落得今日的下場?
但人世間最難求的便是早知道。
他們已經做下了這等惡事,那就要做好要承擔惡果的準備。
三個男孩都在張德和張山泉身上發泄了一通,隻有嚴攸寧未有動作,她隻是靜靜地看著。
並非她不恨這幾人,她當然也恨。
差一點,自己就徹底離開了人世,再也見不到她所在意的親人朋友們。
而這一切,全都因為他們。
但嚴攸寧卻是冷靜理智的,就算自己什麽都不做,這幾人也都會得到應有的懲罰。
而簡單粗暴的武力,也隻能給他們身體帶來些許痛苦罷了,她要報複他們,完全可以采取更加誅心的法子。
她看向溫縣令,開口問道:“溫大人,依照大周律例,他們所犯罪行,會受到怎樣的懲罰?”
溫縣令當即正色道:“皇上重新頒布詔令,修訂了拐賣孩童的罪罰,依修訂之後的律例,但凡有此罪行者,主犯當斬,其家人則需流放三千裏,世世代代不允許科考入仕。
他們三人皆是主犯,三人便都當斬。”
既然那些人這般心黑,對別人的孩子下手,那他們的罪責便也要落在他們的孩子身上。
世世代代不允許科考入仕,這已然是一個非常嚴酷的罪責了。
但凡有點良知和敬畏心之人,就不敢再去冒險。
張德三人聽到溫縣令的這話,臉色俱是齊齊一變,一股更深的恐懼自腳底直直地往上竄,直叫他們頭皮一陣陣發麻。
他們此前不知道這個政令嗎?當然不是。
他們就是幹這個的,如何會不知?
隻是他們心中對此一直存著僥幸罷了。
每一次他們都覺得自己不會被抓,隻要小心些便是,畢竟他們做了這麽多年,早就經驗豐富了。
並不是沒想過早早金盆洗手,但是這個行當來錢實在太快了,快得叫人迷了眼。
享受過這樣的日進鬥金的斂財速度,讓他們再重新迴歸踏踏實實的普通日子,他們如何能忍受得了?
所以便一次又一次地心存僥幸,一次又一次地告訴自己,下次就收手。
下次又下次,不知不覺,野心也被喂得越來越大,想要迴頭,就更難了。
即便知道這是一樁掉腦袋的行當,他們也都願意頂風作案。
其他與他們一樣做著同樣行當的人,也都是與他們一般無二的想法。
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掉淚。
真正死到臨頭了,他們才開始懊悔,卻已經來不及了。
嚴攸寧沒有對他們拳打腳踢,但隻是這輕飄飄的一個問題,就讓他們幾人頓時血色全無。
張山泉一下沒繃住,直接軟倒在地,原本又高又壯的一個大漢,一下就癱軟成了一灘爛泥。
“我不想死,我,我還那麽年輕,我還沒娶媳婦,我不想死……
大人,求求您網開一麵,草民真的不想死!”
眾人見他這般模樣,麵上俱是不禁露出了鄙夷之色。
溫縣令更是一臉冷然,開口的語氣充滿嚴厲。
“既然不想死,當初又何必去做這昧良心的買賣?”
張山泉嘴唇哆嗦,一陣囁嚅,“草民隻是一時糊塗,是,是草民爹娘帶著草民幹的……”
他說完這話,整張臉都不由深深地埋下,似是有些心虛羞愧,不敢直視他的爹娘。
張德和鄭氏眼神微微動了動,頓了片刻,他們像是突然下定了什麽決心,神色也變得決絕了起來。
張德高聲道:“大人,草民兒子說得沒錯,這個行當,就是我們帶著他幹的,他其實也是不願意的,是我們逼他他才不得不從,所以我們才是主犯,他隻是從犯罷了!”
鄭氏也連連點頭,“對,對,我們是主犯,他隻是從犯,依照律法,他可以留下一命,隻需要流放三千裏便是!
請大人明查,事實便是如此的!”
兩人一唱一和,竟是想趁機把張山泉撇清,好讓他免於一死。
但沒人是傻子,不可能憑借他們這三言兩語就真的信了他們的話。
雲子鶴冷嘲道:“真是稀奇,你們這樣的人,竟然也還有這麽一腔拳拳愛子之心。
你們的兒子是心頭肉,別人的孩子就不是了?你們當初既然敢做這個行當,就應當想一想會不會牽連和報應到自己的骨肉身上!”
雲子鶴的聲音冰冷,這番話也毫不留情,張德和鄭氏臉色不禁驟然一變。
隻愣怔了片刻,張德就再次急切開口。
“我們已經知道錯了,是我們財迷心竅,豬油蒙了心,這才做出這等喪良心的勾當,我們願意服刑受死,隻求大人能明察秋毫,不要牽連無辜之人。”
鄭氏也連聲附和,“對,對,我們兒子他真的是被迫的,他罪不至死啊。”
張山泉聽到自家爹娘的這番話,眼底閃過一抹澀然,但他終究沒有勇氣開口澄清這一切。
到底,他還是怕死。
他告訴自己,他不是要讓爹娘為自己開脫頂罪,他隻是不希望張家就此絕後罷了。
所以他必須活下來。
爹娘若是去了,以後清明時分,自己便到他們墳前多給他們燒幾柱香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