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7章 仇恨的力量
蘭清笳自己,便是藥人案的最大受害者。
因為自身的經曆,她對這件事也就有了絕對的發言權。
便是巫蠱之術,她相較於秦淮來說,也更為了解。
是以,她在熙元帝麵前說話的分量便遠超了秦淮。
同樣的話從秦淮的嘴裏說出來,熙元帝或許也能聽進去,但卻沒有從蘭清笳的口中聽到更加信服。
是以,當初秦淮才會說,這件事成敗的關鍵,更多是係於蘭清笳的身上。
熙元帝究竟能否真正被說動,便得看蘭清笳願不願意使出十分之力。
蘭清笳對於卓安烺的確沒法像沐白那樣做到全身心的信任,不過,他說的有關除蠱之事的想法,卻是跟蘭清笳的想法不謀而合。
這件事的確是十分有必要做,而且,還不能隻當做一時任務,應當是作為長期之事來貫徹執行。
便是衝著這一點,蘭清笳也決定了要全力一試,盡力為卓安烺爭取。
蘭清笳說完了除蠱之事,又轉而提到了藥人和鬼人之事,便是要在熙元帝的心中加大籌碼和壓力,同時,也是為了增大自己這番話在熙元帝心中的分量。
畢竟,在巫蠱之術上她或許還不夠有分量,但在藥人和鬼人之事上,就沒人比蘭清笳更有話語權了。
她將兩件事進行類比,也就讓這兩件事的重要性擺在了同一層麵上,讓熙元帝也會多幾分思量。
果然,從熙元帝的麵色來看,他儼然已經被蘭清笳的這番話說動了。
或許他還沒有下定決心要啟用卓安烺,但除蠱之事已經確確實實讓他上心了。
沉吟了半晌,熙元帝也調整好了自己的心緒。
他沉聲開口,“你說得對,不論是藥人鬼人之事,還是除蠱之事,都十分有必要。
眼下的勝利隻是暫時的,朕不應該那般短視,直接被這場勝利衝昏了頭腦。”
皇帝當久了,被人捧久了,久而久之,就會忘記如何低頭。
他能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承認自己身為帝王在決策上的失誤與不足,這已然十分難得。
蘭清笳聽了他這話,心中一下就有數了。
他的確是個能聽得進勸的帝王。
隻要聽得進勸,那卓安烺就還有一線生機。
熙元帝果然很快就提到了卓安烺。
“除蠱之事,你們覺得朕應該派卓安烺去辦嗎?”
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熙元帝不否認,他或許是目前能找到的對巫蠱之術最了解之人,但他此前有過那番過往,熙元帝並不能放心用他。
因為那樣的人,已經失去了熙元帝的信任,誰都不能保證對方會不會故態複萌,再次背叛。
與其如此,還不如重新培養其他更加忠心耿耿之人,就算對方能力稍有欠缺,但至少不用擔心會遭到背叛。
而今,熙元帝對卓安烺依舊存著芥蒂。
即便他對巫蠱之術的確很了解,即便從能力上來看,他的確是最適合不過之人,但熙元帝心中天平依舊不能徹底向他傾斜。
說白了,熙元帝不信任卓安烺。
卓安烺越是聰明,熙元帝對他反而越是不放心。
一個不能保證對自己絕對忠心的聰明人,放在自己身邊可不一定是好事。
熙元帝主動問起秦淮和蘭清笳的意見,一來是因為這個提議是他們提出的,出於尊重,熙元帝的確應當問問他們。
二來,熙元帝也的確很看重他們兩人的看法,是真的想聽聽他們的見解。
若他們能說出讓自己信服的理由,熙元帝也會考慮采納。
秦淮依舊沒有開口,而是完全把主場交給了蘭清笳。
蘭清笳也沒有拐彎抹角,直截了當地表達了自己的見解。
“皇上既然問了,那我便如實說了。我認為,卓安烺此人可用。
從能力上來說,他的確最適合不過,除了他,皇上也很難找到比他對巫蠱之術更了解之人。
皇上會有所顧慮,無非就是擔心他的忠誠問題。
對此,我也不敢貿然為他做擔保,我對他也同樣保有些許懷疑。
讓我覺得他可用的原因是,我在他的身上的的確確看到了對巫蠱之術毫不掩飾的厭惡與痛恨,就如同我對試煉藥人之人的痛恨一般。
我比任何人都清楚,有時候仇恨也是一種無限的動力,為了複仇,我們有時候可以不顧一切,卓安烺身上有那樣的仇恨。
這件事於他而言,不是一樁任務,而更像是一樁使命,一樁能讓自己前半生所受的苦得到釋放和報複的莊重使命,所以我願意相信他。”
蘭清笳的話說得格外鄭重,也格外發自內心。
這些話不僅僅是為了勸服熙元帝而說出的話術,而是真的發自她的內心。
隻有真正經曆過痛苦的人,才會明白那種仇恨的心理,也才會了解,他們因為心中的仇恨,究竟能做到哪一步。
從這一點上,她和卓安烺已然產生了共情。
所以,便姑且相信卓安烺一次吧。
如果他能抓住這次機會好好表現,那便是他命不該絕。
如果他沒能抓住機會,那也是他命該如此,再怎樣都怪不到他們的頭上來了。
熙元帝因為蘭清笳的這番話,心中的天平終於產生了動搖。
而秦淮聽了,則是又想到了以往蘭清笳經曆過的那些事,一時之間望著蘭清笳的眼神充滿了憐惜。
隻是現在不好多說什麽,他隻能伸手輕輕握住了蘭清笳的手,以作安慰。
蘭清笳卻不覺得有什麽,畢竟那些事已經過了很久了,那些人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她的仇恨也早就化解了。
現在,她的生活這般美滿,她又還有什麽可抱怨的?
秦淮這時候開了口,“皇兄,我也認同笳兒方才所說的話。
卓安烺的確是犯了重罪,你直接下令將他斬了自然一了百了,但這樣其實反倒是便宜了他,他也沒有為自己所行之事付出什麽太過慘痛的代價。
與其如此,還不如讓他戴罪立功,若他當真能將此事做好,於我們大元國來說,便是有利無害,並沒有半點損失。
若他膽敢故態複萌,再行任何不軌之事,那皇兄再派人將他捉拿,施以極刑便是,屆時也同樣能起到震懾效果。”
蘭清笳自己,便是藥人案的最大受害者。
因為自身的經曆,她對這件事也就有了絕對的發言權。
便是巫蠱之術,她相較於秦淮來說,也更為了解。
是以,她在熙元帝麵前說話的分量便遠超了秦淮。
同樣的話從秦淮的嘴裏說出來,熙元帝或許也能聽進去,但卻沒有從蘭清笳的口中聽到更加信服。
是以,當初秦淮才會說,這件事成敗的關鍵,更多是係於蘭清笳的身上。
熙元帝究竟能否真正被說動,便得看蘭清笳願不願意使出十分之力。
蘭清笳對於卓安烺的確沒法像沐白那樣做到全身心的信任,不過,他說的有關除蠱之事的想法,卻是跟蘭清笳的想法不謀而合。
這件事的確是十分有必要做,而且,還不能隻當做一時任務,應當是作為長期之事來貫徹執行。
便是衝著這一點,蘭清笳也決定了要全力一試,盡力為卓安烺爭取。
蘭清笳說完了除蠱之事,又轉而提到了藥人和鬼人之事,便是要在熙元帝的心中加大籌碼和壓力,同時,也是為了增大自己這番話在熙元帝心中的分量。
畢竟,在巫蠱之術上她或許還不夠有分量,但在藥人和鬼人之事上,就沒人比蘭清笳更有話語權了。
她將兩件事進行類比,也就讓這兩件事的重要性擺在了同一層麵上,讓熙元帝也會多幾分思量。
果然,從熙元帝的麵色來看,他儼然已經被蘭清笳的這番話說動了。
或許他還沒有下定決心要啟用卓安烺,但除蠱之事已經確確實實讓他上心了。
沉吟了半晌,熙元帝也調整好了自己的心緒。
他沉聲開口,“你說得對,不論是藥人鬼人之事,還是除蠱之事,都十分有必要。
眼下的勝利隻是暫時的,朕不應該那般短視,直接被這場勝利衝昏了頭腦。”
皇帝當久了,被人捧久了,久而久之,就會忘記如何低頭。
他能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承認自己身為帝王在決策上的失誤與不足,這已然十分難得。
蘭清笳聽了他這話,心中一下就有數了。
他的確是個能聽得進勸的帝王。
隻要聽得進勸,那卓安烺就還有一線生機。
熙元帝果然很快就提到了卓安烺。
“除蠱之事,你們覺得朕應該派卓安烺去辦嗎?”
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熙元帝不否認,他或許是目前能找到的對巫蠱之術最了解之人,但他此前有過那番過往,熙元帝並不能放心用他。
因為那樣的人,已經失去了熙元帝的信任,誰都不能保證對方會不會故態複萌,再次背叛。
與其如此,還不如重新培養其他更加忠心耿耿之人,就算對方能力稍有欠缺,但至少不用擔心會遭到背叛。
而今,熙元帝對卓安烺依舊存著芥蒂。
即便他對巫蠱之術的確很了解,即便從能力上來看,他的確是最適合不過之人,但熙元帝心中天平依舊不能徹底向他傾斜。
說白了,熙元帝不信任卓安烺。
卓安烺越是聰明,熙元帝對他反而越是不放心。
一個不能保證對自己絕對忠心的聰明人,放在自己身邊可不一定是好事。
熙元帝主動問起秦淮和蘭清笳的意見,一來是因為這個提議是他們提出的,出於尊重,熙元帝的確應當問問他們。
二來,熙元帝也的確很看重他們兩人的看法,是真的想聽聽他們的見解。
若他們能說出讓自己信服的理由,熙元帝也會考慮采納。
秦淮依舊沒有開口,而是完全把主場交給了蘭清笳。
蘭清笳也沒有拐彎抹角,直截了當地表達了自己的見解。
“皇上既然問了,那我便如實說了。我認為,卓安烺此人可用。
從能力上來說,他的確最適合不過,除了他,皇上也很難找到比他對巫蠱之術更了解之人。
皇上會有所顧慮,無非就是擔心他的忠誠問題。
對此,我也不敢貿然為他做擔保,我對他也同樣保有些許懷疑。
讓我覺得他可用的原因是,我在他的身上的的確確看到了對巫蠱之術毫不掩飾的厭惡與痛恨,就如同我對試煉藥人之人的痛恨一般。
我比任何人都清楚,有時候仇恨也是一種無限的動力,為了複仇,我們有時候可以不顧一切,卓安烺身上有那樣的仇恨。
這件事於他而言,不是一樁任務,而更像是一樁使命,一樁能讓自己前半生所受的苦得到釋放和報複的莊重使命,所以我願意相信他。”
蘭清笳的話說得格外鄭重,也格外發自內心。
這些話不僅僅是為了勸服熙元帝而說出的話術,而是真的發自她的內心。
隻有真正經曆過痛苦的人,才會明白那種仇恨的心理,也才會了解,他們因為心中的仇恨,究竟能做到哪一步。
從這一點上,她和卓安烺已然產生了共情。
所以,便姑且相信卓安烺一次吧。
如果他能抓住這次機會好好表現,那便是他命不該絕。
如果他沒能抓住機會,那也是他命該如此,再怎樣都怪不到他們的頭上來了。
熙元帝因為蘭清笳的這番話,心中的天平終於產生了動搖。
而秦淮聽了,則是又想到了以往蘭清笳經曆過的那些事,一時之間望著蘭清笳的眼神充滿了憐惜。
隻是現在不好多說什麽,他隻能伸手輕輕握住了蘭清笳的手,以作安慰。
蘭清笳卻不覺得有什麽,畢竟那些事已經過了很久了,那些人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她的仇恨也早就化解了。
現在,她的生活這般美滿,她又還有什麽可抱怨的?
秦淮這時候開了口,“皇兄,我也認同笳兒方才所說的話。
卓安烺的確是犯了重罪,你直接下令將他斬了自然一了百了,但這樣其實反倒是便宜了他,他也沒有為自己所行之事付出什麽太過慘痛的代價。
與其如此,還不如讓他戴罪立功,若他當真能將此事做好,於我們大元國來說,便是有利無害,並沒有半點損失。
若他膽敢故態複萌,再行任何不軌之事,那皇兄再派人將他捉拿,施以極刑便是,屆時也同樣能起到震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