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五花大綁地送迴來
秦書墨派出了人手前去追迴蘭清笳一行。
然而,最後的結果卻並不盡如人意,蘭清笳似是早有預料,那一群高手一出現,蘭清笳就送給了他們一份大禮。
他們不敢對蘭清笳用強,也沒料到蘭清笳耍花招使手段,一頓摻了料的飯菜下去,他們全都倒下了。
最後,那一行人被蘭清笳派了幾人五花大綁地打包送迴了燕京,灰頭土臉,毫無尊嚴。
這是他們職業生涯中最沒有尊嚴的一次!
他們羞愧得根本無顏麵對皇上,秦書墨見到他們這樣,也覺得一陣火大。
他再派出另一批人手,但這一迴,他們愣是連蘭清笳的蹤跡都尋不到。
蘭清笳與沐白離京的事絕對不能泄露出去,所以他們自然也不能興師動眾地找人,隻能暗自排查。
正因如此,大大增加了尋找的難度。
蘭清笳顯然是不想被他們找到,把自己藏得嚴嚴實實的。
兩次铩羽而歸,秦書墨也終於見識到了蘭清笳的狡猾和聰慧。
幾番思量,他最終還是放棄了將她強行帶迴來的想法。
她這番動作,也已然證明了她態度的堅決。
真的把她強行帶迴來,說不定她還會想其他辦法離開。
而且,為了躲避自己派去的人,他們還要東躲西藏,說不定反而會對他們的安全帶來威脅。
那樣的話,就隻能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秦書墨心中百般無奈,最後派出了一行人,這次,他們不是去半道攔截,而是直奔昆南封地,在秦淮的府邸等著。
等見了她,那些人便為她所用,供她差遣,再暗中保護。
蘭清笳此行,必然會先去秦淮的府邸,她至少要找秦淮的心腹手下細細詢問當時的情況。
所以,先趕到他的府邸,定能把蘭清笳等來。
霍雲姝一邊苦哈哈地抄寫宮規,一邊不忘打探事情的最新進展。
聽聞了兩批高手都铩羽而歸,霍雲姝心中也不知道自己該高興多一點,還是該擔憂多一點。
不過,看到秦書墨吃癟,她還是暗暗有些開心。
看吧,不是她當初不想攔下蘭清笳,而是根本就攔不住!
所以,也怪不到她啊!
既然事情已經成了定局,眼下,秦書墨和霍雲姝兩夫婦自然就隻能想辦法遮掩善後。
霍雲柏那裏,必須要讓他封口,絕對不能告訴旁人。
這一點,霍臨塵就能做到。
對於蘭清笳與沐白的去向,霍雲柏心中縱然有千百個疑問,在親爹的威壓之下也根本不敢問,也不敢對任何人提起,連他娘親都不能提。
霍臨塵名曰:這是他們兩父子之間的秘密。
好吧,他要好好地保守秘密。
而宮裏,則是采取了另外一個策略。
蘭清笳和沐白太久沒有露麵,必然會被人所懷疑。
既然如此,索性便直接將映月宮給封了。
秦書墨突然降旨,雷厲風行地封鎖了映月宮,所有人都被限製了自由,每日的吃食用度,都隻能靠外麵的人往裏送。
宮裏日子枯燥,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能成為談資。
更何況還是這麽大的一個變動。
當日傳旨太監那副氣勢洶洶,趾高氣昂的模樣,不少人都看在眼裏。
宮人們頓時紛紛議論,心道莫非淮南王又做了什麽惹了皇上的不快,連帶著淮南王妃和小世子的待遇也急轉直下。
不然為何好端端的,那宮裏所有人的自由都被限製了?
跟以往相比,現在才像是真正的軟禁。
不僅如此,皇上還下了旨意,除了每日前來送飯菜和其他用品的宮人以外,閑雜人等不能隨便靠近映月宮,不然,直接問罪。
出於求生本能,宮人們就算再好奇究竟發生了些什麽,也不敢不要命地往前湊。
但越是如此,私底下的議論便越多。
淮南王那樣敏感的身份,淮南王妃和世子根本就不可能真的有好日過。
之前皇上對他們客客氣氣,讓他們享受著各種優渥的條件,也隻是出於寬厚仁義。
現在皇上突然震怒,定是淮南王又不安分了。
他有所動作,宮裏的淮南王妃和小世子可不就遭殃了嗎?
那麽,淮南王到底做了什麽事?
很快,外麵就又傳出風聲了。
這個消息可不簡單,不僅牽涉到淮南王,還涉及了攝政王。
原來,淮南王與攝政王一直暗中往來,有一些小動作。
那些小動作究竟是什麽,宮人們自然不可能知道,但這其中自有一種不可言說的隱秘。
不久之前,在京都碼頭,攝政王還當著眾人的麵承認,他的確與淮南王有聯係,並且還先斬後奏,幫淮南王從昆南運了一堆石頭迴來。
這件事再次被拿出來做伐子,成為了攻訐攝政王與淮南王同流合汙的罪證之意。
此前因門生案,攝政王一直處在風口浪尖上,現在又多了一樁罪證,事情終於鬧大了。
宮人們紛紛恍悟,難怪皇上會突然一改對淮南王妃和小世子的態度,直接派人將映月宮給封了。
大家都不禁把注意力放在了宮中的皇後身上。
之前沒注意,現在倒是突然想起,皇後最近似乎也一直待在坤寧宮中,不大帶著皇子公主出門溜達了。
莫非,連皇後都要受牽連?難道要廢後了?
正在努力抄宮規的皇後:……
她不知道,自己已經在一眾宮人的心中被廢了無數次。
就在這樣暗濤洶湧的非常時刻,攝政王再次提出辭去攝政王之銜,告老還鄉。
上次攝政王因為門生案提出隱退的要求,皇上並沒有同意,他一力站在攝政王這邊,不顧朝臣的非議力保他的清白,讓他繼續穩坐高位。
但這一次,隨著外麵關於攝政王與淮南王的流言越來越盛,皇上對攝政王的態度也似乎出現了一絲裂痕。
麵對攝政王的主動請辭,皇上沒有當場挽留,而是現出了猶豫遲疑之態。
皇上沒有當場答應,而是說要考慮一番。
但政治嗅覺敏感的朝臣們,已經從皇上這與以往大不相同的態度裏品出了不一樣的苗頭。
皇上對攝政王是真的起了嫌隙。
果然,第二日,皇上就考慮好了,他以攝政王年事漸高,不忍他再勞心勞力為由,準了他的請辭。
從此,大元朝就沒有攝政王了。
秦書墨派出了人手前去追迴蘭清笳一行。
然而,最後的結果卻並不盡如人意,蘭清笳似是早有預料,那一群高手一出現,蘭清笳就送給了他們一份大禮。
他們不敢對蘭清笳用強,也沒料到蘭清笳耍花招使手段,一頓摻了料的飯菜下去,他們全都倒下了。
最後,那一行人被蘭清笳派了幾人五花大綁地打包送迴了燕京,灰頭土臉,毫無尊嚴。
這是他們職業生涯中最沒有尊嚴的一次!
他們羞愧得根本無顏麵對皇上,秦書墨見到他們這樣,也覺得一陣火大。
他再派出另一批人手,但這一迴,他們愣是連蘭清笳的蹤跡都尋不到。
蘭清笳與沐白離京的事絕對不能泄露出去,所以他們自然也不能興師動眾地找人,隻能暗自排查。
正因如此,大大增加了尋找的難度。
蘭清笳顯然是不想被他們找到,把自己藏得嚴嚴實實的。
兩次铩羽而歸,秦書墨也終於見識到了蘭清笳的狡猾和聰慧。
幾番思量,他最終還是放棄了將她強行帶迴來的想法。
她這番動作,也已然證明了她態度的堅決。
真的把她強行帶迴來,說不定她還會想其他辦法離開。
而且,為了躲避自己派去的人,他們還要東躲西藏,說不定反而會對他們的安全帶來威脅。
那樣的話,就隻能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秦書墨心中百般無奈,最後派出了一行人,這次,他們不是去半道攔截,而是直奔昆南封地,在秦淮的府邸等著。
等見了她,那些人便為她所用,供她差遣,再暗中保護。
蘭清笳此行,必然會先去秦淮的府邸,她至少要找秦淮的心腹手下細細詢問當時的情況。
所以,先趕到他的府邸,定能把蘭清笳等來。
霍雲姝一邊苦哈哈地抄寫宮規,一邊不忘打探事情的最新進展。
聽聞了兩批高手都铩羽而歸,霍雲姝心中也不知道自己該高興多一點,還是該擔憂多一點。
不過,看到秦書墨吃癟,她還是暗暗有些開心。
看吧,不是她當初不想攔下蘭清笳,而是根本就攔不住!
所以,也怪不到她啊!
既然事情已經成了定局,眼下,秦書墨和霍雲姝兩夫婦自然就隻能想辦法遮掩善後。
霍雲柏那裏,必須要讓他封口,絕對不能告訴旁人。
這一點,霍臨塵就能做到。
對於蘭清笳與沐白的去向,霍雲柏心中縱然有千百個疑問,在親爹的威壓之下也根本不敢問,也不敢對任何人提起,連他娘親都不能提。
霍臨塵名曰:這是他們兩父子之間的秘密。
好吧,他要好好地保守秘密。
而宮裏,則是采取了另外一個策略。
蘭清笳和沐白太久沒有露麵,必然會被人所懷疑。
既然如此,索性便直接將映月宮給封了。
秦書墨突然降旨,雷厲風行地封鎖了映月宮,所有人都被限製了自由,每日的吃食用度,都隻能靠外麵的人往裏送。
宮裏日子枯燥,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能成為談資。
更何況還是這麽大的一個變動。
當日傳旨太監那副氣勢洶洶,趾高氣昂的模樣,不少人都看在眼裏。
宮人們頓時紛紛議論,心道莫非淮南王又做了什麽惹了皇上的不快,連帶著淮南王妃和小世子的待遇也急轉直下。
不然為何好端端的,那宮裏所有人的自由都被限製了?
跟以往相比,現在才像是真正的軟禁。
不僅如此,皇上還下了旨意,除了每日前來送飯菜和其他用品的宮人以外,閑雜人等不能隨便靠近映月宮,不然,直接問罪。
出於求生本能,宮人們就算再好奇究竟發生了些什麽,也不敢不要命地往前湊。
但越是如此,私底下的議論便越多。
淮南王那樣敏感的身份,淮南王妃和世子根本就不可能真的有好日過。
之前皇上對他們客客氣氣,讓他們享受著各種優渥的條件,也隻是出於寬厚仁義。
現在皇上突然震怒,定是淮南王又不安分了。
他有所動作,宮裏的淮南王妃和小世子可不就遭殃了嗎?
那麽,淮南王到底做了什麽事?
很快,外麵就又傳出風聲了。
這個消息可不簡單,不僅牽涉到淮南王,還涉及了攝政王。
原來,淮南王與攝政王一直暗中往來,有一些小動作。
那些小動作究竟是什麽,宮人們自然不可能知道,但這其中自有一種不可言說的隱秘。
不久之前,在京都碼頭,攝政王還當著眾人的麵承認,他的確與淮南王有聯係,並且還先斬後奏,幫淮南王從昆南運了一堆石頭迴來。
這件事再次被拿出來做伐子,成為了攻訐攝政王與淮南王同流合汙的罪證之意。
此前因門生案,攝政王一直處在風口浪尖上,現在又多了一樁罪證,事情終於鬧大了。
宮人們紛紛恍悟,難怪皇上會突然一改對淮南王妃和小世子的態度,直接派人將映月宮給封了。
大家都不禁把注意力放在了宮中的皇後身上。
之前沒注意,現在倒是突然想起,皇後最近似乎也一直待在坤寧宮中,不大帶著皇子公主出門溜達了。
莫非,連皇後都要受牽連?難道要廢後了?
正在努力抄宮規的皇後:……
她不知道,自己已經在一眾宮人的心中被廢了無數次。
就在這樣暗濤洶湧的非常時刻,攝政王再次提出辭去攝政王之銜,告老還鄉。
上次攝政王因為門生案提出隱退的要求,皇上並沒有同意,他一力站在攝政王這邊,不顧朝臣的非議力保他的清白,讓他繼續穩坐高位。
但這一次,隨著外麵關於攝政王與淮南王的流言越來越盛,皇上對攝政王的態度也似乎出現了一絲裂痕。
麵對攝政王的主動請辭,皇上沒有當場挽留,而是現出了猶豫遲疑之態。
皇上沒有當場答應,而是說要考慮一番。
但政治嗅覺敏感的朝臣們,已經從皇上這與以往大不相同的態度裏品出了不一樣的苗頭。
皇上對攝政王是真的起了嫌隙。
果然,第二日,皇上就考慮好了,他以攝政王年事漸高,不忍他再勞心勞力為由,準了他的請辭。
從此,大元朝就沒有攝政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