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雲家平反
秦淮聽到蘭懷鈺說的這話,麵色又禁不住幾經變化。
他知道蘭清笳不會出事,但外人不知道。
蘭清笳的親爹都沒有任何表示,沒想到,這個隔房的大堂兄,竟然會這般設身處地地為她的安危著想。
他這話說得輕巧,但若秦書墨是一個不講道理的帝王,蘭懷鈺若真的聯合大臣上書,那帝王之怒可想而知。
說不定,他身上的這個官職都要被削了。
他願意為了笳兒母子的性命冒這樣大的風險,秦淮心中如何會毫無觸動?
他當即朝蘭懷鈺抱拳一揖,“多謝大堂兄!”
蘭懷鈺當即把秦淮扶了起來,“都是一家人,沒有必要說兩家話。”
都說患難見真情,以前秦淮對這話倒是感觸不深。
現在,自己一朝“落難”,究竟誰待他真心,誰又是假意,一切就都明明白白的了。
蘭振坤這個嶽父,倒是連隔房的二叔一家都比不上。
由此可見,他對蘭清笳這個女兒究竟多麽不重視。
當初她還在閨中的時候,必然也是受了不少冷待。
時間不早了,秦淮便也沒打算耽擱,與他們抱拳作揖,他便上了馬車,準備上路。
蘭振華特意送的那一馬車藥物,他也收下了,連帶著馬車一起,隻是換上了自己的人當車夫。
他不欲讓雲子鶴相送,但是雲子鶴卻一再堅持,他拗不過,隻得作罷。
一行車馬浩浩蕩蕩地出了城,圍觀百姓不禁一陣唏噓感歎。
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不過,淮南王都已經落得這般處境了,竟然還有人敢大張旗鼓地來相送,膽子真是大啊。
蘭振坤是第二日上朝的時候才知道二房竟然去送了秦淮。
而且這事,還是從自己的同僚口中得知。
對方語氣陰陽怪氣,很是嘲諷,話裏話外都是在說他這個當嶽父的,竟是連一個隔房的二叔都比不上。
自家女婿一落難,自己就躲得遠遠的。
蘭振坤又是氣憤,又是羞惱。
他覺得自己的臉麵都要丟盡了,更遷怒於二房,為什麽要去送秦淮?
難道不知道秦淮現在是處於風口浪尖上嗎?
知道點輕重的就應該要跟秦淮保持距離,好好避嫌,免得被皇上盯上,連他們蘭家一起遷怒。
二房倒好,非但不避嫌,還上趕著往前湊!
他們是腦子有坑嗎?
而且,他們這樣做,將他的臉麵置於何地?
現在人人都將他與二房進行對比,二房對秦淮不離不棄,真心相待。
自己就成了個見風使舵,捧高踩低的小人!
蘭振坤真是要氣炸了。
當著眾同僚的麵,他卻是什麽都不能表現出來,隻能壓著火。
但是餘光看到一臉淡定坦然的蘭懷鈺,他還是禁不住氣得牙根癢癢。
待散了朝,他快步走上前,氣急敗壞地將蘭懷鈺拽到了無人之處。
他劈頭蓋臉就是一聲質問,“懷鈺,你和你爹是怎麽迴事?”
蘭懷鈺知道他問的是什麽,但偏就一副假裝不知情的樣子。
“伯父這話是何意?侄兒有些聽不明白。”
蘭振坤越發惱怒,“你別跟我繞彎子,昨天你和你爹為什麽去送淮南王?
你們難道不知道他現在是皇上的眼中釘嗎?
你們非但不與他避嫌,還公然相送,你這頂戴花翎怕是不想戴了!”
蘭懷鈺早就對這個伯父的為人秉性有了解,但此時還是禁不住有點寒心。
他不欲與對方多說,就算說了,也是話不投機半句多。
蘭懷鈺便語氣淡淡道:“我的頂戴花翎想不想戴,也是我自己的事。
我們兩家已經分家了,我與父親的行為不會牽連到伯父,你請放心吧。
若皇上真的怪罪下來,伯父就隻管把自己撇清便是了。”
蘭振坤聽出他的嘲諷與冷淡,更是氣得七竅生煙。
“你,你……”
蘭懷鈺打斷他,“伯父沒有什麽事的話,侄兒先走了。”
說著,他朝蘭振坤草草一揖,轉身離去。
蘭振坤有些愣怔地呆站在原地,待迴過神來,蘭懷鈺已經走遠了。
若非此地不便,他真想破口大罵。
不過就是分了家罷了,他們二房真是反了天了!
蘭振坤就算再生氣,也沒有真的到二房去興師問罪。
他覺得這樣做委實掉價,而且,這個時候,他也不想跟二房走得太近,明哲保身最是要緊。
不然,真的被牽連,自己大半輩子的努力就全毀了。
蘭振坤忍受著同僚們暗中的嘲諷與冷落,心中越發把秦淮記恨上了。
他戰戰兢兢,生怕皇上會降下聖旨,對蘭家動手。
不過一切卻沒有降臨,皇上待他的態度依舊如常——以前便不怎麽在意,現在更是無視。
蘭振坤暗鬆了一口氣,一直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去。
秦淮離開後的一個月,攝政王迴京。
他一並帶迴來的,還有江南堤壩決堤案的真相,還有此案的涉案嫌犯。
甚至,還包括幾個江南的官員。
攝政王經過一番雷霆手段的徹查,不僅把江南堤壩決堤案調查了個清楚明白,還順便把江南官場都擼了一遍。
原來,那處堤壩的決堤並非意外,而是人為。
霍臨塵趕到的時候,現場早已經被處理過,加上大雨的衝刷,想要找到第一手線索其實很難。
既然從現場找不到線索,他便從其他方麵下手。
他調取了當初監督修築堤壩的官員名冊,派人從他們的政績、為人、內宅等各處著手,無孔不入。
江南官場並非鐵板一塊,每個官員也都不可能都清清白白,或多或少都會有些不幹淨的。
水至清則無魚,關於這一點霍臨塵很清楚。
霍臨塵並非要把整個江南的官場一鍋端了,他隻是想找個突破口,順藤摸瓜罷了。
很快他就從幾個官員那裏下手,尋到了突破。
有一名官員承認,當日事發時,他聽到了一聲異樣的轟鳴聲。
那聲音,根本不像是雷聲,反而像是火藥爆炸的巨響。
當時他們趕往現場查看,他還嗅到了空氣中火藥的味道,甚至在附近也發現了一點火藥殘留的痕跡。
霍臨塵便篤定,這是人為。
秦淮聽到蘭懷鈺說的這話,麵色又禁不住幾經變化。
他知道蘭清笳不會出事,但外人不知道。
蘭清笳的親爹都沒有任何表示,沒想到,這個隔房的大堂兄,竟然會這般設身處地地為她的安危著想。
他這話說得輕巧,但若秦書墨是一個不講道理的帝王,蘭懷鈺若真的聯合大臣上書,那帝王之怒可想而知。
說不定,他身上的這個官職都要被削了。
他願意為了笳兒母子的性命冒這樣大的風險,秦淮心中如何會毫無觸動?
他當即朝蘭懷鈺抱拳一揖,“多謝大堂兄!”
蘭懷鈺當即把秦淮扶了起來,“都是一家人,沒有必要說兩家話。”
都說患難見真情,以前秦淮對這話倒是感觸不深。
現在,自己一朝“落難”,究竟誰待他真心,誰又是假意,一切就都明明白白的了。
蘭振坤這個嶽父,倒是連隔房的二叔一家都比不上。
由此可見,他對蘭清笳這個女兒究竟多麽不重視。
當初她還在閨中的時候,必然也是受了不少冷待。
時間不早了,秦淮便也沒打算耽擱,與他們抱拳作揖,他便上了馬車,準備上路。
蘭振華特意送的那一馬車藥物,他也收下了,連帶著馬車一起,隻是換上了自己的人當車夫。
他不欲讓雲子鶴相送,但是雲子鶴卻一再堅持,他拗不過,隻得作罷。
一行車馬浩浩蕩蕩地出了城,圍觀百姓不禁一陣唏噓感歎。
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不過,淮南王都已經落得這般處境了,竟然還有人敢大張旗鼓地來相送,膽子真是大啊。
蘭振坤是第二日上朝的時候才知道二房竟然去送了秦淮。
而且這事,還是從自己的同僚口中得知。
對方語氣陰陽怪氣,很是嘲諷,話裏話外都是在說他這個當嶽父的,竟是連一個隔房的二叔都比不上。
自家女婿一落難,自己就躲得遠遠的。
蘭振坤又是氣憤,又是羞惱。
他覺得自己的臉麵都要丟盡了,更遷怒於二房,為什麽要去送秦淮?
難道不知道秦淮現在是處於風口浪尖上嗎?
知道點輕重的就應該要跟秦淮保持距離,好好避嫌,免得被皇上盯上,連他們蘭家一起遷怒。
二房倒好,非但不避嫌,還上趕著往前湊!
他們是腦子有坑嗎?
而且,他們這樣做,將他的臉麵置於何地?
現在人人都將他與二房進行對比,二房對秦淮不離不棄,真心相待。
自己就成了個見風使舵,捧高踩低的小人!
蘭振坤真是要氣炸了。
當著眾同僚的麵,他卻是什麽都不能表現出來,隻能壓著火。
但是餘光看到一臉淡定坦然的蘭懷鈺,他還是禁不住氣得牙根癢癢。
待散了朝,他快步走上前,氣急敗壞地將蘭懷鈺拽到了無人之處。
他劈頭蓋臉就是一聲質問,“懷鈺,你和你爹是怎麽迴事?”
蘭懷鈺知道他問的是什麽,但偏就一副假裝不知情的樣子。
“伯父這話是何意?侄兒有些聽不明白。”
蘭振坤越發惱怒,“你別跟我繞彎子,昨天你和你爹為什麽去送淮南王?
你們難道不知道他現在是皇上的眼中釘嗎?
你們非但不與他避嫌,還公然相送,你這頂戴花翎怕是不想戴了!”
蘭懷鈺早就對這個伯父的為人秉性有了解,但此時還是禁不住有點寒心。
他不欲與對方多說,就算說了,也是話不投機半句多。
蘭懷鈺便語氣淡淡道:“我的頂戴花翎想不想戴,也是我自己的事。
我們兩家已經分家了,我與父親的行為不會牽連到伯父,你請放心吧。
若皇上真的怪罪下來,伯父就隻管把自己撇清便是了。”
蘭振坤聽出他的嘲諷與冷淡,更是氣得七竅生煙。
“你,你……”
蘭懷鈺打斷他,“伯父沒有什麽事的話,侄兒先走了。”
說著,他朝蘭振坤草草一揖,轉身離去。
蘭振坤有些愣怔地呆站在原地,待迴過神來,蘭懷鈺已經走遠了。
若非此地不便,他真想破口大罵。
不過就是分了家罷了,他們二房真是反了天了!
蘭振坤就算再生氣,也沒有真的到二房去興師問罪。
他覺得這樣做委實掉價,而且,這個時候,他也不想跟二房走得太近,明哲保身最是要緊。
不然,真的被牽連,自己大半輩子的努力就全毀了。
蘭振坤忍受著同僚們暗中的嘲諷與冷落,心中越發把秦淮記恨上了。
他戰戰兢兢,生怕皇上會降下聖旨,對蘭家動手。
不過一切卻沒有降臨,皇上待他的態度依舊如常——以前便不怎麽在意,現在更是無視。
蘭振坤暗鬆了一口氣,一直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去。
秦淮離開後的一個月,攝政王迴京。
他一並帶迴來的,還有江南堤壩決堤案的真相,還有此案的涉案嫌犯。
甚至,還包括幾個江南的官員。
攝政王經過一番雷霆手段的徹查,不僅把江南堤壩決堤案調查了個清楚明白,還順便把江南官場都擼了一遍。
原來,那處堤壩的決堤並非意外,而是人為。
霍臨塵趕到的時候,現場早已經被處理過,加上大雨的衝刷,想要找到第一手線索其實很難。
既然從現場找不到線索,他便從其他方麵下手。
他調取了當初監督修築堤壩的官員名冊,派人從他們的政績、為人、內宅等各處著手,無孔不入。
江南官場並非鐵板一塊,每個官員也都不可能都清清白白,或多或少都會有些不幹淨的。
水至清則無魚,關於這一點霍臨塵很清楚。
霍臨塵並非要把整個江南的官場一鍋端了,他隻是想找個突破口,順藤摸瓜罷了。
很快他就從幾個官員那裏下手,尋到了突破。
有一名官員承認,當日事發時,他聽到了一聲異樣的轟鳴聲。
那聲音,根本不像是雷聲,反而像是火藥爆炸的巨響。
當時他們趕往現場查看,他還嗅到了空氣中火藥的味道,甚至在附近也發現了一點火藥殘留的痕跡。
霍臨塵便篤定,這是人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