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青衣男子
江南那邊不可能那麽快有消息傳迴,燕京這邊的流言倒是銳減了不少。
因為官府派人壓製了。
凡是有人膽敢妄議淮南王和江南之事者,全都要抓起來。
有了這道雷霆政令,百姓們自然被嚇得不敢再議論。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事情平息了。
相反,越是壓製,越是會讓百姓們在心中犯嘀咕。
秦淮繼續禁足於府中,秦書墨也繼續在朝堂上甩臉色,言語和態度上都流露出對秦淮的懷疑與忌憚。
這是雙方的博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誰先沉不住氣,誰就輸了。
某間宅院的書房中,兩個男人正在密會。
宅院外麵,有暗樁守著,十分警惕。
青衣男子神色似有些急躁,卻被他強自壓了下去,“皇子,您最近的行動,為何沒有與屬下商議?”
坐在案前的黑衣男子抬起頭來,此人正是早就離開大元的潯龍國三皇子,慕容睿。
他表麵離開,而實際上,卻早就來了個暗度陳倉。
他聽了青衣男子的話,眼神微冷。
“本皇子的決定,為什麽要跟你一個下人商議?你是主子還是我是主子?”
青衣男子眼神微閃,那抹情緒一閃而過,很快消失。
他當即露出惶恐神色,“屬下並非那個意思,屬下隻是覺得有些意外罷了。”
頓了頓,他還是道:“屬下以為,現在對淮南王動手太急躁了些,這一係列的動作也太密集了。
熹元帝雖然年輕,但心思卻十分縝密,太過頻繁的動作,隻會讓他生疑,此事應當徐徐圖之,方才穩妥。”
他看著這青衣男子,眼神中帶著一絲鄙夷。
“徐徐圖之?藥人之事你都徐徐圖了多少年了,最後還不是功敗垂成,所有的努力都化作了泡影,連一個女人都抓不到。
繼續徐徐圖之,等熹元帝一步步坐穩皇位再動手嗎?”
青衣男子臉上帶上羞愧,“此事的確是屬下無能。”
“知道你無能,就不要插嘴本皇子的決定。”
青衣男子垂頭,麵上依舊是難掩的憂慮之色。
“皇子,王上之前的旨意是暗中籠絡淮南王,與他達成聯姻,將彼此關係綁定。
現在您這麽做,豈不是與王上的意思背道而馳?”
慕容睿神色微微氣惱。
聯姻不成,還不是因為慕容雪屢試屢敗,根本啃不動他這個硬石頭!
但他卻不想強調慕容雪的失敗,這同樣也表明了他的無能。
他冷聲,“我這麽做,並未違背父王的意思。
既然他不吃美人計那一套,我便用強硬手段,逼得他在大元再無立足之地,不得不投入我們的陣營。
現在,他的處境不就越發艱難了嗎?隻要再添一把火,他必定不會被大元皇帝所容忍。
到時候,他除了投靠我們,還能有什麽其他出路?”
秦淮是先帝之子,他這個身份對他們來說有著天然的優勢。
試問,有什麽比他這個身份更適合舉起叛旗?
按理說,這個皇位,本就應該是他的啊。
他若舉起叛旗,也不是謀逆,隻是把屬於自己的奪迴來罷了。
他被熹元帝所不容,潯龍國助他奪迴皇位,這一切順理成章,他豈有不中計的道理?
秦淮如果真的要叛逃,他最心愛的王妃,最忠誠的徒弟,還有宋十三,都會跟著他一起逃。
甚至,連帶著一直躲在深山裏的太上皇和皇太妃,也會被誘到他們潯龍國。
他們一直想要抓的人,都會乖乖地跟著他們走。
青衣男子的眉頭還是鎖著,“他與熹元帝的關係並不似表麵上這麽輕易能挑撥……
屬下懷疑,他們根本就是在將計就計,就隻是為了引我們出洞罷了。
皇子,您不能繼續在這兒待下去了,不然恐有危險!”
慕容睿不以為意,“你休要杞人憂天,我有分寸。”
青衣男子見他不為所動,卻還是不肯放棄勸說。
“皇子,此事說來容易,待淮南王被逼得不得投靠我們的時候,我們要把他和他的家眷帶走,也根本不容易。”
慕容睿看向他,一副“你當我傻啊”的表情。
“我當然知道不容易,我自然會在風聲變緊之前就逼他就範,再悄悄把人送走。
就算真的出了什麽紕漏,沒法順利離開,但你的府邸不是有挖好的密室嗎?
把他們暫時安置在那裏,等到風頭過了再想辦法送走便是。”
青衣男子神情微滯。
“皇子,屬下以為此計還是太過冒進,一切當以穩妥為計,不然,這麽多年的謀劃就都付之東流了。”
慕容睿對他這一套說辭已經十分不耐煩。
“你來來去去就隻知道穩妥,最後也沒有謀劃出什麽來。
本皇子的計劃已經開始了,該做的都已經做了,現在要收手也已經來不及。”
青衣男子沉聲,“隻要皇子現在立馬迴潯龍國去,一切就都還來得及。”
慕容睿冷笑,“不可能。本皇子這次不把這件事辦成,絕不走。”
他此行是帶著任務來的,不可能就這麽一事無成,空手而歸。
如若不然,就算迴去了,也會被其他幾個皇子擠兌,更會惹來父王的不滿。
青衣男子的神色微沉,眸色微沉,最終還是什麽都沒說。
他知道,慕容睿不信任自己。
自己現在就算說再多,他也半句都聽不進去。
無法勸阻,卻並不代表著他要就此放任。
慕容睿太過自以為是,他對熹元帝和淮南王都遠沒有自己了解。
帝王的確都會有多疑的通病,熹元帝的出身不正,如果利用得當,要挑撥他與淮南王的關係,也並非不可能。
但是慕容睿的這個計謀太過急躁,人為設計的痕跡太重,必然會惹來他們的懷疑。
這本是一把可以大殺四方的利劍,若精心謀劃,連帶著連攝政王也能一起算計進去,叫熹元帝與攝政王離心。
屆時,大元內政分割,人心不齊,才是他們漁翁得利的最佳時機。
但此事並非一朝一夕能成,慕容睿太心急了,把原本的一張好牌貿貿然打了出去。
屆時,隻怕非但起不到原本的威力和效果,反而會反受其害。
江南那邊不可能那麽快有消息傳迴,燕京這邊的流言倒是銳減了不少。
因為官府派人壓製了。
凡是有人膽敢妄議淮南王和江南之事者,全都要抓起來。
有了這道雷霆政令,百姓們自然被嚇得不敢再議論。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事情平息了。
相反,越是壓製,越是會讓百姓們在心中犯嘀咕。
秦淮繼續禁足於府中,秦書墨也繼續在朝堂上甩臉色,言語和態度上都流露出對秦淮的懷疑與忌憚。
這是雙方的博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誰先沉不住氣,誰就輸了。
某間宅院的書房中,兩個男人正在密會。
宅院外麵,有暗樁守著,十分警惕。
青衣男子神色似有些急躁,卻被他強自壓了下去,“皇子,您最近的行動,為何沒有與屬下商議?”
坐在案前的黑衣男子抬起頭來,此人正是早就離開大元的潯龍國三皇子,慕容睿。
他表麵離開,而實際上,卻早就來了個暗度陳倉。
他聽了青衣男子的話,眼神微冷。
“本皇子的決定,為什麽要跟你一個下人商議?你是主子還是我是主子?”
青衣男子眼神微閃,那抹情緒一閃而過,很快消失。
他當即露出惶恐神色,“屬下並非那個意思,屬下隻是覺得有些意外罷了。”
頓了頓,他還是道:“屬下以為,現在對淮南王動手太急躁了些,這一係列的動作也太密集了。
熹元帝雖然年輕,但心思卻十分縝密,太過頻繁的動作,隻會讓他生疑,此事應當徐徐圖之,方才穩妥。”
他看著這青衣男子,眼神中帶著一絲鄙夷。
“徐徐圖之?藥人之事你都徐徐圖了多少年了,最後還不是功敗垂成,所有的努力都化作了泡影,連一個女人都抓不到。
繼續徐徐圖之,等熹元帝一步步坐穩皇位再動手嗎?”
青衣男子臉上帶上羞愧,“此事的確是屬下無能。”
“知道你無能,就不要插嘴本皇子的決定。”
青衣男子垂頭,麵上依舊是難掩的憂慮之色。
“皇子,王上之前的旨意是暗中籠絡淮南王,與他達成聯姻,將彼此關係綁定。
現在您這麽做,豈不是與王上的意思背道而馳?”
慕容睿神色微微氣惱。
聯姻不成,還不是因為慕容雪屢試屢敗,根本啃不動他這個硬石頭!
但他卻不想強調慕容雪的失敗,這同樣也表明了他的無能。
他冷聲,“我這麽做,並未違背父王的意思。
既然他不吃美人計那一套,我便用強硬手段,逼得他在大元再無立足之地,不得不投入我們的陣營。
現在,他的處境不就越發艱難了嗎?隻要再添一把火,他必定不會被大元皇帝所容忍。
到時候,他除了投靠我們,還能有什麽其他出路?”
秦淮是先帝之子,他這個身份對他們來說有著天然的優勢。
試問,有什麽比他這個身份更適合舉起叛旗?
按理說,這個皇位,本就應該是他的啊。
他若舉起叛旗,也不是謀逆,隻是把屬於自己的奪迴來罷了。
他被熹元帝所不容,潯龍國助他奪迴皇位,這一切順理成章,他豈有不中計的道理?
秦淮如果真的要叛逃,他最心愛的王妃,最忠誠的徒弟,還有宋十三,都會跟著他一起逃。
甚至,連帶著一直躲在深山裏的太上皇和皇太妃,也會被誘到他們潯龍國。
他們一直想要抓的人,都會乖乖地跟著他們走。
青衣男子的眉頭還是鎖著,“他與熹元帝的關係並不似表麵上這麽輕易能挑撥……
屬下懷疑,他們根本就是在將計就計,就隻是為了引我們出洞罷了。
皇子,您不能繼續在這兒待下去了,不然恐有危險!”
慕容睿不以為意,“你休要杞人憂天,我有分寸。”
青衣男子見他不為所動,卻還是不肯放棄勸說。
“皇子,此事說來容易,待淮南王被逼得不得投靠我們的時候,我們要把他和他的家眷帶走,也根本不容易。”
慕容睿看向他,一副“你當我傻啊”的表情。
“我當然知道不容易,我自然會在風聲變緊之前就逼他就範,再悄悄把人送走。
就算真的出了什麽紕漏,沒法順利離開,但你的府邸不是有挖好的密室嗎?
把他們暫時安置在那裏,等到風頭過了再想辦法送走便是。”
青衣男子神情微滯。
“皇子,屬下以為此計還是太過冒進,一切當以穩妥為計,不然,這麽多年的謀劃就都付之東流了。”
慕容睿對他這一套說辭已經十分不耐煩。
“你來來去去就隻知道穩妥,最後也沒有謀劃出什麽來。
本皇子的計劃已經開始了,該做的都已經做了,現在要收手也已經來不及。”
青衣男子沉聲,“隻要皇子現在立馬迴潯龍國去,一切就都還來得及。”
慕容睿冷笑,“不可能。本皇子這次不把這件事辦成,絕不走。”
他此行是帶著任務來的,不可能就這麽一事無成,空手而歸。
如若不然,就算迴去了,也會被其他幾個皇子擠兌,更會惹來父王的不滿。
青衣男子的神色微沉,眸色微沉,最終還是什麽都沒說。
他知道,慕容睿不信任自己。
自己現在就算說再多,他也半句都聽不進去。
無法勸阻,卻並不代表著他要就此放任。
慕容睿太過自以為是,他對熹元帝和淮南王都遠沒有自己了解。
帝王的確都會有多疑的通病,熹元帝的出身不正,如果利用得當,要挑撥他與淮南王的關係,也並非不可能。
但是慕容睿的這個計謀太過急躁,人為設計的痕跡太重,必然會惹來他們的懷疑。
這本是一把可以大殺四方的利劍,若精心謀劃,連帶著連攝政王也能一起算計進去,叫熹元帝與攝政王離心。
屆時,大元內政分割,人心不齊,才是他們漁翁得利的最佳時機。
但此事並非一朝一夕能成,慕容睿太心急了,把原本的一張好牌貿貿然打了出去。
屆時,隻怕非但起不到原本的威力和效果,反而會反受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