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馬虎-3三、冷遇親情的刺激


    常在同夫妻來到大上海,舉目無親。從來沒有闖蕩過江湖的他倆,不知道幹什麽好。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得解決眼前吃飯的問題;其次才能談得上創業。他們在崇明島那裏找到了一家菜農,給那人種菜,暫時的站住了腳。三個月後,東家叫常在同給他送菜去市場,常在同也借此機會要熟悉市場。連跑了一個月的市場後,他向東家辭了工,與妻子到市場上租了攤位,自己販菜賣菜。那一年,他們起早摸黑,辛辛苦苦隻掙到了八千元。雖然省吃儉用,到年終隻剩了五千四百元;可是,他倆信心很足,認為來年可以掙得更多。他們計劃用這筆錢歸還四千元的欠債,自己留一千多元作為經營成本。


    常在同夫妻在上海的日日夜夜裏,無時不在掛念著自己的兒子、孫子,希望能早一天與他們團聚,補償思念之苦。因此他們在上海上了火車,就巴不得一步跨入兒子們的家裏來。


    常在同有三個兒子,他都給他們做了小樓房,還都為他們娶親成室單獨分住了。他夫妻倆本來是和小兒子常得田在一起居住的。自從自己惹了一身的債務以後,為了不拖累孩子們,早在去上海之前,就在吳翠萍弟弟住房的東側,做了兩間小屋,夫妻倆單住。這次從上海迴來,他們先到自己的小屋裏來了。


    常在同夫妻才迴到自己的屋裏時,正好讓從地裏勞動迴來的妻舅、吳翠萍的弟弟看到了。熱情的妻舅說:“你們這屋裏一年到頭都沒有打掃,不便居住,還是到我那裏住一下吧。反正開過年來,你們又要走的;不必為打掃這房子來費事了。”常在同夫妻想,到你家頂多也隻是住一時,兒子們馬上就會來接我們的。於是關上了自己的小屋的門,來到妻舅家裏。稍事休息了一會,常在同便將帶迴來的錢,揀最要緊的債主送了去。


    常在同夫妻在大上海整個一年都沒有迴家。當時在家時,兒孫繞膝,天倫之情,他夫妻倆雖煩尤樂。因此去上海後總常常想念兒孫,吳翠萍甚至經常落淚。為了還債,經濟緊張得不敢動用;卻還為孫子們買了為數不少的衣服和糖果。到家是臘月二十六日中午,下午吳翠萍便將這些禮物分別送到了三個兒子的家裏。同時,指望著兒子們快點接他倆到各自家中去。


    大過年的,人們都忙著備置年貨,常在同夫妻以為能到兒子們家裏過年,什麽準備也沒做,隻一門心思地巴望兒子們快來接。可是三天過去了,三個兒子誰也沒來接。


    大年三十的那天,常在同夫妻還在承望:總有哪個兒子會接他們去過年的。上午,他們沒有挪出大門半步,下午,他們甚至走到大路上向兒子們家裏望著,巴望兒子家能有人來叫他們一聲;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都放起了爆竹,連三個兒子家也都爆竹聲聲慶賀新年了;常在同夫妻這才由承望、盼望、巴望,變成了實實在在的失望!這一年的年夜飯,常在同夫妻心裏滴著淚,是在吳翠萍弟弟家吃的!常在同夫妻為孫子們準備的壓歲錢,也省了下來。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常在同夫妻草草地收拾了,向吳翠萍弟弟打了個招唿,還往大上海去。妻弟一再挽留,而他倆去意已決。於是,在濃濃的新年氣氛裏,他倆頂著凜冽的寒風,懷著念念難舍的親情,踏上了征程。從此,除了在第三年的清明節前迴來一趟,將欠債全部還清以外;居然一連六年都沒有迴家。


    他們的兒子們沒接他夫妻過年,實在是怕被他的債務纏上了。濃濃的親情,被冷酷地阻隔,在周邊影響很壞。人們問他兒子們為什麽?他兒子們竟異口同聲地說:自己的父母要到自己兒子家過年,這有什麽客氣的?還要接什麽呢?唉,這種不通人情的馬虎態度,常在同夫妻哪能理解得了!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今異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heyang201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heyang2012並收藏古今異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