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棋迷遇仙記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這句話本來是因為一位棋迷的奇遇而形成的。而現在卻用來形容偏遠鄉間變化緩慢、滯後;而繁華鬧市則變化迅速、新奇,兩相比較過於懸殊的說法。要想知道這句話的真正來源,請閱讀《棋迷遇仙記》的故事
老虎山下有個村莊叫俞村蕩,村上有個人叫俞不虧。當時,俞不虧一家有七口人:妻子、三個兒女;一個弟弟、一個妹妹。全家人的生活,沿著祖上一點微薄田產,在田中求食。雖然辛辛苦苦,清貧的日子過得還算自在。俞不虧本來叫俞青楊,他別無所好,隻是喜歡下像棋;無論自己與人對弈,還是看到別人酣戰,都興致勃勃。他勝利了,總說:“奏巧奏巧!”每當動錯了棋子,或者是敗下陣來,他總說:“不虧,不虧。吃一塹,長一智嘛!”不知什麽原因,他下棋時總是贏的少,輸的多。他也就常常說“不虧,不虧”。時間長了,人們都叫他“俞不虧”。
他三十一歲那年,兒子分別是八歲和十歲;女兒五歲;弟弟俞青鬆二十二歲,還在攻書求學;妹妹十九歲了,在家守閨待字。這一年的初春,俞不虧上山砍柴。那天他吃過早飯,帶著柴刀,背著扁擔勾索往老虎山上而來。經過自己家的長溝時,那才插上的柳樹剛剛打苞。他順手捋了一把柳芽,邊走邊聞。一股清香的氣味沁入心脾;他聞了又聞,舍不得丟掉。於是將柳芽揣進荷包,準備砍柴砍累了的時候拿出來,放嘴裏嚼嚼。既能解渴,又能清神。勞動疲勞了的人,嚼這東西最容易消乏。
俞不虧順著上山的羊腸小道往山頂上走。他要翻過山頂到山那邊砍一擔好栗柴迴來。當經過山腰的青猿洞時,看見洞口開了幾朵蘭草花,飄拂著青悠悠的香氣。這幾朵蘭草花,開得異樣茂盛,逗的俞不虧彎腰去采摘。當他向前走了幾步,正待伸手去采時;卻看到洞裏有兩個人正聚精會神地在石頭桌子上下像棋。俞不虧心想,這兩人真圖清雅,到這麽辟靜的地方下棋。恐怕是怕別人多言,而特意躲到這裏來的吧?
俞不虧這個棋迷,見了這樣的事,哪能不看個究竟。於是,他花也不采,也不急著去砍柴了,索性把肩上的扁擔勾索,往洞口一靠,來到洞內,一言不發、專心致誌地看他倆的行棋的路子。
這倆人下棋不慌不忙,似乎不深思熟慮後不肯動棋子。石桌上擺著一個工藝美術品,是一隻會自動旋轉的公雞。旁邊還放著幾隻鮮桃。(俞不虧隻顧看棋,也不想想,這才是早春,怎麽會有蘭花和鮮桃?)看著看著,覺得腹中饑渴。當地有“能瞎吃的,不能瞎講的”習俗,特別像桃子這一類的花果之食,不管是誰的,都可以隨便拿著吃。俞不虧隨手拿了一隻擺放一邊的仙桃,啃了起來。
過了一段時間,這盤棋已經見著勝負了。俞不虧想,時間不早,我應該要去砍柴了。他正起身出洞,那輸棋的人看了一下公雞說:“這一盤棋,我們隻是下了二百年,下次換個地方再比輸贏吧。”另一個說:“再比你也難贏,我的東鬥大仙!”輸棋的人又說;“我們下次到東嶽去,一千二百年後再會。我這公雞轉一圈就是一年,也隻是一千二百轉。你去西陽場,料理了事務,就速去東嶽。我先去那裏等你。你概不要誤了時間,我的西鬥大仙。下一場的棋,我一定要勝了你!”俞不虧聽了自覺好笑:這倆人真有意思,隻是這麽點長的時間卻說二百年;還東鬥、西鬥的稱神仙,更是胡說八道,一千二百年後再會!
俞不虧想著笑著,來到洞門口,欲拿扁擔勾索去砍柴。偌大的洞門,卻被樹遮藤結,密封住了。他鑽出洞外,隻見參天的古樹,羅織的老藤,弄得遮天蔽日;雖是白天,卻不見陽光。他找扁擔勾索,哪有影子——放扁擔勾索的地方,已經爬滿了老藤。他不覺膽怯:今天怎麽拉?我才看了這麽一會兒像棋,洞外如何竟有這麽大的變化?他隻好不砍柴了,尋原路迴家去。
他仔細尋找下山的路,可是,哪裏去尋?他隻得憑著記憶向來的方向走去。穿密林,鑽刺窠;衣扯碎了,皮拉破了,總算來到了山腳下。他早上來的時候,那小澗溝要吃力地一步才能跨過,現在已經建起了小石橋。他往迴家的路走,也都變了樣。來到自己家的長溝邊,早上看見的還是才插的楊樹,現在已經沒有了;隻能偶然還能看見幾株碩大的老樹樁。他來到村上,村上完全變了樣:原來稀稀落落的住房,現在卻是擠得密密麻麻的人家。自己的家在哪裏,也完全認不得了。
他見人們穿著打扮別具一格,覺得異樣;人們見他年紀不大,卻穿著古老的衣服,覺得新奇。不一會功夫,圍來一大群人。他向人們打聽“俞不虧的家在哪裏”?人們都搖搖頭不與理會;他問俞青鬆的家,人們向他望望。其中一位年紀稍大的人說:“你是誰呀?怎麽問起我家的老祖宗來?”俞不虧說:“什麽老祖宗呀?他是我的弟弟。”人們驚詫起來,問道:“你是哪裏人,怎麽你弟弟也叫俞青鬆?”俞不虧說:“我是俞村蕩的人呀,這裏不就是俞村蕩麽?”
圍觀的人上下左右打量著俞不虧說:“看你這人年紀不大,卻穿著老派衣賞;說起話來也不著邊際。我俞村蕩就隻有一個俞青鬆,是二百年前的縣老太爺;是我們俞家有名的老祖宗。除他以外,再沒有第二個叫俞青鬆的了!怎麽會是你的弟弟?你真是神經病了?要不然,你就是到我們村上來裝大,真正可惡!”許多年輕人都說,這是個有意裝大的家夥,得狠狠地揍他一頓。於是,湧上前來,就要動手毆打俞不虧。俞不虧見狀,慌了起來,忙說:“各位請慢,聽我把話講清楚。”於是,他講出了自己“今天”的經過。
俞村蕩的村民聽著俞不虧的敘說,因為他說的有釘有鉚,證據確鑿;再對照村上的傳說,人們不由得不相信了:早年老年人都說,俞青鬆的老大上山砍柴,一直沒有迴來;是死是活無法可知。現在麵前這人就是他麽?真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於是村上沸騰了。此時,有人將俞不虧的後代找來,陸陸續續來了二十多人。年齡最長的叫俞維新,也已經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算起來,這還是俞不虧的重孫子呢。
原來,俞不虧遇到下像棋的人,正是東鬥星和西鬥星二位神仙。東鬥星管著日出,計算著年代。那桌上不停地旋轉的公雞,就是他記年的衡器。那公雞每轉一圈,便是人世間的一年。他們的一盤棋下了二百年,那公雞也就隻是轉了二百圈。俞不虧在那裏看著,自覺隻是個把時辰。當時,他覺得腹中饑渴,吃了神仙的一個新鮮桃子,以後就不覺得餓了。俞不虧遇到了神仙,自己渾然不知道;在恍惚中度過了二百年的光陰,還以為隻是一瞬間呢!
自從有了俞不虧的奇遇後,人世間就有了“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說法。本文2481字。
棋迷遇仙記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這句話本來是因為一位棋迷的奇遇而形成的。而現在卻用來形容偏遠鄉間變化緩慢、滯後;而繁華鬧市則變化迅速、新奇,兩相比較過於懸殊的說法。要想知道這句話的真正來源,請閱讀《棋迷遇仙記》的故事
老虎山下有個村莊叫俞村蕩,村上有個人叫俞不虧。當時,俞不虧一家有七口人:妻子、三個兒女;一個弟弟、一個妹妹。全家人的生活,沿著祖上一點微薄田產,在田中求食。雖然辛辛苦苦,清貧的日子過得還算自在。俞不虧本來叫俞青楊,他別無所好,隻是喜歡下像棋;無論自己與人對弈,還是看到別人酣戰,都興致勃勃。他勝利了,總說:“奏巧奏巧!”每當動錯了棋子,或者是敗下陣來,他總說:“不虧,不虧。吃一塹,長一智嘛!”不知什麽原因,他下棋時總是贏的少,輸的多。他也就常常說“不虧,不虧”。時間長了,人們都叫他“俞不虧”。
他三十一歲那年,兒子分別是八歲和十歲;女兒五歲;弟弟俞青鬆二十二歲,還在攻書求學;妹妹十九歲了,在家守閨待字。這一年的初春,俞不虧上山砍柴。那天他吃過早飯,帶著柴刀,背著扁擔勾索往老虎山上而來。經過自己家的長溝時,那才插上的柳樹剛剛打苞。他順手捋了一把柳芽,邊走邊聞。一股清香的氣味沁入心脾;他聞了又聞,舍不得丟掉。於是將柳芽揣進荷包,準備砍柴砍累了的時候拿出來,放嘴裏嚼嚼。既能解渴,又能清神。勞動疲勞了的人,嚼這東西最容易消乏。
俞不虧順著上山的羊腸小道往山頂上走。他要翻過山頂到山那邊砍一擔好栗柴迴來。當經過山腰的青猿洞時,看見洞口開了幾朵蘭草花,飄拂著青悠悠的香氣。這幾朵蘭草花,開得異樣茂盛,逗的俞不虧彎腰去采摘。當他向前走了幾步,正待伸手去采時;卻看到洞裏有兩個人正聚精會神地在石頭桌子上下像棋。俞不虧心想,這兩人真圖清雅,到這麽辟靜的地方下棋。恐怕是怕別人多言,而特意躲到這裏來的吧?
俞不虧這個棋迷,見了這樣的事,哪能不看個究竟。於是,他花也不采,也不急著去砍柴了,索性把肩上的扁擔勾索,往洞口一靠,來到洞內,一言不發、專心致誌地看他倆的行棋的路子。
這倆人下棋不慌不忙,似乎不深思熟慮後不肯動棋子。石桌上擺著一個工藝美術品,是一隻會自動旋轉的公雞。旁邊還放著幾隻鮮桃。(俞不虧隻顧看棋,也不想想,這才是早春,怎麽會有蘭花和鮮桃?)看著看著,覺得腹中饑渴。當地有“能瞎吃的,不能瞎講的”習俗,特別像桃子這一類的花果之食,不管是誰的,都可以隨便拿著吃。俞不虧隨手拿了一隻擺放一邊的仙桃,啃了起來。
過了一段時間,這盤棋已經見著勝負了。俞不虧想,時間不早,我應該要去砍柴了。他正起身出洞,那輸棋的人看了一下公雞說:“這一盤棋,我們隻是下了二百年,下次換個地方再比輸贏吧。”另一個說:“再比你也難贏,我的東鬥大仙!”輸棋的人又說;“我們下次到東嶽去,一千二百年後再會。我這公雞轉一圈就是一年,也隻是一千二百轉。你去西陽場,料理了事務,就速去東嶽。我先去那裏等你。你概不要誤了時間,我的西鬥大仙。下一場的棋,我一定要勝了你!”俞不虧聽了自覺好笑:這倆人真有意思,隻是這麽點長的時間卻說二百年;還東鬥、西鬥的稱神仙,更是胡說八道,一千二百年後再會!
俞不虧想著笑著,來到洞門口,欲拿扁擔勾索去砍柴。偌大的洞門,卻被樹遮藤結,密封住了。他鑽出洞外,隻見參天的古樹,羅織的老藤,弄得遮天蔽日;雖是白天,卻不見陽光。他找扁擔勾索,哪有影子——放扁擔勾索的地方,已經爬滿了老藤。他不覺膽怯:今天怎麽拉?我才看了這麽一會兒像棋,洞外如何竟有這麽大的變化?他隻好不砍柴了,尋原路迴家去。
他仔細尋找下山的路,可是,哪裏去尋?他隻得憑著記憶向來的方向走去。穿密林,鑽刺窠;衣扯碎了,皮拉破了,總算來到了山腳下。他早上來的時候,那小澗溝要吃力地一步才能跨過,現在已經建起了小石橋。他往迴家的路走,也都變了樣。來到自己家的長溝邊,早上看見的還是才插的楊樹,現在已經沒有了;隻能偶然還能看見幾株碩大的老樹樁。他來到村上,村上完全變了樣:原來稀稀落落的住房,現在卻是擠得密密麻麻的人家。自己的家在哪裏,也完全認不得了。
他見人們穿著打扮別具一格,覺得異樣;人們見他年紀不大,卻穿著古老的衣服,覺得新奇。不一會功夫,圍來一大群人。他向人們打聽“俞不虧的家在哪裏”?人們都搖搖頭不與理會;他問俞青鬆的家,人們向他望望。其中一位年紀稍大的人說:“你是誰呀?怎麽問起我家的老祖宗來?”俞不虧說:“什麽老祖宗呀?他是我的弟弟。”人們驚詫起來,問道:“你是哪裏人,怎麽你弟弟也叫俞青鬆?”俞不虧說:“我是俞村蕩的人呀,這裏不就是俞村蕩麽?”
圍觀的人上下左右打量著俞不虧說:“看你這人年紀不大,卻穿著老派衣賞;說起話來也不著邊際。我俞村蕩就隻有一個俞青鬆,是二百年前的縣老太爺;是我們俞家有名的老祖宗。除他以外,再沒有第二個叫俞青鬆的了!怎麽會是你的弟弟?你真是神經病了?要不然,你就是到我們村上來裝大,真正可惡!”許多年輕人都說,這是個有意裝大的家夥,得狠狠地揍他一頓。於是,湧上前來,就要動手毆打俞不虧。俞不虧見狀,慌了起來,忙說:“各位請慢,聽我把話講清楚。”於是,他講出了自己“今天”的經過。
俞村蕩的村民聽著俞不虧的敘說,因為他說的有釘有鉚,證據確鑿;再對照村上的傳說,人們不由得不相信了:早年老年人都說,俞青鬆的老大上山砍柴,一直沒有迴來;是死是活無法可知。現在麵前這人就是他麽?真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於是村上沸騰了。此時,有人將俞不虧的後代找來,陸陸續續來了二十多人。年齡最長的叫俞維新,也已經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算起來,這還是俞不虧的重孫子呢。
原來,俞不虧遇到下像棋的人,正是東鬥星和西鬥星二位神仙。東鬥星管著日出,計算著年代。那桌上不停地旋轉的公雞,就是他記年的衡器。那公雞每轉一圈,便是人世間的一年。他們的一盤棋下了二百年,那公雞也就隻是轉了二百圈。俞不虧在那裏看著,自覺隻是個把時辰。當時,他覺得腹中饑渴,吃了神仙的一個新鮮桃子,以後就不覺得餓了。俞不虧遇到了神仙,自己渾然不知道;在恍惚中度過了二百年的光陰,還以為隻是一瞬間呢!
自從有了俞不虧的奇遇後,人世間就有了“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說法。本文248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