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是從課件兒裏選出一張“早餐”的照片,然後一通群發,隻待迴應。
今天是周末,屬於休息日。
按常理來說,大部分客戶應該都會比較得空,迴複率應該杠杠的。
可蹊蹺的是,我一次性給將近三十多個客戶群發“早餐”跟蹤,迴複我的人卻是寥寥無幾。
等老半天也隻有一個客戶理睬我,還是前幾天才加的那個叫李芹的人。
盡管那時的我,尚不具備在網上或現實當中隨便找個半生不熟的陌生人就能達到相談甚歡的能力。
但有一點賴不掉的是,我的溝通技巧和語言組織能力,確確實實是通過當初這一樁樁聊天記錄和逐日積累下來的經驗當中鍛煉出來的。
“溝通”這件事兒,真的是於尺寸處見大馬金刀。
看似好像是簡簡單單問聲早、道個好。
但這裏邊兒所涵蓋的技巧,卻不是所有人都能很快掌握和運用自如的。
毋庸置疑,聊天也是門兒學問,而且還是門兒大學問。
李芹問我,早餐裏的那碗粥看起來不錯,是用什麽做的、啥味道的?
我還特意將圖片打開並放大,定睛一瞧,我樂了。
心說,這不就是辣湯麽?還粥呢。
合著挨直轄市裏住著的人,也沒想象中那麽洋氣呀。
這辣湯又不是什麽滋補上品,最多就是擱裏頭放點兒雞肉、麵筋、雞蛋、味精、薏米仁,外加大乎的胡椒麵兒。
不然你以為這辣湯的“辣”字哪兒來的?
還能是放的辣椒油?
錯咯!就是胡椒麵。
嚴格意義上說,是白胡椒麵,主打的就是一個嗆鼻子!
冬天喝這幌子,賊下汗!
我打字告訴她說,這叫辣湯。
河南那邊也有差不多的做法,河南人管這叫“胡辣湯”。
裏邊兒加了什麽食材、佐料,都告訴她了,全是我從百度上複製過來的。
誰成想,我這番細致入微的耐心講述,換來的卻是她發來的一連串“哭笑不得”的表情。
我心說了,我又沒把胡椒麵撒你眼睛裏,你哭個蛋呀?
心裏這麽想,嘴上還不忘嘟囔著:“又哭又笑、滿臉放炮。”
我又問她:你們那兒早餐沒有做這個的嗎?
她說沒有。
並告訴我說,重慶這邊早飯一般都是吃小麵,或者糍粑、抄手、熨鬥糕、糯米餅。
她老家那邊,則會吃點粉或者麵。
什麽羊肉粉、牛肉粉、脆哨麵伍的。
說完,她還不忘調侃我說,北方的早餐感覺好奇怪。
照片上這碗被稱之為“辣湯”的東西,感覺稠的很。
上麵的漂浮物也是五花八門,什麽顏色都有,好像一鍋大雜燴裏撈出來的。
顏色也比較深,像放了中藥似的,八成跟北京豆汁兒差不多。
離老遠看上去還行,真要喝上一口,怕是沒幾個人能接受得了那種味道。
聽她這麽一分析,我不由得跟心裏冷笑兩聲,想道:這娘們兒說話挺不喜人的。
又沒嚐過,就又是奇怪、又是不好喝啥的。
就他媽她們那兒的早餐好吃、有名,顯得她能了。
還北京豆汁兒呢,可算是讓她知道啦,不定跟抖音或快手裏哪兒看的。
好不好喝的,她好像跟多有經驗似的。
瞧她那打扮、那德行,還北京豆汁兒呢,她北京的邊兒偎(靠近)過沒呀?
一土老帽兒,還牛起來了。
我克製再三也沒忍住對她的奚落,但也不至於撕破臉。
話說迴來了。那麽多客戶裏就這麽一個願意搭理我的,把她要給得罪了,就不是買不買單的問題了,連聊天的網友都沒了,那得多無聊去?
可不懟她吧,又說不過去。
於是便采用了一種相對溫和的互動方式,讓她感受不到我的攻擊性。
我是這麽問的:小芹是哪一年去的北京呀?
未曾想她居然沒有聽出我的弦外之音,甚至一絲一毫沒有察覺出我是在嘲諷她。
整個兒一山炮。
她是這樣迴我的:我長這麽大還沒去過北京噻。
北京那邊消費好高,來迴火車票都好多錢咯,去不起。
這話可算是給爺逗樂了,我愣都沒打一下,便信手發出一個“大笑”的表情包。
表情包上還配文“哈哈哈”三個大字,連我自己也不諱言,這表情包上的笑容極度缺德。
饒是隔著千山萬水,我也能腦補到,此時此刻李芹的神態變化。
心想此時若以光速般閃現在她麵前,丫會是什麽反應?
是直眉睦眼的盯著我看,麵向我對她的嘲諷,不知所以然?
還是帶著一副苦大仇深的怨氣,抱著對所謂“城裏人”的偏見和排斥,張口便是一通不招人待見的話?
尚未可知,卻一切皆有可能。
她似乎並沒有理解我因何發笑,倒是反過來問我“笑”啥子,有啥好笑哩。
我心說了,你管我笑啥子?
我想笑啥子就笑啥子!你管老子?
想歸想,但還不至於如此直白。
隻是搪塞她道:沒笑啥,認識你開心的。
她的迴話中竟還帶有一絲受寵若驚的語氣:真哩假嘞?不愧是講師,嘴啷個甜哦……
我還特意去網上查了下,對方誇你嘴甜,如何迴複更顯情商。
查詢的結果倒挺令我滿意的。
我稍作修改,便發了過去:這不是曉得今天要跟美女聊天,提前吃了蜂蜜了嘛!
這個李芹字字句句都帶有一股方言的“味道”:哎喲,小哥哥說話好甜麽!你今天上午不忙蠻?咋啷個有時間跟我擺龍門陣嗖?
我又詞窮了,趕忙跑到網上搜索相關迴複。
不得不說,這網上還真是百寶箱,比四庫全書的內容可齊多了。
在眾多“高情商”迴答中,很快便找到了我想要的那一句。
我是這樣迴複的:剛才確實有點忙,不過跟你說話這會兒工夫,已經把該忙的事情都忙完了……
說完,我還不忘化被動為主動,反問她一句:…...你知道為什麽嗎?
實際上,這就是我給她挖的一個坑。
她自然不知道為什麽,但我還得問。
茲要她來一句“不知道”,那就正中我的下懷。
果不其然,她幹脆發了一個“無辜”的表情包給我,好像犯了什麽錯似的,懷裏還揣著一抱枕,生怕我抽它一樣。
腦門兒上還懸著幾個蒼蠅小字:俺也不知道,俺也不敢問。
於是乎,我便將從網上搜尋來的那段話,掐頭去尾、換湯不換藥似的改了,給她解密道:
因為我發現,跟你聊天,不僅心情會變得很美麗,而且還能大大提高我的工作效率。
條件允許的話,咱們以後可以多抽出一些時間來聊聊天,你說呢?
今天是周末,屬於休息日。
按常理來說,大部分客戶應該都會比較得空,迴複率應該杠杠的。
可蹊蹺的是,我一次性給將近三十多個客戶群發“早餐”跟蹤,迴複我的人卻是寥寥無幾。
等老半天也隻有一個客戶理睬我,還是前幾天才加的那個叫李芹的人。
盡管那時的我,尚不具備在網上或現實當中隨便找個半生不熟的陌生人就能達到相談甚歡的能力。
但有一點賴不掉的是,我的溝通技巧和語言組織能力,確確實實是通過當初這一樁樁聊天記錄和逐日積累下來的經驗當中鍛煉出來的。
“溝通”這件事兒,真的是於尺寸處見大馬金刀。
看似好像是簡簡單單問聲早、道個好。
但這裏邊兒所涵蓋的技巧,卻不是所有人都能很快掌握和運用自如的。
毋庸置疑,聊天也是門兒學問,而且還是門兒大學問。
李芹問我,早餐裏的那碗粥看起來不錯,是用什麽做的、啥味道的?
我還特意將圖片打開並放大,定睛一瞧,我樂了。
心說,這不就是辣湯麽?還粥呢。
合著挨直轄市裏住著的人,也沒想象中那麽洋氣呀。
這辣湯又不是什麽滋補上品,最多就是擱裏頭放點兒雞肉、麵筋、雞蛋、味精、薏米仁,外加大乎的胡椒麵兒。
不然你以為這辣湯的“辣”字哪兒來的?
還能是放的辣椒油?
錯咯!就是胡椒麵。
嚴格意義上說,是白胡椒麵,主打的就是一個嗆鼻子!
冬天喝這幌子,賊下汗!
我打字告訴她說,這叫辣湯。
河南那邊也有差不多的做法,河南人管這叫“胡辣湯”。
裏邊兒加了什麽食材、佐料,都告訴她了,全是我從百度上複製過來的。
誰成想,我這番細致入微的耐心講述,換來的卻是她發來的一連串“哭笑不得”的表情。
我心說了,我又沒把胡椒麵撒你眼睛裏,你哭個蛋呀?
心裏這麽想,嘴上還不忘嘟囔著:“又哭又笑、滿臉放炮。”
我又問她:你們那兒早餐沒有做這個的嗎?
她說沒有。
並告訴我說,重慶這邊早飯一般都是吃小麵,或者糍粑、抄手、熨鬥糕、糯米餅。
她老家那邊,則會吃點粉或者麵。
什麽羊肉粉、牛肉粉、脆哨麵伍的。
說完,她還不忘調侃我說,北方的早餐感覺好奇怪。
照片上這碗被稱之為“辣湯”的東西,感覺稠的很。
上麵的漂浮物也是五花八門,什麽顏色都有,好像一鍋大雜燴裏撈出來的。
顏色也比較深,像放了中藥似的,八成跟北京豆汁兒差不多。
離老遠看上去還行,真要喝上一口,怕是沒幾個人能接受得了那種味道。
聽她這麽一分析,我不由得跟心裏冷笑兩聲,想道:這娘們兒說話挺不喜人的。
又沒嚐過,就又是奇怪、又是不好喝啥的。
就他媽她們那兒的早餐好吃、有名,顯得她能了。
還北京豆汁兒呢,可算是讓她知道啦,不定跟抖音或快手裏哪兒看的。
好不好喝的,她好像跟多有經驗似的。
瞧她那打扮、那德行,還北京豆汁兒呢,她北京的邊兒偎(靠近)過沒呀?
一土老帽兒,還牛起來了。
我克製再三也沒忍住對她的奚落,但也不至於撕破臉。
話說迴來了。那麽多客戶裏就這麽一個願意搭理我的,把她要給得罪了,就不是買不買單的問題了,連聊天的網友都沒了,那得多無聊去?
可不懟她吧,又說不過去。
於是便采用了一種相對溫和的互動方式,讓她感受不到我的攻擊性。
我是這麽問的:小芹是哪一年去的北京呀?
未曾想她居然沒有聽出我的弦外之音,甚至一絲一毫沒有察覺出我是在嘲諷她。
整個兒一山炮。
她是這樣迴我的:我長這麽大還沒去過北京噻。
北京那邊消費好高,來迴火車票都好多錢咯,去不起。
這話可算是給爺逗樂了,我愣都沒打一下,便信手發出一個“大笑”的表情包。
表情包上還配文“哈哈哈”三個大字,連我自己也不諱言,這表情包上的笑容極度缺德。
饒是隔著千山萬水,我也能腦補到,此時此刻李芹的神態變化。
心想此時若以光速般閃現在她麵前,丫會是什麽反應?
是直眉睦眼的盯著我看,麵向我對她的嘲諷,不知所以然?
還是帶著一副苦大仇深的怨氣,抱著對所謂“城裏人”的偏見和排斥,張口便是一通不招人待見的話?
尚未可知,卻一切皆有可能。
她似乎並沒有理解我因何發笑,倒是反過來問我“笑”啥子,有啥好笑哩。
我心說了,你管我笑啥子?
我想笑啥子就笑啥子!你管老子?
想歸想,但還不至於如此直白。
隻是搪塞她道:沒笑啥,認識你開心的。
她的迴話中竟還帶有一絲受寵若驚的語氣:真哩假嘞?不愧是講師,嘴啷個甜哦……
我還特意去網上查了下,對方誇你嘴甜,如何迴複更顯情商。
查詢的結果倒挺令我滿意的。
我稍作修改,便發了過去:這不是曉得今天要跟美女聊天,提前吃了蜂蜜了嘛!
這個李芹字字句句都帶有一股方言的“味道”:哎喲,小哥哥說話好甜麽!你今天上午不忙蠻?咋啷個有時間跟我擺龍門陣嗖?
我又詞窮了,趕忙跑到網上搜索相關迴複。
不得不說,這網上還真是百寶箱,比四庫全書的內容可齊多了。
在眾多“高情商”迴答中,很快便找到了我想要的那一句。
我是這樣迴複的:剛才確實有點忙,不過跟你說話這會兒工夫,已經把該忙的事情都忙完了……
說完,我還不忘化被動為主動,反問她一句:…...你知道為什麽嗎?
實際上,這就是我給她挖的一個坑。
她自然不知道為什麽,但我還得問。
茲要她來一句“不知道”,那就正中我的下懷。
果不其然,她幹脆發了一個“無辜”的表情包給我,好像犯了什麽錯似的,懷裏還揣著一抱枕,生怕我抽它一樣。
腦門兒上還懸著幾個蒼蠅小字:俺也不知道,俺也不敢問。
於是乎,我便將從網上搜尋來的那段話,掐頭去尾、換湯不換藥似的改了,給她解密道:
因為我發現,跟你聊天,不僅心情會變得很美麗,而且還能大大提高我的工作效率。
條件允許的話,咱們以後可以多抽出一些時間來聊聊天,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