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鏟除異已
新婚夜用替身,重生揚你全族骨灰 作者:禾火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崔景玉接過玉佩,點頭:“交給我,去吧,一切小心。”
“嗯。”顧星言又對喬順道了聲多謝,掀開馬車簾便跳了下去。
喬順別過頭不理會,一臉的恨病人不聽話,見他沒一會兒就消失在漆黑的叢林中,氣道:“一個個的都不要命了,不要命了!”
崔景玉抱胸靠在馬車壁上,看喬順氣得暴跳如雷的樣子,眯起眼休息。
……
大梁帝有皇子九位,早年夭折就有三人,再加上這兩年,死的死,病的病,被貶的貶,如今尚在的隻餘三人。
除了皇後所生的嫡長子,當今太子外,那位剛出生滿三個月便失蹤的九皇子顧星言終於在兩個半月前找到了,如今已在前往大梁的途中。
陳貴妃之子,三皇子顧星淵則文武雙全,生得劍眉星目,其人又善謀略,隻是性格多少有些乖張。
倒是太子自娘胎裏便有不足之症,太醫甚至斷言活不過三十五歲,且成婚多年,膝下仍無子嗣。
如今太子已滿三十,此等重病纏身之人,隻有五年壽命,何必再登大位。
倒陳派有數位朝臣上書梁帝改立太子。
然皇後的母族舒國公府乃世家大族,牽一發而動全身,太子待人謙和有禮,支持者不在少數,太子易立難廢。
且三皇子手段狠辣,鏟除起異己來,毫不手軟。
然而,這短短半月以來,四九城這座古老而繁華的皇城,已顯蕭條景象,寒風卷起地上枯黃的落葉,打著卷兒又被風飛走,不多會兒便被前方的泥塵卷入汙泥之中。
不見往昔的車水馬龍,不見人聲鼎沸,唯見街兩旁緊閉的店門和百姓緊鎖的家門,偶有幾個調皮的孩子探出腦袋,也被大人拽了進去。
大梁的天變得太突然,誰能想到,在皇帝身邊伺候了幾十年的老人,突然夜裏趁著龍榻上那人熟睡,一根腰帶就將人給勒死了呢。
老太監自殺前那句“娘娘,老奴不負您所托”將皇後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
整個大梁,誰不知皇後娘娘對他曾有救命之恩。
他嘴裏的“娘娘”除了皇後,還能有誰。
老太監洪邁分明是為報皇後之恩,殺了大梁帝,好助太子早日登基。畢竟太子身子弱,若是幹等著,不一定能熬得過皇帝。
若太子死在了皇帝之前,大梁帝位落入陳貴妃母子手中,舒皇後和舒國公必不得善終。
朝中重臣分成兩派,一派以皇後及其母族舒國公府為首的嫡派,一派以陳貴妃及其手握二十六衛親軍的大都督陳大將軍為首的貴妃派,兩派勢均力敵,劍拔弩張。
儀政殿內,倒陳派怒目而視,甚至有人指著站於高階上的舒皇後破口大罵:“毒後買通陛下身邊的太監,謀殺皇上,企圖讓自己兒子早日登上皇位,其心歹毒,罪不容誅!太子和舒國公府也當以同罪,謀逆罪論處!”
擁戴正統的大臣額頭青筋暴起,也毫不示弱:“放你娘的屁!案子查清楚了嗎,你哪隻眼睛看到是皇後娘娘指揮洪邁殺帝的!”
“哼!你問問衝進來護駕的禁衛軍,哪個沒有聽到洪邁自盡前說了什麽?這不是明擺著嗎!”
“他那是血口噴人!單憑一個死了的太監,就能定堂堂一國之母和儲君之罪,爾等實在是狂妄至極!”
“毒後救過洪邁一命,這四九城裏誰人不知!她挾恩圖報,逼他殺帝,除了他,還有誰會讓兩朝老太監為之賣命,膽大到敢殺伺候了幾十年的皇帝!”
“皇後娘娘仁慈,這天下誰人不知!當時不要說是洪邁,換作任何一個人,哪怕是街邊的乞丐,危在旦夕之際,娘娘也會毫不猶豫出手相救!怎麽,在你們眼裏,救人一命反倒是錯了!”
“就是,還有皇後娘娘為何要下這樣的命令?雖然這幾年你們這些人沒少向陛下諫言,拿太子殿下的身體說事,鼓動陛下易儲。但陛下從未真正動過這個心思,既如此,皇後為何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嗬,說一千遍道一萬遍也沒用,本官還是那句話,陛下是死於洪邁這個老太監之手,他死之前那句話就是最有力的證據。”
“既然如此,那案子不如就交由錦衣衛去徹查!錦衣衛乃先帝一手創辦起來的,隻效忠於陛下一人,如今陛下身死,他們總能查個水落石出!”
擁正派這次沒有反駁,而是看向自兩派劍拔弩張互罵以來,一直閉著眼沉思的內閣首輔大臣謝長安。
“首輔大人,您說句話呀!”
謝長安已是六十出頭,一頭花白的頭發隻用一根木簪子高高束起,他是三代元老。
自事發後,夜半入宮,到今天已過去五天,還未曾迴去府,就連一向平整的衣服都起了褶皺。
他緩緩看向對麵對站著的兩派人,隨即視線落在擁正派一眾人等身上:“諸位覺得如何?”
“這也確實是個辦法。錦衣衛隻聽命於陛下,他們若能公平公正查案,我等自然無異議。”
“國公爺意下如何?”謝長安又問舒國公。
舒國公冷冷看了眼對麵的人,才轉向謝長安,拱手道:“首輔大人乃三朝元老,您說行,下官沒有不相信的,案子總不能這樣永無休止地拖延下去。”
謝長安這才轉向處於風口浪尖上的舒皇後和太子顧星成二人,行禮恭敬道:“不知皇後娘娘,太子殿下以為如何?”
舒皇後臉上並沒有因為被人懷疑成殺人兇手,而露出憤慨之色,相反,她很平靜,甚至於兩派對罵之時,她也隻是與太子靜靜觀看。
見謝長安問過來,道:“本宮自也是相信首輔大人和錦衣衛的。”
顧星成環視了一圈,目光落在至始至終一言不發站在一旁的錦衣衛指揮使宋亞峰身上:“那便由錦衣衛主查此案,東廠在旁協助。”
一直隔岸觀火的陳貴妃聽得東廠在旁協助,便是微微一驚,看向自己的兒子顧星淵。
顧星淵朝她輕輕搖頭。
“嗯。”顧星言又對喬順道了聲多謝,掀開馬車簾便跳了下去。
喬順別過頭不理會,一臉的恨病人不聽話,見他沒一會兒就消失在漆黑的叢林中,氣道:“一個個的都不要命了,不要命了!”
崔景玉抱胸靠在馬車壁上,看喬順氣得暴跳如雷的樣子,眯起眼休息。
……
大梁帝有皇子九位,早年夭折就有三人,再加上這兩年,死的死,病的病,被貶的貶,如今尚在的隻餘三人。
除了皇後所生的嫡長子,當今太子外,那位剛出生滿三個月便失蹤的九皇子顧星言終於在兩個半月前找到了,如今已在前往大梁的途中。
陳貴妃之子,三皇子顧星淵則文武雙全,生得劍眉星目,其人又善謀略,隻是性格多少有些乖張。
倒是太子自娘胎裏便有不足之症,太醫甚至斷言活不過三十五歲,且成婚多年,膝下仍無子嗣。
如今太子已滿三十,此等重病纏身之人,隻有五年壽命,何必再登大位。
倒陳派有數位朝臣上書梁帝改立太子。
然皇後的母族舒國公府乃世家大族,牽一發而動全身,太子待人謙和有禮,支持者不在少數,太子易立難廢。
且三皇子手段狠辣,鏟除起異己來,毫不手軟。
然而,這短短半月以來,四九城這座古老而繁華的皇城,已顯蕭條景象,寒風卷起地上枯黃的落葉,打著卷兒又被風飛走,不多會兒便被前方的泥塵卷入汙泥之中。
不見往昔的車水馬龍,不見人聲鼎沸,唯見街兩旁緊閉的店門和百姓緊鎖的家門,偶有幾個調皮的孩子探出腦袋,也被大人拽了進去。
大梁的天變得太突然,誰能想到,在皇帝身邊伺候了幾十年的老人,突然夜裏趁著龍榻上那人熟睡,一根腰帶就將人給勒死了呢。
老太監自殺前那句“娘娘,老奴不負您所托”將皇後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
整個大梁,誰不知皇後娘娘對他曾有救命之恩。
他嘴裏的“娘娘”除了皇後,還能有誰。
老太監洪邁分明是為報皇後之恩,殺了大梁帝,好助太子早日登基。畢竟太子身子弱,若是幹等著,不一定能熬得過皇帝。
若太子死在了皇帝之前,大梁帝位落入陳貴妃母子手中,舒皇後和舒國公必不得善終。
朝中重臣分成兩派,一派以皇後及其母族舒國公府為首的嫡派,一派以陳貴妃及其手握二十六衛親軍的大都督陳大將軍為首的貴妃派,兩派勢均力敵,劍拔弩張。
儀政殿內,倒陳派怒目而視,甚至有人指著站於高階上的舒皇後破口大罵:“毒後買通陛下身邊的太監,謀殺皇上,企圖讓自己兒子早日登上皇位,其心歹毒,罪不容誅!太子和舒國公府也當以同罪,謀逆罪論處!”
擁戴正統的大臣額頭青筋暴起,也毫不示弱:“放你娘的屁!案子查清楚了嗎,你哪隻眼睛看到是皇後娘娘指揮洪邁殺帝的!”
“哼!你問問衝進來護駕的禁衛軍,哪個沒有聽到洪邁自盡前說了什麽?這不是明擺著嗎!”
“他那是血口噴人!單憑一個死了的太監,就能定堂堂一國之母和儲君之罪,爾等實在是狂妄至極!”
“毒後救過洪邁一命,這四九城裏誰人不知!她挾恩圖報,逼他殺帝,除了他,還有誰會讓兩朝老太監為之賣命,膽大到敢殺伺候了幾十年的皇帝!”
“皇後娘娘仁慈,這天下誰人不知!當時不要說是洪邁,換作任何一個人,哪怕是街邊的乞丐,危在旦夕之際,娘娘也會毫不猶豫出手相救!怎麽,在你們眼裏,救人一命反倒是錯了!”
“就是,還有皇後娘娘為何要下這樣的命令?雖然這幾年你們這些人沒少向陛下諫言,拿太子殿下的身體說事,鼓動陛下易儲。但陛下從未真正動過這個心思,既如此,皇後為何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嗬,說一千遍道一萬遍也沒用,本官還是那句話,陛下是死於洪邁這個老太監之手,他死之前那句話就是最有力的證據。”
“既然如此,那案子不如就交由錦衣衛去徹查!錦衣衛乃先帝一手創辦起來的,隻效忠於陛下一人,如今陛下身死,他們總能查個水落石出!”
擁正派這次沒有反駁,而是看向自兩派劍拔弩張互罵以來,一直閉著眼沉思的內閣首輔大臣謝長安。
“首輔大人,您說句話呀!”
謝長安已是六十出頭,一頭花白的頭發隻用一根木簪子高高束起,他是三代元老。
自事發後,夜半入宮,到今天已過去五天,還未曾迴去府,就連一向平整的衣服都起了褶皺。
他緩緩看向對麵對站著的兩派人,隨即視線落在擁正派一眾人等身上:“諸位覺得如何?”
“這也確實是個辦法。錦衣衛隻聽命於陛下,他們若能公平公正查案,我等自然無異議。”
“國公爺意下如何?”謝長安又問舒國公。
舒國公冷冷看了眼對麵的人,才轉向謝長安,拱手道:“首輔大人乃三朝元老,您說行,下官沒有不相信的,案子總不能這樣永無休止地拖延下去。”
謝長安這才轉向處於風口浪尖上的舒皇後和太子顧星成二人,行禮恭敬道:“不知皇後娘娘,太子殿下以為如何?”
舒皇後臉上並沒有因為被人懷疑成殺人兇手,而露出憤慨之色,相反,她很平靜,甚至於兩派對罵之時,她也隻是與太子靜靜觀看。
見謝長安問過來,道:“本宮自也是相信首輔大人和錦衣衛的。”
顧星成環視了一圈,目光落在至始至終一言不發站在一旁的錦衣衛指揮使宋亞峰身上:“那便由錦衣衛主查此案,東廠在旁協助。”
一直隔岸觀火的陳貴妃聽得東廠在旁協助,便是微微一驚,看向自己的兒子顧星淵。
顧星淵朝她輕輕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