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魚腹藏書
梅川想了想,走上前道:“殿下,當下之際,應速速將這個和尚帶進宮,向陛下稟明此事,洗刷宮中‘國本倒塌’之謠言,為殿下正名。”
自紅鬆枯死,一夜之間,各方流言甚囂塵上。
周司馬等人,朋扇朝堂,一些素來與周家、與貴妃有牽扯的文臣武將們心思開始活絡起來,大肆吹噓淮王秉性有多麽純良,古來為君者,以仁心俯仰天下。且淮王模樣酷肖陛下,乃深得陛下寵愛之幼子。若天意要易儲,淮王實乃不二人選。
東宮從昨夜起,燭火燃了一夜,沒人敢合眼。仿佛災禍不知幾時到。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放眼青史之中,哪有儲君被廢之後能得善終的呢?
太子沉默。
他步履沉重地踱至簷下。
簷下的相思鳥對著天空鳴唱著。
他伸手,逗弄著相思鳥的紅嘴,喃喃道:“紅嘴相思鳥,脈脈影不離……”
他迴想起那張溫婉如雲的麵孔,俏麗的身影在昔年王府的迴廊中奔跑。跑著跑著,跨出了王府的門。那背影消失於眼前,再也不見。
他心口的裂縫落下冰棱來,似痼疾發作。
轉而,他吩咐道:“放了他。”
那和尚被縛住後,本已做了必死的決心,聽到太子的話,微怔了怔,遂不屑道:“偽君子,虛情假意!”
梅川忙道:“殿下,不可。放過他,紅鬆之事如何交代?”
梁帝想易儲,已不是一日兩日的事了,隻是為“天命”所忌,猶豫不決。太子在東宮之位上十年,無有過錯。若以此次紅鬆倒塌為因由,倒是一把恰如其分的匕首。
那麽,周鏡央的計謀,便得逞了。
太子閉上眼,重複了一遍:“放了他。”
他知道所有的後果。但他不能傷害這個和尚。這是意和在這世上僅剩的親人了。來日黃泉碧落,他害怕,害怕連見她一眼的勇氣都沒有。
隨從去解和尚身上的鐵鏈。
梅川滿臉的憂慮。
一旁的苻妄欽看著她的神色,忽然道:“我倒是有個辦法,可以解眼前的困境。”
梅川看向他。
太子在簷下迴頭:“哦?苻將軍說來聽聽。”
苻妄欽指著那和尚道:“其實,縱便是將他送進宮,想來他死也不肯在禦前說出實話,供出周貴妃的。周貴妃既然敢走這個局,必然心頭有這個把握。所以,扭轉這個局的關鍵,根本就不在他的身上。”
黑袍上的血跡還沒有幹透。苻妄欽將青龍長刀挎在腰間。他笑了笑,繼續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紅鬆倒塌,看起來是一件壞事,何不讓它變成一件好事呢?”
梅川道:“好事?”
她的那兩道眉本是英挺的,皺起來的時候,像兩把被折斷了的劍。
苻妄欽忍不住伸手,想去把那斷劍撫平,離她一寸的時候,卻又放下。
他……幾時在人前,與人這般親近過?
他輕輕地咳了咳:“是。好事。若是在這祈福寺,挖出什麽東西來……”
梅川眼睛一亮。
是啊。
怎麽就沒想到呢!
樹不是為了倒下而倒,而是樹倒下,為了昭示一個方向。
若是在那個方向的土裏挖出祥瑞之物來,壞事,就變成好事了。
梅川記得,紅鬆倒下,直指東方。
那便在東方做文章。
她對太子身後的馬之問道:“祈福寺的東方。你著人去準備準備。記得,莫讓東宮的人去挖,最好,是這寺廟附近,不相幹的百姓。”
馬之問是個聰明人,一瞬便領會了,點頭道:“是,梅醫官。”
太子沉吟道:“依本王看,倒不必是什麽器物。若是魚鳥,自然更佳。祈福寺的東方,是天佑池。魚腹藏書……”
嗯。
魚腹藏書。
極好。
聲勢越大越好。
梅川瞧著那和尚,問苻妄欽,道:“他怎麽處置?”
不傷他的命,可以。但他現時不能留在這寺廟了。若他在,必會幹擾祥瑞之舉。
苻妄欽一揮手:“這還不簡單,交予我便是。我保證,他毫發無損。”
太子有些遲疑。
馬之問附在他耳邊說了些什麽。
太子方才點點頭。
苻妄欽喚來一個五大三粗的手下,吩咐了幾句。那兵丁扛起綁得如粽子一般的和尚,去了。
大梁史官有載:
“天啟三十七年,穀雨。
雨頻霜斷氣清和,柳綠茶香燕弄梭。
京中二農夫,於天佑池垂釣。見有大魚浮水上,不沉不落,見魚竿,不避不躲。農夫以為奇,是乃垂釣半生,未有見自投羅網者也。大魚上岸,幾經翻騰,不似凡物,農人不敢擅取,遂前往京兆府鳴鼓。京兆府尹當堂剖開魚腹,內有絹書。上言:東宿星煞,虎患已消。國本恆穩,江山萬載。
後人稱此事為:農人獻魚。”
這件事由那農人一路的渲染,以及在京兆府門口擊鼓鬧出的大動靜,很快便傳得沸沸揚揚。人們不知那“東宿星煞,虎患已消”是何意,隻知那句“國本恆穩,江山萬載”。
看來,上天是警示當今陛下不要易儲啊。
梁帝在太極殿中,聽著百官的議論,心裏紛亂得很。
東宿星煞,虎患已消。這不正是印證了天靈山上那老者的話嗎。
國有災厄。需要立巳東宮。由那相克之物,來消除災厄。看來,太子在東宮之位上坐了十年,是有用的。那虎患已經消除了。
至於最後一句話,是提醒他:恆穩。
梁帝心事重重地下了朝。
路過尚書房,他走了進去,祝夫子正在給淮王講課,淮王認真地聽著。見梁帝來,淮王臉上綻開一個純淨的笑容。
“父皇!”
梁帝笑笑,摩挲了一下他的頭,喚了聲:“珩兒——”
淮王扶著他,倆人走向未央宮。
未央宮中,周貴妃已經命人擺好了湯羹飯食,手持一盞燈,站在宮門口等著。
梁帝坐下,喝了碗清粥,甚是感慨。
他老了,越發貪戀人間最尋常的溫暖與愛。
在所有的後宮女子和兒女中,鏡央與珩兒是跟他最親近的。
如果說,他跟其他的妃嬪皇子之間更像“君臣”,那麽,他與鏡央和珩兒之間,才更像“夫妻與父子”。
他願意拿龍椅來寵他們。
可龍椅之下,還橫亙著天下啊。
這廂,梅川、苻妄欽、時允、安香等人從祈福寺出來。
今日晨起,梅川臨走時叮囑安香若黃昏不見她歸來,便來尋她。
可梅川走後,安香眼皮一直跳,心神不寧。
隅中時分,她便出了宮。
在祈福寺門口,她以一個積年細作的敏銳,覺出了不對勁,便去將軍府搬了救兵。
苻妄欽聽聞梅川有難,二話不說,手握長刀便殺了出去。
果不其然,一入祈福寺,幾人便都是一場激戰。
一切歸於平靜,安香見梅川平安了,一顆心才算是放下來。
一行人策馬去往將軍府。
路上,梅川好奇問苻妄欽道:“你到底把那和尚送哪兒去了?”
苻妄欽促狹道:“這個麽,你答應我一件事,我便告訴你。”
“什麽事?”梅川問道。
“今晚,不走了。”
梅川臉一下子紅了,她罵道:“苻阿季,下流!”
苻妄欽一本正經,納罕道:“梅醫官,你想哪裏去了?本將軍的意思是,你曾給孫冊治過腿,他現時居於將軍府上,每到夜晚,原來那刮刀動過的地方便生疼。有道是醫者仁心,想請你瞧瞧是怎麽迴事。”
“原……原來是這樣……”梅川低下頭,囁喏著。
“當然。”苻妄欽一揚馬鞭,朗聲道:“不然,你以為呢?”
他占了上風,心情大好。
“本將軍命人騎快馬將那和尚送往萬裏之外的北寒之境。對了,沒忘記給他一個化緣的缽盂。出家人不是都愛雲遊嗎,便讓他雲遊去吧——”
將軍府中。
一個穿著青色袍子的男人站立在庭院的一棵李樹下。
聽見腳步聲,他徐徐轉身。
他的笑容中依稀帶著軍營中的篝火狐鳴。
“梅大夫,好久不見。”
梅川想了想,走上前道:“殿下,當下之際,應速速將這個和尚帶進宮,向陛下稟明此事,洗刷宮中‘國本倒塌’之謠言,為殿下正名。”
自紅鬆枯死,一夜之間,各方流言甚囂塵上。
周司馬等人,朋扇朝堂,一些素來與周家、與貴妃有牽扯的文臣武將們心思開始活絡起來,大肆吹噓淮王秉性有多麽純良,古來為君者,以仁心俯仰天下。且淮王模樣酷肖陛下,乃深得陛下寵愛之幼子。若天意要易儲,淮王實乃不二人選。
東宮從昨夜起,燭火燃了一夜,沒人敢合眼。仿佛災禍不知幾時到。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放眼青史之中,哪有儲君被廢之後能得善終的呢?
太子沉默。
他步履沉重地踱至簷下。
簷下的相思鳥對著天空鳴唱著。
他伸手,逗弄著相思鳥的紅嘴,喃喃道:“紅嘴相思鳥,脈脈影不離……”
他迴想起那張溫婉如雲的麵孔,俏麗的身影在昔年王府的迴廊中奔跑。跑著跑著,跨出了王府的門。那背影消失於眼前,再也不見。
他心口的裂縫落下冰棱來,似痼疾發作。
轉而,他吩咐道:“放了他。”
那和尚被縛住後,本已做了必死的決心,聽到太子的話,微怔了怔,遂不屑道:“偽君子,虛情假意!”
梅川忙道:“殿下,不可。放過他,紅鬆之事如何交代?”
梁帝想易儲,已不是一日兩日的事了,隻是為“天命”所忌,猶豫不決。太子在東宮之位上十年,無有過錯。若以此次紅鬆倒塌為因由,倒是一把恰如其分的匕首。
那麽,周鏡央的計謀,便得逞了。
太子閉上眼,重複了一遍:“放了他。”
他知道所有的後果。但他不能傷害這個和尚。這是意和在這世上僅剩的親人了。來日黃泉碧落,他害怕,害怕連見她一眼的勇氣都沒有。
隨從去解和尚身上的鐵鏈。
梅川滿臉的憂慮。
一旁的苻妄欽看著她的神色,忽然道:“我倒是有個辦法,可以解眼前的困境。”
梅川看向他。
太子在簷下迴頭:“哦?苻將軍說來聽聽。”
苻妄欽指著那和尚道:“其實,縱便是將他送進宮,想來他死也不肯在禦前說出實話,供出周貴妃的。周貴妃既然敢走這個局,必然心頭有這個把握。所以,扭轉這個局的關鍵,根本就不在他的身上。”
黑袍上的血跡還沒有幹透。苻妄欽將青龍長刀挎在腰間。他笑了笑,繼續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紅鬆倒塌,看起來是一件壞事,何不讓它變成一件好事呢?”
梅川道:“好事?”
她的那兩道眉本是英挺的,皺起來的時候,像兩把被折斷了的劍。
苻妄欽忍不住伸手,想去把那斷劍撫平,離她一寸的時候,卻又放下。
他……幾時在人前,與人這般親近過?
他輕輕地咳了咳:“是。好事。若是在這祈福寺,挖出什麽東西來……”
梅川眼睛一亮。
是啊。
怎麽就沒想到呢!
樹不是為了倒下而倒,而是樹倒下,為了昭示一個方向。
若是在那個方向的土裏挖出祥瑞之物來,壞事,就變成好事了。
梅川記得,紅鬆倒下,直指東方。
那便在東方做文章。
她對太子身後的馬之問道:“祈福寺的東方。你著人去準備準備。記得,莫讓東宮的人去挖,最好,是這寺廟附近,不相幹的百姓。”
馬之問是個聰明人,一瞬便領會了,點頭道:“是,梅醫官。”
太子沉吟道:“依本王看,倒不必是什麽器物。若是魚鳥,自然更佳。祈福寺的東方,是天佑池。魚腹藏書……”
嗯。
魚腹藏書。
極好。
聲勢越大越好。
梅川瞧著那和尚,問苻妄欽,道:“他怎麽處置?”
不傷他的命,可以。但他現時不能留在這寺廟了。若他在,必會幹擾祥瑞之舉。
苻妄欽一揮手:“這還不簡單,交予我便是。我保證,他毫發無損。”
太子有些遲疑。
馬之問附在他耳邊說了些什麽。
太子方才點點頭。
苻妄欽喚來一個五大三粗的手下,吩咐了幾句。那兵丁扛起綁得如粽子一般的和尚,去了。
大梁史官有載:
“天啟三十七年,穀雨。
雨頻霜斷氣清和,柳綠茶香燕弄梭。
京中二農夫,於天佑池垂釣。見有大魚浮水上,不沉不落,見魚竿,不避不躲。農夫以為奇,是乃垂釣半生,未有見自投羅網者也。大魚上岸,幾經翻騰,不似凡物,農人不敢擅取,遂前往京兆府鳴鼓。京兆府尹當堂剖開魚腹,內有絹書。上言:東宿星煞,虎患已消。國本恆穩,江山萬載。
後人稱此事為:農人獻魚。”
這件事由那農人一路的渲染,以及在京兆府門口擊鼓鬧出的大動靜,很快便傳得沸沸揚揚。人們不知那“東宿星煞,虎患已消”是何意,隻知那句“國本恆穩,江山萬載”。
看來,上天是警示當今陛下不要易儲啊。
梁帝在太極殿中,聽著百官的議論,心裏紛亂得很。
東宿星煞,虎患已消。這不正是印證了天靈山上那老者的話嗎。
國有災厄。需要立巳東宮。由那相克之物,來消除災厄。看來,太子在東宮之位上坐了十年,是有用的。那虎患已經消除了。
至於最後一句話,是提醒他:恆穩。
梁帝心事重重地下了朝。
路過尚書房,他走了進去,祝夫子正在給淮王講課,淮王認真地聽著。見梁帝來,淮王臉上綻開一個純淨的笑容。
“父皇!”
梁帝笑笑,摩挲了一下他的頭,喚了聲:“珩兒——”
淮王扶著他,倆人走向未央宮。
未央宮中,周貴妃已經命人擺好了湯羹飯食,手持一盞燈,站在宮門口等著。
梁帝坐下,喝了碗清粥,甚是感慨。
他老了,越發貪戀人間最尋常的溫暖與愛。
在所有的後宮女子和兒女中,鏡央與珩兒是跟他最親近的。
如果說,他跟其他的妃嬪皇子之間更像“君臣”,那麽,他與鏡央和珩兒之間,才更像“夫妻與父子”。
他願意拿龍椅來寵他們。
可龍椅之下,還橫亙著天下啊。
這廂,梅川、苻妄欽、時允、安香等人從祈福寺出來。
今日晨起,梅川臨走時叮囑安香若黃昏不見她歸來,便來尋她。
可梅川走後,安香眼皮一直跳,心神不寧。
隅中時分,她便出了宮。
在祈福寺門口,她以一個積年細作的敏銳,覺出了不對勁,便去將軍府搬了救兵。
苻妄欽聽聞梅川有難,二話不說,手握長刀便殺了出去。
果不其然,一入祈福寺,幾人便都是一場激戰。
一切歸於平靜,安香見梅川平安了,一顆心才算是放下來。
一行人策馬去往將軍府。
路上,梅川好奇問苻妄欽道:“你到底把那和尚送哪兒去了?”
苻妄欽促狹道:“這個麽,你答應我一件事,我便告訴你。”
“什麽事?”梅川問道。
“今晚,不走了。”
梅川臉一下子紅了,她罵道:“苻阿季,下流!”
苻妄欽一本正經,納罕道:“梅醫官,你想哪裏去了?本將軍的意思是,你曾給孫冊治過腿,他現時居於將軍府上,每到夜晚,原來那刮刀動過的地方便生疼。有道是醫者仁心,想請你瞧瞧是怎麽迴事。”
“原……原來是這樣……”梅川低下頭,囁喏著。
“當然。”苻妄欽一揚馬鞭,朗聲道:“不然,你以為呢?”
他占了上風,心情大好。
“本將軍命人騎快馬將那和尚送往萬裏之外的北寒之境。對了,沒忘記給他一個化緣的缽盂。出家人不是都愛雲遊嗎,便讓他雲遊去吧——”
將軍府中。
一個穿著青色袍子的男人站立在庭院的一棵李樹下。
聽見腳步聲,他徐徐轉身。
他的笑容中依稀帶著軍營中的篝火狐鳴。
“梅大夫,好久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