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蒙毅


    陝西承宣布政使司,臨潼縣。


    街上,行人稀少,偶爾行過幾輛馬車,車夫唿喝著擋路的乞丐。


    衣不蔽體的流民蹲在陰暗的小巷中,似乎有些畏光。


    老舊殘破的城區內,牌樓倒毀,坊門塌陷,店鋪前,門可羅雀。


    幾個巡街的衙役油光滿麵,剔著牙走在街上,辮子吊在背後,精賊的目光四處搜尋著。


    “頭兒,聽說漢中那賀珍投降了。”


    “可不是嘛,賀珍被西軍打的毫無還手之力,隻能投靠咱大清了。”


    “西軍拿下了南鄭與漢陰,洋縣與西鄉的胡向化與孫守法要被夾擊了,這兩天上麵要派援軍過去了。”


    “怪不得叫咱抓壯丁呢,原來是要大軍出征了。”


    “這迴英親王調集了幾十萬大軍,要一舉拿下漢中。”


    幾個衙役尋到了幾處流民聚集的小巷,抽出刀來,開始挑人。


    點了十幾個個頭大的,便押著他們返迴縣衙交差。


    臨潼縣衙,門前聚滿了衙役們抓來的民夫壯丁,典史正在清點著人數。


    “王班頭,這等瘦弱之人,如何做得苦役?”


    “我的典史大人,您上任不久,還不知道,這個月已經抓了五批了,若不是縣中男丁幾乎抽空,我也不想拿這些流民糊弄事啊。”


    王班頭是本縣老吏了,對那典史翻著白眼說道。心中卻是十分看不起此人,幾天前,上麵派員下來整治吏治,說白了就是賣官。


    王班頭本想趁機撈個典史當當,拿出了攢了多年的家底想要買官,卻不想半路被人截胡。


    眼前這個七尺身軀的漢子也不知是何身世,竟拿出了五兩黃金,獨占鼇頭,拿下了典史之位。


    這讓王班頭心中對其嫉恨不已。


    那典史歎了口氣,看著眼前一群萎靡不振的瘦弱流民,麵色多有憐憫之意,但一瞬間,目光中似乎有些許暗喜。


    這時,昨日才上任的縣令走了出來,捏著鼻子厭惡道:“還不快快出發,磨磨蹭蹭,誤了期限,小心被治罪。”


    “是,大人,這就啟程。”那典史低眉聽命,帶著衙役押送這批壯丁前往鄠縣西南。


    王班頭看著遠去的隊伍,心中十分解氣,正是他向新來的縣令進讒言,打發這典史率隊押送苦役往黑水峪。


    在黑水峪至柴家關一線,駐紮著內大臣何洛會的五萬兵馬。


    子午穀便在柴家關東南,何洛會在此駐軍,就是為了控扼秦嶺,防止漢中賀珍部向北逃竄。


    臨潼的男丁便是全部被抽去何洛會的軍中做苦力,他們要清理子午穀,為何洛會自子午穀兵發漢中做準備。


    送走了那批苦役,縣令卻依舊是愁眉不展。


    “大人,內大臣的軍令已經完成,您為何還心事重重?”那班頭是老油子,湊到縣令身邊,腆著臉笑問道。


    “陝督那邊還要求修繕城池,恢複民生,現在縣裏滿眼看去,盡是老弱婦孺,如何是好?”


    “這......”


    那班頭卻也答不上話,隻能尷尬一笑。


    縣令搖搖頭,歎著氣轉身朝著街上走去,他要去看看現在縣中的情況,半月之後,陝西總督孟喬芳便會巡視臨潼。


    王班頭帶著衙役們緊隨其後,護在那縣令身邊。


    走在縣中原本最繁華的主街,滿目凋敝之象,就連往日鶯歌燕舞,紙醉金迷的銷金窟都冷冷清清。


    行腳郎中舉著幡子,掛著葫蘆,肩上挎著皮箱迎麵走過,口中喊著號子。


    市集上,隻有零星攤販,一個算命的攤子有些紮眼。


    在那攤子後,一家門市正在做工,裏麵傳來了叮叮哐哐的聲音。


    “竟還有店鋪新開?真是奇怪。”


    “大人,這家小的打聽過了,叫王記包子鋪。”


    “王記?莫非是王家的產業?”


    “小的不知,想來是了,否則怎麽在此時節開店,尋常人可賠不起。”


    縣令點點頭,張望片刻,心中有了數。


    王家或許是聽聞了陝督要來臨潼,所以嗅到了什麽商機,提前在此布局,倒也合情合理。


    前行少許,來到算命攤前,攤主是個仙風道骨的老道,麵黃肌瘦,但看上去精神尚佳。


    “貴人可要算命?”


    “也好,算一卦看看。”


    那老道白眉垂至臉頰,長須飄在胸前,瞧了瞧來人麵相,又神神叨叨地掐指算了起來。


    王班頭殷勤地掏了幾個銅板放在了桌上,眼中充滿著敬畏。


    平日在縣中,他買東西從不掏錢,但這算命的可不一樣,不能冒犯了老神仙。


    “貴人正身處懸崖,不日便有性命之憂啊。”


    那縣令聽罷,不屑一笑,暗道:果然是江湖騙子,徒添笑料。


    “放肆,竟敢胡言亂語!我看你這老道是不想活了!”


    王班頭就像是家養的黃犬,見主人受辱,便準備撕咬上去。


    縣令喝住了要與那老道計較一番的王班頭,轉身率人離開。


    那老道見眾人走遠,瞧了瞧桌上的銅板,用手中拂塵輕輕將銅板打落在地,便開始閉目養神。


    周遭的乞丐們見狀,紛紛上前撿拾,口中不斷向老神仙道謝。


    縣城南,驪山,山勢逶迤,塞上秋早,樹木青黃掩映,遠望如蒼黛駿馬,離宮別館,遍布其上。


    始皇帝陵,正在此處。


    驪山腳下,銀蛇橫臥的渭水之上,風波不息。


    臨潼典史騎在馬上,殘陽照水,滿目追思。


    幾百苦役正聚坐在地上,四周,有十幾名衙役看管。


    此夜,他們要在此歇息,等候臨潼各鄉送來的民夫匯合,再一同上路。


    驪山晚照,恍如仙境,苦役們與衙役全都看呆了。


    “額滴神,太美了。”


    “聽說上麵還有什麽華清池。”


    衙役們議論紛紛,這裏尋常他們都是上不去的,因為上麵是大人物享樂之地。


    臨潼典史迴望山巔,深唿吸一口,收斂心神,命手下生火,準備過夜。


    一夜無話,天剛放亮,各鄉的民夫陸續到齊。


    清點一番,合計有三千人,押送他們的,還有一支一百人的清兵,他們是由驪山的駐防佐領派來的,領隊的是一名八旗馬甲。


    “誰是領頭的?”


    臨出發,那馬甲策馬朝著人群喊道。


    “額是臨潼典史,負責押送民夫。”


    “嗬嗬嗬,狗屁的民夫,不值錢的奴才罷了,爺叫土唿賴,此次事急,務必日行五十裏趕往內大臣處。”


    “五十裏?這些民夫恐難支持。”


    “那爺不管,這是你的事情。”


    說完,那馬甲便撥馬離開,返迴隊伍。


    各鄉的民夫還稍好些,雖看上去麵黃肌瘦,但是精神不錯,但那些城中抓來的流民,莫說日行五十裏,就是日行三十裏都夠嗆。


    臨潼典史知道是這八旗馬甲故意刁難,想來是為了早些完成任務,早些返迴驪山。


    他召來麾下十八名衙役,對著眾人交待了一番。


    這些衙役都是他自己招募而來,算是親信。


    天氣晴朗,那典史策馬在前領隊,民夫在中,清兵百騎押後監督,衙役們沿隊維持秩序,隊伍一路向西南行進。


    行至下午,過灞水,又涉長水,民夫已是精疲力竭。


    土唿賴率兵狠狠鞭笞著掉隊的民夫,甚至當眾打死了兩人。


    臨潼典史勸說道:“若是都打死了,如何向內大臣交差?難道讓額如實相告,就說都是您半路打殺了嗎?”


    這話讓清軍馬甲土唿賴無言以對,悻悻收起了馬鞭,對著眼前這個不卑不亢的臨潼典史呸了一口,轉身走開。


    “典史,西邊就是滻水,順水而下,便可抵達甲河,自甲河順水而下,可一路直達湖廣境內。”


    “嗯,今夜按計劃動手!”


    天色昏暗,臨潼典史命人支起了大鍋,將隨行攜帶的幹糧全部煮成了熱乎乎的麵糊,讓民夫分食。


    難得有熱乎的飯食,流民幾乎兩眼放光。


    火堆前,臨潼典史手中拿著一卷《史記》,正借著火光閱覽。


    “陳涉世家......”


    這時,心腹衙役疾步走來,附耳密語幾句,那典史點點頭表示知曉。


    民夫們狼吞虎咽,令那隊清兵也食指大動,本來嚼著肉幹,喝著烈酒的土唿賴見這些奴才吃熱飯,心中不平,當即就帶著人搶占了一口大鍋,將肉幹扔進,邊煮邊吃了起來。


    遠處,聚在一起的衙役時不時偷瞄清兵兩眼。


    飽餐的土唿賴布置了幾名哨兵後,便撐起了帳篷,入帳酣睡起來。


    民夫們則抱成一團,躺在火堆邊將就。


    深夜,鼾聲響成一片。


    臨潼典史合上了手中的書卷,起身放迴了馬袋之中。


    十八名衙役們見狀,紛紛起身,投來詢問的目光。


    那典史微微點頭,衙役們捉著早就抽出的腰刀,朝著清兵歇息處走去。


    放哨的清兵已經昏倒,不省人事,一名精壯衙役躡手躡腳靠近,手起刀落,將那清兵一刀了結性命。


    其餘的衙役也迅速摸進了清兵營帳,一通砍瓜切菜,將昏睡的清兵全部殺死在睡夢中。


    臨潼典史握著長刀,來到了土唿賴的帳前,其餘衙役也先後圍了過來。


    “典史,就剩這狗日的一人了。”


    “這蒙汗藥勁還真大,沒有一個醒的。”


    那典史正要入帳,剛掀開帳簾,就見迎麵寒光一閃,嚇得他急忙側身躲閃。


    土唿賴從帳中殺出,嚇了眾人一跳。


    “死奴才......吃了豹子膽......竟敢......反叛!”


    眾衙役驚懼不已,沒想到這清兵馬甲真是皮實,竟然能頂住藥勁。


    那典史見土唿賴搖搖晃晃,似乎尚未完全清醒,便毫不猶豫提刀殺上。


    土唿賴勉強應戰,卻奈何頭暈眼花,隻過了幾招,就叫那典史抓住了機會,一刀封喉,怒目而死。


    “典史威武!”衙役們見上官如此厲害,不禁振奮道。


    “快,將衣甲留下,其餘的全部焚燒,清理痕跡!”


    “是!!”


    很快,衙役們將清兵屍體堆成一堆,全部焚毀。


    隨後,一切恢複如常。


    ......


    清晨,民夫轉醒,驚奇地發現清兵不見了蹤跡,正疑惑之時,就看見了騎在馬上的臨潼典史。


    “諸位,韃子已盡數被本官誅殺,大家都逃命去吧!”


    民夫們大驚,竊竊私語起來,韃子被殺,這可是要掉腦袋的啊!


    就算是逃迴鄉裏,韃子若是查到,他們也一樣活不了,還會給鄉梓招來大禍。


    “典史,縱使我等逃迴,亦難逃一死。”


    “是啊,做苦役是死,逃迴也是死,唉!”


    “不如跟著典史反了算了!聽說大西軍在漢中,不如投他們打韃子!”


    “韃子正發大軍圍剿大西軍,現在去投不是送死嗎?”


    “那如何是好?”


    “某聽典史的!”


    “說得對,額也跟著典史幹了!”


    眾人紛紛應和,那典史見人心可用,笑著點點頭,說道:“鄉親們,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死國可乎?”


    “願隨典史效命!”


    “我為典史,聽聞我大明正統在江南召天下兵馬勤王,我欲奉詔南下,直往江南與會!”


    眾民壯聞言大喜,原來朝廷仍在,狗韃子的官員一直告訴他們大明已經亡了,令他們勿念故國。


    沒想到是在欺騙他們!


    “願與典史同行!”


    “好!某在此,多謝諸位!”


    說罷,那典史向眾人深深一禮,隨後便遣散了不願跟隨的人,將剩下的民夫重新編組,由十八位衙役分別統帶,得兵兩千人。


    他令衙役們都換上了韃子的衣裝,自己換上了土唿賴的棉甲,又選孑然一身的精壯數十以為親兵,全部作清兵打扮。


    兩千人依舊假裝成押送苦役的隊伍,順著滻水一路南下,進入了秦嶺大山之中,向著甲河進發。


    在甲河以西的鎮安縣,有降清的前明舊將王輔臣五萬兵馬駐守,甲河以東山陽縣,駐紮著清軍都統卓羅的三萬精銳。


    這些都是奉英親王之命,前來準備進攻漢中的兵馬。


    秦嶺橫絕,茫茫似海,穿行在這大山之中,臨潼典史頻頻東顧。


    “典史,我軍人多,恐舟船不濟,若是沿河步行,恐為清兵追蹤。”


    “無妨,大方行軍便是,我已了解清楚,駐守的鎮安的乃是降將王輔臣。”


    “典史何意?”


    “此人乃薑驤麾下,因勇冠三軍被英親王賞識,調來效力,不過嘛......”


    麾下心腹大驚,典史莫不是想招降那王輔臣?


    這豈不是天方夜譚?


    “論天時,輔臣新降而正統欲興,其心尚未全附。”


    “論地利,輔臣雖駐鎮安,然西有黑水峪何洛會,東有山陽卓羅,南有洵陽果爾欽,北有藍田任珍部,可謂四麵監管,防備深重,足見清軍之疑懼。”


    “論人和,輔臣獨忠薑驤,今被調離,未嚐無有剪除薑驤羽翼之意,遑論命其攻川,實乃消耗其力,輔臣未嚐不知也,必積怨日深。”


    “昔有蘇秦匹馬說六國合縱,今有我蒙毅孤身勸輔臣明義,有何不可?”


    說罷,蒙毅自信一笑,買來典史之位正是為接觸更多的資料書籍,以便迅速了解大明形勢。


    此間事情,他早已籌謀多日,說降王輔臣正在計劃之中!


    “小的不懂,但大為震撼,蒙典史真乃高人!”麾下心腹讚道。


    感謝南山有杞的月票,誠心誠意的感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複國從始皇帝嬴政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風渭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風渭水並收藏明末:複國從始皇帝嬴政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