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頁
[清穿]娘娘負責躺贏 作者:花氣薰人慾破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以來求熹妃,哭道:「奴才實在無法了。」
白寧在旁邊有點著急上火:這個入夜開閉門戶的責任可不好擔。
宋嘉書卻當機立斷:「白寧你跟著張諳達去,拿著咱們宮裏的金印,讓人立刻開門放行!」
因皇後病中幾月,宮中許多瑣事需她來定,所以把熹妃金印也帶來了圓明園,在此時終於派上了最重要的用場。
——
當夜皇上深夜啟程,往圓明園而來。終於在淩晨三點趕迴了圓明園,見到了怡親王。
彼時怡親王已經醒了過來,正見皇上從外頭龍行虎步衝進來,衣襟上還滴著水,不由問道:「皇兄怎麽漏夜趕來?」
皇上隻覺得肺腑都是冰涼的。
他太知道人迴光返照時的樣子。
皇上去了外頭已然濕透的大衣裳,接過太監遞過來的帕子,隨意擦了擦麵上的水珠,故意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道:「今日下雨了,朕想著你這些日子為大旱不雨擔憂的夜不能寐,就想著迴來告訴你一聲。還有,高斌的摺子昨日到了京中——北運河已經全部修整完畢。」
怡親王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那太好了。」
皇上慢慢坐在怡親王身邊。
怡親王看了看皇上的麵容,忽然開口對旁邊的太醫道:「給我端一碗濃濃的參湯來。」
皇上見他要濃參湯喝,眼圈便紅了:十三弟這是知道,他要走了,隻是想著最後提著精神罷了。
於是皇上也不再說什麽閑話,隻是問道:「你要不要再見見弘曉他們,見見兒孫們?」端午前,皇上許他們都來圓明園請安了,這會子就住在別有洞天館。
怡親王搖了搖頭:「不必了皇兄,這些日子該囑咐的,我都囑咐到了。」
「咱們說說話吧。」
怡親王臉上便帶了期盼之色:「皇兄,你覺得這些年我做的夠好嗎?」
這些年怡親王一直在傾力做事,皇上屢屢超額的恩賞卻都被怡親王拒絕,每每他都道,這是臣弟該盡的本分,承不得皇上讚譽。
直到最後,怡親王才如同年幼時分,跟著皇上學算數時一般,帶著期盼問道:「四哥,我做的夠好嗎?」
皇上深深點頭:「不能再好了,朕能有你這樣的弟弟,是朕的福氣。這些年,很多事情朝臣反對,世人反對,流言紛紛,可隻要看你站在下麵,朕就不覺得孤家寡人。」
他似看不到榻上的怡親王慢慢閉上了眼睛。
皇上隻是繼續說下去,緩慢的細數曾經的歲月。
直到東方既白,直到宮人們在外跪了一地,直到太醫頓首不止。
皇上才停了下來。
外麵一場大雨也停了,夏日的陽光無比璀璨的照進來,給一切揉上了一層暖色。
宋嘉書也一夜未睡,看著窗外漸明的天色。
直到雲板聲叩響。
很快,太監們報喪的哭音響起:「和碩怡親王薨逝了。」
作者有話要說:
看清史稿,最遺憾的點,就在這一句:「迨世宗聞王疾革,既命駕往視。而王已脫然逝矣」雍正爺也沒來得及見怡親王最後一麵。所以實在想彌補一二。
還有怡親王生前記掛治水:「圖遍治諸河,使盈縮操縱於吾掌之上,豈期一病沉廢,已矣何言」
第106章 離奇
且說怡親王薨逝後,皇上的表現十分令人詫異。
他不但沒有如軍機大臣們所害怕的那般情緒失控,相反,皇上看起來還異常的冷靜。
王公貴族的壽材都要上佳的木材,佳木難得,所以不會等過世後才著急忙慌開始做,怡親王的壽材也是早備好的。在怡親王薨逝的當天,皇上非常冷靜的看著人抬棺,還親自上手敲了敲棺木的厚度,確定了下匠人沒有敢偷工減料。
且並不等禮部擬幾個怡親王的諡號讓他挑選,皇上一道聖旨下給禮部,直接將怡親王諡號定為「賢」。
之後的兩天,也隻是吩咐內務府盡心料理怡親王後事,不得絲毫怠慢,皇上自己則依舊冷靜的在九州清晏一道道下聖旨:「定怡親王爵位為世襲罔替,子孫後代斷不可更改,否則便非朕之子孫。」然後又給怡親王留下的兒子們都各自安排去處。1
同時也沒有忘記處理朝政——皇上甚至記得給遠在河道上的高斌等人封賞,對他們提前完成河道修築表示了讚賞。
且說高斌在同時接到怡親王薨逝的消息和皇上恩賞的時候,十分悲痛外也十分驚訝,實不想皇上還能自持若此,觀摺子上禦筆的日子:在怡親王薨逝的次日,皇上居然還記得犒賞河道之人。
於是高斌與高其倬一併召集所有曾蒙怡親王點派的臣子,無論官職高低,一併就在河道大成的典儀上為怡親王祝禱,祈禱王爺往生。
京中朝臣們也按部就班的參與怡親王的喪儀。
大殿舉哀之餘,鄂爾泰就不免跟張廷玉道:「原本還恐皇上如當年太後娘娘薨逝一般,在養心殿不肯見人——之前是怡親王將皇上勸出來的,如今又有誰能勸皇上呢?」
張廷玉想起往年跟怡親王一併當差,也不由唏噓落淚,一時鬍子上都滾著淚珠。鄂爾泰原本能忍住的,見張廷玉這般情狀,也忍不住難過起來。
兩人垂淚過後,依舊迴到大殿上去。
剛迴到大殿,卻有太監來宣兩人即刻見駕。不但他們倆,還有馬齊、來保以及剛剛迴京的李衛等人,都被皇上宣到九州清晏。
白寧在旁邊有點著急上火:這個入夜開閉門戶的責任可不好擔。
宋嘉書卻當機立斷:「白寧你跟著張諳達去,拿著咱們宮裏的金印,讓人立刻開門放行!」
因皇後病中幾月,宮中許多瑣事需她來定,所以把熹妃金印也帶來了圓明園,在此時終於派上了最重要的用場。
——
當夜皇上深夜啟程,往圓明園而來。終於在淩晨三點趕迴了圓明園,見到了怡親王。
彼時怡親王已經醒了過來,正見皇上從外頭龍行虎步衝進來,衣襟上還滴著水,不由問道:「皇兄怎麽漏夜趕來?」
皇上隻覺得肺腑都是冰涼的。
他太知道人迴光返照時的樣子。
皇上去了外頭已然濕透的大衣裳,接過太監遞過來的帕子,隨意擦了擦麵上的水珠,故意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道:「今日下雨了,朕想著你這些日子為大旱不雨擔憂的夜不能寐,就想著迴來告訴你一聲。還有,高斌的摺子昨日到了京中——北運河已經全部修整完畢。」
怡親王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那太好了。」
皇上慢慢坐在怡親王身邊。
怡親王看了看皇上的麵容,忽然開口對旁邊的太醫道:「給我端一碗濃濃的參湯來。」
皇上見他要濃參湯喝,眼圈便紅了:十三弟這是知道,他要走了,隻是想著最後提著精神罷了。
於是皇上也不再說什麽閑話,隻是問道:「你要不要再見見弘曉他們,見見兒孫們?」端午前,皇上許他們都來圓明園請安了,這會子就住在別有洞天館。
怡親王搖了搖頭:「不必了皇兄,這些日子該囑咐的,我都囑咐到了。」
「咱們說說話吧。」
怡親王臉上便帶了期盼之色:「皇兄,你覺得這些年我做的夠好嗎?」
這些年怡親王一直在傾力做事,皇上屢屢超額的恩賞卻都被怡親王拒絕,每每他都道,這是臣弟該盡的本分,承不得皇上讚譽。
直到最後,怡親王才如同年幼時分,跟著皇上學算數時一般,帶著期盼問道:「四哥,我做的夠好嗎?」
皇上深深點頭:「不能再好了,朕能有你這樣的弟弟,是朕的福氣。這些年,很多事情朝臣反對,世人反對,流言紛紛,可隻要看你站在下麵,朕就不覺得孤家寡人。」
他似看不到榻上的怡親王慢慢閉上了眼睛。
皇上隻是繼續說下去,緩慢的細數曾經的歲月。
直到東方既白,直到宮人們在外跪了一地,直到太醫頓首不止。
皇上才停了下來。
外麵一場大雨也停了,夏日的陽光無比璀璨的照進來,給一切揉上了一層暖色。
宋嘉書也一夜未睡,看著窗外漸明的天色。
直到雲板聲叩響。
很快,太監們報喪的哭音響起:「和碩怡親王薨逝了。」
作者有話要說:
看清史稿,最遺憾的點,就在這一句:「迨世宗聞王疾革,既命駕往視。而王已脫然逝矣」雍正爺也沒來得及見怡親王最後一麵。所以實在想彌補一二。
還有怡親王生前記掛治水:「圖遍治諸河,使盈縮操縱於吾掌之上,豈期一病沉廢,已矣何言」
第106章 離奇
且說怡親王薨逝後,皇上的表現十分令人詫異。
他不但沒有如軍機大臣們所害怕的那般情緒失控,相反,皇上看起來還異常的冷靜。
王公貴族的壽材都要上佳的木材,佳木難得,所以不會等過世後才著急忙慌開始做,怡親王的壽材也是早備好的。在怡親王薨逝的當天,皇上非常冷靜的看著人抬棺,還親自上手敲了敲棺木的厚度,確定了下匠人沒有敢偷工減料。
且並不等禮部擬幾個怡親王的諡號讓他挑選,皇上一道聖旨下給禮部,直接將怡親王諡號定為「賢」。
之後的兩天,也隻是吩咐內務府盡心料理怡親王後事,不得絲毫怠慢,皇上自己則依舊冷靜的在九州清晏一道道下聖旨:「定怡親王爵位為世襲罔替,子孫後代斷不可更改,否則便非朕之子孫。」然後又給怡親王留下的兒子們都各自安排去處。1
同時也沒有忘記處理朝政——皇上甚至記得給遠在河道上的高斌等人封賞,對他們提前完成河道修築表示了讚賞。
且說高斌在同時接到怡親王薨逝的消息和皇上恩賞的時候,十分悲痛外也十分驚訝,實不想皇上還能自持若此,觀摺子上禦筆的日子:在怡親王薨逝的次日,皇上居然還記得犒賞河道之人。
於是高斌與高其倬一併召集所有曾蒙怡親王點派的臣子,無論官職高低,一併就在河道大成的典儀上為怡親王祝禱,祈禱王爺往生。
京中朝臣們也按部就班的參與怡親王的喪儀。
大殿舉哀之餘,鄂爾泰就不免跟張廷玉道:「原本還恐皇上如當年太後娘娘薨逝一般,在養心殿不肯見人——之前是怡親王將皇上勸出來的,如今又有誰能勸皇上呢?」
張廷玉想起往年跟怡親王一併當差,也不由唏噓落淚,一時鬍子上都滾著淚珠。鄂爾泰原本能忍住的,見張廷玉這般情狀,也忍不住難過起來。
兩人垂淚過後,依舊迴到大殿上去。
剛迴到大殿,卻有太監來宣兩人即刻見駕。不但他們倆,還有馬齊、來保以及剛剛迴京的李衛等人,都被皇上宣到九州清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