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頁
[清穿]娘娘負責躺贏 作者:花氣薰人慾破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後來甚至不單止於朝廷。
這一年似乎是命犯太歲,除了朝廷不安外,浙江的科舉還捅出了極大的簍子。
宋嘉書居於深宮中,知道的並不真切,隻知道似乎是出題的主考官犯了錯誤,出了個有詛咒皇上嫌疑的題目。
在這個腥風血雨的關頭上,浙江科舉考試被人舉發,又有從前年羹堯在杭州城門外演講,以及九爺在浙江地帶印發『地下反帝文物』的舊事夾雜,皇上不免動了雷霆之威。可憐整個浙江的考生都跟著倒黴——從雍正四年起,此後六年浙江考生不許科舉,可謂是大清開國來第一樁大案了。
聽說是因一個詞不謹慎整個省都倒黴,朝臣們再次集體閉嘴了。
後妃們很是好奇,又想知道,又不敢問。
弘曆弘晝最近都忙的進不得後宮請安,而這樣事關科舉的大事,奴才們又打聽不明白,一聽涉嫌詛咒皇上,也更不敢打聽。
倒是皇後背後告訴了宋嘉書,但哪怕是皇後,都不敢落筆,隻用手沾著水在桌上寫了四個字「維民所止」。
宋嘉書素日也不讀什麽四書五經的,皇後也不懂那些,兩人都不知道這是詩經裏麵的句子。
皇後隻低聲道:「這兩個字,正是當今帝號去了頭。」雍正與維止。
宋嘉書表示明白。
皇後用帕子抹去了桌上的水痕,然後道:「這樣的事兒,咱們深宮婦人便不要管了。我隻是說與你知道,日常說話別犯了皇上的忌諱就是。」
直到雍正四年的端午,這一場席捲整個官場的和宗親的『大逃殺遊戲』才總算到了尾聲。
宋嘉書再見弘曆,就覺他整個人累瘦了一圈,也更沉穩了了些——從前弘曆的沉穩,看起來仍舊是少年老成,是孩子天性就穩當的感覺,可如今的沉穩,則是經歷了大事後,自然凝練下來的波瀾不驚,真正有了些喜怒不形於色的樣子。
經過雍正四年的前半年,宋嘉書發現,自己見到的,不光是越來越顯崢嶸的雍正帝,還有一個未來的幹隆帝的雛形。
親眼見著,旁觀著,揣摩著君父處置兄弟甚至是親子,對弘曆來說,也是一種極大的成長。
——
然而縱觀雍正四年所有的大事,對後宮來說,最令人震動的,自然還是弘時被革了黃帶子之事。
二月二當日,皇上不要兒子的聖旨傳入後宮,除了宋嘉書心裏大約有數外,其餘人都驚得不知如何是好。
皇後雖素來不喜歡齊妃和弘時,但也沒想到皇上能做出把兒子直接踢出宗室的懲處。
皇後也顧不得皇貴妃薨逝後,自己仍舊在跟皇上置氣了。她三番兩次求見皇上,以中宮國母和三阿哥嫡母的身份勸皇上道:「皇上還要三思啊。正所謂虎毒不食子,從古至今再沒聽說過皇帝不要兒子的。」
皇上直接道:「那隻能說明你聽過見過的太少。」
皇後被皇上噎個好歹,便也冷道:「說句誅心的話,弘時原不是臣妾所生,皇上硬要降罪臣妾也隻好旁觀罷了。隻是請皇上細想,宗人府的宗籍一改,如破鏡難圓,皇上此時正在氣頭上才發作了弘時,若是以後後悔可就難了。」
她作為嫡母,若這會子不勸上一勸,將來皇上後悔起來,她還是要倒黴的。
皇上也不肯跟皇後說明緣由,隻道:「這是前朝之事,皇後就別管了,倒是叫齊妃在後宮安分守己才好。若不是弘時所為她確實不知,朕早將他們母子一併處置了。」
且說自打得知弘時被革了黃帶子,齊妃自然情緒激烈。
皇上是個矛盾的人,一方麵他極要麵子,沒有把弘時的罪證公布於眾,更不曾告訴哭鬧的齊妃(否則也就相當於公布於眾了);但令一方麵,他又會堅決的把兒子掃地出門,向天下昭告他不要這個兒子了。
用皇上對怡親王的話來說就是:「朕教出這種要謀害弟弟的庶母的長子,還謀害的這樣蠢,哪有臉到處說去?且他要自己有本事也罷,居然還去勾結老八?!朕真是白生給了他人身子,竟不長人腦子。」
怡親王都被自家四哥的刻薄搞得哭笑不得。待要相勸,皇上也直接道:「十三弟,你也很不用勸朕,說什麽弘時隻是為人糊塗,被老八騙了這種話——他這迴能被老八騙了去害弘曆,下迴就能害你,害朕。這樣的兒子,朕斷不肯要了。」
既如此,怡親王也就不再開口了。畢竟哪怕與世上所有人比較,怡親王都以皇上為最重。
當年怡親王自己的長子犯了錯誤,他都幹脆的把自己的兒子關押圈起來了,何況旁人。如今弘時所作所為,讓皇上這般動怒傷心,怡親王自也是生氣的。雖說此事與祖宗規矩不符,但見皇上心意已定,怡親王也就不再硬勸了。
而朝上怡親王也不能再勸的事兒,便是板上釘釘。宗人府雖沒辦過這樣的事兒,卻也隻得硬著頭皮操作起來,隻是操作的格外慢,想要拖個一年半載的,給皇上以消氣後悔的時間。
齊妃自然是怨恨不解的,每日從皇後宮中哭完,就要往景仁宮門口哭。
雖說齊妃不知道緣故,但隻看四阿哥被皇上獨獨賜予重華宮,而弘時卻被踢出宗室,齊妃就恨得咬牙切齒,每日都坐在景仁宮門前哭,隻道是熹妃和四阿哥害了她的弘時。
但齊妃也知道,就算淚水淹了熹妃的景仁宮也沒用,這事兒終究要在宗人府改玉牒前,求皇上改變心意。
這一年似乎是命犯太歲,除了朝廷不安外,浙江的科舉還捅出了極大的簍子。
宋嘉書居於深宮中,知道的並不真切,隻知道似乎是出題的主考官犯了錯誤,出了個有詛咒皇上嫌疑的題目。
在這個腥風血雨的關頭上,浙江科舉考試被人舉發,又有從前年羹堯在杭州城門外演講,以及九爺在浙江地帶印發『地下反帝文物』的舊事夾雜,皇上不免動了雷霆之威。可憐整個浙江的考生都跟著倒黴——從雍正四年起,此後六年浙江考生不許科舉,可謂是大清開國來第一樁大案了。
聽說是因一個詞不謹慎整個省都倒黴,朝臣們再次集體閉嘴了。
後妃們很是好奇,又想知道,又不敢問。
弘曆弘晝最近都忙的進不得後宮請安,而這樣事關科舉的大事,奴才們又打聽不明白,一聽涉嫌詛咒皇上,也更不敢打聽。
倒是皇後背後告訴了宋嘉書,但哪怕是皇後,都不敢落筆,隻用手沾著水在桌上寫了四個字「維民所止」。
宋嘉書素日也不讀什麽四書五經的,皇後也不懂那些,兩人都不知道這是詩經裏麵的句子。
皇後隻低聲道:「這兩個字,正是當今帝號去了頭。」雍正與維止。
宋嘉書表示明白。
皇後用帕子抹去了桌上的水痕,然後道:「這樣的事兒,咱們深宮婦人便不要管了。我隻是說與你知道,日常說話別犯了皇上的忌諱就是。」
直到雍正四年的端午,這一場席捲整個官場的和宗親的『大逃殺遊戲』才總算到了尾聲。
宋嘉書再見弘曆,就覺他整個人累瘦了一圈,也更沉穩了了些——從前弘曆的沉穩,看起來仍舊是少年老成,是孩子天性就穩當的感覺,可如今的沉穩,則是經歷了大事後,自然凝練下來的波瀾不驚,真正有了些喜怒不形於色的樣子。
經過雍正四年的前半年,宋嘉書發現,自己見到的,不光是越來越顯崢嶸的雍正帝,還有一個未來的幹隆帝的雛形。
親眼見著,旁觀著,揣摩著君父處置兄弟甚至是親子,對弘曆來說,也是一種極大的成長。
——
然而縱觀雍正四年所有的大事,對後宮來說,最令人震動的,自然還是弘時被革了黃帶子之事。
二月二當日,皇上不要兒子的聖旨傳入後宮,除了宋嘉書心裏大約有數外,其餘人都驚得不知如何是好。
皇後雖素來不喜歡齊妃和弘時,但也沒想到皇上能做出把兒子直接踢出宗室的懲處。
皇後也顧不得皇貴妃薨逝後,自己仍舊在跟皇上置氣了。她三番兩次求見皇上,以中宮國母和三阿哥嫡母的身份勸皇上道:「皇上還要三思啊。正所謂虎毒不食子,從古至今再沒聽說過皇帝不要兒子的。」
皇上直接道:「那隻能說明你聽過見過的太少。」
皇後被皇上噎個好歹,便也冷道:「說句誅心的話,弘時原不是臣妾所生,皇上硬要降罪臣妾也隻好旁觀罷了。隻是請皇上細想,宗人府的宗籍一改,如破鏡難圓,皇上此時正在氣頭上才發作了弘時,若是以後後悔可就難了。」
她作為嫡母,若這會子不勸上一勸,將來皇上後悔起來,她還是要倒黴的。
皇上也不肯跟皇後說明緣由,隻道:「這是前朝之事,皇後就別管了,倒是叫齊妃在後宮安分守己才好。若不是弘時所為她確實不知,朕早將他們母子一併處置了。」
且說自打得知弘時被革了黃帶子,齊妃自然情緒激烈。
皇上是個矛盾的人,一方麵他極要麵子,沒有把弘時的罪證公布於眾,更不曾告訴哭鬧的齊妃(否則也就相當於公布於眾了);但令一方麵,他又會堅決的把兒子掃地出門,向天下昭告他不要這個兒子了。
用皇上對怡親王的話來說就是:「朕教出這種要謀害弟弟的庶母的長子,還謀害的這樣蠢,哪有臉到處說去?且他要自己有本事也罷,居然還去勾結老八?!朕真是白生給了他人身子,竟不長人腦子。」
怡親王都被自家四哥的刻薄搞得哭笑不得。待要相勸,皇上也直接道:「十三弟,你也很不用勸朕,說什麽弘時隻是為人糊塗,被老八騙了這種話——他這迴能被老八騙了去害弘曆,下迴就能害你,害朕。這樣的兒子,朕斷不肯要了。」
既如此,怡親王也就不再開口了。畢竟哪怕與世上所有人比較,怡親王都以皇上為最重。
當年怡親王自己的長子犯了錯誤,他都幹脆的把自己的兒子關押圈起來了,何況旁人。如今弘時所作所為,讓皇上這般動怒傷心,怡親王自也是生氣的。雖說此事與祖宗規矩不符,但見皇上心意已定,怡親王也就不再硬勸了。
而朝上怡親王也不能再勸的事兒,便是板上釘釘。宗人府雖沒辦過這樣的事兒,卻也隻得硬著頭皮操作起來,隻是操作的格外慢,想要拖個一年半載的,給皇上以消氣後悔的時間。
齊妃自然是怨恨不解的,每日從皇後宮中哭完,就要往景仁宮門口哭。
雖說齊妃不知道緣故,但隻看四阿哥被皇上獨獨賜予重華宮,而弘時卻被踢出宗室,齊妃就恨得咬牙切齒,每日都坐在景仁宮門前哭,隻道是熹妃和四阿哥害了她的弘時。
但齊妃也知道,就算淚水淹了熹妃的景仁宮也沒用,這事兒終究要在宗人府改玉牒前,求皇上改變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