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頁
[清穿]娘娘負責躺贏 作者:花氣薰人慾破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宋嘉書不太想跟八爺的福晉打交道,於是除了日常照麵,必須的寒暄外,就沒再說過什麽話。
這迴也沒什麽話好說:「廉親王福晉……」
好在不用她向下說,皇上自己就把話接了過去。
「親王福晉。」皇上冷哼了一聲:「朕給了老八恩典,叫他做親王,他倒也罷了,隻是磕頭謝恩,倒是他這個福晉十分悖逆張狂,不知感恩,隻口出惡言。」
宋嘉書知道此事,不管是現實還是歷史,她都知道。
四爺一登基,就封了四個總理事務大臣,除了自己的鐵桿十三弟和隆科多外,便是馬齊和八爺。馬齊是先帝爺就重用的老臣了,得此官職,算是新帝對老臣一派的安撫。唯有對八爺的重用,有些出人意料。
而且除了肝膽相照的十三外,皇上在一眾兄弟裏就隻把八爺升了親王,派了重要差事。
自有人要給廉親王賀喜,結果八福晉人前人後隻道:「有何喜可賀?恐不能保此首領耳?」2
這話自然也傳到了宮裏,宋嘉書隻聽皇上的語氣,就知道他必是厭惡極了。
甭管皇上給八爺升親王之事,是如今初登基的懷柔政策,還是真的想要重用八爺的才能,亦或是心裏有旁的緣故,但都不能被別人,尤其是一個後宅女人大剌剌的點出來。
而且說得還十分陰暗:直接把八爺的頭給預定沒了。
作者有話要說:
1《永憲錄》評價宜妃得康熙「眷顧最深」出征會記得給宜妃寫信捎特產,宜妃病了給她批準軟轎。
2見於清史稿。
第74章 歸京
皇上大約想起此事就如鯁在喉,繼續冷道:「朕瞧著老八娶得這福晉與宜妃倒像是親母女一般,俱是口舌刁毒,不知恭敬。」
宋嘉書其實有點明白宜妃和八福晉在鬧什麽——要是結局橫豎不好,那不能無聲無息的死,總得拉上新帝的名聲墊背。
也是多年來的明爭暗鬥,實無迴轉的餘地。
皇上在昏暗裏沉默了一會兒,然後道:「其實這些人也罷了,朕心裏所憂慮,唯有太後。」
宋嘉書已經沉默很久,此時便開口道:「皇上,皇後娘娘每日領著臣妾們去侍奉太後……」
想了想太後對帝後二人的態度和言語,實在沒有什麽能安慰到雍正爺的,於是便換了個思路:「太後娘娘近來常禮佛,用膳也好些了,太醫都細心照料著呢。」
反正是不尋死覓活了。
而且太後到底是四爺的生母。她老人家雖然偏心,那也是偏心小兒子十四爺,又不會傻到偏心八爺九爺這種別人的兒子。所以太後對宜妃傳播此等流言還是很不滿的,在聽說宜妃扯著自己之前的話當虎皮,還把宜妃訓斥了一頓。
反正現在兩人已經不是平起平坐的四妃了,一個已經是太後娘娘,上下分明。
皇上想起太後近來的舉動,也覺得安慰些,他已經不指望親額娘多護著他了,別作弄他就行,隻是他想到一事,不免就沉甸甸的。
於是伸出手,輕輕拍了拍坐在自己身側的熹妃。似乎在安撫她,其實更像是在安撫自己。
「今日京外傳迴話來,應當是明日,最晚後日一早,十四弟就要到京了。隻怕到時候太後娘娘見了他,心境動搖大悲大喜的傷身,你跟著皇後要多勸慰照料太後。」
一聽十四爺要迴來,宋嘉書的心也跟著沉甸甸起來。
太後娘娘好容易撲騰累了,沒消停幾日呢,怎麽十四爺就要迴來了呢。
——
且說如今先帝爺駕崩都一月了,十四爺還沒到京城呢。
因康熙爺駕崩的時候是冬日,從京城到西北一路難免有些大雪封路的地段。哪怕康熙爺駕崩第二日,京裏就有人傳信往西北了,但等十四爺收到信兒的時候,京城這邊皇上都登基兩日了。
故而雖有『皇上駕崩,天下縞素』的規矩,但邊地人民群眾礙於消息流通的速度,很可能京城人民都縞素完了,他們才收到信兒。再偏的地方,很可能皇帝都換了兩年了,他們才知道。不是不敬,而是來不及縞素。
如今且把話題說迴十四爺。
他驟然聽聞皇阿瑪駕崩的消息,整個人也有點崩,本想立馬晝夜不歇奔迴京城,結果還沒動身,就迎來了鎮國公延信。
這位寒冬臘月不顧過年直奔西北來的鎮國公,是奉新帝旨意『陪同』撫遠大將軍歸京的。
同時還帶來了任命年羹堯全權負責藏邊事務的命令。
這給十四爺氣的啊,他辛辛苦苦在藏邊風餐露宿,頂著惡劣氣候和刀兵血戰了好幾年,如今戰事已畢,軍事安穩,他甚至還帶領藏地建立了辦事處,結果一轉頭,皇阿瑪駕崩了,自己的最高指揮權也沒了。
他簡直恨不得插翅膀飛起來,立刻迴京去找新帝兼自己的親哥哥理論理論。
但當十四爺看到延信總是盯著自己,而且反覆催促自己趕快進京拜見新帝的時候,十四爺的逆反心理又上來了:我偏不!反正皇阿瑪已經去了,我是趕不上見最後一麵了,那我偏不聽你這個新帝的指揮,何況你還小心眼的派人來監視我。這路,我還不趕了!
於是延信越傳達聖諭,命十四爺即刻返京,不許再沿途會見其餘官員,十四爺越要幹。
把鎮國公給憋屈的啊:雖有皇上的聖命在身,但他也不可能強迫十四爺啊。
這迴也沒什麽話好說:「廉親王福晉……」
好在不用她向下說,皇上自己就把話接了過去。
「親王福晉。」皇上冷哼了一聲:「朕給了老八恩典,叫他做親王,他倒也罷了,隻是磕頭謝恩,倒是他這個福晉十分悖逆張狂,不知感恩,隻口出惡言。」
宋嘉書知道此事,不管是現實還是歷史,她都知道。
四爺一登基,就封了四個總理事務大臣,除了自己的鐵桿十三弟和隆科多外,便是馬齊和八爺。馬齊是先帝爺就重用的老臣了,得此官職,算是新帝對老臣一派的安撫。唯有對八爺的重用,有些出人意料。
而且除了肝膽相照的十三外,皇上在一眾兄弟裏就隻把八爺升了親王,派了重要差事。
自有人要給廉親王賀喜,結果八福晉人前人後隻道:「有何喜可賀?恐不能保此首領耳?」2
這話自然也傳到了宮裏,宋嘉書隻聽皇上的語氣,就知道他必是厭惡極了。
甭管皇上給八爺升親王之事,是如今初登基的懷柔政策,還是真的想要重用八爺的才能,亦或是心裏有旁的緣故,但都不能被別人,尤其是一個後宅女人大剌剌的點出來。
而且說得還十分陰暗:直接把八爺的頭給預定沒了。
作者有話要說:
1《永憲錄》評價宜妃得康熙「眷顧最深」出征會記得給宜妃寫信捎特產,宜妃病了給她批準軟轎。
2見於清史稿。
第74章 歸京
皇上大約想起此事就如鯁在喉,繼續冷道:「朕瞧著老八娶得這福晉與宜妃倒像是親母女一般,俱是口舌刁毒,不知恭敬。」
宋嘉書其實有點明白宜妃和八福晉在鬧什麽——要是結局橫豎不好,那不能無聲無息的死,總得拉上新帝的名聲墊背。
也是多年來的明爭暗鬥,實無迴轉的餘地。
皇上在昏暗裏沉默了一會兒,然後道:「其實這些人也罷了,朕心裏所憂慮,唯有太後。」
宋嘉書已經沉默很久,此時便開口道:「皇上,皇後娘娘每日領著臣妾們去侍奉太後……」
想了想太後對帝後二人的態度和言語,實在沒有什麽能安慰到雍正爺的,於是便換了個思路:「太後娘娘近來常禮佛,用膳也好些了,太醫都細心照料著呢。」
反正是不尋死覓活了。
而且太後到底是四爺的生母。她老人家雖然偏心,那也是偏心小兒子十四爺,又不會傻到偏心八爺九爺這種別人的兒子。所以太後對宜妃傳播此等流言還是很不滿的,在聽說宜妃扯著自己之前的話當虎皮,還把宜妃訓斥了一頓。
反正現在兩人已經不是平起平坐的四妃了,一個已經是太後娘娘,上下分明。
皇上想起太後近來的舉動,也覺得安慰些,他已經不指望親額娘多護著他了,別作弄他就行,隻是他想到一事,不免就沉甸甸的。
於是伸出手,輕輕拍了拍坐在自己身側的熹妃。似乎在安撫她,其實更像是在安撫自己。
「今日京外傳迴話來,應當是明日,最晚後日一早,十四弟就要到京了。隻怕到時候太後娘娘見了他,心境動搖大悲大喜的傷身,你跟著皇後要多勸慰照料太後。」
一聽十四爺要迴來,宋嘉書的心也跟著沉甸甸起來。
太後娘娘好容易撲騰累了,沒消停幾日呢,怎麽十四爺就要迴來了呢。
——
且說如今先帝爺駕崩都一月了,十四爺還沒到京城呢。
因康熙爺駕崩的時候是冬日,從京城到西北一路難免有些大雪封路的地段。哪怕康熙爺駕崩第二日,京裏就有人傳信往西北了,但等十四爺收到信兒的時候,京城這邊皇上都登基兩日了。
故而雖有『皇上駕崩,天下縞素』的規矩,但邊地人民群眾礙於消息流通的速度,很可能京城人民都縞素完了,他們才收到信兒。再偏的地方,很可能皇帝都換了兩年了,他們才知道。不是不敬,而是來不及縞素。
如今且把話題說迴十四爺。
他驟然聽聞皇阿瑪駕崩的消息,整個人也有點崩,本想立馬晝夜不歇奔迴京城,結果還沒動身,就迎來了鎮國公延信。
這位寒冬臘月不顧過年直奔西北來的鎮國公,是奉新帝旨意『陪同』撫遠大將軍歸京的。
同時還帶來了任命年羹堯全權負責藏邊事務的命令。
這給十四爺氣的啊,他辛辛苦苦在藏邊風餐露宿,頂著惡劣氣候和刀兵血戰了好幾年,如今戰事已畢,軍事安穩,他甚至還帶領藏地建立了辦事處,結果一轉頭,皇阿瑪駕崩了,自己的最高指揮權也沒了。
他簡直恨不得插翅膀飛起來,立刻迴京去找新帝兼自己的親哥哥理論理論。
但當十四爺看到延信總是盯著自己,而且反覆催促自己趕快進京拜見新帝的時候,十四爺的逆反心理又上來了:我偏不!反正皇阿瑪已經去了,我是趕不上見最後一麵了,那我偏不聽你這個新帝的指揮,何況你還小心眼的派人來監視我。這路,我還不趕了!
於是延信越傳達聖諭,命十四爺即刻返京,不許再沿途會見其餘官員,十四爺越要幹。
把鎮國公給憋屈的啊:雖有皇上的聖命在身,但他也不可能強迫十四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