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皇帝大本營,決策團看到了三派勢力提交上來的報告。
我們現在可以稱唿這三派為終產者派、獨立派和本世界派。
顧名思義,終產者派想要維持以前的工作,繼續為平行世界賣力。
他們中的很多人秉持著破罐破摔的態度,趙光義就是其中之一。
都打成這樣了,我們還能怎麽辦,就一條路走到黑得了。
他們不理解王小寧的離開,甚至認為他不負責任、一死了之的行為給他們造成了危害。
獨立派以五代、遼金元的皇帝為主,他們想要兩不沾,擺脫一切,走向獨立的生活。
本世界派嚐試與對麵停戰,甚至是建立同盟關係。
這個派別最弱小,也通常被當作投降派看待。
另外,每個派別中都混進了一些野心家。他們就是看現在的決策團不爽,想要取而代之。
平行司馬懿是其中的典型人物。
三派的報告主要就是在痛陳利害,勸說決策團盡快做決定,否則會有什麽嚴重的後果。
平行嬴政:“我還不知道他們的真實想法?不就是想渾水摸魚嗎?”
劉邦:“他們的背後有什麽東西還不知道。而且,我們的餘地恐怕也不多了。”
李世民:“他們也是,被別人當槍使了都不知道。”
“但情況已經是這樣了,我們之後的選擇就很關鍵了。”
“老趙、漢武帝,你們是對那個世界最了解的,你們現在有什麽想法?”
李世民現在傾向於獨立派。
但現在平行皇帝的信息都不全,別的勢力的態度不明,他就無法做出決策。
趙匡胤和平行劉徹看得最清楚,他們也傾向於獨立派。
平行劉徹:“如果還有機會的話,我建議我們先假意配合終產者,再從長計議。”
平行劉秀:“總之先把眼下的事處理了吧。終產者那邊再想辦法。”
劉邦:“先穩住內部,這是底線,不能讓任何人有可乘之機。”
嬴政和劉邦兩人走到外麵。場地上已經聚集了不少人,都是來這裏請願(鬧事)的。
嬴政:“我就有話直說了。我記得我們是有一套規章製度吧。”
“有不同的意見,可以。但全都擠在這裏成何體統!”
“嗬嗬,這裏的人最多了。一被發現,敵人可是會優先攻打這裏。”
劉邦:“不管怎麽說,雖然有一些立場衝突,但我們總歸還是一個團體”
“而且,我們保證會給你們一個滿意的答複,會盡量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嬴政和劉邦軟硬兼施,總算把這些人勸走了一些。
而會議室內的討論仍在進行。
平行李世民:“嗯,我在思考這次紛爭的本質原因是什麽。”
“現在的派係衝突應該隻是表麵原因。”
朱棣:“我們的外交陷入困境,大家對未來迷茫了。”
李世民:“不對,這還是表麵因素。恐怕深層原因是‘蛋糕’不再擴大了。”
“我們以前一直在探索,能自給自足,所以這些事就都被掩蓋了。”
“但現在,這個勢頭停止了……”
王小寧的離去和接連的失敗讓他們的自身利益受損了。
集團的遭遇讓他們看不到未來。
而且,如果現在集團保證不了他們的安全,他們甚至還會脫離集體。
平行劉裕有些憤怒,“他們就沒想過集團解體後他們的日子會更難過嗎!”
說完,劉裕又重重地歎了口氣。
因為這個情況無解,是戰爭一次次失敗的必然結果。
無論是哪個派係的出現,都是他們缺乏安全感的外在體現。
平行劉秀:“先不說這個了。我監視過那個王莽一段時間。”
“他沒有什麽異常舉動。至少他主觀上沒有別的企圖。”
“至於有什麽別的手段,比如他身上裝了什麽監視設備之類的,我就不知道了。”
趙匡胤:“獨立什麽的緩一緩吧。目前真不現實。”
“停戰也別想了,對麵不會接受的。離我們最近的隻剩下終產者了……”
……
迴到本空間這邊。
空間時749年3月,元宏主動退出選舉,並全力支持苻堅。
這樣,五個名額中的四個徹底確定了,分別是嬴政、劉邦、苻堅、李世民。
而最後一個名額的爭奪也達到白熱化,候選人總數達到了驚人的23個。
這就相當於有資格參選的全上了。
劉恆立刻召後勤組來開會。
“你們自己算一算票數,空間中才不過一百七十多人,還要去掉刑場的一堆東西。”
“就這樣直接選舉,每人拿到的票數都不多,難以服眾啊。”
元宏:“所以這個製度得改一改了。這個事情很重大,得召集大家開會了。”
於是到了下午,空間中的主要皇帝全都在柵欄區集合。
劉秀:“很容易解決啊。就進行兩次選舉,初選和複選。”
“比如說小於某個票數的直接淘汰。這樣不過是稍微耽誤了一些時間而已。”
“我想這個決議你們也不會反對吧。”
火藥味已經上來了。
元宏:“您說笑了。這種對空間有利又符合大家的改變,我們當然會支持啊。”
“當然,後勤組會全力配合,最早今晚就能拿出一個方案。”
苻堅已經確定連任了,他在這裏掌控大局沒有任何人會反對。
他走到最前麵,說道:
“那好,沒有意見的話就這樣確定了。考慮到情況的複雜性,最終選舉再延後五天吧。”
“那麽,說到改革……”
苻堅還沒說完,司馬懿就舉起了手。
“對啊,說到改革,這樣不過是小小的修補而已。”
“這個製度運行到現在,已經出了很多問題。我們為何不進行一些激進的改革呢?”
“都說賢德之人當選,現在這麽多候選人,正是說明空間中賢才很多……”
曹操實在忍不住了,“你有話快說!”
“我們不如把統籌的數量增加,要不就增到七個人,如何呢?”
這下子,全場大多數皇帝的心態都炸了。
感染者集團也一樣,孫權、劉義隆、司馬紹瘋狂地發消息給他。
“你瘋了!這種事為什麽不提前說好?”
司馬懿:“不是你說的破釜沉舟嗎?。”
孫權:“你……”
不會吧,不會真有人認為司馬懿是英明的改革家,真的是在為空間著想吧。
司馬懿什麽時候這麽正氣凜然了?肯定有什麽陰謀。
可是嬴政集團和劉氏集團的人都得忍著。
畢竟都是同盟,批判他就是砸自己的場子,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元宏逐漸看明白了,我們這邊的主要目的是改革。
可現在司馬懿率先提出改革,不就是把我們的路提前堵死嗎?
那要是我們現在反對司馬懿,將來提出改革的時候該如何服眾呢?
這就是司馬懿的算盤了。他穩賺不虧,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所有人都得支持他。
而他也是這23個候選人之一,要是提議通過了,自己選上的幾率就更大了。
苻堅瞟了一眼苻登,又看向曹操,接著又看向坐在邊緣位置的姚萇。
姚萇的脖子一縮,不會又要來一次上迴的群毆吧。
同時,李世民不慌不忙地走到了前麵。
他最近想了很多。
感染者集團的理念太極端了。“團結一致”和“沒有內鬥”之間是有差別的。
有人的地方一定會產生爭論,這種爭論很多都是正常,但他們要不由分說地消滅它。
司馬懿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但從其他感染者的反應(尤其是王莽)來看,他和他們似乎不同心。
李世民:“前輩說的很對,這個空間確實需要改革。”
“但不是所有改革都是合理的。”
“這樣吧,不是已經有四個名額確定了嗎?我們四個人完全可以提前站出來吧。”
李世民伸出手,擺出了邀請的姿態。
嬴政和劉邦同時站了起來,走到了台上。
“那麽,兩位前輩,你們同意嗎?”
嬴政和劉邦頓時反應過來了。李世民不就是在把他們架在火上烤嗎?
無論他們怎麽迴答,李世民一定能找到相關的說辭,然後他就控製局麵了。
劉邦:“司馬懿,你先坐下。這個問題我們會好好考慮。”
“如果絕大多數人同意,我們就進行這樣的改變。”
下麵的皇帝全都陷入了沉默。
李世民:“可是這項改革真的利於空間嗎?真的能夠實施嗎?”
這話就是在質疑司馬懿提出改革的動機了。
“不知從何而起,空間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集團。”
“統籌製度本來是為了消弭內鬥,但為什麽內鬥越來越激烈了?”
“尤其是第一次競爭,你們應該明白我在說什麽。”
嬴政和劉邦覺得李世民就是來砸場子的。
感染者集團的幾個人心裏發虛,他們最知道李世民在說什麽。
李世民:“這就是我參選的目的了。我希望能有一種方式讓大家團結一致。”
“扯遠了,就目前而言,當然是最適合的人當選。”
“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我本人的想法是,誰能推進改革,誰就適合在這裏。”
“或者也可以幹脆一些,直接讓確定的四個人在其他候選人中挑選。”
“這樣也沒什麽內耗了。”
嬴政:“哎呀,年輕真好,有很多新鮮的想法。”
“我覺得你的提議也可以。我們就在劉秀和李世民的提議中二選一吧。”
嬴政強行結束了李世民的講話,他聽出來李世民要為某人號票了。
楊堅剛想站起來,但現在也沒機會了,隻能等下次了。
經過這些事,司馬懿的提議就被所有人都無視了。
還好李世民出頭了,這就是替我們找了個反對的台階下。
爭論一直持續到了晚上,由於初選和複選的條件爭議很大,他們大多同意李世民的提議。
苻堅的建議也被接受了,統籌換屆的時間改到760年。
反正現在兩方候選人都是兩個,這樣也比較公平。
到了深夜,嬴政和劉邦各自找了自己的集團討論。
現在以量取勝的戰術已經實施不下去了,隻能挑選幾個重點對象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23個候選人就隻剩下8個了,他們分別是:
劉秀、劉裕、曹操、宇文泰、楊堅、拓跋珪、李雄、石勒。
感染者集團也決定一致支持同一個皇帝了。
孫權:“司馬懿,你這一鬧有什麽結果嗎?情況變得更複雜了。”
“也不知道李世民這次又看出來什麽。”
宇文泰:“你們就別支持我了。我這次連任的可能不大的。”
“你們看看剩下三位你們支持哪個?不知道你們是否放心曾經打壓過我們的劉氏。”
劉義隆:“劉秀連任的可能也不大了。那就我父親和曹操二選一吧。最好是曹操。”
“都支持我父親的話,他一查投票記錄,我就比較危險了。”
孫權:“那就這樣決定了。”
……
人間,大唐看起來還能撐一段時間。
747年,安祿山再次入朝。他雖然眼高於頂,但還是懼怕一個人物,那就是李林甫。
李林甫雖然貪贓枉法、妒賢嫉能、巧言令色,但他還是比較有能力的。
他可以輕易地壓住安祿山和楊國忠。
不過,有什麽樣的君主就有什麽樣的臣子,李林甫的問題本質上是李隆基的問題。
李隆基要是沒問題,他都不會出現在朝堂上。
現在大唐的矛盾暫時被掩蓋了,但百姓已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了。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751年,李隆基讓忠誠的安祿山兼任河東節度使。
至此,安祿山兼任了三個節度使,手上有近二十萬軍隊。
750年,南詔建立,唐朝在次年四月發兵征討,大敗。
南詔後來向吐蕃稱藩。
754年3月,哥舒翰攻打吐蕃,獲勝,收複了河源九曲。
朝堂上,753年1月,李林甫離世,安祿山終於沒有懼怕的人物了。
楊國忠也沒有了管束,開始放飛自我。
唐朝的危機就要來了。
蕭衍拿著報告,幽幽地說道: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唉,以史為鑒啊。安祿山會不會成為第二個侯景呢?”
要不是他輩分高,李淵和李治都想要當場罵人了。
李治:“他一個南朝皇帝算什麽。大唐怎麽可能輕易地被推翻?”
“肯定能安全度過的。再說了,現在不還什麽事都沒有嗎?”
李世民一邊看著報告,一邊思考著空間的問題。
他感覺有些頭疼,空間中就很混亂了,人間的李隆基也不讓他省心。
這幾天他在幫楊堅號票,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效果。
他號票的理由是楊堅作為文皇帝,也有改製的經驗,能幫助他改革。
感染者的事自己再考慮考慮,現在他要想清楚為什麽這裏的內鬥如此頻繁。
大家主要就是在爭自己家族的資源。
畢竟空間的資源是有限的,分機房也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那向外發展呢?把蛋糕擴大呢?
不太現實,外麵的威脅大得很,大家都避之不及,生怕自己迴不來。
這個問題在恢複裝置量產之前都無法解決。
更何況,恢複裝置也無法保證絕對安全。
解決內耗,就得解決外部威脅,想要解決外部威脅,就得團結一致。
這就是一個死循環啊!
感染者集團能通過特殊的方式打破死循環?
也許有別的方式,隻是自己沒想到而已。但至少自己能稍微緩解一些矛盾。
很快,競爭的結果就要出來了。
……
平行世界,張文儼不知道這種情況究竟能維持多久。
他是臥底,之前一直在想辦法保護那些遊擊隊的安全。
之前有個叛徒出賣了一支隊伍,他把叛徒以暴露的地下黨成員為名處死了。
這樣就保護了那支隊伍。
他確實怨恨王小寧,可怨恨又有什麽用呢?他能迴頭是最好的,死了就死了吧。
ai的編號一直不為人所知,也許隱藏著什麽秘密。
終產者對王小寧的死很失望,這破壞了他的一個計劃。
不過他還有後手。
平行王莽的大腦中安裝了監視器。現在那些皇帝陷入了內鬥。
終產者想看看他們的表現,如果沒有了利用價值,他們也就……
自己會想辦法阻撓的。但願自己能活到解放的那一天。
本世界,王小寧接到了領導的指示。
“對平行世界的聯絡工作你可以不用做了,有別人接手了。”
王小寧:“什麽,太好了!那我就放假了?”
“想得美,你現在負責追查041。”
……
我們現在可以稱唿這三派為終產者派、獨立派和本世界派。
顧名思義,終產者派想要維持以前的工作,繼續為平行世界賣力。
他們中的很多人秉持著破罐破摔的態度,趙光義就是其中之一。
都打成這樣了,我們還能怎麽辦,就一條路走到黑得了。
他們不理解王小寧的離開,甚至認為他不負責任、一死了之的行為給他們造成了危害。
獨立派以五代、遼金元的皇帝為主,他們想要兩不沾,擺脫一切,走向獨立的生活。
本世界派嚐試與對麵停戰,甚至是建立同盟關係。
這個派別最弱小,也通常被當作投降派看待。
另外,每個派別中都混進了一些野心家。他們就是看現在的決策團不爽,想要取而代之。
平行司馬懿是其中的典型人物。
三派的報告主要就是在痛陳利害,勸說決策團盡快做決定,否則會有什麽嚴重的後果。
平行嬴政:“我還不知道他們的真實想法?不就是想渾水摸魚嗎?”
劉邦:“他們的背後有什麽東西還不知道。而且,我們的餘地恐怕也不多了。”
李世民:“他們也是,被別人當槍使了都不知道。”
“但情況已經是這樣了,我們之後的選擇就很關鍵了。”
“老趙、漢武帝,你們是對那個世界最了解的,你們現在有什麽想法?”
李世民現在傾向於獨立派。
但現在平行皇帝的信息都不全,別的勢力的態度不明,他就無法做出決策。
趙匡胤和平行劉徹看得最清楚,他們也傾向於獨立派。
平行劉徹:“如果還有機會的話,我建議我們先假意配合終產者,再從長計議。”
平行劉秀:“總之先把眼下的事處理了吧。終產者那邊再想辦法。”
劉邦:“先穩住內部,這是底線,不能讓任何人有可乘之機。”
嬴政和劉邦兩人走到外麵。場地上已經聚集了不少人,都是來這裏請願(鬧事)的。
嬴政:“我就有話直說了。我記得我們是有一套規章製度吧。”
“有不同的意見,可以。但全都擠在這裏成何體統!”
“嗬嗬,這裏的人最多了。一被發現,敵人可是會優先攻打這裏。”
劉邦:“不管怎麽說,雖然有一些立場衝突,但我們總歸還是一個團體”
“而且,我們保證會給你們一個滿意的答複,會盡量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嬴政和劉邦軟硬兼施,總算把這些人勸走了一些。
而會議室內的討論仍在進行。
平行李世民:“嗯,我在思考這次紛爭的本質原因是什麽。”
“現在的派係衝突應該隻是表麵原因。”
朱棣:“我們的外交陷入困境,大家對未來迷茫了。”
李世民:“不對,這還是表麵因素。恐怕深層原因是‘蛋糕’不再擴大了。”
“我們以前一直在探索,能自給自足,所以這些事就都被掩蓋了。”
“但現在,這個勢頭停止了……”
王小寧的離去和接連的失敗讓他們的自身利益受損了。
集團的遭遇讓他們看不到未來。
而且,如果現在集團保證不了他們的安全,他們甚至還會脫離集體。
平行劉裕有些憤怒,“他們就沒想過集團解體後他們的日子會更難過嗎!”
說完,劉裕又重重地歎了口氣。
因為這個情況無解,是戰爭一次次失敗的必然結果。
無論是哪個派係的出現,都是他們缺乏安全感的外在體現。
平行劉秀:“先不說這個了。我監視過那個王莽一段時間。”
“他沒有什麽異常舉動。至少他主觀上沒有別的企圖。”
“至於有什麽別的手段,比如他身上裝了什麽監視設備之類的,我就不知道了。”
趙匡胤:“獨立什麽的緩一緩吧。目前真不現實。”
“停戰也別想了,對麵不會接受的。離我們最近的隻剩下終產者了……”
……
迴到本空間這邊。
空間時749年3月,元宏主動退出選舉,並全力支持苻堅。
這樣,五個名額中的四個徹底確定了,分別是嬴政、劉邦、苻堅、李世民。
而最後一個名額的爭奪也達到白熱化,候選人總數達到了驚人的23個。
這就相當於有資格參選的全上了。
劉恆立刻召後勤組來開會。
“你們自己算一算票數,空間中才不過一百七十多人,還要去掉刑場的一堆東西。”
“就這樣直接選舉,每人拿到的票數都不多,難以服眾啊。”
元宏:“所以這個製度得改一改了。這個事情很重大,得召集大家開會了。”
於是到了下午,空間中的主要皇帝全都在柵欄區集合。
劉秀:“很容易解決啊。就進行兩次選舉,初選和複選。”
“比如說小於某個票數的直接淘汰。這樣不過是稍微耽誤了一些時間而已。”
“我想這個決議你們也不會反對吧。”
火藥味已經上來了。
元宏:“您說笑了。這種對空間有利又符合大家的改變,我們當然會支持啊。”
“當然,後勤組會全力配合,最早今晚就能拿出一個方案。”
苻堅已經確定連任了,他在這裏掌控大局沒有任何人會反對。
他走到最前麵,說道:
“那好,沒有意見的話就這樣確定了。考慮到情況的複雜性,最終選舉再延後五天吧。”
“那麽,說到改革……”
苻堅還沒說完,司馬懿就舉起了手。
“對啊,說到改革,這樣不過是小小的修補而已。”
“這個製度運行到現在,已經出了很多問題。我們為何不進行一些激進的改革呢?”
“都說賢德之人當選,現在這麽多候選人,正是說明空間中賢才很多……”
曹操實在忍不住了,“你有話快說!”
“我們不如把統籌的數量增加,要不就增到七個人,如何呢?”
這下子,全場大多數皇帝的心態都炸了。
感染者集團也一樣,孫權、劉義隆、司馬紹瘋狂地發消息給他。
“你瘋了!這種事為什麽不提前說好?”
司馬懿:“不是你說的破釜沉舟嗎?。”
孫權:“你……”
不會吧,不會真有人認為司馬懿是英明的改革家,真的是在為空間著想吧。
司馬懿什麽時候這麽正氣凜然了?肯定有什麽陰謀。
可是嬴政集團和劉氏集團的人都得忍著。
畢竟都是同盟,批判他就是砸自己的場子,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元宏逐漸看明白了,我們這邊的主要目的是改革。
可現在司馬懿率先提出改革,不就是把我們的路提前堵死嗎?
那要是我們現在反對司馬懿,將來提出改革的時候該如何服眾呢?
這就是司馬懿的算盤了。他穩賺不虧,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所有人都得支持他。
而他也是這23個候選人之一,要是提議通過了,自己選上的幾率就更大了。
苻堅瞟了一眼苻登,又看向曹操,接著又看向坐在邊緣位置的姚萇。
姚萇的脖子一縮,不會又要來一次上迴的群毆吧。
同時,李世民不慌不忙地走到了前麵。
他最近想了很多。
感染者集團的理念太極端了。“團結一致”和“沒有內鬥”之間是有差別的。
有人的地方一定會產生爭論,這種爭論很多都是正常,但他們要不由分說地消滅它。
司馬懿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但從其他感染者的反應(尤其是王莽)來看,他和他們似乎不同心。
李世民:“前輩說的很對,這個空間確實需要改革。”
“但不是所有改革都是合理的。”
“這樣吧,不是已經有四個名額確定了嗎?我們四個人完全可以提前站出來吧。”
李世民伸出手,擺出了邀請的姿態。
嬴政和劉邦同時站了起來,走到了台上。
“那麽,兩位前輩,你們同意嗎?”
嬴政和劉邦頓時反應過來了。李世民不就是在把他們架在火上烤嗎?
無論他們怎麽迴答,李世民一定能找到相關的說辭,然後他就控製局麵了。
劉邦:“司馬懿,你先坐下。這個問題我們會好好考慮。”
“如果絕大多數人同意,我們就進行這樣的改變。”
下麵的皇帝全都陷入了沉默。
李世民:“可是這項改革真的利於空間嗎?真的能夠實施嗎?”
這話就是在質疑司馬懿提出改革的動機了。
“不知從何而起,空間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集團。”
“統籌製度本來是為了消弭內鬥,但為什麽內鬥越來越激烈了?”
“尤其是第一次競爭,你們應該明白我在說什麽。”
嬴政和劉邦覺得李世民就是來砸場子的。
感染者集團的幾個人心裏發虛,他們最知道李世民在說什麽。
李世民:“這就是我參選的目的了。我希望能有一種方式讓大家團結一致。”
“扯遠了,就目前而言,當然是最適合的人當選。”
“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我本人的想法是,誰能推進改革,誰就適合在這裏。”
“或者也可以幹脆一些,直接讓確定的四個人在其他候選人中挑選。”
“這樣也沒什麽內耗了。”
嬴政:“哎呀,年輕真好,有很多新鮮的想法。”
“我覺得你的提議也可以。我們就在劉秀和李世民的提議中二選一吧。”
嬴政強行結束了李世民的講話,他聽出來李世民要為某人號票了。
楊堅剛想站起來,但現在也沒機會了,隻能等下次了。
經過這些事,司馬懿的提議就被所有人都無視了。
還好李世民出頭了,這就是替我們找了個反對的台階下。
爭論一直持續到了晚上,由於初選和複選的條件爭議很大,他們大多同意李世民的提議。
苻堅的建議也被接受了,統籌換屆的時間改到760年。
反正現在兩方候選人都是兩個,這樣也比較公平。
到了深夜,嬴政和劉邦各自找了自己的集團討論。
現在以量取勝的戰術已經實施不下去了,隻能挑選幾個重點對象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23個候選人就隻剩下8個了,他們分別是:
劉秀、劉裕、曹操、宇文泰、楊堅、拓跋珪、李雄、石勒。
感染者集團也決定一致支持同一個皇帝了。
孫權:“司馬懿,你這一鬧有什麽結果嗎?情況變得更複雜了。”
“也不知道李世民這次又看出來什麽。”
宇文泰:“你們就別支持我了。我這次連任的可能不大的。”
“你們看看剩下三位你們支持哪個?不知道你們是否放心曾經打壓過我們的劉氏。”
劉義隆:“劉秀連任的可能也不大了。那就我父親和曹操二選一吧。最好是曹操。”
“都支持我父親的話,他一查投票記錄,我就比較危險了。”
孫權:“那就這樣決定了。”
……
人間,大唐看起來還能撐一段時間。
747年,安祿山再次入朝。他雖然眼高於頂,但還是懼怕一個人物,那就是李林甫。
李林甫雖然貪贓枉法、妒賢嫉能、巧言令色,但他還是比較有能力的。
他可以輕易地壓住安祿山和楊國忠。
不過,有什麽樣的君主就有什麽樣的臣子,李林甫的問題本質上是李隆基的問題。
李隆基要是沒問題,他都不會出現在朝堂上。
現在大唐的矛盾暫時被掩蓋了,但百姓已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了。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751年,李隆基讓忠誠的安祿山兼任河東節度使。
至此,安祿山兼任了三個節度使,手上有近二十萬軍隊。
750年,南詔建立,唐朝在次年四月發兵征討,大敗。
南詔後來向吐蕃稱藩。
754年3月,哥舒翰攻打吐蕃,獲勝,收複了河源九曲。
朝堂上,753年1月,李林甫離世,安祿山終於沒有懼怕的人物了。
楊國忠也沒有了管束,開始放飛自我。
唐朝的危機就要來了。
蕭衍拿著報告,幽幽地說道: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唉,以史為鑒啊。安祿山會不會成為第二個侯景呢?”
要不是他輩分高,李淵和李治都想要當場罵人了。
李治:“他一個南朝皇帝算什麽。大唐怎麽可能輕易地被推翻?”
“肯定能安全度過的。再說了,現在不還什麽事都沒有嗎?”
李世民一邊看著報告,一邊思考著空間的問題。
他感覺有些頭疼,空間中就很混亂了,人間的李隆基也不讓他省心。
這幾天他在幫楊堅號票,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效果。
他號票的理由是楊堅作為文皇帝,也有改製的經驗,能幫助他改革。
感染者的事自己再考慮考慮,現在他要想清楚為什麽這裏的內鬥如此頻繁。
大家主要就是在爭自己家族的資源。
畢竟空間的資源是有限的,分機房也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那向外發展呢?把蛋糕擴大呢?
不太現實,外麵的威脅大得很,大家都避之不及,生怕自己迴不來。
這個問題在恢複裝置量產之前都無法解決。
更何況,恢複裝置也無法保證絕對安全。
解決內耗,就得解決外部威脅,想要解決外部威脅,就得團結一致。
這就是一個死循環啊!
感染者集團能通過特殊的方式打破死循環?
也許有別的方式,隻是自己沒想到而已。但至少自己能稍微緩解一些矛盾。
很快,競爭的結果就要出來了。
……
平行世界,張文儼不知道這種情況究竟能維持多久。
他是臥底,之前一直在想辦法保護那些遊擊隊的安全。
之前有個叛徒出賣了一支隊伍,他把叛徒以暴露的地下黨成員為名處死了。
這樣就保護了那支隊伍。
他確實怨恨王小寧,可怨恨又有什麽用呢?他能迴頭是最好的,死了就死了吧。
ai的編號一直不為人所知,也許隱藏著什麽秘密。
終產者對王小寧的死很失望,這破壞了他的一個計劃。
不過他還有後手。
平行王莽的大腦中安裝了監視器。現在那些皇帝陷入了內鬥。
終產者想看看他們的表現,如果沒有了利用價值,他們也就……
自己會想辦法阻撓的。但願自己能活到解放的那一天。
本世界,王小寧接到了領導的指示。
“對平行世界的聯絡工作你可以不用做了,有別人接手了。”
王小寧:“什麽,太好了!那我就放假了?”
“想得美,你現在負責追查0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