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道上,星遊6533對準中線,朱嘉報告塔台:“星遊6533,準備好。”
“星遊6533,地麵風,跑道21可以起飛。”塔台隨即給出起飛許可。
“跑道21,可以起飛,星遊6533!”朱嘉複誦道。
在迴複完塔台之後,朱嘉再跟方瀛確認了起飛指令:“可以起飛了!”
“起飛指令有了啊!”方瀛說著,右手在減速板手柄,停留刹車,襟翼手柄位置,以及增壓麵板上過了一遍,確認無誤之後,說道:“構型沒問題啊!走了!”
徐顯在後麵也沒有閑著,他力圖理解機長每個動作之後的含義,這樣才能真正的進步。
方瀛二次檢查減速板手柄,停留刹車,襟翼手柄位置,這個行為都是為了防止出現起飛構型錯誤,導致起飛形態警告。隻要起飛形態警告一響,他的肩章上就要少一道杠了,所以對於這種關鍵環節,方瀛還是比較謹慎的。
至於增壓構型,那應該是跟滇雲機場的海拔有關係。滇雲機場足足有接近七千英尺,也就是如果增壓麵板設置不正確,機組隻有三千英尺的反應時間。
三千英尺的高度對起飛階段的大爬升率來說,其實消耗不了多久。
在類似於滇雲機場這類的高原機場運行時,尤其是要對增壓更為上心。比不得平原機場動輒足足有一萬英尺的餘度,高原機場的增壓問題給機組處置的時間非常短。
正是基於這個考慮,方瀛才會在起飛之前進行二次檢查。
不得不說,方瀛這人人品不怎麽樣,對待飛行的態度還是相當嚴謹的。
方瀛將油門推到40%n1的位置,等待推力開始慢慢加上來。不過數秒,推力最終穩定在40%的水平。
“穩定!”朱嘉開始標準喊話。
方瀛按下toga電門,同時喊出:“調定起飛推力!”
隨著toga電門的按下,飛機推力開始自動加到起飛推力,一直到90.6的數值。
待到n1穩定在起飛推力,朱嘉報告:“起飛推力調定,90.6!”
“檢查!”
飛機開始逐漸加速,直到加到八十節這個關鍵的決斷速度,朱嘉再度喊出:“八十!”
在飛機速度超過八十節沒多久,fma上的自動油門方式轉變為thrhld。
覺察到這個變化的朱嘉報出fma方式的變化:“推力保持!”
方瀛應聲:“交叉檢查!”
隨著飛機速度的繼續增大,在臨近v1速度還有兩到三節的時候,朱嘉喊出:“v1!”
v1速度之後,方瀛迴道:“起飛!”
與此同時,方瀛握著油門杆的右手鬆開,保持著雙手握盤的姿勢。
v1速度是決斷速度,超過v1之後,就算出現了飛機火警,發動機失效了等等問題,飛行員照樣要起飛。因為剩餘的跑道長度,很可能保證不了飛機的刹停距離。
速度vr,朱嘉一聲輕喝:“抬輪!”
在朱嘉喊出抬輪的一刻,方瀛快而穩地完成起始抬頭動作,之後保持一個相對均勻的速率,將飛機姿態抬到十五度。
這個起始抬頭的動作最是考驗飛行員的手上技術。抬快了容易出現抬頭速率大的警告,抬慢了就可能引起起始爬升速度大的警告。飛行員必須要在抬快抬慢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而且這個平衡點不是定死,它會根據當時的風向風速,以及跑道情況有所改變。所以,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副駕駛階段很大一部分練的就是抬輪那一杆和接地拉平那一杆。
對於徐顯這個級別來說,所謂的“抬輪快”和“抬輪慢”,他甚至不能精確地分辨出來,隻能大概有個印象。所以副駕駛的抬輪水平忽上忽下是可以理解的。
這玩意兒還是需要靠練習次數慢慢磨上去,沒什麽捷徑可走。當然,事無絕對,說不好就有些天賦異稟的神人也說不定。
飛機離地之後,升降表出現正上升率,朱嘉立即報出:“正上升!”
“收輪!”方瀛給出指令之後,在朱嘉的“四百英尺”喊話之後,接通自動駕駛的a通道。
自動駕駛接通的瞬間,方瀛選擇航向選擇的橫滾方式,右轉擰了個235的航向。
“不是標準離場?”徐顯心中起疑,如果是標準離場,這時候的橫滾方式應該是水平導航才對。
按照立場圖,這個時候應該保持航跡235,而不是航向235!因為風的存在,航跡和航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當側風越大的時候,航跡和航向之間的偏差就越大。
之前在地麵上的時候,由於徐顯一直在地麵監督加油,並不知曉離場程序。而由於朱嘉的警告,徐顯也沒有特意去問離場程序。
不過,離場程序是經過朱嘉和方瀛交叉檢查的,應該是不會出錯的。隻是,徐顯比較好奇到底放行給予的離場方式是什麽。
“星遊6533,聯係進近124.05,再見了!”
朱嘉迴複:“進近124.05,星遊6533,再見!”
在一號甚高頻調頻124.05之後,朱嘉沒有立即聯係進近,而是在發覺高度過了一千英尺之後,先提醒方瀛:“一千英尺!”
“好咧!一千英尺,n1方式!”方瀛按下mcp板上的n1按鈕,旋即,fma方式顯示的自動油門方式轉變為n1。
核實自動油門方式變為n1之後,朱嘉確認道:“n1方式有,檢查!”
此後,飛機轉到航向235,方瀛並沒有放置不管,而是開始精修航跡,之後在航向238的地方,修到了航跡235。
果然!還是要飛航跡235!
便在方瀛這一連串的操作之時,朱嘉不急不忙地聯係進近:“進近你好,星遊6533,21號起飛了。”
“星遊6533,雷達看到了,保持航跡235,上高度2100米!”進近指揮道。
“上高度2100米,保持航跡235,星遊6533!”
在迴複完進近指令後,朱嘉沒有立即告知進近指令,而是說了另一個高度:“1500英尺!”
“星遊6533,地麵風,跑道21可以起飛。”塔台隨即給出起飛許可。
“跑道21,可以起飛,星遊6533!”朱嘉複誦道。
在迴複完塔台之後,朱嘉再跟方瀛確認了起飛指令:“可以起飛了!”
“起飛指令有了啊!”方瀛說著,右手在減速板手柄,停留刹車,襟翼手柄位置,以及增壓麵板上過了一遍,確認無誤之後,說道:“構型沒問題啊!走了!”
徐顯在後麵也沒有閑著,他力圖理解機長每個動作之後的含義,這樣才能真正的進步。
方瀛二次檢查減速板手柄,停留刹車,襟翼手柄位置,這個行為都是為了防止出現起飛構型錯誤,導致起飛形態警告。隻要起飛形態警告一響,他的肩章上就要少一道杠了,所以對於這種關鍵環節,方瀛還是比較謹慎的。
至於增壓構型,那應該是跟滇雲機場的海拔有關係。滇雲機場足足有接近七千英尺,也就是如果增壓麵板設置不正確,機組隻有三千英尺的反應時間。
三千英尺的高度對起飛階段的大爬升率來說,其實消耗不了多久。
在類似於滇雲機場這類的高原機場運行時,尤其是要對增壓更為上心。比不得平原機場動輒足足有一萬英尺的餘度,高原機場的增壓問題給機組處置的時間非常短。
正是基於這個考慮,方瀛才會在起飛之前進行二次檢查。
不得不說,方瀛這人人品不怎麽樣,對待飛行的態度還是相當嚴謹的。
方瀛將油門推到40%n1的位置,等待推力開始慢慢加上來。不過數秒,推力最終穩定在40%的水平。
“穩定!”朱嘉開始標準喊話。
方瀛按下toga電門,同時喊出:“調定起飛推力!”
隨著toga電門的按下,飛機推力開始自動加到起飛推力,一直到90.6的數值。
待到n1穩定在起飛推力,朱嘉報告:“起飛推力調定,90.6!”
“檢查!”
飛機開始逐漸加速,直到加到八十節這個關鍵的決斷速度,朱嘉再度喊出:“八十!”
在飛機速度超過八十節沒多久,fma上的自動油門方式轉變為thrhld。
覺察到這個變化的朱嘉報出fma方式的變化:“推力保持!”
方瀛應聲:“交叉檢查!”
隨著飛機速度的繼續增大,在臨近v1速度還有兩到三節的時候,朱嘉喊出:“v1!”
v1速度之後,方瀛迴道:“起飛!”
與此同時,方瀛握著油門杆的右手鬆開,保持著雙手握盤的姿勢。
v1速度是決斷速度,超過v1之後,就算出現了飛機火警,發動機失效了等等問題,飛行員照樣要起飛。因為剩餘的跑道長度,很可能保證不了飛機的刹停距離。
速度vr,朱嘉一聲輕喝:“抬輪!”
在朱嘉喊出抬輪的一刻,方瀛快而穩地完成起始抬頭動作,之後保持一個相對均勻的速率,將飛機姿態抬到十五度。
這個起始抬頭的動作最是考驗飛行員的手上技術。抬快了容易出現抬頭速率大的警告,抬慢了就可能引起起始爬升速度大的警告。飛行員必須要在抬快抬慢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而且這個平衡點不是定死,它會根據當時的風向風速,以及跑道情況有所改變。所以,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副駕駛階段很大一部分練的就是抬輪那一杆和接地拉平那一杆。
對於徐顯這個級別來說,所謂的“抬輪快”和“抬輪慢”,他甚至不能精確地分辨出來,隻能大概有個印象。所以副駕駛的抬輪水平忽上忽下是可以理解的。
這玩意兒還是需要靠練習次數慢慢磨上去,沒什麽捷徑可走。當然,事無絕對,說不好就有些天賦異稟的神人也說不定。
飛機離地之後,升降表出現正上升率,朱嘉立即報出:“正上升!”
“收輪!”方瀛給出指令之後,在朱嘉的“四百英尺”喊話之後,接通自動駕駛的a通道。
自動駕駛接通的瞬間,方瀛選擇航向選擇的橫滾方式,右轉擰了個235的航向。
“不是標準離場?”徐顯心中起疑,如果是標準離場,這時候的橫滾方式應該是水平導航才對。
按照立場圖,這個時候應該保持航跡235,而不是航向235!因為風的存在,航跡和航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當側風越大的時候,航跡和航向之間的偏差就越大。
之前在地麵上的時候,由於徐顯一直在地麵監督加油,並不知曉離場程序。而由於朱嘉的警告,徐顯也沒有特意去問離場程序。
不過,離場程序是經過朱嘉和方瀛交叉檢查的,應該是不會出錯的。隻是,徐顯比較好奇到底放行給予的離場方式是什麽。
“星遊6533,聯係進近124.05,再見了!”
朱嘉迴複:“進近124.05,星遊6533,再見!”
在一號甚高頻調頻124.05之後,朱嘉沒有立即聯係進近,而是在發覺高度過了一千英尺之後,先提醒方瀛:“一千英尺!”
“好咧!一千英尺,n1方式!”方瀛按下mcp板上的n1按鈕,旋即,fma方式顯示的自動油門方式轉變為n1。
核實自動油門方式變為n1之後,朱嘉確認道:“n1方式有,檢查!”
此後,飛機轉到航向235,方瀛並沒有放置不管,而是開始精修航跡,之後在航向238的地方,修到了航跡235。
果然!還是要飛航跡235!
便在方瀛這一連串的操作之時,朱嘉不急不忙地聯係進近:“進近你好,星遊6533,21號起飛了。”
“星遊6533,雷達看到了,保持航跡235,上高度2100米!”進近指揮道。
“上高度2100米,保持航跡235,星遊6533!”
在迴複完進近指令後,朱嘉沒有立即告知進近指令,而是說了另一個高度:“1500英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