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這就是生活
牛建軍上下打量了一陣張立行,見張立行神情鎮定,眼神也不躲閃,渾身上下朝氣蓬勃,一看就是大好青年。
不過職責在身,牛建軍問道:“我們接群眾舉報,說你有巨額錢款來源不明,請你跟我們迴派出所調查。”
張立行解釋道:“同誌你可能是誤會了,我有錢不假,但這些都是我開廠賺的,並沒有偷,更沒有搶。”
“開廠?開什麽廠?”
“飲料廠,生產可樂。”
“在哪裏開廠?”
“豫江,立行飲料廠,可樂叫非常可樂,還有雪的,這些情況同誌你一查就知道。”
文若欣也立即補充道:“警察同誌,我是張立行的愛人,我叫文若欣,我是豫江第五小學的老師,我父母也都是老師,我可以為他作證,他的錢都是開飲料廠賺的,沒有任何問題。”
馬強東更是急道:“我跟張哥好幾年了,他辦廠的經過我全知道,錢都是他自己賺的。”
張立行和文若欣,馬強東的話頓時引起轟動,他們都知道張立行有錢,但都沒想到張立行竟然自己開了工廠,自己當廠長。
怪不得張立行出手這麽大方,有工廠的人,那是一般人嗎?
牛建軍聽了,不置可否,看張立行的表現,他知道張立行大概率是沒有說謊,但也不能憑幾句話就不調查了。
李雪梅這時也站出來說道:“警察同誌,我也可以證明,我叫李雪梅,在本市讀高中,我到過立行哥的工廠,廠子是他私人的,規模很大,我還喝過他飲料廠生產的非常可樂。”
這時鍾躍民杵著拐杖站起來,他對牛建軍說道:“同誌你好,我是拖拉機廠廠長鍾躍民,因為和張立行同誌有一點誌趣相投,被邀請來喝喜酒。”
牛建軍一見戰鬥英雄鍾躍民,頓時肅然起敬,他鄭重的立正,而後敬了一個禮,說道:“原來是鍾廠長,你好。”
鍾躍民說道:“我明白你們的辦案流程,不能僅憑幾句話就做出判斷,你看這樣行不行,張立行同誌應該是知道豫江工商所的電話號碼,你們打電話去問一問,一個電話就一目了然,今天畢竟是他辦喜酒,如果有誤會,還是應當及時化解。”
牛建軍點頭說道:“鍾廠長說的有道理,我們也是為了不放過一個壞人,當然,我們也不會冤枉一個好人。”
說完,牛建軍便向張立行詢問豫江工商所的電話號碼,然後牛建軍借用拖拉機廠的電話打了過去。
這年頭電話可是絕對冒充不了的,任何一個電話都是要對應單位的,那可不是你想裝就能裝的。
一問之下,牛建軍這才知道張立行竟然是豫江最大的私人老板,工廠每個月納稅五六千元,是著名的納稅大戶。
一個月光納稅就五六千元,可想而知人家早就月入過萬了,這在一個月拿幾十塊錢工資的當下,可不就是巨款嘛。
但人家是合法所得,即便是巨款,那也是受到保護的。
牛建軍了解了情況,然後對張立行說道:“實在是不好意思,鬧出了誤會,還請張同誌不要見怪。”
張立行自然是不可能生氣,他笑著說道:“哪裏哪裏,同誌你也是職責所在,正是因為有你們事無巨細的工作精神,才有我們的安穩日子,我應該感謝你才對。”
就這一句話,就讓牛建軍對張立行有了極大的改觀,不驕不躁,不怨不潑,有禮有度,真是個好青年。
讚揚了幾句,牛建軍便帶著同事離開,張立行留他們吃了再走,他們也是婉言謝絕。
不過就此一事,張立行的名氣更大了,這下誰都知道張立行開廠當了廠長,都是很羨慕。
一陣熱鬧,酒席散去,送走了親朋好友,張立行也累的夠嗆,迴到旅社就躺下了。
身體累,心更累。
文若欣也累的不輕,但她更多的是擔心,文若欣說道:“今天到底是誰亂舉報你,多虧打通了工商所的電話,要不然可就麻煩了。”
“哎,還能是誰。”
張立行無力的歎息一聲,一臉的失望又痛心。
文若欣愣了愣,最後疑惑的問道:“你是說,,,你父親和後母?”
張立行點點頭,有氣無力的說道:“除了他們還能有誰,現在你知道我為什麽恨他們了吧,比起外人,自己人的刀子才是最紮心的。”
文若欣一臉心疼的抱住張立行,將張立行抱在懷裏,安慰道:“我們很快就迴豫江,一切都會過去的。”
張立行閉上了眼睛,舒適的躺在文若欣的懷裏,將身心的疲憊放空。
之後的幾天時間,張立行又帶著文若欣走訪了兩個舅舅家,給他們每家都帶去了一個黑白電視機做為禮物。
兩個舅舅都說禮物太貴重了,不能收,不能收。
不過嘴裏說著不能收,但身體卻很誠實,抱著電視機實在是舍不得撒手。
開玩笑,這年頭有電視機,那絕對是十裏八鄉最靚的仔,到了晚上,家裏哪天不要圍幾十人上百人,那種自豪感,可不是單純的錢能買到的。
而後張立行又帶著文若欣逛了一遍德海的名勝古跡,玩了好幾天都沒玩夠。
德海的名勝古跡很多,畢竟德海是個古城,兩千多年前就建立了城池,成為治所,老城區的名人故居,名人學堂那是多不勝數,就連街道也有很多是以古人名字命名,可謂是曆史悠久。
玩了一圈,不但文若欣很開心,張立行也驅散了所有的不開心,不再為父親的事情煩悶,想多了也是白想。
玩了一圈,最後張立行和楊婆婆,鄰居們告別,踏上了迴豫江的路程。
張立行的事業在豫江,即便對德海很舍不得,有思鄉情分在,又有楊婆婆,王大媽,李大叔他們這些街坊在,張立行其實很想留下來,在這裏發展。
但想歸想,現實還是不得不讓人清醒,就像多年後很多人不願意離開家鄉,不願意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不願意讓父母獨居,但依然不得不背起行囊去外出打工。
這就是生活啊。
牛建軍上下打量了一陣張立行,見張立行神情鎮定,眼神也不躲閃,渾身上下朝氣蓬勃,一看就是大好青年。
不過職責在身,牛建軍問道:“我們接群眾舉報,說你有巨額錢款來源不明,請你跟我們迴派出所調查。”
張立行解釋道:“同誌你可能是誤會了,我有錢不假,但這些都是我開廠賺的,並沒有偷,更沒有搶。”
“開廠?開什麽廠?”
“飲料廠,生產可樂。”
“在哪裏開廠?”
“豫江,立行飲料廠,可樂叫非常可樂,還有雪的,這些情況同誌你一查就知道。”
文若欣也立即補充道:“警察同誌,我是張立行的愛人,我叫文若欣,我是豫江第五小學的老師,我父母也都是老師,我可以為他作證,他的錢都是開飲料廠賺的,沒有任何問題。”
馬強東更是急道:“我跟張哥好幾年了,他辦廠的經過我全知道,錢都是他自己賺的。”
張立行和文若欣,馬強東的話頓時引起轟動,他們都知道張立行有錢,但都沒想到張立行竟然自己開了工廠,自己當廠長。
怪不得張立行出手這麽大方,有工廠的人,那是一般人嗎?
牛建軍聽了,不置可否,看張立行的表現,他知道張立行大概率是沒有說謊,但也不能憑幾句話就不調查了。
李雪梅這時也站出來說道:“警察同誌,我也可以證明,我叫李雪梅,在本市讀高中,我到過立行哥的工廠,廠子是他私人的,規模很大,我還喝過他飲料廠生產的非常可樂。”
這時鍾躍民杵著拐杖站起來,他對牛建軍說道:“同誌你好,我是拖拉機廠廠長鍾躍民,因為和張立行同誌有一點誌趣相投,被邀請來喝喜酒。”
牛建軍一見戰鬥英雄鍾躍民,頓時肅然起敬,他鄭重的立正,而後敬了一個禮,說道:“原來是鍾廠長,你好。”
鍾躍民說道:“我明白你們的辦案流程,不能僅憑幾句話就做出判斷,你看這樣行不行,張立行同誌應該是知道豫江工商所的電話號碼,你們打電話去問一問,一個電話就一目了然,今天畢竟是他辦喜酒,如果有誤會,還是應當及時化解。”
牛建軍點頭說道:“鍾廠長說的有道理,我們也是為了不放過一個壞人,當然,我們也不會冤枉一個好人。”
說完,牛建軍便向張立行詢問豫江工商所的電話號碼,然後牛建軍借用拖拉機廠的電話打了過去。
這年頭電話可是絕對冒充不了的,任何一個電話都是要對應單位的,那可不是你想裝就能裝的。
一問之下,牛建軍這才知道張立行竟然是豫江最大的私人老板,工廠每個月納稅五六千元,是著名的納稅大戶。
一個月光納稅就五六千元,可想而知人家早就月入過萬了,這在一個月拿幾十塊錢工資的當下,可不就是巨款嘛。
但人家是合法所得,即便是巨款,那也是受到保護的。
牛建軍了解了情況,然後對張立行說道:“實在是不好意思,鬧出了誤會,還請張同誌不要見怪。”
張立行自然是不可能生氣,他笑著說道:“哪裏哪裏,同誌你也是職責所在,正是因為有你們事無巨細的工作精神,才有我們的安穩日子,我應該感謝你才對。”
就這一句話,就讓牛建軍對張立行有了極大的改觀,不驕不躁,不怨不潑,有禮有度,真是個好青年。
讚揚了幾句,牛建軍便帶著同事離開,張立行留他們吃了再走,他們也是婉言謝絕。
不過就此一事,張立行的名氣更大了,這下誰都知道張立行開廠當了廠長,都是很羨慕。
一陣熱鬧,酒席散去,送走了親朋好友,張立行也累的夠嗆,迴到旅社就躺下了。
身體累,心更累。
文若欣也累的不輕,但她更多的是擔心,文若欣說道:“今天到底是誰亂舉報你,多虧打通了工商所的電話,要不然可就麻煩了。”
“哎,還能是誰。”
張立行無力的歎息一聲,一臉的失望又痛心。
文若欣愣了愣,最後疑惑的問道:“你是說,,,你父親和後母?”
張立行點點頭,有氣無力的說道:“除了他們還能有誰,現在你知道我為什麽恨他們了吧,比起外人,自己人的刀子才是最紮心的。”
文若欣一臉心疼的抱住張立行,將張立行抱在懷裏,安慰道:“我們很快就迴豫江,一切都會過去的。”
張立行閉上了眼睛,舒適的躺在文若欣的懷裏,將身心的疲憊放空。
之後的幾天時間,張立行又帶著文若欣走訪了兩個舅舅家,給他們每家都帶去了一個黑白電視機做為禮物。
兩個舅舅都說禮物太貴重了,不能收,不能收。
不過嘴裏說著不能收,但身體卻很誠實,抱著電視機實在是舍不得撒手。
開玩笑,這年頭有電視機,那絕對是十裏八鄉最靚的仔,到了晚上,家裏哪天不要圍幾十人上百人,那種自豪感,可不是單純的錢能買到的。
而後張立行又帶著文若欣逛了一遍德海的名勝古跡,玩了好幾天都沒玩夠。
德海的名勝古跡很多,畢竟德海是個古城,兩千多年前就建立了城池,成為治所,老城區的名人故居,名人學堂那是多不勝數,就連街道也有很多是以古人名字命名,可謂是曆史悠久。
玩了一圈,不但文若欣很開心,張立行也驅散了所有的不開心,不再為父親的事情煩悶,想多了也是白想。
玩了一圈,最後張立行和楊婆婆,鄰居們告別,踏上了迴豫江的路程。
張立行的事業在豫江,即便對德海很舍不得,有思鄉情分在,又有楊婆婆,王大媽,李大叔他們這些街坊在,張立行其實很想留下來,在這裏發展。
但想歸想,現實還是不得不讓人清醒,就像多年後很多人不願意離開家鄉,不願意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不願意讓父母獨居,但依然不得不背起行囊去外出打工。
這就是生活啊。